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93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二090607Word格式.docx

22.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

23.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

开发的可能性是指

,必要性是指。

24.系统分析处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上接,下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5.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

26.模块结构图描述的是系统的,而通常的“框图”等描述的是系统的

27.从数据流图推导出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方法,即和。

28.常见的系统切换方法主要有3种,即、平行切换和分段切换。

29.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和。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构成包括()。

A、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科学

B、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科学、经济学

C、计算机科学、数学、

D、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

2.MIS的三大支柱是指()。

A、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现代化的管理

B、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

C、信息源、信息处理器和信息用户

D、输入、输出和处理

3.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模式,其含义是:

()。

A、文件/服务器模式B、客户/服务器模式

C、分时/共享模式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4.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

A、客户/服务器模式B、文件/服务器模式

5.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

A、事务处理系统B、战略计划子系统

C、管理控制子系统D、执行控制子系统

6.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

A、螺旋模型

B、喷泉模型

C、混合模型

D、瀑布模型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是信息共享的基础

B、数据库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信息的战略储备和供给

C、现代化的管理组织协调则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一颗奔腾的芯

D、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依靠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因而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

8.下列最准确概括结构化方法核心思想的是()。

A、由分解到抽象

B、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C、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D、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

9.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

A、分析和确定系统目标

B、拟定系统的实施方案

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D、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10.一般情况下,可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其中高层管理属于()。

A、战术级管理B、战略级管理

C、控制层管理D、作业层管理

11.以下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合成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

C、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D、管理信息系统是模型驱动的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

B、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

C、管理科学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学科基础之一

D、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13.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

A、管理/职能结构B、网络结构

C、组织机构D、功能结构

14.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A、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

B、系统的数据流程

C、系统是什么

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15.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勾画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以便说明()。

A、系统开发的可行性B、系统如何实施

C、系统是什么D、系统干什么

16.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包括:

()

A、数据流、加工、文件、数据源和终点

B、数据流、处理、加工、数据源和终点

C、数据流、数据流名、加工、处理

D、数据源、加工、文件、外部项

17.系统设计的目的是()。

A、设计系统的逻辑模型

B、将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

C、系统中的程序设计

D、程序流程图设计

18.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A、DFD图

B、系统流程图

C、详细调查报告

D、系统分析说明书

19.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

B、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

C、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20.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

21.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A、系统分析报告

B、系统设计说明书

C、可行性报告

D、用户操作手册

22.系统分析报告的主体是()

A、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说明

B、数据流、文件、文件条目

C、系统结构图、子系统分布图、模块图

D、数据流、数据条目、数据项

23.程序设计语言经历了()。

A、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阶段

B、机器语言、高级语言、人工智能语言等阶段

C、Foxpro、C、C++

D、DBase、Foxpro、VFP

24.如果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特性,而仅仅关心寻找程序未按规范运行的情况,并且仅仅按程序的规范导出测试数据的测试方法属于()。

A、一般测试法、

B、黑盒测试法

C、简单测试法

D、白盒测试法

25.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有()。

A、一般测试法、特别测试法B、单测试法、复杂测试法

C、黑盒测试法、白盒测试法D、辑测试法、物理测试法

26.系统设计工作不包括()。

A、代码设计

B、程序设计

C、输入、输出设计

D、数据库设计

27.数据字典描述的信息有()

A、数据流条目

B、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

C、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数据项条目

D、数据流条目、数据项条目

28.信息系统设计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而进行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应是()。

A、可行性研究报告B、系统分析报告

C、系统调查报告D、系统规划报告

三、判断题(正确用T表示,不正确用F表示)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2.如果把计算机作为一个系统看待的话,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3.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炼有用的信息,以辅助各级管理者的决策。

4.对于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三种决策过程而言,结构化决策最容易实现自动化。

5.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工具,它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

6.系统通常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一般只有网状结构。

7.数据流图反映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的判断与控制条件等技术问题。

8.从管理/职能角度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金字塔结构。

9.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单纯是一种用某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程序的工作。

10.总体规划阶段必须要对当前系统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调查。

11.所谓信息加工就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

12.信息加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时间延迟,这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

滞后性。

13.企业开发MIS的主要目的在于:

用计算机系统代替管理者的决策过程。

14.程序设计过程就是把系统分析的结果翻译成可为计算机理解、可执行的代码的过程。

15.系统测试过程一般应按系统总测、子系统测试、模块测试的顺序进行。

16.程序设计是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

17.系统总体设计阶段只需要从软件方面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

(F)

18.模块结构图是在数据流图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19.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

20.系统开发的目是把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

21.模块结构图是在业务流程图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22.程序员在进行编程时不必遵从一些规则和共同的规定。

23.系统测试就是对程序设计工作的检验,是为了证明程序不存在错误。

24.逻辑模型是指仅在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

25.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依据模块结构图等文档资料,确定新系统的设计方案。

26.测试过程按照“自底向上”的思想,分为模块测试、分调、总调三个层次。

 

四、简答题

1.简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2.简述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3.简述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

4.简述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5.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哪些部件组成,请绘制出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6.简要说明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步骤。

7.简述系统设计的任务。

五、应用题

1.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某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

该系统的数据流程描述如下:

(1)首先,根据技术科的验收报告,建立设备台帐;

(2)然后,根据技术科的设备检修记录,更新设备台帐;

(3)最后,对设备台帐分类汇总,打印输出统计报告。

2.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某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

(1)教学秘书将学生成绩单录入,形成学生成绩文件;

(2)打印成绩单,交给学生;

(3)依据学生成绩文件,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文件;

(4)将分析报告打印出来,交给主管校长。

3.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系统的数据流图。

该子系统共有三个加工,

(1)首先,根据生产计划、库存台账文件编制采购计划,建立采购计划文件;

(2)其次,根据订货合同、采购计划文件,建立合同台帐文件;

(3)最后,根据合同分类文件打印合同分类表。

4.已知某系统的一级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请指出其二级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的错误,并改正。

5.已知某系统的二级数据流图是正确的(如图2所示),请指出其一级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的错误,并改正。

6.已知某系统的一级数据流图(如图所示),请指出其二级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的错误,并改正。

答案:

1.结构化分析

2.Information

3.决策

4.反馈控制

5.联系小

6.信息主管

7.制造资源计划

8.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9.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10.计算机网络数据库

11.数据处理辅助决策功能

12.管理科学数学

13.业务流程数据流程

14.系统分析系统实施

15.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

16.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17.自顶向下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

18.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

19.结构化方法原型化方法

20.控制耦合非法耦合

21.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执行控制层

22.业务流程逻辑模型

23.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客观上是否需要开发新系统

24.总体规划系统设计

25.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

26.层次性过程性

27.事务分析变换分析

28.直接切换

29.黑盒测试法白盒测试法

1.A2.A3.B4.D5.B6.D7.D8.C9.C10.B11.D12.B13.A14.C15.D16.A17.B18.D19.D20.D21.C22.A23.A24.B25.C26.B27.C28.B

1.T2.T3.T4.T5.F6.F7.F8.T9.F10.F11.T12.T13.F14.T15.F16.F17.F18.T19.T20.T21.F22.F23.F24.T25.F26.T

1.

答:

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

所谓开发的可能性就是指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而必要性是指客观上是否需要。

可能性和必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具体讲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技术上的可行性,指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考虑系统的硬设备、软件、环境条件和技术力量等是否具备,即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

(2)经济上的可行性,是指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和效益的投入——产生分析,来说明开发新系统在经济上是否合算;

(3)管理上的可行性,主要考虑当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条件提供新系统所必需的各种数据和企业最高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新系统所提供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即研究开发新系统是否是必要的;

(4)开发环境的可行性,主要指领导意见是否一致,企业有无资金保证,能否抽出骨干力量参加系统开发等。

2.

信息系统通常都具有数据的输入、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和输出等功能,这些功能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由计算机和人工过程承担。

具体包括:

(1)数据收集和输入功能;

(2)数据传输功能;

(3)数据存储功能;

(4)数据加工处理功能;

(5)数据输出功能;

(6)查询功能;

(7)统计分析功能;

(8)预测决策功能;

(9)系统管理功能。

3.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回答“系统应用干什么”的问题,具体可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详细调查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是指用户要求新系统应具有的全部功能和特性,主要包括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安全保密要求、开发费用、时间及资源方向的限制等。

(2)确定新系统初步的逻辑模型。

即通过数据流图等工具,说明新系统应用干什么,而不具体涉及“如何干”等物理实现问题。

(3)编制系统说明书。

对采用图表描述的逻辑模型进行适当的文字说明,就组成了系统分析说明书,这是本阶段的主要成果。

4.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

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

建立数据库系统;

进行程序设计;

输入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测试;

进行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试运行。

5.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这些部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3

6.

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把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因此系统分析人员首先必须理解并描述出已经实际存在的当前系统,然后进行改进,从而创造出基于当前系统,又高于当前目标系统。

具体讲,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步骤如下:

7.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

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

1.参考答案:

2.

参考答案:

3.参考答案:

4.参考答案

错误1:

考勤表和作业票的来源与一级不符;

错误2:

“总账管理”不应出现在二级流图中;

错误3:

计件工资计算和计时工资计算两个加工的编号相同;

错误4:

工资文件的编号与一级不符;

改正后,如下图所示:

5

参考答案

外部实体“李四”改为“张三”

数据流“原始数据”改为“原始单据”

加工P1应该加入一条到外部实体“管理者”的数据流

加工P1到文件F1的数据流改为双箭头

改正后的一级数据流图如下:

6.参考答案

二级数据流图的输出流与一级不平衡;

“F2:

分类账文件”不应出现在二级流图中;

输入流的名称与一级流图不同;

外部实体的名称与一级流图不符;

错误5:

P1.2加工没有输出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