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827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docx

第二十一课雪地贺卡

第二十一课     雪地贺卡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一课时       雪地贺卡

 课时内容:

检查课文一《雪地贺卡》的词语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桔、橇、焦、嫉、妒、臃、肿、痴、讶”九个生字。

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焦急、嫉妒、罢手、臃肿、痴、惊讶、时不时。

掌握“不至、期待、以……名义”等词语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我这人好奇心重,仔细看,像是贺卡,插在雪人怀里。

”、“里面有字,歪歪扭扭,是小孩写的。

”等句式造句。

2.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德育目标4、让学生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幻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感受作家真诚,朴素的习作风格。

  

2.教学难点:

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鲍尔吉·原野,一位蒙古族的警察作家,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雪地贺卡》可以说是颇能体现鲍尔吉-原野写作风格的一篇小小说,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珍惜。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小说。

二、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l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马读一读、写一写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

如:

焦(急虑)、惊(讶奇)、期(待望)、痴(迷心)。

理解词意并会用“不至、期待、惊讶、嫉妒、焦急”组成短语。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如:

(1)正音方面:

“埋没、好奇心重”中的“没、重”是多音字,“胖乎乎”中的“乎”要读轻声。

(2)写法方面:

“斑”,中间是“文”,不要写成“又”或一点一撇。

“不妨”的“妨”是“女”字旁。

3.词语解释方面:

“埋没、焦急、关爱、期盼、奇遇”等,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几个词的构词特点。

4.重点字、词语例释。

(1)重:

数量多。

如:

重金、眉毛重、重兵。

(2)心动:

内心有所触动。

如:

我不太爱看连续剧,而这部电视剧却让我心动,看了第一集后,就想一口气把它看完。

(3)伤害:

使受到损害。

如:

伤害他人。

他的话伤害了我的自尊心。

   

(4)从来:

有“一直”、“一向”的意思,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

如:

我从来就这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不妨:

可以,无妨碍。

如:

有什么话,但说不妨。

这个方法行不行,我们不妨试试看。

(6)是否:

对不对;是不是。

多用于疑问句。

如:

你是否知道这件事?

5.课文中出现的句式解析。

(1)“我这人好奇心重,仔细看,像是贺卡,插在雪人怀里。

(2)“里面有字,歪歪扭扭,是小孩写的。

” 

四、作业

1. 熟读词语,加深理解。

2. 抄写词语。

3. 认真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十一课       雪地贺卡

        

字:

  桔、橇、焦、嫉、妒、臃、肿、痴、讶

词语:

焦急、嫉妒、罢手、臃肿、痴、惊讶、时不时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 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 学会新的句型。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

4、让学生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幻想。

课时重点:

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难点:

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提前测评:

提问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过程:

一、课文学习的导入。

下雪了,美丽的六角形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像一个个精灵,又像白衣

天使下凡,使大地银装素裹。

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儿时下雪天的情境,是在雪中奔跑、跳跃、欢呼、爬着、滚着;打着雪仗、滚着雪球、堆着雪人。

请同学看一看这张雪人图片。

师:

出示图片:

雪地雪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生:

雪人胸部有一张纸卡。

师:

纸卡上写有什么呢?

穹给谁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第2l课《雪地贺卡》之后,就会解开这个谜。

板书课题:

雪地贺卡。

二、本文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你想知道故事的情节吗?

请同学们把课文速读一遍。

 

1.默读课文,圈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出现的主要人物。

(要求:

①用铅笔标好小节号;②圈画相关信息。

(明确:

①10小节;②时间:

下班时、第三天、星期日的下午;地点:

岐山中路10号三单元门前的雪地上;主要人物:

“我”和李小屹。

三、再请一个同学讲清故事发生发展的主要情节。

(要求:

用第一人称)

(1)“我”发现贺卡。

(2)“我”回复贺卡。

(3)“我”又发现贺卡。

(4)矛盾。

 

四、本文写了描写了本文作者以雪人的身份和小主人公李小屹演绎了一场纯洁而神秘的沟通心灵的情景剧。

你想知道故事的情节吗?

请同学们把课文速读一遍。

  1.小说的立意与层次结构。

作者记叙了一个颇耐人寻味的故事,通过一张小贺卡,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珍惜。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沈阳雪大,为下文写李小屹给雪人寄贺卡作铺垫。

第二部分(2~6自然段):

李小屹与“雪人”互寄贺卡。

第三部分(7~10自然段):

故事的结局,点明全文主旨。

四、主题全解;  

《雪地贺卡》是一篇小说,本文以时间为序,以贺卡为线索,展开了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叙述,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小女孩李小屹对雪人的关爱,更来自于“我,,对这纯真童心的呵护和珍重。

五、感悟文本,发现童心。

教师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引出李小屹写的第一张贺卡。

教师幻灯出示第一张贺卡内容。

(1) 作者曾寄出也曾接受过一些贺卡,为什么这张贺卡却格外让作者心动呢?

自己读一读这张贺卡吧?

(CAI出示贺卡一,生自由读)

预设学情:

(A)如果你是作者,这张贺卡哪些地方让你心动?

①我觉得这一句让人心动:

你一定不怕冷,半夜自己害怕吗?

你饿不饿呀?

我觉得小女孩关心人。

师:

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

读出你的感受来。

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李小屹对雪人的关爱。

板书:

关爱

(B)作者说我有点嫉妒雪人,能得到李小屹这么诚挚的关爱?

请同学再读贺卡,你从哪里能够体会到李小屹的关爱是“诚挚”的?

② 生:

雪人是个没有生命的事物,而李小屹却对他那么的关爱,所以说他的关爱是真诚的。

师:

原来使作者心动的是李小屹那纯洁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之情,这就是诚挚的关爱。

生再读贺卡,读出感悟。

③ 看到这一张发自内心的关爱的贺卡,老师被感动了,如果你是雪人你也会被李小屹那真挚的关爱深深地打动的。

全班男生齐读贺卡。

④ 看到这一张充满关爱的贺卡,我感到李小屹那冰雪般晶莹的心,那冰雪晶莹的心满载着真挚的关爱,雪人的心都快融化了,所有的女生来读一读。

⑤ 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他有一颗纯洁善良的金子般的心,难怪作者格外心动,难怪作者如此嫉妒雪人,因为女孩给了雪人一个纯洁的、诚挚的心,那是我们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带着这种心情我们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心情。

⑥看到这么让人心动的贺卡,看到雪人受到如此真挚的关爱,我怎么能不被感动,于是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

但我不知这样做对不对,希望不至伤害孩子的感情。

作者怎么会有这种顾虑呢?

⑧小结:

原来作者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回贺卡是因为被李小屹纯洁、真挚的心灵所感动,有这种顾虑是对纯真童心的关爱。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作者的回信吧!

(生齐读作者的回信)

六、作业练习的安排。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的情况。

2.安排学生进一步读熟读懂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童年时的一些美好回忆,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范例】  

            雪地贺卡

  时间:

下班时、第三天、星期日的下午;

地点:

岐山中路10号三单元门前的雪地上;

主要人物:

“我”和李小屹。

主要情节:

 “我”发现贺卡。

→ “我”回复贺卡。

→ “我”又发现贺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沈阳雪大,为下文写李小屹给雪人寄贺卡作铺垫。

第二部分(2~6自然段):

李小屹与“雪人”互寄贺卡。

第三部分(7~10自然段):

故事的结局,点明全文主旨。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 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 学会新的句型。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

4、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故事叙述的前因后果。

课时重点:

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难点:

能够概括段意,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导入。

   

下雪了,美丽的六角形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像一个个精灵,又像白衣天使下凡,使大地银装素裹。

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儿时下雪天的情境,是在雪中奔跑、跳跃、欢呼、爬着、滚着;打着雪仗、滚着雪球、堆着雪人。

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就是:

  

板书课题:

  雪地贺卡

   二、品味文本,感悟童真。

1、(过渡)“我”把贺卡寄了出去,第三天,“我”看见雪人的肩头又插了一张贺卡。

此时此刻,你们觉得要不要再回写一张呢?

我们先来看看贺卡内容再作决定。

(CAI出示贺卡二,生自由读)

预设学情:

⑴想回写一张贺卡,因为从“十万火急”和“15个惊叹号”感受到李小屹急切的心情,她多么盼望收到雪人的回信呀!

教师相机评价:

你不想让她失望,对吗?

把你找到的语句读一读吧。

⑵不想回贺卡了,因为李小屹收到贺卡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以为神话真地实现了,如果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一定会非常伤心的。

师相机评价“你不想再次欺骗她对吗?

把你找到的语句读一读吧。

⑶又想回又不想回,感觉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

  你觉得难以抉择,对吧?

2、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和你们一样矛盾呀,你们觉得还有什么词来形容作者的心情吗?

(犹豫不决  进退两难)

3、找一找,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

(“别样心情”)

4、经过反复思索,作者最后还是决定不再回贺卡这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勾画出有关的语句,还可以写上三两句批注。

       (生默读思考,勾画批注)

预设学情:

⑴作者不回贺卡是因为他十分关爱李小屹,想呵护李小屹那一颗纯真的童心,因为“李小屹相信神话…….”如果他知道事情的真相,会很难过的……

师相机评价:

是呀,作者童年的时候也和李小屹一样的相信神话,如今他怎么忍心去欺骗李小屹呢?

读出你的感受吧!

⑵“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中的“小心”这个词说明作者不想伤害李小屹的感情,所以才决定不回贺卡。

教师相机评价:

李小屹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纯洁,作者怎么能忍心伤害她那宝贵的童心呢?

读出你的感受来吧!

⑶小结: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作者对李小屹是如此小心的关爱呵护,所以会生出这“别样心情”呀!

⑷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

(生齐读第6自然段)

⑸因为作者虽然不想让李小屹失望,但更不想打破他这童年的美梦,所以不回贺卡,是从“不忍心”“更不忍心”这两个词中体会到的。

⑹师(引读):

作者不回贺卡是经过怎样艰难的抉择呀!

我不忍心……但我更不忍心……

小结:

我不忍心回这张贺卡,这段雪地贺卡经历将成为李小屹生活中的一个奇遇,有这么一段特殊的奇遇,有这么一段独有秘密,是多么的幸福!

我们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三、写作特点。

  

(1)画龙点睛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纯洁童心的关爱之情。

如:

“我’’看到孩子给雪人的贺卡,说:

“我有点嫉妒雪人,学到李小屹挚净恳挚的关爱。

雪人是没有情感的,作者这样说,正反衬了孩子纯真心灵的习惯。

   

(2)语言清新自然、幽默风趣,叙述中有抒情,纯真和善良始终像乳汁流淌在字里行间,给人朴素平实的感觉。

   

(3)把情感蕴含在叙述中。

如,“我”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回了信后,看到“星期日的下午,雪人前站着一个女孩,背对着我家的窗。

她装束臃肿,胳膊都放不下来了。

这必是李小屹 ‘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不时捧雪拍在它身上。

雪人桔子皮嘴唇依然鲜艳。

”这里只有叙述,可一句雪人桔子皮嘴唇依然鲜艳”,让我们窥见了孩子和作者的情感,雪人的嘴唇鲜艳,孩子的童心鲜艳,作者的欣喜和热爱流淌在字里行间。

四、重点、难点句子。

    ’

1、“回到家,放不下这件事,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以雪人的名义。

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希望不至伤害孩子的感情。

作者想保护纯洁的童心,他知道作为一个孩子应该有梦,应该有对童话的神往,有对生活的某种期待,应该富有想象力,这种情感是美的。

作者想延续孩子美好的想象,所以代雪人给孩子写信。

作者说“不知这样做对不对”,是怕创造的童话境界吓着孩子,自然孩子没有那么脆弱,孩子知道是一个大人在跟她对话。

作者这样做没什么不对。

五、合作探究。

1、讨论:

文章说“李小屹是个相信神话的孩子,多么幸福”,“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

神话是不现实的,为什么相信神话以及带有秘密的童年很幸福?

一般而言,与大人相比,儿童的心灵比较纯真,情感比较真实;心理上更为好奇,更趋于趣味和幻想,思维更简单,生活的经验更有限。

因此,儿童们往往把神话、童话乃至梦幻当做真实,把动物、植物乃至石头,桌椅都当做有人一样的生命感觉,乃至“也有爸爸,妈妈”;喜欢沉浸在自己所感觉的美好的趣味盎然乃至奇异的世界里。

其中自己感觉特别珍贵,或特别郑重其事,或特别神秘的东西,还往往会把它当做自己心灵王国的秘密。

这些孩子气感觉的最可贵之处就是它的纯真、美好。

就是他往往把大人们视为微不足道的东西看得很有兴趣。

随着逐渐长大成人,现实的、理性的、功利的东西在人身上会不断增加;在丧失孩子气感觉的同时,往往可能也流失了一部分纯真、美好和趣味。

所以作者会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很幸福。

事实上,一般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幸福的童年。

这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童年。

这也就是文中说的“我也有过这样的年月”。

“李小屹”不过是作者塑造的有着纯真美好、天真无邪的童心的一个“代表”。

  

2、明知是假的,“我”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固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我”为什么这样做?

假设几天以后,李小屹又给雪人写了一张贺卡,如果你是李小屹,你会写些什么呢?

前半部分所问,目的在让学生更认真地阅读、领会课文。

文中在字面上已经作出了回答。

理解的要点是:

①“我”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信,是被孩子的纯洁、美好的心灵,孩子所表现出的对人的普遍的同情和关爱所感动。

“我”的举动,是对这种心灵的呵护,对这种关爱的回应,对这种可贵情感的珍重。

②后来为什么又不回了?

如果继续这个游戏,那就无异于真的骗了她。

如果说出真相,那就破坏了她正在编织的美好的梦,中断了她正在“上演”的动人的故事,而这,是“我”更不忍心的。

所以,面对这么一个纯真的孩子,“我”只好停止这游戏,让李小屹在今后成长的岁月里自已去认识吧,让这动人的童心、童真、童趣延长得更久一些,让她这幸福的童年迟一点结束吧。

后半部分的回信活动,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各显其能。

但总的应立足于本文,扣紧李小屹的纯真、美好的;相信神话的心灵特点,以及当时焦急等待回答的心理特点。

  

六、作业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四、五、六题的情况。

2、请学生搜集有关“童年童趣”方面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请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全文表达的基本意思。

4、课文2预习任务的布置:

阅读课文2《生命》,自己查找生字和词语并能理解。

板书设计        

                   雪地贺卡

 

                     关爱        童真      

                 

                          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课后反思:

 

 

 

 

课文二       生命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积累和扩展词汇量。

能较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2、阅读课文,归纳文中出现的疑难词语或句式,初步掌握比喻句的意义和用法。

情感与价值观:

3、理解作者对人间纯感情的赞美,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情以待。

 

教学重点:

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间纯感情的赞美,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情以待。

 

教法:

诵读、讨论,配以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2学习的导人。

同学们,你们能否根据自己的切身情况选择想做的事?

我们这篇课文也许能帮你解答这个问题。

 

二、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自读,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和较难理解的句式。

     

1、 读课文,掌 握字 词    2、学生齐读词语。

  

       3、小组合作,自主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4、重点字、词语例释。

    .

(1)舍不得:

词组,很爱惜,不忍放弃、离开或不愿意使用、处置。

如:

风景真美,真舍不得离开。

    ;

(2)变迁:

动词,变化;变易。

如:

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他对这块土地完全陌生了。

(3)无邪:

形容词,没有_点邪念。

如:

天真无邪

(4)如法炮制:

词组,“炮制”,用烘、炒等办法将药材制成中药。

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

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5)压制:

动词,竭力.限制或制止。

如:

你不能压制别人对你的批评。

(6)牢骚:

名词,烦闷不满的情绪。

如:

你不要整天发牢骚。

  

(7)调侃;动词,以言语戏谑嘲弄。

如:

你这是调侃我嘛!

(8)对比:

动词,(两种事物)相对比较。

如:

小王好动;小李好静,两人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理清脉络。

学生再读课文并分段。

作者从学校操场看到幼儿园的孩子无拘无束、自由活动的情景,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第一段:

(1)孩子们朗读的语调和声音,正好与他们的天性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第二段:

(2-4)在孩子们得思想中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我为拥有这样的生命感动。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我”为什么注意相邻小学的操场?

  

    2、从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得活动中,“我”体会到什么?

  

    3、这以后“我”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文章为什么以“生命”命题?

文中生命的迹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5、下面这些话含有什么意思?

(1)这正好和小学生们的天性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2)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

 

(3)如果说“我”在小操上看到的情景只是生命的表征的话,那么“我”在自己学校足球场上看到的已是生命的实质。

六、探究下列似乎矛盾的现象。

1、学生们在大声朗读的教室显得很安静。

 

2、老师先是不让孩子坐在铁桩上,后来自己坐在那铁桩上不下来了。

小结:

沉河在《生命》中表达着是对生命最柔软的爱与尊重。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曾在踏上教学岗位的时候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顽劣的孩子,感到焦虑、愤怒、束手无策和不堪重负。

然而最重要的改变就是自己有了女儿,看到了生命的饱满与自由。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生命,我感受到了生命。

那些小孩告诉了我‘生命’这个最可爱的词。

多么自由啊,不肯受压制。

”“刹那间,我感到了万物的活力,万物的生命,我笑了,我为那事而笑,但我的心灵湿润了。

我为生命而感动,为一根草、一棵树为万物。

同时也为自己也拥有这样的生命而感动。

”是啊,别人和自己,都有同等的生命。

在我们的教育中离不开爱,因为教育的真谛就是爱。

每位教师都要拿出自己的一份爱,满怀着平等,就一定会收获无限的爱。

七、评价与反思

1、检查学生完成“练习一、二”的情况。

2、复习全课的内容。

3、预习第二十二课的词语。

板书:

   

   课文二      

生命

第一段:

(1)孩子们朗读的语调和声音,正好与他们的天性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第二段:

(2-4)在孩子们得思想中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我为拥有这样的生命感动。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五课时   五课时(本课学习内容的强化、巩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过程与方法:

2、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情感与价值观:

3、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掌握的词语和句型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

教学难点:

能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表达。

教法:

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编课本剧表演一听力训练。

  

任务1:

学生在小组成员组合或班内自由组合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课文1中的“我”、李小屹等i由每个角色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台词进行表演,通过合作,完整地表达课文的内容。

  

活动提示:

一般推选两到三组表演即可。

要求观众对表演小组在对话语气和语体、态度和情绪、对话内容是否完整等方面进行观察,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参加表演学生均应记人成绩。

学生可以自编课本剧,表演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开展组间打擂台。

任务2:

要求各小组合作完成课文2《生命》:

阿复述提纲,理出关键性词,理解生命应该有尊严,即使最卑微的生命也理应懂得自尊受到尊重。

二、评价与反思。

1、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合作表演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由学生自主评选本课学习活动中最佳“演员”、“最佳发言人”、“最佳模仿者”、“最佳辩手”和“最新发现者”等,鼓励学生有创新思维。

   3.总结本课指导学生练习中题型设置、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不足,以利改进。

    注意:

练习要围绕学生所学课文话题的基本内容进行,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到本课中新学会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綦进行拓展性的表达。

三、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训练

搜集其他一些童年的梦想的故事。

四、拓展阅读。

1、阅读课文后的短文《沙漠古都——开罗》。

读短文,提炼有用信息,说说短文讲了些什么?

介绍了哪些信息?

五、布置作业:

做练习册,准备第226页的真实交际、写作训练。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四、五、六题的情况。

2.请学生搜集有关“童年的梦想”方面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