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017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一个图形被信封遮住了一部分(如图),这个图形(       )。

A.可能是长方形B.不可能是梯形C.可能是等腰三角形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2.下列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可以表示1.25这个数中的“2”的是(       )。

A.

B.

C.

D.

3.下面各数中,读出两个“0”的是(       )。

A.300.06B.805.07C.240.09D.501.004

4.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5cm和7cm,另一条边不可能是()。

A.2cmB.3cmC.5cmD.6cm

5.0.7与0.700相比(       )。

A.数值相等,计数单位相同B.数值不等,计数单位相同

C.数值相等,计数单位不同D.数值不等,计数单位不同

6.在一个锐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        )90°.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7.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一亿四千九百六十万千米,这个数写作()千米,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千米,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亿千米。

8.

应先算(),再算(),最后算()。

9.小明把10×(a+8)错算成10×a+8,他算出的得数与正确答案相差()。

10.把0.86平方米改写成用平方分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0.86扩大到原数的()倍,相当于把0.86的小数点向()移动()位。

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0°,沿底边上的高把它剪开,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和()°。

12.用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其中两根小棒分别长7厘米和12厘米,第三根小棒最长是()厘米,最短是()厘米。

(取整厘米数)

13.0.8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再加上()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是最小的整数计数单位。

14.把“

”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是()。

15.找规律填数。

(1)7.896,7.891,7.886,7.881,(),()……

(2)1,0.1,0.01,()……

16.下图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人数情况。

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然后根据信息填空。

(1)四年级共有()人。

(2)比较各班人数,人数超过了45人的班级是()。

(3)()班和()班的女生人数相同,()班和()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都是相差9人。

17.看图写出各图中∠1的度数。

∠1=()°               ∠1=()°

18.在括号里填“>”“<”或“=”。

1.99()2.0             4.8千克()4千克80克             2.05()2.050

19.130厘米=()米             6元7角=()元

1千克20克=()千克     0.78平方米=()平方分米

三、判断题

20.在小数中,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

21.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是0,所以0除以任何数也得0。

()

2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15厘米,腰长22厘米,它的周长是59厘米。

()

23.几个不同的物体,不管从什么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

24.把0.5改写成以0.001为单位的数是0.005。

()

四、口算

25.直接写出得数。

0×7=                      13-2.5=                 810-406=        

419+325=            5+2.03=                 0.2+0.35=          

8.4÷1000=            5.1-2.23=              5.43×100=       

(47+53)÷2=          49÷7×4=                   77×0÷2=

五、竖式计算

26.用竖式计算。

8.2+7=                      23.6-11.8=                      10-4.5=                     36.7+45.6=

 

六、脱式计算

27.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8×7+4.8×13×10                  875÷[237-(94+118)]

 

19.23+7.46-9.23+2.54            6800÷25÷4

 

七、解答题

28.用一根两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框架后,剩下20厘米。

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

29.芳芳去超市买文具,三家超市的价格如下。

A超市

B超市

C超市

尺子

8.4元/把

8.04元/把

7.85元/把

橡皮

1.2元/块

9.5元/块

0.9元/块

转笔刀

19.9元/个

17.9元/个

15元/个

(1)A超市的尺子比B超市的尺子贵多少钱?

(2)买一个转笔刀,哪个超市的最贵,比最便宜的贵多少钱?

(3)比较三个超市三种文具的价钱,你有什么发现?

 

30.5名同学参观航天展览,共付门票费8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31.六年级同学分组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每人只能参加一个小组。

科技类每5人一组,艺术类每3人一组,共有37名学生报名,正好分成9个小组。

参加科技类和艺术类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32.统计:

(1)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至少写出3条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33.如果一元人民币可以换1.1325港元。

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港元?

八、作图题

34.画一画。

先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再把这轴对称图形向右平移5格。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观察图发现:

一个角50°,一个角70°,所以不是长方形;上下两个边有可能平行,所以有可能是梯形;因为两个角不相等,所以不是等腰三角形;已知两个角,可以求出另外一个角是60度,是锐角,所以可能是锐角三角形,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

A.一个角50°,一个角70°,长方形四个角都是90°,所以不是长方形,A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上下两个边有可能平行,所以有可能是梯形,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两个角不相等,所以不是等腰三角形,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个角50°,一个角70°,求出另外一个角是60度,是锐角,所以可能是锐角三角形,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

熟练掌握长方形、梯形、等腰三角形以及锐角三角形的含义,是解决本题关键。

2.B

【解析】

A.2个长方形,表示2。

B.把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十分之一,阴影部分是十分之二即0.2。

C.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百分之一,阴影部分是百分之二即0.02。

D.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五分之一,阴影部分是五分之二即0.4。

【详解】

1.25中的“2”表示2个十分之一,也就是0.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

可以表示1.25这个数中的“2”的是图B。

故选:

B

【点睛】

此题主要利用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知识解决问题。

3.B

【解析】

【分析】

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是几就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详解】

A.300.06读作:

三百点零六;

B.805.07读作:

八百零五点零七;       

C.240.09读作:

二百四十点零九;

D.501.004读作:

五百零一点零零四;

故答案为: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读写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4.A

【解析】

【分析】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7-5=2(厘米),5+7=12(厘米),第三边大于2厘米,小于12厘米,4个选项中只有选项2厘米不符合条件。

故答案为:

A。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C

【解析】

【分析】

小数的计数单位,只要看最后一个数字在什么数位,知道这个数位上对应的计数单位即可,再根据小数的性质进一步判定大小,解决问题。

【详解】

0.7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700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计数单位不同;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0.7=0.700;

故选:

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小数的计数单位:

搞清数字所在的数位以及对应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C

【解析】

【详解】

7.    149600000    14960    1

【解析】

【分析】

读作是把原数写成汉字的形式,写作是把原数写成数的形式,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把个级的0去掉写成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看亿位后面的数判断四舍还是五入。

【详解】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一亿四千九百六十万千米,这个数写作149600000千米,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14960万千米,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1亿千米。

故答案为:

149600000;14960;1。

【点睛】

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

在取近似数的时候,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

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8.    减法    除法    加法

【解析】

【分析】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详解】

68+[360÷(20-5)]应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掌握。

9.72

【解析】

【分析】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

把10×(a+8)=10×a+10×8错算成10×a+8,和正确答案相差:

10×8-8;由此解题即可。

【详解】

(10×a+10×8)-(10×a+8)

=(10a-10a)+(80-8)

=0+72

=72

所以,小明把10×(a+8)错算成10×a+8,他算出的得数与正确答案相差72。

【点睛】

正确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    100    右    2

【解析】

【分析】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化成以平方分米作单位的数,要乘100,也就是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相当于把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

【详解】

把0.86平方米改写成用平方分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0.86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相当于把0.8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面积单位换算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掌握。

11.    40    5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0°,沿底边上的高把它剪开,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底角的大小没有改变,所以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仍然是40°,另一个角与40°合起来仍然是直角。

【详解】

90°-40°=50°

故答案为:

40;50。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是90度性质的应用。

12.    18    6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特征: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

12-7<第三边<12+7,

所以:

5<第三边<19,

即第三边的取值在5~19厘米(不包括5厘米和19厘米),

因为三根小棒都是整厘米数,所以第三根小棒最长为:

19-1=18(厘米),最短为:

5+1=6(厘米)。

故答案为:

18;6。

【点睛】

此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

13.    0.01    88    12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意义,0.88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即0.01,表示它有88个这个的小数单位;最小的整数计数单位是1,0.88再加上0.12等于1,即再加上12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是最小的整数计数单位。

【详解】

据分析可知:

0.88的计数单位是0.01,它有88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最小的整数计数单位是1。

1-0.88=0.12

0.12有12个0.01

所以0.88再加上12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是最小的整数计数单位1了。

【点睛】

此题主要是考查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整数的计数单位等。

14.570÷(123-85)×12=180

【解析】

【分析】

本题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注意括号的运用,据此列出综合算式。

【详解】

根据分析列综合算式为:

570÷(123-85)×12=180。

【点睛】

解答这类题目,要分析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哪些数是运算出的结果,不要出现在算式中。

15.    7.876    7.871    0.001

【解析】

【分析】

(1)通过观察可知,前一个数减去0.005等于后一个数,据此即可解答;

(2)通过观察可知,把前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等于后一个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1)7.896,7.891,7.886,7.881,7.876,7.871……

(2)1,0.1,0.01,0.00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6.    230    

(1)班、(3)班、(5)班    

(1)    

(2)    (3)    (4)

【解析】

【分析】

(1)四年级一共的人数就是把每个班的男女生人数都加起来即可;

(2)将每个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加起来,再进行比较即可;

(3)女生对应着白色的条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以及标记的数据,可知

(1)班和

(2)班的女生人数相同;分别把每个班级的男女生人数求出各相差多少人,即可解答问题。

【详解】

(1)(27+20)+(25+20)+(19+28)+(18+27)+(30+16)

=47+45+47+45+46

=92+47+45+46

=139+45+46

=184+46

=230(人)

四年级共有230人。

(2)

(1)班:

27+20=47(人)

(2)班:

25+20=45(人)

(3)班:

19+28=47(人)

(4)班:

18+27=45(人)

(5)班:

30+16=46(人)

比较各班人数,人数超过了45人的班级是

(1)班、(3)班、(5)班。

(3)

(1)班:

27-20=7(人)

(2)班:

25-20=5(人)

(3)班:

28-19=9(人)

(4)班:

27-18=9(人)

(5)班:

30-16=14(人)

(1)班和

(2)班的女生人数相同,(3)班和(4)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都是相差9人。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根据各个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答。

17.    58    80

【解析】

【分析】

第一个图形,根据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角,求另一个角用90度减去32度即可;

第二个图形,根据平角是180度,先计算出与125相邻的角,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度数和为180度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1=(58)°                 ∠1=(80)°

【点睛】

熟知三角形内角度数和为180度,并灵活计算三角形的度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    >    =

【解析】

【分析】

(1)小数比较大小时,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将4千克80克换算成千克,再和4.8千克比较大小。

(3)小数的性质是指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详解】

1.99<2.0            

4千克80克=4.08千克,4.8千克>4.08千克,则4.8千克>4千克80克             

2.05=2.050

【点睛】

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都是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比较。

不同单位的数比较大小,要先换算成同一单位的数,再进行比较。

19.    1.3    6.7    1.02    78

【解析】

【分析】

把130厘米换算为米,用130除以进率100;

把6元7角换算为元,先把7角换算为元,然后加上6;

把1千克20克换算为千克数,先把20克换算为千克,然后加上1;

把0.78平方米换算为平方分米,用0.78乘进率100,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

据分析可得:

130厘米=1.3米                          6元7角=6.7元

1千克20克=1.02千克              0.78平方米=78平方分米

【点睛】

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进率。

20.√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下图可知,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所以判断正确。

21.×

【解析】

【分析】

根据0在乘法和除法算式中的特殊性,除数不能为0,0做除数无意义,据此解答。

【详解】

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是0,但0做除数无意义,0不能做除数,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

【点睛】

本题考查在乘除法算式中的意义,掌握0不能做除数是解题的关键。

22.√

【解析】

【分析】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2个腰加上底边的长度和,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

22+22+15=44+15=59(厘米),所以判断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特点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3.×

【解析】

【详解】

几个不同的物体,不管从什么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故答案为:

×.

24.×

【解析】

【分析】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把0.5改写成以0.001为单位的数是0.500,所以判断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5.0;10.5;404   

744;7.03;0.55

0.0084;2.87;543

50;28;0

【解析】

26.15.2;11.8;5.5;82.3

【解析】

【分析】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在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下面点上小数点即可(得数的小数末尾部分有0,一般要把0去掉),据此解答。

【详解】

     

       

       

       

            

            

27.960;35

20;68

【解析】

【分析】

(1)利用乘法交换律和分配律进行简算;

(2)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3)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4)利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详解】

48×7+4.8×13×10

=48×7+4.8×10×13

=48×7+48×13

=48×(7+13)

=48×20

=960     

875÷[237-(94+118)]

=875÷[237-212]

=875÷25

=35

19.23+7.46-9.23+2.54

=(19.23-9.23)+(7.46+2.54)

=10+10

=20             

6800÷25÷4

=6800÷(25×4)

=6800÷100

=68

28.60厘米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用去铁丝的长度,再除以3即可解答。

【详解】

2米=200厘米

(200-20)÷3

=180÷3

=60(厘米)

答:

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60厘米。

【点睛】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

(1)0.36元

(2)B超市;8.6元

(3)比较三个超市三种文具的价钱,发现C超市的最便宜。

【解析】

【分析】

(1)A超市的尺子的价格减去B超市的尺子价格即可解答;

(2)比较三个超市转笔刀的价格,用最贵的价格减去最便宜的价格即可解答;

(3)比较三个超市三种文具的价钱,得出合理的结论。

【详解】

(1)8.4-8.04=0.36(元)

答:

A超市的尺子比B超市的尺子贵0.36元钱。

(2)9.5元>1.2元>0.9元,B超市的最贵;

9.5-0.9=8.6(元)

答:

B超市的最贵,比最便宜的贵8.6元钱。

(3)尺子:

8.4元>8.04元>7.85元,C超市的最便宜;

橡皮:

9.5元>1.2元>0.9元,C超市的最便宜;

转笔刀:

19.9元>17.9元>15元,C超市的最便宜;

比较三个超市三种文具的价钱,发现C超市的最便宜。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知识的掌握。

30.18元

【解析】

【详解】

80÷5+2=18(元)

答:

平均每人花了18元.

31.科技类25人,艺术类12人。

【解析】

【分析】

假设全部都是科技组,那么总人数为5×9=45人,比实际人数多45-37=8人,科技类每组人数比艺术类每组人数多5-3=2人,所以艺术类有8÷2=4组,据此计算出科技类的组数,再根据每组的人数分别求出两个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

【详解】

假设9组全为科技组,那么艺术类为:

(5×9-37)÷(5-3)

=(45-37)÷2

=8÷2

=4(组);

科技类:

9-4=5(组);

艺术类人数:

4×3=12(人);

科技类人数:

5×5=25(人)。

答:

参加科技类的学生25人,参加艺术类的学生有12人。

【点睛】

熟练掌握鸡兔同笼相关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

(1)从图中了解的信息为:

2季度第四车间生产量最多是1925个;

2季度第一车间生产量最少是1080个;

1季度第三车间生产量最多是1705个。

(2)1、2季度第四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

1925+1575=3500(个)

答:

1、2季度第四车间一共生产3500个。

【解析】

【分析】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

2季度第四车间生产量最多是1925个;2季度第一车间生产量最少是1080个;1季度第三车间生产量最多是1705个;1季度第二车间生产量最少是1430个,据此即可。

(2)1、2季度第四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

用加法解答。

【详解】

(1)从图中了解的信息为:

2季度第四车间生产量最多是1925个;

2季度第一车间生产量最少是1080个;

1季度第三车间生产量最多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