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035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

课题:

第一课初识钢笔行书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初步认识钢笔行书,掌握行书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书写训练中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行书的运笔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行书的书写要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1、师生进行写字比赛,教师用行书,学生用楷书。

写后评行书优点。

了解钢笔行书的特征: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

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

行书者。

后汉刘德升所造也。

既正书之小伪。

务从简易,相间流行。

帮谓之行书。

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

从行书的产生。

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

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

行书无法却有体。

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

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

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

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

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

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

所以孙过庭《书谱》说:

“趋势变适时。

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

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

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

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

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

元至明中叶。

无论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

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

其特点:

一是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

二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

前者是一种“尚势”书风。

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

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

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2、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⑴减省点画:

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

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

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⑵笔势流动

A:

增加勾挑与牵丝:

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间增加勾挑与牵丝。

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

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

但需要注意的是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否则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了。

B:

改变书写笔顺:

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

如“秋、有、戎、半”四个宇,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

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

⑶用笔灵活:

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

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⑷体态多变:

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

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

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找出难写的字,教师边书写边分析讲解字的行笔。

2、指名上台书写,并讲解要领。

3、生在草稿本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生完成练习。

5、总结学法:

先读帖,后练习,再对比,最后巩固。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生按刚才的方法自学其余字的书写。

2、生练习时,师巡视辅导。

3、生进行行款练习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要把练习内容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要写完一个字再去看下一字怎么写,要一气呵成。

四、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五、教学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钢笔行书笔画

(1)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并掌握行书不同点、横、竖的书写方法。

运用钢笔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注意行笔、运笔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掌握行书的书写特点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悟汉字的结构美和变化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区分行书不同点、横、竖的书写方法,掌握其书写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注意字的笔画及间架布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指名上台用行书书写:

城市  不是

师小结并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指名读帖,说说侧点、长点、启下横、启上横、启左竖、启右竖的不同写法。

2、指名上台书写,并讲解要领。

3、生对照字帖,在草稿本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生对比找问题,然后在书上完成练习。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生按刚才的方法自学其余字的书写。

2、生练习时,师巡视辅导。

3、生进行练习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四、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五、教学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三课钢笔行书笔画

(2)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并掌握行书不同竖、撇、捺、钩的书写方法。

运用钢笔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注意行笔、运笔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掌握行书的书写特点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悟汉字的结构美和变化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区分行书不同竖、撇、捺、钩的书写方法,掌握其书写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注意字的笔画及间架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指名上台展示行书:

主、不、告、存、伟、山。

师小结并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明确书写要求。

指名读帖,说说顾左竖、带钩撇、回锋捺、回锋钩、竖钩、斜钩的不同写法。

2、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运笔,注意行书的行笔走向、结构。

3、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注意字的大小、行款,做到自然、流畅、美观。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指名在黑板上书写,纠正指导。

2、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议。

进行表彰。

五、教师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四课行书偏旁部首

(1)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并掌握行书三点水、木字旁、和字旁、王字旁、提土旁、绞丝旁的书写方法。

运用钢笔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注意行笔、运笔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掌握行书的书写特点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悟汉字的结构美和变化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行书三点水、木字旁、和字旁、王字旁、提土旁、绞丝旁的书写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注意字的笔画及间架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指名上台展示行书:

新、金、食、也、利、找、令、地。

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明确书写要求。

指名读帖,说说三点水、木字旁、和字旁、王字旁、提土旁、绞丝旁的不同写法。

2、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运笔,注意行书的行笔走向、结构。

3、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注意字的大小、行款,做到自然、流畅、美观。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指名在黑板上书写,纠正指导。

2、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临写。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议。

进行表彰。

五、教师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五课行书偏旁部首

(2)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并掌握行书竖心旁、示字旁、衣字旁、火字旁、足字旁、走字旁的书写方法。

运用钢笔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注意行笔、运笔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掌握行书的书写特点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悟汉字的结构美和变化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行书竖心旁、示字旁、衣字旁、火字旁、足字旁、走字旁的书写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注意字的笔画及间架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指名上台展示行书:

浮、校、和、珠、培、红、理、约。

师小结并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明确书写要求。

指名读帖,说说竖心旁、示字旁、衣字旁、火字旁、足字旁、走字旁的不同写法。

2、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运笔,注意行书的行笔走向、结构。

3、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注意字的大小、行款,做到自然、流畅、美观。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学生互相纠正。

2、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临写。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议。

进行表彰。

五、教师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六课行书偏旁部首(3)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并掌握行书反文旁、欠文旁、页文旁、立文旁、双耳刀(左、右)的书写方法。

运用钢笔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注意行笔、运笔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掌握行书的书写特点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悟汉字的结构美和变化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行书反文旁、欠文旁、页文旁、立文旁、双耳刀(左、右)的书写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注意字的笔画及间架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指名上台展示行书:

惦、福、被、烽、踩、起、祈、烟。

师小结并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明确书写要求。

指名读帖,说说反文旁、欠文旁、页文旁、立文旁、双耳刀(左、右)的不同写法。

2、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运笔,注意字的行笔走向、结构。

3、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注意字的大小、行款,做到自然、流畅、美观。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学生互相纠正。

2、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临写。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议。

进行表彰。

五、教师总结五、教学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七课行书偏旁部首(4)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并掌握行书草字头、竹字头、曾字头、八字点、四点底、心字底的书写方法。

运用钢笔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注意行笔、运笔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掌握行书的书写特点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悟汉字的结构美和变化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行书草字头、竹字头、曾字头、八字点、四点底、心字底的书写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注意字的笔画及间架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指名上台展示行书:

玫、次、预、制、陈、鄱、致、须。

师小结并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明确书写要求。

指名读帖,说说草字头、竹字头、曾字头、八字点、四点底、心字底的不同写法。

2、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运笔,注意行书的行笔走向、结构。

3、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注意字的大小、行款,做到自然、流畅、美观。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学生互相纠正。

2、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临写。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议。

进行表彰。

五、教师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八课书法作品欣赏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欣赏书法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

2、在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书法作品

教学难点:

感受书法艺术的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从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谈书法作品的价值。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欣赏米芾的行书《蜀素帖》: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

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镇江)。

以恩补含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

终年57岁。

米芾有三怪:

穿戴常仿效唐代人,所到之处,常常引起人们的围观;好洁成癖,从不与人同用手巾等物;爱石成癖。

在无为州(今安徽境内)做官时,见一怪石,形状奇特,他大喜说:

“此足以当吾拜!

”随即整理衣冠,拜之再三,并呼之为兄。

于是被传名为“米颠”。

米芾为人正直,不随波逐流。

虽做官,但生活却常困窘。

然奉诏仿黄庭坚小楷,作千字韵语,入宣和殿观看所藏珍贵文物以及皇帝赐砚之殊遇,却是别人望尘莫及的。

米芾文章奇险,自成一家。

米芾书法,用笔豪迈,“风樯阵马,沉著痛快”。

与苏轼、蔡襄、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他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

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

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

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善画古圣贤像及山水画。

不事雕琢,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突破了勾廓加皴的传统画法,开创了独特风格。

米芾传世书法有《蜀素贴》、《苕溪诗》等,著作有书史、画史等,后人辑有《宝晋英光集》等。

樊城建有纪念米芾的祠宇——米公祠,所藏名家书法碑刻甚多。

《蜀素帖》米芾作。

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

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而米南宫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

“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2、欣赏蔡襄的行书《蒙惠帖》:

蔡襄,1012年生,1067年逝世,北宋书法家。

字君谟,其祖先本光州人,后居兴化仙游(今属福建),迁莆田。

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

谥忠惠。

善书,工正、行、草书,也善章草。

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

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

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东坡题跋》称“‘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

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而求其所短,大字为小疏也,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

”米芾《海岳名言》评其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铅华。

”传世墨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

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

著有《茶录》、《荔枝谱》,及后人所辑《蔡忠惠公集》等。

《谢赐御书诗》,亦称《自书谢表并诗》、《进诗帖》,是蔡襄所书的楷书墨迹。

帖内所记的内容大致是皇上钦赐蔡襄“君谟”二字,蔡襄感激万分,作诗以进献皇帝表示谢恩。

纸本,楷书,一轴表文,并书古诗一首。

凡38行,每行字数不一,共320字。

纵24.8厘米,横107.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式古堂书画汇考》、《墨缘汇观》著录。

此帖的楷书是蔡襄的精心之作。

由于他天资极高,博学精鉴,为人正直,一丝不苟,因此楷法正谨,笔笔精心,处处精丽,力追平和蕴藉的风格。

明顾复《平生壮观》:

“白纸正书,无板实之恨,容夷婉畅。

此公第一楷书也。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学生自己鉴赏,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描摹,感受这些书法作品的美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总结

板书设计:

课件优秀书法作品欣赏。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九课示字旁、衣字旁的字

第9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按间架结构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难点:

左右结构的字又分“左高右低”、“左长右短”两种类型练习。

注意二者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导入,激发兴趣

你认为左右结构的字怎样写才美?

(指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写左右结构的字。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练写示字旁的字“祈、神”。

⑴示字旁书写要领:

首点与横有一定距离。

注意“横撇”的角度。

垂露竖正对首点。

⑵教师范写。

⑶学生试着描写“祈、神”,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练习临写。

⑸评议书写情况。

2、练写衣字旁的字“袖、初”。

⑴衣字旁书写要领:

结构方法与示字旁相同,只是右边有两点——撇点与侧点。

⑵教师范写。

⑶学生试着描写“袖、初”,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练习临写。

⑸评议书写情况。

三、本课小结

“祈”左高右低,悬针竖下伸。

“袖”左长右短,“由”左右两竖内斜。

在书写的过程中只要认真观察、用心下笔,那么你们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十课禾字旁、米字旁的字

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按间架结构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难点:

左右结构的字可分“左窄右宽”、“左长右短”两种类型练习。

注意二者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练习书写了示字旁、衣字旁的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练写禾字旁的字“积、秘”。

⑴禾字旁书写要领:

形窄长,上紧下松,横短竖长,撇长点小。

⑵教师范写。

⑶学生试着描写“积、秘”,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练习临写。

⑸评议书写情况。

2、练写米字旁的字“料、粘”。

⑴米字旁书写要领:

两点左低右高,左点不宜与竖相连,横下的撇不宜太长。

⑵教师范写。

⑶学生试着描写“料、粘”,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练习临写。

⑸评议书写情况。

三、本课小结

“料”左窄右宽,“斗”上紧下松,悬针竖下伸。

“积”左长右短,“只”在中间偏下处。

在书写的过程中只要认真观察、用心下笔,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左右结构的字写好。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十一课食字旁、金字旁的字

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掌握软笔书法的食字旁、金字旁的字的书写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明确如何用毛笔运笔、行笔。

3、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左右结构的字可分“左窄右宽”、“左长右短”两种类型练习。

注意二者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让学生用火柴摆字和书写字,比较字的形体美。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明确书写要求。

食字旁:

注意撇的角度,“横撇”的“横”宜短,“竖提”的起笔不要与上面的笔画相连。

注意提的角度。

饰——:

左窄右宽,悬针竖下伸。

金字旁:

“钅”,笔画要匀称。

竖提的竖应上短下长。

提不可去。

钢——:

左长右短,下齐。

2、出示“饰、钢”,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书写。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指名在黑板上书写,纠正指导。

2、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临写。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议。

进行表彰。

五、教师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十二课弓字旁、马字旁的字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掌握软笔书法的弓字旁、马字旁的字的书写方法,写出字的趣味和美态。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明确如何用毛笔运笔、行笔。

3、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左右结构的字可分“左窄右宽”、“左长右短”两种类型练习。

注意二者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教师写出左右比例失调的字,让学生评议。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明确书写要求。

弓字旁:

弓字作左偏旁时,应有一部分笔画向左延伸,但不能伸的太长,形窄长,上紧下松。

第三画的横不可长。

强——:

左右同高。

马字旁:

首笔横短竖略左斜,第二画“竖折折钩”中的“横”不可长,竖略左斜。

驰——:

左长右短。

2、出示“强、驰”,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书写。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指名在黑板上书写,纠正指导。

2、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临写。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议。

进行表彰。

五、教师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十三课反犬旁、子字旁的字

第1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掌握软笔书法的反犬旁、子字旁的字的书写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明确如何用毛笔运笔、行笔。

3、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左右结构的字可分“左窄右宽”、“左长右短”两种类型练习。

注意二者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让学生写出带反犬旁、子字旁的字,说说这些字的特点。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明确书写要求。

反犬旁:

写好弯钩是关键:

上弯下略直,重心要稳,第二撇略靠上。

首撇平曲,次撇斜直,撇尾均伸出宫向左外延,弯钩上部也同时外延,下部也同时外延,下部则向内靠。

狼——:

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子字旁:

“子”,弯钩较直,斜提相交于弯钩的中间偏上处。

孤——:

易写松散,写好竖撇很重要。

2、出示“狼、孤、犹、孔”,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书写。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指名在黑板上书写,纠正指导。

2、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临写。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议。

进行表彰。

五、教师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十四课身字旁、耳字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