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238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9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1页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docx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

素质教育概论

名词解释1

1.素质——生理和心理上理解指人生来就具有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以及感觉、运动器官(也叫遗传素质)(广义)先天素质条件和后天习得的“合金”

2.终身学习——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激励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环境中应用它们

3.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应试教育——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作为主要手段,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以单一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发展水平,压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淘汰式教育。

5.知识经济——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

6.国民素质——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

7.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8.个性教育——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培养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

9、终身教育——人一生所受到的各种教养的总和,它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家庭、社会教育。

10.主体教育观念——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道德素质包括:

政治方向、立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公民意识、民主行为、素养规范等。

11.素质教育目标——通过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应该达到的标准。

它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内容、原则及规格,对学校教育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

12.创新素质——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

13.美育——教育者运用自然的、艺术的、社会的美的材料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的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4.审美特质——个体在认识、鉴赏、创造美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特性

15.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受教育者具备作为公民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和进一步工作或深造所应有的较广博的科学知识

16.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接近自动化的动作模式或智力活动模式

17、教学反馈——把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对照,从而了解学习成果或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行为。

18、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它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理品质。

19、教学评价——依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规范化的评价程序,对教学活动的状态和价值所进行的判断。

20、课程——(广义)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狭义)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面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21.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这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2.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以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对学校管理诸要素的陈旧部分加以革新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3.素质教育评价——依据素质教育目标,对素质教育实施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

24.教育质量——教育活动结果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它最终是通过学生的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

25.教育创新能力——在前人知识技能基础上,运用求异思维,创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给教育过程和社会带来新成果的能力

26.创新意识——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

27.课外教育——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和兴趣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

名词解释2

28.【“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29.【“问题-发现”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独立研究问题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

30.【创新素质】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

31.【创新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倡求异思维,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发挥其自主、选择和创新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将客观的教育影响,内化为自身发展和成长的因素,面为具有自信、自重、自尊、自强、自助精神和创造性的自我发展的主人。

32.【创新意识】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

33.【道德素质】是学生在道德认识及其行为习惯方面内化的、较稳固的品质或特性,它在人的素质结构体系中具有支配或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

3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5.【发展】是指人的身心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软弱无力连续不断的过程。

36.【发展性】是指人的素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特征。

37.【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以“协商”为基础,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建构评价过程的评价模式:

为发展而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38.【感知性实验】是为学习新知识而做的感性认识的准备。

39.【个性教育】是在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培养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

40.【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

41.【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产生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不断强化个体行为的过程。

42.【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接近自动化的动作模式或智力活动模式。

43.【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等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方法,这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

它又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

44.【教学反馈】是指把教学的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对照,从而了解学习成果或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行为。

45.【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46.【教学方法组合】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

47.【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靠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48.【教学评价】是依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规范化的评价程序,对教学活动的状态和价值所进行的判断。

49.【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50.【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

51.【教育现代化】是指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52.【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活动结果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它最终是通过学生的发展善体现出来。

53.【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作为公民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和进一步工作或深造所应有的较广博的科学知识。

54.【课程(广义)】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55.【课程(狭义)】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56.【课程的综合】是指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综合化的需要,加强科目之间的有机联系。

57.【课外教育】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和兴趣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

58.【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59.【潜能】是指人自身所具有的在发展中可能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潜在的、指向将来的能力倾向,是现实能力的一种源泉。

60.【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也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61.【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道路、人生幸福以及个人荣辱得失的态度和看法,它由人生的目的、态度、责任和评价四部分组成。

62.【社会素质】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关于价值、观念和立场的意识因素。

63.【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64.【身体素质教育】是指影响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活动过程。

65.【身心素质】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66.【审美素质】指个体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与特性。

67.【实习作业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68.【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它分为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

69.【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观点体系。

70.【思想素质】主要是指学生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方面的品质或特性,是素质结构体系中的灵魂。

71.【素质(广义)】是从社会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理解,它是指个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培养和个体对社会的积极参与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多方面综合性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

它是先天素质条件和后天习得的“合金”。

广义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72.【素质(狭义)】是从生理学生心理学意义上的理解,是指人生来就具有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特征,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这种特点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所以也叫遗传素质。

7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74.【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是指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

75.【素质教育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应该达到的标准。

76.【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即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所要达到的各项素质目标的结构系统。

77.【素质教育评价】就是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对素质教育实施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

78.【谈话法(或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79.【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80.【心理素质】是指稳定体现个体心理品质与风貌,自我意识起核心作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81.【选择性】是指教师要给学生留下选择和思考的余地,即留下自我选择的时间、空间和内容,相信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偏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个体的选择和实践,发掘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聪明才智,促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的个性品质和优势强项。

82.【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育。

83.【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就是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以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对学校管理诸要素,如思想原则、组织结构、重要制度等方面陈旧的部分,加以革新,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84.【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85.【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分为静物演示和动态自然现象演示。

86.【验证性实验】是指学完新知识后,检验所学知识和巩固所学知识。

87.【应试教育】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作为主要手段,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以单一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发展水平,压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淘汰式教育。

88.【政治素质】主要指学生在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等方面的品质或特性,它在素质结构体系中起统帅作用

89.【知识经济】即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也可以说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或者说依靠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和科研,从而创造财富的经济。

90.【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养的总和,它包括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的正规教育和训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总之,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

91.【主体观念教育】是现代学生观的一种体现。

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92.【主体性】指个性能够自觉、主动地认识和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93.【自我教育】是学生在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我控制等过程,有意识地改造和提高自己的主体性,使自己成为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一种高度内省自律的教育活动。

94.【自主性】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利用学生的强项、特长、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克服那种管卡压或包办代替的弊端。

95.【最近发展区】是现有发展水平与其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讨论中,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的水平。

名词解释3

96、狭义的素质:

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理解,是指人生来的就具有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特征,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97、广义的素质(次要):

是从社会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理解,它是指个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培养和个体对社会的积极参与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多方面综合性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

98、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99、应试教育:

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以单一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发展水平,压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淘汰式教育。

100、个性教育:

是在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培养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

101、知识经济:

即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

102、国民素质:

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

103、教育现代化:

是指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104、终身教育:

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想。

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它包括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的正规教育和训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总之,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

105、终身学习:

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106、主体教育观念:

是现代学生观的一种具体体现。

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107、素质教育目标:

是通过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应该达到的标准。

它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内容、原则及规格,对学校教育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

108、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即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所要达到的各项素质目标的结构系统。

109、思想素质:

主要指学生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方面的品质或特征,是素质结构体系中的灵魂。

110、世界观: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观点体系。

111、政治素质:

主要指学生在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等方面的品质或特性,它在素质结构体系中起统帅作用。

112、道德素质:

是学生在道德认识及其行为习惯方面内化的、较稳固的品质或特性。

113、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作为公民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和进一步工作或深造所应有较广博的科学知识。

114、技能:

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接近自动化的动作模式或智力活动模式。

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动作技能,如实验操作、体育运动、写字、弹琴、绘画等。

二是心智活动技能。

如阅读、心算、解题、作文等。

115、身体素质:

是发展其他诸素质的物质基础。

身体素质可以分为:

①体态素质②体质素质③体能素质。

116、心理素质:

是指稳定体现个体心理品质与风貌,自我意识起核心作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117、审美素质:

指个体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与特性。

118、创新素质:

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

119、教学反馈:

是指把教学的结果与教学目标对照,从而了解学习成果或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行为。

120、教学评价:

是依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规范化的评价程序,对教学活动的状态和价值所进行的判断。

121、广义的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122、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123、教学方法:

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24、教学方式:

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靠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125、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就是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以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对学校管理诸要素,如思想原则、组织结构、重要制度等方面陈旧的部分,加以革新,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26、素质教育评价:

就是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对素质教育实施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

127、教育质量:

是指教育活动结果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它最终是通过学生的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

128、创新意识:

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

129、教师教态:

专指教师教学时的衣着打扮、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和感情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130、教学后记:

是指每节课后教师要对授课情况进行追踪分析,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找内容,从正和反两个角度去思考,把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并简明扼要地分析其成败原因。

(怎么写教学后记?

一是要记教学中成功的做法。

二是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问题。

三是要记课后体会。

131、课外教育:

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和兴趣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

132、创新能力:

是指在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求异思维,创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给教育过程和社会带来新成果的能力。

133、社区教育:

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社区教育的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134、自主性:

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

135、创新性:

指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136、审美素质教育(美育):

即教育者运用自然的、艺术的、社会的等美的材料培养受教育者的完美观点和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素质

2.终身学习

3.素质教育

4.应试教育

5.知识经济

6.国民素质

7.教育现代化

8.个性教育

9、终身教育

10.主体教育观念

11.素质教育目标

12.创新素质

13.美育

14.审美特质

15.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16.技能

17、教学反馈

18、学习方式

19、教学评价

20、课程

21.教学方法

22.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23.素质教育评价

24.教育质量

25.教育创新能力

26.创新意识

27.课外教育

28.【“传授-接受”教学】

29.【“问题-发现”教学】

30.【创新素质】

31.【创新性】

32.【创新意识】

33.【道德素质】

34.【读书指导法】

35.【发展】

36.【发展性】

37.【发展性教学评价】

38.【感知性实验】

39.【个性教育】

40.【国民素质】

41.【激励

42.【技能】

43.【讲授法】

44.【教学反馈】

45.【教学方法

46.【教学方法组合】

47.【教学方式】

48.【教学评价

49.【教学手段

50.【教育(狭义)】

51.【教育现代化】

52.【教育质量】

53.【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54.【课程(广义)】

55.【课程(狭义)】

56.【课程的综合】

57.【课外教育】

58.【练习法】

59.【潜能】

60.【全民教育】

61.【人生观】

62.【社会素质】

63.【社区教育】

64.【身体素质教育】

65.【身心素质】

66.【审美素质】

67.【实习作业法】

68.【实验法】

69.【世界观】

70.【思想素质】

71.【素质(广义)】

72.【素质(狭义)】

73.【素质教育

74.【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是

75.【素质教育目标】

76.【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77.【素质教育评价】

78.【谈话法(或问答法)】

79.【讨论法】

80.【心理素质】

81.【选择性】

82.【学前教育】

83.【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84.【研究法】

85.【演示法】

86.【验证性实验】

87.【应试教育】

88.【政治素质】

89.【知识经济】

90.【终身教育

91.【主体观念教育】

92.【主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