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03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实用类论述类阅读 Ⅱ 核心突破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实用类论述类阅读Ⅱ核心突破二Word版含答案

核心突破二 主观筛选概括题

——精细筛选,精准概括

浙江卷该道主观筛选概括题分值为3分或4分。

虽说分值不多,但要求很高。

所给文本篇幅不长,内容稍深,但要摘得答案,必须细读、精读。

答题要点不多,两到三个,都指向文本的两三处文字:

有一两处文字与题干关键词语有关,较明显;仅有一处,范围不太明显,但只要细读一遍,便可确定。

虽说答题范围很好找,但真正组织出答案稍难,因为文中几乎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考生自己精心组织。

因此,该题的特点是,分值不多,但答案要求多,特别要求考生精准阅读,精细筛选,精确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佛教在西汉之际经西域传入内地,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环境,逐渐与中国传统封建宗法文化融合,从而得到发展。

南北朝以后的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释迦氏也被中土群众接受并奉为圣人,与中土孔子、老子并称“三圣”,佛教与儒、道两教并称“三教”。

因而佛教史也就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的组成部分。

南北朝时,中国有了大量汉译佛经,随着对佛经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形成了许多学派。

到了隋唐时期,不少学派发展成为宗派,禅宗属诸多宗派之一。

各宗派都有自己的特色。

唐中期以后,宗派争鸣,禅宗以其独特的传教方式及其僧团组织方式得以发挥其特殊优势,成为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宗派,影响不但遍及全国,还远播海外。

宋代理学(我称之为儒教)兴起,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部分已被儒教消化吸收,隋唐三教鼎立的形势不复存在。

表面上佛教好像衰落了,事实上佛教的心性论及其宗教修养方法都被儒教移植过去,成为儒教的核心。

儒教学者自称远绍洙泗,并得尧舜禹的心传。

我们不能说儒教不受孔孟影响,但是更应指出儒教是经过佛教,特别是禅宗洗礼的孔孟之学,不是汉唐以前的孔孟之学。

儒教是接着隋唐佛教、道教的心性之学发展起来的,儒教与佛、道两教唱的不是对台戏,而是连台戏。

宋以后的学术界常用禅学指佛学,称某人思想近禅,即指其人学术有佛教思想倾向。

(有删改)

1.佛教思想中国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请根据文本内容加以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逐渐与中国传统封建宗法文化融合。

②形成许多学派,并发展成为以禅宗为代表的诸多宗派。

③佛教的心性论及其宗教修养方法被儒教移植并成为核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提倡格律和提倡不要格律都有危险,这岂不是一个矛盾么?

这并不是矛盾。

创造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的地步也决不足以言创造。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要有不变化者存在。

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音节的需要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

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

把不变化者归纳为原则,就是自然律。

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的需要。

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

末流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

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役;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

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

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是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

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

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

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

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

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

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迁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

姜白石说得好:

“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

”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精髓风骨,在于脱化格律之后的从心所欲。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2.从全文来看,提倡不要格律的危险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理论上来说,艺术活动有群性,有恒常不变的一面,有人类共同的情感的需要,确有一些通行的规律;提倡不要格律,会使创作缺少必要的依傍,不利于创作。

(2)从实践上来看,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提倡不要格律,则只能从变化入手,而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1.精细筛选信息

(1)明确标准,两次筛选

概括的基础是筛选,筛选先要理解透彻筛选的标准,标准就在题干的关键词语上,找到它,往原文一代入,就可以确定筛选的范围了。

如2016年浙江卷第10题,题干的关键词语是“文言”(文言文),找到它在文本中出现的地方,就可以确定筛选的范围。

这次筛选,是第一次筛选,是把答案性文字从文本文字中剥离出来。

筛选出来的文字有时很长,需要第二次筛选,就是对这些筛选出来的文字再筛选,筛选出最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2)挖掘隐藏信息,避免遗漏

浙江卷该道主观概括题有一个特点,就是总有一处信息藏得很深,不能一眼看出来,而对这一隐藏信息的挖掘至关重要,这时只有一个办法:

细读、细抠。

试再以2016年浙江卷第10题为例。

“文言”的第一点“作用”就在第二段“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这一复杂长句中,我们用第二次筛选,把“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这个关键信息提取出来。

那么,第二点“作用”又在哪里呢?

再细读该句,发现句首有“而且”一词,说明前面还有一层,找到前句“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发现该句更长,而且重点不是谈“文言”的作用,但有一处关键信息“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再联系它前面的“困境”一词,就能得出“文言有助于白话语言的‘艺术化’”这第二点“作用”。

我们之所以如此详细地说明,不仅想表达出“第二次筛选”的重要性,更想说明挖隐含信息时细读、细抠是多么重要。

2.精准概括要点

(1)摘取关键词句

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根据题目指向,在一定的范围内,找出相应的词或短语,稍加整合,给出答案。

此法的关键是筛选准确、不漏要点。

一个文段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在段落的开头,或段落的起始句或终结句。

有时也比较分散,需要考生对照题干要求,找出重要的文字信息,如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有指代性含义的代词、提示性词语等。

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整合答案时保持概念的一致性,有时还需要保持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的一致性,抓准关键词句。

(2)合并同类项

这里借用一个数学方法,在提取公因式的时候,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作合并同类项。

在文段概括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很多包含“同类项”的句子,将“同类项”内容合并、提取即可。

(3)去除修饰语

此法颇类似于分析句子成分时找句子的主干(主、谓、宾),去除修饰成分。

有时要求概括的对象是一个句群,道理也是一样的。

组成一个句群的若干个句子往往有主次之分,撇开那些居于次要地位的起辅助作用的句子(“修饰成分”),抓住居于核心地位的起统率作用的句子,就能完整准确地概括。

(4)层次切分法

此法运用广泛,且能保证概括准确,不漏要点,前提是对所给文段细读,要依据论述对象准确切分层次,切分好层次后再运用提取关键词句、去除修饰语等方法来进行概括。

3.精确表述答案

(1)善于摘取关键词语。

浙江卷这道题很少能直接用文中现成的语句来回答,必须从关键句中摘取关键词语加上自己的语言才能回答。

照搬照抄不可取,全用自己的语言不明智。

(2)善于转换。

善于把形象化语言(如运用了比喻手法)还原为直白性语言;善于把否定转换为肯定;善于把被动转换为主动,把彼视角转换为此视角。

(3)扣问作答。

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

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中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答案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

浙江卷非连续性实用文本虽说在文本形式上与先前的连续性文本(主要是论述类)不同,但其考点与题型都是相同的,即第三道主观题仍以筛选概括为主,侧重中心意思、内容要点的概括。

 

一、中心意思的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平台经济具有双边或多边市场属性,免费联结、自由下载APP以获得信息和服务的便利,对消费者而言是极大的诱惑。

有一句话这样说:

如果你没有付费,那是因为你也是产品的一部分。

平台的超常赢利能力,往往来源于避免为内容负责和付费,不愿意承担实体经营活动潜在的风险,或对危害做出赔偿。

此外,由于接入用户数巨大,以及用户对平台服务产生依赖性,平台的公共事业属性日益明显,垄断性不断加强,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为消费者“画像”,投放信息对用户的消费心理进行操纵。

低价倾销大大增加了平台的黏性,新用户的加入给平台带来更大价值,这种网络增值效果类似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表示能量,m代表质量,c表示光速):

一位新用户的加入,平台的成本几乎为零,可带来了边际增加的网络连通性和平台收益的可能性。

在下载一个又一个APP时,消费者存在利益被过度攫取以及信息被误用的可能性,而这些秘密,平台从来不会坦率地告诉消费者。

(摘编自每日财经网2018年4月11日)

材料二:

网约车平台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服务,所提供的网约车服务类型众多,既包括出租车、专车,也包括快车、顺风车。

不仅司机来源不同,且司机与网约车平台的法律关系、网约车平台对司机的管理模式也有很大差异。

以滴滴公司为例,在滴滴出租车中,滴滴平台只是提供媒介服务,即通过发布乘客需要乘车的信息而快速撮合成立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客运合同关系。

出租车本身不是滴滴平台的,司机也不是滴滴公司员工,而是某出租车公司职工。

在滴滴专车中,车辆来自汽车租赁公司,司机与劳务公司有劳务合同关系,劳务公司与滴滴平台有相应的合同关系。

至于所谓的顺风车,则是由合乘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约车平台事先发布出行信息,由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驾驶员的小客车并分摊合乘部分的出行成本(燃料费和通行费),司机和车辆也都不属于网约车平台。

正是由于网约车类型众多,而网约车平台与司机之间的法律关系又并非单一的出租车公司与司机之间的劳动关系。

故此,网约车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在极大节约了网约车平台的成本,为其开创了新的营利空间的同时,也持续制造或增加了社会公众在使用网约车时面临的社会风险,并带来了监管难的问题。

(摘编自新浪网2018年6月6日)

1.以上两则材料中,每日财经网和新浪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每日财经网侧重介绍网约车平台的营利方式(或:

突出平台的误导性和欺骗性)。

(2)新浪网以“滴滴公司”为例,侧重介绍网约车平台的商业模式(或:

突出平台与司机之间的法律关系)。

对于非连续性实用文本来说,概括中心意思就是概括多则材料的核心话题或主题,它必须要在概括每则材料的中心(侧重点)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概括每则材料的中心(侧重点)是重中之重。

如何概括每则材料的中心呢?

(1)文字型材料

①关注材料出处,弄清文本体裁类型及话题

连续性文本的标题一般放在文前,而非连续性实用文本的标题一般放在材料后面,以括号形式呈现。

先从材料后的括句读起,就可以知道材料出处及其相应的文体类型,更可以了解材料的核心话题。

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一则材料后面的出处内容: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它告诉了我们如下信息:

a.文体——社论(新闻评论);b.文章关键词——创新、知识产权;c.文章出处——《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级专业报纸。

②针对不同文体,把握各自不同的核心内容

文体

核心内容

新闻报道

新闻事件(背景、价值)

新闻评论

主要观点及依据

调查报告

标题、结论(经验、教训、建议等)

访谈

谈话话题

科普文

核心概念、科学结论(现状、发展)

③以抓关键词语形式找出各自的侧重点(角度或方面)

(2)图表型材料

①抓住图表标题及图脚,大致抓住图表的中心内容。

②遵循读图步骤:

勾画关键词,由上到下,由横坐标到纵坐标(或是由左到右);注重图表整体变化及趋势;注意各图表的特点。

柱状图:

数据的变化或者图形比较。

环形图: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饼状图:

每个值占总体价值的份额。

折线图:

数据的变化趋势。

表格图:

重点栏目和数据变化。

二、特定内容要点的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较2015年的624亿同比增长12.30%,延续了2015年的增长势头。

“纸质书阅读率的回暖,实际上跟近来国内倡导走进书店、阅读实体书的理念有一定关系。

”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亦君指出,长久以来,一些读者对“数字阅读”以及“纸质书阅读”的认识可能有一点误区,“二者不是相对立的、冲突的。

恰恰相反,根据我们最新统计数据,北京市纸质书人均阅读量是增长了的”。

数字阅读既有优势也有弊端,而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一般都是深度阅读,其增加内涵、塑造良好价值观等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大家也都能认识到,“数字阅读与纸质书阅读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此消彼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化阅读的方式仍将会并存。

倡导阅读纸质书,绝不只是因为情怀。

(摘编自上官云《数字阅读率攀升的当下,纸质书回暖只是因为情怀吗?

》)

材料二:

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质书阅读率。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书为4.65本,高于电子书,51.6%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数据印证了纸质书阅读的逐渐回暖,这当然令人欣慰。

事实上,尽管数字阅读势头迅猛,但现实中,喜欢“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朋友圈中也常有人晒自己正在阅读的书。

至于各地为推动全民阅读而举办的各种书市、读书会、朗诵活动等,更是成为常态景观。

这也表明,阅读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价值的诉求。

纸质书一直都在那里,阅读数据可能有波动,但它一直都很暖。

从接受的层面看,纸质阅读的“仪式感”无可替代。

不仅书籍本身从装帧到排版、插图等都带给人愉悦感,而且阅读活动本身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着内在默契,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已经与书籍一样,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体验。

不要以为这样的体验无足轻重,也不要以为这可以被随意置换,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体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

(摘编自胡印斌《纸质书一直都很“暖”》)

2.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纸质书阅读呈现回暖现象”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纸质书阅读有仪式感,带给人愉悦感。

②纸质书阅读是精神体验,是一种文化基因,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

③受倡导阅读实体书理念的影响。

④纸质书阅读多是深度阅读,能增加内涵,塑造良好的价值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截至2017年末,国内“GDP万亿俱乐部”成员已扩大至14座城市。

此外,还有5座城市被列为“观察者”名单,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GDP有望在两年内突破万亿元。

从“GDP万亿俱乐部”及准万亿城市所属的省份看,19座城市中,广东省有三城上榜,即GDP破两万亿的广州、深圳,以及准万亿城市佛山。

浙江省有杭州、宁波入围。

江苏省进入榜单的包括南京、苏州、无锡。

在东北地区,辽宁省的大连、沈阳有望在两年内实现GDP万亿突破。

从所属区域看,GDP万亿以上及准万亿城市,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主,西部地区仅成都和重庆两地上榜。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这一现象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相关,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呈梯度状态。

在中东部地区,GDP突破万亿的城市,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无锡、青岛、长沙等二线城市,其经济总量也在近两年先后突破万亿元。

这不仅表明了这些城市有着超强的经济活力,也说明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正在由“一城独大”的局面,逐步向“多点多极”整体强大的方向发展。

西部地区成都和重庆GDP突破万亿的时间较早,这表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的18年内,成都和重庆两地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但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活跃度仍有待加强。

(摘编自《GDP万亿城市竞争力报告:

9座城市新星崛起》)

材料二:

回顾过去5年,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发展转型阵痛和城市治理难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中,长沙各项事业再攀新高。

地区生产总值由5000亿元跨越至900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上升至第六位;形成了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深化改革440多项,行政审批提速50%;1753万平方米违建消失殆尽,2042公顷“绿色”拔地而起;成为全省首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市。

易炼红说,未来长沙将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着力打造“三个中心”。

即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机遇,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推进文化跨界融合,让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体验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

到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

(摘编自《长沙: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材料三:

苏州距离上海只有84公里,高铁车程只有半个小时。

与一线城市上海在地理上的接近,让苏州享受到了很多的“外溢作用”。

但与此同时,却也让苏州很难摆脱“大上海”的阴影。

事实上,很多企业都选择将总部设在上海,而把厂房设在苏州。

这样,这些企业虽然在苏州产生了大量的产值,但它们至多只能算是企业“身体”运作的后果,而企业的“大脑”依然在上海。

体现在产业结构上也是如此。

杭州和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都超过50%,苏州为47.2%,过于依赖第二产业。

其知名的新加坡工业园区承载的也是第二产业。

尽管由于周边的上海、无锡等地都有了机场,因此机场的缺失并不会对苏州的对外交通构成太多的实际障碍。

但是,缺席航班目的地列表却着实让苏州坐失了对外宣传的机会。

在品牌营销的时代,宣传需要的是无孔不入,苏州在全国交通版图上的劣势,也让其丧失了很多宣传机会。

在这种安排之下,即使苏州能有更高的GDP,其在经济上的话语权也很难提升。

(摘编自《GDP达1.7万亿,苏州为何有一线城市实力却无一线城市影响力?

》)

3.中国GDP突破万亿的城市有14座,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如何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提高上市公司的总市值。

②削弱过高的房价,加大人才的流入,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

③加强高校建设,加大自身基础人才的供给与储备。

④深化内部改革,加快行政审批速度。

⑤发展对外交通,增强交通优势,建设机场,加大对外宣传。

特定内容要点的概括主要是按照题干规定的概括角度进行概括,如上面第2题针对原因的筛选概括,第3题针对方法措施的概括。

对于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读。

要带着问题仔细通读所给材料,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容。

(2)定点读。

根据题干关键词的提示,迅速锁定答题范围(在哪则或哪几则材料中),然后对这些文字进行定点细读,圈点关键信息。

(3)提取整合,精准表述。

①准确概括。

用词不要过于宽泛,也不要太窄。

如上面第3题,从交通方面答题,相比较答案表述的“发展对外交通,增强交通优势”,如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则显得太宽泛,如用“建造地铁”又显得太窄。

②分类概括。

合并同类信息,分条陈述异类信息。

作为多则文本与图表混编的一个材料汇编,肯定有多条同类和异类信息,这就要求考生在概括时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条,避免信息重复;将异类信息分条陈述,避免信息遗漏。

概括莫忘图表内容

我们在做习惯了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后,往往容易忽略图表内容,尤其在做主观概括题时。

其实,图表作为非连续性文本的一部分,其作用与其他文字材料一样重要。

概括时同样要把它纳入筛选整合的范围。

图表所含的内容与结论往往是归纳概括中的一个要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思想史常常不愿意叙述思想仿佛停滞或显得平庸的时代。

从思想史的叙述形式上说,也许是因为天才思想的缺席,使习惯于过去按照思想家来分配章节的撰述者觉得无从措手,于是使思想史不得不出现“空白”;从思想史的叙述观念上说,也许是因为进化论的乐观主义使思想史家相信,这只不过是可以省略的时段,他们的责任是把思想史写成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大链条;从思想史的写作心情上说,也许是这个时代的平庸难以激动历史学家,千人一面的沉闷打消了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

可是,这一方面是由于“由今溯古”的思路,令人预设它是“空白”,往往是因为先已在心中预存了一个对思想历史的价值判断尺度;另一方面是“因人设岗”的写法,撰写者断定没有足够设置到章节的思想家,于是把这些“二三流”的思想一概忽略不计,于是,思想史仿佛有了断裂,有了空白。

可是,如果换一种思路,也许“空白”恰恰是一种有意思的内容,而“断裂”恰恰是一种有意义的连续。

在中国书论画论中有一种据说是最中国化的理论,就是画的空白处也是画,字的笔断处即见精神,纸上未曾着色的地方,可能是云天水色,也可能是需要阅读者以体验补充与想象的地方,蕴涵了最富有包孕性的内容,飞白处恰恰特见意趣,笔笔丰润饱满,可能就有夯实之嫌。

问题是,思想史并不是艺术性的书画,它不能总是一笔带过,去指望阅读者自己想象和填充思想史的空白,照理说,思想史不仅要写那些充满“变异”的时代,而且要写那些平缓地“绵延”的时代,历史阅读者和艺术欣赏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不能随意想象空白处的历史。

可是,似乎思想史写作者很看不上那些平庸和停滞的历史时段,于是思想史也留下了一些空白,然而这些空白并没有像书画中的空白和飞白那样,给人深刻的意味,却使得思想史显得上气不接下气。

这可能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思想的历史常常在保持存在和改变存在之间来回摇摆,表面上看来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所谓稳定秩序和改变秩序之间的紧张,延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打破固有的社会架构之间的紧张,每一个思想时代都被这两种倾向笼罩,时而寻求保守既定的文化秩序,思想史表现出平庸似的稳定,时而努力寻求创造新的文化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