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593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精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原卷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B.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C.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D.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2.罗马某项法律规定:

“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可以任意作为的自然能力。

”“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所有,因为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

”该规定在罗马法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

A.是罗马公民同贵族斗争的成果B.非罗马人也得到罗马法的保护

C.对罗马公民具有强制的规范性D.彰显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

3.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贫富差距悬殊,贵族宫殿式的庄园与农人破败的茅屋、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与失业工人绝望的挣扎相互映照。

保守党前首相狄斯雷利(1804-1881年)说,“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

”此后,英国走向了

A.资本主义制度完善B.自由主义政策退潮

C.工人运动日益失控D.社会阶层尖锐对立

4.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

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五口通商D.中英协定关税

5.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

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

材料表明义和团

A.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D.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6.《郑超麟回忆录》中写到:

“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实业救国愿望B.民主科学思想

C.社会主义思想D.爱国救亡精神

7.1917年10月24日,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

“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

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

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不能等待了!

等待会丧失一切!

”下列对该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客观上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

B.列宁希望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

C.该信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并巩固政权

D.列宁在中央委员会内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威

8.“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

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

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

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

”这首词当属

A.《中国之歌》B.《回归倒计时感赋》

C.《宝鼎现·庆香港回归》D.《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

9.照片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

下列照片反映的共同点是

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B.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D.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10.有学者指出:

“当今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B.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D.亚洲各国经济实力超过了欧美

11.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既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

A.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B.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C.地权流转开始合法化D.重农抑商政策的动摇

12.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B.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

C.棉纺织业兴起,以妇女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D.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13.一般认为:

洋务运动从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开始,而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划分过于刻板化,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开展着。

后者观点主要是着眼于

A.洋务人才依然受重用B.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14.读下面图表,从中得出的正确理解是

A.民族工业获得全面快速发展

B.轻重工业所占比例趋于合理

C.图示现象主要受国际原因影响

D.辛亥革命改变了民族工业处境

15.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

“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

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苏联的这一做法

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B.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C.有利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D.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16.《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

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

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

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B.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C.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D.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17.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

这一变化

A.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B.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

18.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

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C.表明中国开始注重对外经济立法D.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的可信度

19.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合”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

这体现了

A.世界霸权面临激烈争夺B.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的精神

C.经济区域化的加速发展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20.美国当今的全球扩张战略有着全新的形式,在其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只是它们需要的不是土地,不是直接的原料形式或财富形式,而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

这表明

A.美国全球扩张动力源于资本扩张B.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新保守主义的实质是推行自由主义D.利益追逐多元化增强了美国势力

21.古代某思想家认为:

“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

A.儒家B.法家

C.墨家D.道家

22.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

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

23.黄宗羲说:

“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制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A.孔子B.朱熹

C.王阳明D.李贽

24.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

“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25.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

“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

”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

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

这个故事反映出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D.理念是万物本源

26.“文艺复兴基本上是一个西欧的运动,是把西欧推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这里的“第一步”是指文艺复兴

A.再现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辉煌B.产生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近代文学著作

C.确立了人是社会中心的地位D.涌现出了大量震烁古今的艺术巨匠

27.“军官说:

不许争辩,只许操练!

税吏说:

不许争辩,只许纳税。

神甫说:

不许争辩,只许信仰。

只有一位君主说:

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

”康德引用这段材料是用来

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D.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

28.下图中的中外两幅名画的共同点是

A.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B.运用了现代主义的艺术创作

C.表达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D.强调表现个性和主观感受

29.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侧重“冲决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

由此看来他们都

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

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30.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说:

“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

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

”由此可见孙中山主张

A.联合无产阶级革命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反对帝国主义压迫D.实现国内民族平等

31.“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是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刚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过渡性建国方案。

这个可能为各抗日党派共同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民主建国方案,最终未能实现。

该方案“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日民族矛盾持续上升B.民主党派坚持和平建国

C.国共两党政治理念分歧D.美国扶蒋反共战略影响

32.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

C.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

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

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

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

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

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材料三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律制度共同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

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与教育事业。

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

“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

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

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

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

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

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年份

国内工商业、交

通业及其他

钱庄

外国洋行

外国在华银行

合计

1897年底

70

14

12

4

100

1898年底

51

11

38

0

100

1899年底

85

0

15

0

100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与个人因素。

(不得照抄原材料)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通商银行的特点并作出简要评价。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

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很少有领导人会像马丁·路德(MartinLuther)那样看上去不适宜承担革命领导的任务,因为他的运动是在没有党派和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他的力量来自于他几乎不了解的一种集体的追随力量。

然而,也很少有领导者能像他这样戏剧性地唤起人们的意识,或者像他这样对其所在时代的政治和宗教态度产生如此震撼性的影响。

——【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述“公开书”为什么销量这么大?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他的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集体的追随力量”还有哪些?

并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其对西欧所产生的“震撼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