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680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docx

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精

 SOCIALSCIENCESINNANJING No.2 Feb.2008 文化研究

 二○○八年第二期

南京社会科学 

维客:

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

夏少昂1 许 静2

(1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北京 100871

(2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 北京 100871

摘要:

维客是新近出现的一种网络科技,,。

本文介绍了维客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维客;网络;

中图分类号..:

A  文章编号:

1001-8263(200802-0128-04

一、引言

博客早就不是新鲜事物了,今天很多人都拥有

了自己的博客,即使是没有博客或者是没有使用过

博客的人,大概对博客这个概念也不会陌生。

但是

对近年来出现的“维客”,在国内还并不为大多数

人所了解,人们往往把它和博客混为一谈,有人还

称之为多人博客。

其实博客和维客两者有着很大

的分别。

“维客”是Wiki的音译,2003年由Cnic.org

(其本身就是一个维客网站译定的(也有人译做

维基。

Wiki一词来自于夏威夷语的“weekeewee

kee”,原意是“快点快点”,这个名称用于形容维客

技术的快速便捷的特性倒也颇为贴切。

第一个维

客网站面世时间并不很长,是由住在美国俄勒岗州

波特兰市的计算机程序师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创建的。

1995年,为了方便社区内部

的交流,沃德・坎宁安建立了一套网络工具,取名

为《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PatternReposito2

ry。

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沃德・坎宁创造了维客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

这个系统就是最早的维客系统。

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维客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

同时维客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目前最大的维客系统是Wikipedia,这是一套基于维客系统建立的百科全书网站。

但是这些还并不能说明什么是维客,根据Cnic.org的说法,所谓维客,就是:

一种超文本系统。

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为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82

1

 文化研究 SOCIALSCIENCESINNANJING No.2 Feb.

2008 

 

 

二○○八年第二期南京社会科学 

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

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1〕

这个说法或许有点过于抽象,不妨通俗一点来说,维客是一个提供合作环境的网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任意修改主题内容的网站。

二、维客的规范

由于许多人并不都是十分熟悉HTML语法,如何具体实现随意修改网站上的内容?

而且既然说可以随意修改,那网站的内容不是很快就面目全非,而且如果有人恶意破坏怎么办?

针对这些,维客技术形成了的一套规范:

1.简化语言。

维客使用简化的语法来替代复

杂的HTML语法,在界面上也采用为大多数人熟悉的界面,类似一般的博客或者BBS的编辑界面,降低了门槛。

2.版本控制本;,迅速找到两个。

版本控制既实现了多人协作,同时又防止了内容丢失和被破坏。

3.编辑规则。

一个开放的维客都有一个编辑

规则,写明大家建设维护站点的规则,大家都应自觉按这个规则编辑和维护网站。

4.IP禁止。

维客有纪录和封存IP的功能,将

破坏者的IP纪录下来他就不能在胡作非为了。

5.页面锁定。

可以将页面锁住,这样就不能对

它进行编辑了,可以防止恶意破坏,不过这个功能是有点违反维客精神的,所以很少会使用。

6.沙箱技术。

维客还有所谓沙箱(SandBox

测试功能,一般维客都有一个所谓沙箱页面,供初次参与的人随意涂改,以熟悉界面、测试功能。

通过这些规范,维客实现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又尽量降低了众多参与者带来的风险。

当然,维客的理念认为,社群的力量是强大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恶意破坏,即使有少部分人捣乱,由于大多数人都是好意的,因此恶意的破坏也很容易得到修正。

三、维客的特点

前文提及,维客虽然在某些方面和博客相似,但却有着本质上完全不同。

这里通过分析比较博客和维客,总结出维客的一些特点:

1.公共。

维客和博客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前者

是围绕公共话题,后者多是关心个人话题。

博客是个人化的,实际上个性化恰是博客最重要的特点,也是时下博客如此流行的重要原因,一般的博客的主旨往往都是很松散的,内容往往是关于个人的情感以及平凡琐事。

因此有人认为:

博客的内容不具有公共性,即使涉及到的是一个公众话题,也可能因为个人情绪的渗透而变得个性十足,甚至演变成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情感模式

〔2〕

如前所述,,,,而且常,个性化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的,众人本着追求真理的志愿,或是对这个议题的兴趣,自觉为网站添砖加瓦。

维客的创始人沃德・坎宁安,他最初的目的是为和自己一起开发编辑语言的人建立一个互相链接、可供交流的信息化环境。

现在的维客,如维基百科全书,也体现出强烈公共性的特点。

2.开放。

维客和博客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

者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而后者相对封闭。

博客也强调一种参与和交流,但实际除了博客的主人,博客网站的其他参与者能做的一般只有浏览,以及对博客主人的言论进行评论,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反馈。

他们一般不能在网站上发表新的内容,更不能像维客一样可以在他人的记录中直接修改甚至删除。

比起博客只向我们开放这么可怜的一丁点,维客是几乎整个的向每个人敞开。

如前所述,维客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可以说是:

人人是作者,人人是编辑。

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入网站,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创建新的条目,而任何条目上的任何字句都可以被随意修改、增删。

自然,整个维客上的信息资源也是对每个人开放的。

9

2

1

 SOCIALSCIENCESINNANJING No.2 Feb.2008 文化研究

 二○○八年第二期

南京社会科学 

维客鼓励每个人都勇敢的参与,正如国内著名

维客网站网络天书(Cnic.org的“维客语录”说的:

“如果您不够勇敢,那么网络天书永远都不会成功

……去吧!

您就是要勇于出去更改那些页面,去把

那些错字改正过来、去把那些不当的措辞更正过

来、或是去把新的内容加入等等。

这全都是没有问

题的,因为这都是每个人所能预料的,也是每个人

期望您去做的”〔3〕。

目标是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

集思广益,最终建立一个供所有人享有的公用的信

息库。

3.平等。

维客上的众多参与者都是平等的,而

博客则不是。

对博客而言,博客的主人拥有发布新

条目和修改,增删的权利,而如前所术,其他人只能

浏览和发表评论,他们之间并不平等,读者永远只

是配角。

正是这样,博客具有鲜明的个人特性,博

客主人可以主导整个博客。

而维客上的各个参与者是基本平等的(除了

少部分管理者,如前所述,,

辑。

加新的条目,;同样,自

样,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个人可能主导一个维客。

正是这种平等,才能形成有利于集思广益的环境。

4.合作。

维客与博客还有一个重要区别:

前者

倡导的是群体合作,后者注重的是个人努力。

博客

是个人日志,体现的是个人知识的共享,从最初的

程序员之间的日志到现在日记博客、新闻博客等众

多博客门类的拓展,它都是一种个人的声音而已,

只是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拿出来来与他人分享。

而维客提供的是一个公共空间,但它并不抹杀

个性,只是最后终会在集思广益中趋向于统一。

前所述,维客对众人开放,而每个参与者都可以任

意增添新内容或是修改已有内容。

维客的这种开

放、平等,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合作环境,使它得以集

中了很多种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由个人智慧的小

溪汇成集体知识的洪流,同时这些思想之间也在互

相不断的碰撞,维客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萃取思想

的精华,形成共享的知识库。

这个过程不仅是简单

累加,而是乘积式的增长。

5.共享。

其实这一特点几乎是不言而喻的,既然维客的内容对每个参与者都开放的,那么自然的,众人都是能够共享维客的内容。

实际上,共享正是维客的重要信念,维客创始人沃德・坎宁安的初衷就是使社群能够更好的共享经验。

而最大的维客网站维基百科全书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Wales说他希望维基百科“即使是最贫穷和最受压迫的人们也能够查阅”。

维客可以说是“自由版权”的。

在维客网站上增添新新的内容,被称为“贡献”,因为作者实际上是放弃这些内容的版权,这些内容可以被其他人引用、修改和增删,这是一种高程度的共享。

6.快捷。

最后,与博客相比,维客更为方便和快捷。

iki的由来,如前所述,,编辑维护方便。

同,

,比起单人或少数几人维护更新更有优势。

公共、开放、平等、合作、共享和快捷,是维客的主要特点,也可以说是维客精神的精髓。

这些概念本身可能过于抽象,但通过和博客的对比,我们可以这些特点有一个更加具体和生动的印象。

四、维客的发展

快捷、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特点,使维客技术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1995年第一个维客网站诞生,到现在维客技术支持的页面超过百万,维客网站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以著名维客站点,维基百科全书为例子:

该站点2001年1月投入运行以来,几乎每半年网站中的条目数就增涨10倍。

时至今日,短短四年半时间里,维基百科仅英文版的条目数就累积到了58万条之多。

而迄今已有237年历史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不过8万个条目。

截至目前,在维基百科各版本中超过10万条目数的除了英语版本外,还有德语、法语和日语版本〔4〕。

维客不仅适合做百科全书、知识库、整理某一个领域的知识等知识型站点,还可以给分处世界各地的人提供交流的平台。

实际上,现在除了常见的03

1

 文化研究 SOCIALSCIENCESINNANJING No.2 Feb.

2008 

 

 

二○○八年第二期南

京社会科学 

知识库式的维客外,以某个话题为中心的维客也越来越多,种类也越加丰富,甚至出现了以“狗狗”、鬼怪等为主题的维客

〔5〕

维客甚至被引入商业和企业管理领域。

Google公司就把维客系统用于公司内部沟通;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认为:

“维客上涂涂改改

的便捷非常适合现代管理制度下的职员交流,维客可以打破企业内部的各层隔阂,让那些靠压制手段来管理的主管们被群体的智慧淹没。

〔6〕

五、维客的问题

1.资金问题。

由于维客具有的明显公益性质,

维客网站一般都是非赢利的。

前文提到过,全球最大的维客维基百科的定位是“即使是最贫穷和最受压迫的人们也能够查阅”的百科全书;最大的中文维客之一Cnic.org也是非赢利性质。

这些网站的内容都由相关领域的热心志愿者撰写,无需支付稿酬,管理员也常常是志愿人士,网站维持还是需要一定的费用是依靠捐赠,现在来说,。

没有资金后盾,,也不利于网站的可持续发展;而商业化虽然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却多少有违维客的精神。

这对于各大维客网站,实在是一个难题。

2.编辑战。

其实,在维客诞生之初,维基百科

的创始人威尔斯就曾坦言,“维基百科永远不会完成”。

维客上的一个条目可能被修改几十次上百次,甚至永远被修改下去。

正是由于维客的开放、平等,它可能就此陷入无休止的“编辑战”,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条目质量的参差不齐,内容无法稳定,最终会丧失网站的可读性。

或许有一种解决方法,就是设置所谓“固定版本”,把一些内容锁定后不允许再编辑。

但这样虽然维护了网站的稳定,但却是违反维客开放、平等的精神,实是无奈之举。

或者是要求修改者们尽量本着中立的态度,尽量不带偏见的去叙述,这样可以多少避免陷入无谓的编辑战纷争当中,但这也是以道德为支撑的,究竟能起

多大作用,还不能确知。

3.版权问题。

由于维客的共享性质,转载维客

上的内容应该是不需要考虑版权问题的。

因为这些内容都是热心人士贡献出来且经过多次修改的,本无所谓版权,。

但这是否代表维客上的内容可以随意转载呢?

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比如曾经闹的沸沸扬扬的维客中国和维基百科纠纷。

据传维客中国通过机器复制(machinecopy将大量维基百科的文章放在自己站点上,并且宣称自己为第一中文百科,遭到维基百科编者的反对,维客中国一时出现了1人编辑10人破坏的壮观场面,结果导致了维客中国存在了不足10天就被关闭。

版权问题也可能是今后阻碍维客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维客凭借,,已经得,。

同时,维客技术像初生的幼孩在发现世界中成长一样,其新的功能也在实践中日新月异地不断被拓展。

当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维客自然也有它不完善之处,在形势不断变化的新媒体时代,它所遇到的问题也是纷繁复杂,也将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阻碍。

注:

〔1〕〔3〕网络天书〔OL〕,http:

//www.cnic.org/wiki/〔2〕姜瑜:

“维客:

共筑E时代的‘万里长城’”,中国传媒科技,2005年第5期,第41页-43页。

〔4〕许亚荃、周次敏:

“维客:

在理想和尴尬之间传播,今传媒,2005年10期,第50-51页。

〔5〕杨斌艳:

“维客———网络上的另类生存”,中国传媒科技,2004年第3期,第45-48页。

〔6〕陈立华、徐建初:

“wiki:

网络时代协同工作与知识共享的平台”,中国信息导报,2005年第1期,第51-54页。

〔责任编辑:

春 潮〕

1

3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