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2221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docx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

论文书写格式的有关规定

为促进学院教职工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及全国高等院校相关资料,特对学院教职工论文书写格式作如下规定。

一、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GB7713-87)

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指明报告与论文由以下两大部分构成:

序号

内容

细则

1

前置部分

封面、封二(学术论文不必要)

篇名(题名)

论文作者

序或前言(必要时)

摘要

关键词

目次页(必要时)

插图和附表清单(必要时)

符号、标志、缩写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注释表

2

主体部分

引言-1

一级标题

二级标题

三级标题

正文-2

2.1

2.2

2.3

……

2.3.1

2.3.2

2.3.3

……

2.3.3.1

2.3.3.2

2.3.3.3

图1(或图2.1)

图2(或图2.2)

……

表1(或表2.1)

表2(或表2.2)

……

3

结论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二、论文各部分写作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1.篇名(Title,Topic)

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醒目,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字。

必要时可加副题,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

篇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

2.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2.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

译文的署名,应著者在先,译者在后,著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

各种补白短文,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2.2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2.3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示例:

谢锋1,李小芒2,刘军1

(1.湘潭大学机械系,湖南湘潭411101;2.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湖南湘潭411101)

3.摘要(Abstract)

公开发行的学报,其论文应附有中英文摘要。

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过200字。

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排在作者署名与关键词之间。

英文摘要的内容一般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中文摘要前以“摘要:

”或“[摘要]”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前以“Abstract:

”作为标识。

4.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

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

关键词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

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

”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

”作为标识。

5.分类号(Classificationnumber)

5.1应按照《中国国家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对每篇论文标引分类号: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

5.2涉及多主题的论文,一篇可给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1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

分类号排在关键词之后,其前以“中国分类号:

”或“[中国分类号]”作为标识。

示例:

中图分类号:

A81;D05

6.文献标识码(Documentaryidentificationcode)

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每篇文章均应标识相应的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B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D动态性信息;E文件、资料。

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

”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

7.文章编号(Serialnumbersofarticle)

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可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

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编号。

文章编号由每一学报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及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等5段共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

XXXX-XXXX(YYYY)NN-PPPP-CC。

中文标识为“文章编号:

”或“[文章编号]”。

示例:

文章编号:

1000-5293(1999)01-0066-09

8.收稿日期(Dateofreceiving)

8.1收稿日期是指编辑部收到文稿的日期,必要时可加注修改稿收到日期。

8.2收稿日期采用阿拉伯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标注,以“收稿日期:

”或“[收稿日期]”作为标识,排在篇名页地脚,并用10字距正线与正文分开。

9.基金项目(Projectoffund)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

”或“[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

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基金项目排在收稿日期之后。

10.作者简介(Authorintroduction)

对文章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等进行介绍,其前以“作者简介:

”或“[作者简介]”作为标识。

一般排在篇首页地脚,置于收稿日期(或基金项目)之后。

11.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

其写作内容包括:

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

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12.正文(Mainbody)

12.1正文要求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

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

层次序号可采用一、

(一)、1.

(1)、1);不宜用①,以与注号区别。

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12.2用字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

简化字以199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12.3标点符号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其余都应紧接文字后面,不能排在行首。

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句末尾不用句号。

著作、文章、文件、刊物、报纸等均用书名号。

用数字简称的会议或事件,只在数字上加引号;用地名简称的,不加引号,外文的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

12.4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均采用阿拉伯数字。

年份不能简写。

星期几一律用汉字。

非公历纪年用汉字,并加圆括号注明公元纪年。

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移行。

4位以上数字采用3位分节法,即节与节之间空1/4字距。

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以“万”、“亿”作单位。

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应使用汉字。

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所表示的概数均使用汉字数字。

12.5插图和照片应比例适当,清楚美观;图中文字与符号一律植字。

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1字;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图者于图题处标明“图1”;图题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图一般随文编排,图较多时也可集中排在文末或其他适当位置。

插图的横向尺寸不超过版面2/3者,图旁应串文。

图需卧排时,应顶左底右。

插图图版可另编页码,并在图版上方标识文章篇名和所在页码。

12.6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

尽可能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

序号和表题居中排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1字。

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表者,于表题处标明“表1”。

表内数据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个位数、小数点的位置应上下对齐。

相邻行格内的数字或文字相同时,应重复填写。

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表。

表格的横向尺寸不超过版面2/3者,表旁应串文。

表需卧排时,应顶左底右;需跨页时,一般排为双面跨单面;需转页时,应在续表上方居中注明“续表×”,表头重复排出。

12.7文稿中的计量单位使用标准计量单位。

12.8文稿中的数学公式应简明、准确地表达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另行编排,主辅线须区分清楚。

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某些公式也可夹在文句中间。

数学公式的编排,应遵循量、符号的书写习惯。

13.结论(Conclusion)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常象法律条文一样,按顺序1、2、3……列成条文,且只能作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文字上也不应夸大,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内容注意留有余地。

14.参考文献(Reference)

14.1参考文献的著录应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需表明引文具体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采用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

14.2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参考文献列表时应以“参考文献:

”(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

14.3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采用字母“A”标识,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单字母“Z”标识。

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需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

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OL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注其载体类型。

14.4参考文献著录的条目以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在文末。

其格式为: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示例

[1]戴勇.产学合作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关系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2]曾令奇.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

综合,2006(05)..

14.5注释集中排在文末时,参考文献排在注释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