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2393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

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

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

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可以说,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3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表演课文。

3.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5.能从成语、寓言和故事中体会到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识字写字。

积累词句。

2、 理解文章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故事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了解:

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四、课时安排:

识字四:

2课时

13.坐井观天:

2课时

14.我要的是葫芦:

2课时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2课时

16.风娃娃:

2课时

17.酸的和甜的: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3课时

识字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落”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韵文的韵律感,感知成语,培养学生学习、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

(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

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1、出示“识字4”中的成语。

  2、听示范朗读。

  3、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1、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XXXX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XXXX这个故事……

  2、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

提示:

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五、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2、自己读,然后抢答。

二、学写生字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7个生字:

    寸 落 补 拔 功 助 取 所

    小组内读生字。

  2、识记字形:

    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生字有哪些特点?

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

  3、书写生字:

   ⑴ 小组内同学互相当小老师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

   ⑵ 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集体评议。

边评议边写。

  4、巩固生字:

    学生独立练写,教师巡视评价。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识字4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教学后记】

  本课很多成语非常绕口,字音较难读,学生在掌握时难度较大,出错的很多,而且个别成语含义深刻,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虽然有的同学知道一些成语的意思,但很多同学还是不太明白,需多加指导。

 

13、坐井观天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

板书:

观。

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

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

谁坐在井里看天呢?

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

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

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3).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

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

板书:

井沿。

讲解生字。

井沿:

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

(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

(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

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

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用来形容什么?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

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

(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

”(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

(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

(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

”(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

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

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字提示:

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天有多大?

青蛙(井里)——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空)——无边无际

 

14、我要的是葫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

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

芦:

字音是l*,第二声。

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

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

  芦:

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

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

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

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

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

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

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

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

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

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

俗称:

腻虫。

  奇怪:

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

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芦 盯 挂 怪 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

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

板书:

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

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

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

”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

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

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

理由是:

“我要的是葫芦。

”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

“我要的是葫芦。

”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

结合学生说的,板书:

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

葫芦为什么掉了?

板书:

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

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

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

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

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

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

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秃、忍、呗、虽、乘、思”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

(出示课件)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最喜欢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小故事,板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把生字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准确。

   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之后同桌同学在生字条里相互指认生字。

   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认记情况。

    

(1)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2)去掉拼音齐读,

   4、开火车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用心默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导。

    

(1)外形方面:

     ①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

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

(相机板书)

     ②春天的小柳树长得真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③师配音美美地范读,并同时用课件演示小柳树的生长过程。

     ④学生评议后再读。

    

(2)语言方面

     ①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它是怎么说的呢?

     ②指导感情朗读小柳树的话。

     ③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认为它怎么样?

     ④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

(板书:

结果实)指导读有关句子。

     ⑤小柳树会结果实吗?

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

到底有没有?

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读了就明白了。

     ⑥同桌表演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后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⑦评议对话的语气,挑战表演。

     ⑧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

小柳树呢?

   3、生质疑还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4、小组交流讨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更可爱。

   5、全班交流汇报。

  四、拓展延伸,总结

   1、其实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贵的是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身边的同学,找找他们的优点吧。

   2、谈谈今天的收获。

   3、齐读“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一、两句话,夸夸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绿绿的  弯弯曲曲

                  又细又长 光秃秃

                  跳舞   结果实

             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

在整个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都是采用“读——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