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748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 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docx

春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单元11赵州桥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阅读+资料

《赵州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

教师板书:

赵州桥

   3.师:

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可以怎样分段?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

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

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

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指名读。

C、师:

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

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

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

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

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

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

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

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

(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

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六、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

《赵州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

教师板书:

赵州桥

   3.师:

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可以怎样分段?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

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

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

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指名读。

C、师:

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

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

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

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

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

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

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

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

(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

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六、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

《赵州桥》说课稿

  《赵州桥》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

它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

课文开头先交代赵州桥的所在地,设计人及建桥时间,然后重点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最后讲作者由衷的赞美。

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结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坚固、美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三、说学情

我班学生的拼音、字词基础比较好,而且有预习的习惯,所以字词的学习相对轻松。

但学生处于三年级的上学期,年龄小,阅历浅,就本课来说,他们对赵州桥的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浅表的形式上,要激发孩子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和设计的妙处是一个难点。

因此我在教学时会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把“总——分”的写作顺序作为重中之重。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

“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第一自然段比较简单,第三自然段写赵州桥“美观”部分,语言生动优美,教学这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

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段,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段,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直观教学”法:

通过投影配合使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1400多年来经受住无数次洪水的冲击,八次大地震的摇撼,以及车辆的重压,千年如一日,至今仍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你们知道它叫什么桥?

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特点?

是谁设计建造的吗?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今天要学的《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后说说你搜集了赵州桥及其设计者的哪些资料。

 

2.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认读,然后重点讲解易错难懂的生字词。

 

3.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

带着问题: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一段。

这段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自由读,找出第一段写了哪几个内容?

(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理解“世界闻名”。

再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四)教给学法,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我以找出中心句→围绕重点词理解→总结学习方法的思路设计。

1.这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赵州桥的雄伟,我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自读并思考:

全段有几句话?

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

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波浪线画出来。

指名说出中心句,请学生读1、2句,问:

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生答:

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

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

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我针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出示投影片并采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引导学生:

赵州桥五十多米长,就是我们操场的跑道那么长;九米多宽,比我们课室的长还要多一米,我们可以想象、感受一下,赵州桥的雄伟。

引导学生明白第一句是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具体的描写。

今后,我们在习作中也要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再通过指导朗读感受赵州桥的雄伟。

(设计意图: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

2.体会赵州桥的坚固,理解赵州桥巧妙的设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我让学生默读4——6句,找出设计巧妙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然后议一议这种设计的巧妙和好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以下问题:

(1)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2)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

(板书四个好处:

减重量、省石料、冲击小、承重大)

(3)这种设计有什么作用?

(重点理解“创举”)。

出示文字投影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让学生齐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

第二遍朗读时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

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

(设计意图:

避免讲语法术语,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利用投影片将“既”和“又”后面内容的位置交换进行读的训练,真正做到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

3.画一画赵州桥,然后指名上台展示并介绍桥的形状、特点,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

4.填空练习:

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主要特点是:

(        ),这种设计的主要优点是:

(        )。

这种设计在(      )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是一个(        )。

5.总结学法:

先找出中心句,再围绕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

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段,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段,旨在让学生乐学、会学。

(五)运用学法,学生自学第三段。

(1)自由读后,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中心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认识过渡句,讨论归纳出它“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后找出重点词——美观。

(板书:

美观)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讨论交流后指名答。

预设答:

生A:

我读懂了这段话写赵州桥的美观。

生B:

我读懂了这段话是围绕“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写的。

生C:

我读懂了这段话写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板书:

精美的图案)。

生D:

我读懂了这段话写了龙的三种姿态。

(投影出示三种龙的图片,欣赏。

(设计意图:

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3)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

(4)通过指名读、自由读、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体会美感,再次感悟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5)训练迁移。

(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把它写具体)

①操场上真热闹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园真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通过说、读、写的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六)以读代讲,学习第四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第四段的内容已心领神会,因此,采用以读代讲法,读出自豪、骄傲的感情,让学生领悟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板书:

宝贵遗产)

(七)总结

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

它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出示投影片),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

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我的板书简洁、重点突出,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赵州桥》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赵州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请听──(课件播放)这首歌里唱的是一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2.板书:

赵州桥(提醒学生注意“州”字三点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赵州桥

1.认读生字词语。

①自由汇报在预习中碰到的难读记的生字词。

②学生相互提醒读音,交流识字办法。

③教师相机点拨。

④去掉拼音,全班齐读词语。

⑤选词填空。

选一个、两个或几个说说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自由试读课文,要求做到:

①正确(不添、不漏、不改);②流利。

3.检查朗读。

(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三、朗读感悟,品悟赵州桥

1.(播放赵州桥录像,屏幕定格“神桥”画面)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词句。

2.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

3.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赵州桥的“神”。

你从哪儿体会到赵州桥的“神”呢?

(此环节根据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交流汇报随机展开)

重点感悟:

▲历史悠久。

①学生读勾画的句子。

②指导朗读:

它像一位1300多岁的老爷爷,见到它你心情怎样?

(板书:

古老)

▲设计奇特。

汇报第二自然段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设计之雄伟、坚固,从而感受它的“神”。

①随机出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②自由读一读,说说赵州桥“神”在哪儿?

③学生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全部”、“没有桥墩”、“横跨”、“37米多宽”等重要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a指名试读。

 b评价促读。

 c师生合作朗读。

▲图案美观。

汇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图案栩栩如生的特点。

①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②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

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活了?

(缠绕、抵、望、戏)

③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④指导个性化朗读。

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

把它读出来。

(在评读中加深学生的独特体验)

⑤引导想象: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在栏板上雕刻怎样的龙呢?

四、回归整体,夸夸赵州桥

赵州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学到这儿,你想怎么夸夸赵州桥呢?

五、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1.想一想“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搜集赵州桥的其它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屏幕出示词语。

2.男女生赛读。

3.抄写词语。

①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

②教师范写。

③选择自己认为较难写的词在作业本上写。

④展示、赏析、评议。

二、复述课文,发现作者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不要求全面,尊重学生个人的感悟)。

课文主要抓住赵州桥的哪几个特点来写的?

(一)认识过渡句。

1.数一数。

这句话共有几个字?

引导学生感受它语言简洁,但表达清楚。

2.比一比。

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另外一句话,你觉得好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过渡句的妙用。

a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b这座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

3.读一读。

通过读再次感受过渡句的好处。

(二)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1.读第二段,想想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围绕这句话,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3.训练迁移。

(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把它写具体)

①操场上真热闹啊!

②公园真美!

三、积累语言,背诵喜欢的内容

1.你喜欢什么内容?

(内化课文内容和语言)

2.你想怎样把它更快地背下来?

(交流背诵方法)

3.小组比赛背诵。

四、作业

寻访家乡的古建筑,了解它的历史价值,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赵州桥

 雄伟

 古老         坚固

 美观

第11课

秦兵马俑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找出在短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自然段。

2.读第八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兵马俑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写清楚的?

原文:

1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2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俯瞰(fǔkàn),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mǐ)的大军。

3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hé)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

那镇定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的老将。

5武士俑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

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6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7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

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就好像一声令下,它们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8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

有的颔(hàn)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9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参考答案:

1.第三自然段: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作者抓住“神态各异”,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大胆的想象写清楚的。

长城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文章中哪些内容使你感受到“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2.第二自然段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写长城的?

原文: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