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807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docx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考纲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核心知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历史背景

(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2.战争进程

阶段

时间

主要战役(事件)

影响

爆发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

阶段

1914年

马恩河战役

“施里芬计划”破产

第二

阶段

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

阶段

1917~1918年

美对德宣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

同盟国相继投降,一战结束

3.后果和影响

(1)后果:

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

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构成

《凡尔赛和约》《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洛桑条约》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实质

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

影响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各种矛盾不仅依然存在,而且继续发展,这就决定了这一和平体系的不稳定性

2.《非战公约》

(1)主要内容:

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2)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是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3)局限性:

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3.国际联盟

(1)成立:

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2)主要活动:

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

(3)历史地位:

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英法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3)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未能遏制大战的爆发。

2.过程

(1)战争爆发初期阶段:

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

(2)扩大:

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3)转折: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4)胜利: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二战全面结束。

3.影响:

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战争。

(1)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2)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

(3)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1)“冷战”局面的形成原因

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

②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

①美国:

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织。

②苏联: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约组织。

(3)特点:

二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

在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2.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

(1)史实

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②《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④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的高涨。

(2)特点

①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范围上真正具有全球性。

③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

(3)影响

①有效遏制了侵略战争的爆发。

②促使美苏两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放弃战争谋求缓和。

3.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1)赫鲁晓夫上台,争霸斗争愈演愈烈。

(2)古巴导弹危机。

(3)尼克松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

(4)苏联出兵阿富汗及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致使美苏关系重新紧张。

(5)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和“新思维”,得到美国响应。

(6)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4.联合国

(1)成立: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

(2)成就:

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特点

概况

“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

二战后首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越南战争:

二战后美国付出代价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以失败告终的侵略战争

大国插手

下的战争

中东战争:

以色列在西方大国支持下与阿拉伯国家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

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战争

印巴战争、两伊战争:

给战争双方都造成了灾难性后果的战争

高科技下的

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

“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依据

(1)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

(2)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时代潮流。

(4)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共同愿望。

2.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1)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2)和平力量不断增强。

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

生产力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离不开和平环境。

(2)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

建立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享;缩小各国差距,实行平等合作。

考向聚焦

考向一 霸权兴衰与大国崛起

[典例] (2015·上海高考)霸权的兴衰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试以“霸权的兴衰”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过程。

 

 

 

 

 

正确认识20世纪国际格局的变动

(1)三次变动及原因

①第一次:

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第二次:

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了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美苏在实力均等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规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③第三次: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2)认识

①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旧的力量对比,推动新的政治力量平衡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综合国力的对比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②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认识: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直接原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

考向二 国际联盟VS联合国

[典例] (2015·海南高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

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

——摘编自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

 

 

(2)与联合国相比较,国际联盟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哪些缺陷使其宗旨难以实现?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不同作用及原因分析

1.不同作用

(1)虽然都把维护世界和平问题摆在了首位,但国际联盟作为维护帝国主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孕育了新的世界大战;联合国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国联高举反共反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帜,对苏俄等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横加干涉;联合国则将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体系,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国际联盟一直为大国操纵,在20世纪70年代后,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原因

(1)建立的基础不同。

国联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

(2)组织方式不同。

国联排除了苏俄等国,美国没有加入,为英、法等帝国主义所操纵;联合国则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3)国际形势特点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拉第三世界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考向三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

[典例] (2015·山东高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图一          图二

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

图一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二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一和图二,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通史视角看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

(1)政治上互相协作:

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

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经济上互相支持:

为了充分发挥盟国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盟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美国《租借法》的通过等。

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军事上互相配合:

①中国战场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住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

中国修建了滇缅公路,并出兵协同英军作战,支援了英军东南亚战场,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②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

③在北非战争和西西里岛登陆战中,英、美盟军密切合作,获得重大胜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军攻入德国境内时,苏军攻克柏林,美、苏、英、法等盟军相互协作,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中、美、英相互协作,苏联也参加对日作战,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演练提升

1.(2015·文登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6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

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两者都在德国皇帝领导下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毫无疑义的是,胜利,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我个人预计这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将属于协约国……德国的威胁——长久以来悬在世界头上的诅咒——将被打碎,被打碎到它永远不再成为世界和平的威胁,世界各族人民渴望和平。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

 

 

(2)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预计的战争结果。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预见是否正确。

 

 

 

 

2.(2015·青岛联考)中俄两国2015年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广引世人对抗战胜利的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

此等条约,其最大目的,在维持正义与和平。

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

(1)各举一例说明《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对于国家间关系的规定。

日本为什么敢于破坏这些规定?

 

 

 

 

 

(2)根据材料,评价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

 

 

 

 

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

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

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4.(2014·长春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3月12日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审判(东京审判)的正确性提出质疑。

他称,“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的,应该说是战胜国一方作出的裁决”。

言论一出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猛烈批评。

——2014年3月14日《人民网》

材料二 二战各国伤亡情况统计总表

国名

死亡

受伤

合计死伤

苏联

2680万

3300万

6000万

中国

1800万

1700万

3500万

德国

800万

2000万

2800万

波兰

630万

100万

730万

日本

290万

400万

690万

南斯拉夫

170万

300万

470万

美国

38万

150万

190万

英国

40万

120万

160万

意大利

20万

50万

70万

(1)据材料一,指出安培质疑东京审判的理由是什么?

他认为合理“裁决”应该是怎样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的合法性。

简要分析60多年来,日本一直在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原因是什么?

 

 

 

 

 

 

 

5.(2015·阜阳四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经济由于多年沉重和不适宜的战争支出受到了严重损害,我们社会的政治统一遭到破坏,几十年都不会恢复。

……根据我的判断,事后证明我们错了。

我们过高估计了失去越南对西方安全的影响。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材料二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

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

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6.(2015·邯郸第一次统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绝对意义上,20世纪发生的集体暴力比过去十个世纪发生的还要多。

在1900~1999年之间,世界上爆发了250场国际的和国内的新战争。

大约1亿人直接死于由政府支持的、由军事单位组织的集体暴力,故而蒂利称20世纪为“暴力的世纪”,霍布斯蒂姆则将1914~1991年人类的历史称之为“极端的年代”。

——摘编自闾小波《从对抗到和解》

材料二 二战结束60年了。

虽然这60年中世界并不太平,各种暴力冲突和战争依然在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文明,但大国战争已然远去。

……二战的战争规模和破坏能力达到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规模,二战期间人类军事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例如核武器的产生和发展,已然揭示了战争前所未有的文明悖论:

如果新的世界大战再度爆发,人类将可能无法从战争的摧残中恢复。

——中国日报网《二战启示:

世界和平依然任重道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被称为“暴力的世纪”“极端的年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国战争已然远去”。

 

 

 

 

答案精析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考向聚焦

考向一

[典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力量衰落,美国大发战争财,迅速崛起,战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受到限制,美国与英国在亚太平起平坐;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继续衰落,战后殖民地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美国则军事、经济力量大增,成为霸主,雅尔塔体系中美国据主导地位,形成两极对峙的格局。

考向二

[典例]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防止战争。

(2)组织方面:

美、苏等大国长期没有加入国联,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没有直接指挥的军事力量,无法有效展开维和行动。

程序方面:

国联大会的决议需要一致通过,造成决策困难;行政院决议需一致通过,没有强制执行决议的权力,缺乏执行力。

考向三

[典例] 审题思路 两幅图片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国内两党摒弃前嫌,精诚团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际上各国为战胜共同敌人,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做出了各自贡献。

在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时,注意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做到论从史出。

答案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演练提升

1.

(1)态度:

支持政府参加一战。

理由:

战争能够维护民族利益;维护世界和平。

(2)结果:

协约国打败同盟国集团,取得战争胜利;永久消灭德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不完全正确。

协约国虽然打败了同盟国集团,但战后协约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激化了德国与协约国集团之间的矛盾,为新的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历史根源。

解析 第

(1)问归纳材料即可。

(2)问关键在于能准确提取和理解材料的观点,包括协约国打败同盟国集团和永久消灭德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两个方面,然后分别加以理解和论证,答题时要辩证地看问题,做到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2.

(1)规定:

《国联盟约》规定保持和平与安全,不从事战争。

《九国公约》规定不得经营谋划在中国的特殊权益。

《非战公约》规定放弃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国家间争端。

日本:

中国国力弱小,国防薄弱;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法西斯军国主义上台,侵略野心膨胀;国际联盟无力维持世界和平;《国联盟约》等文件自身缺乏约束力。

(2)评价:

着眼于国家民族利益来调整对日政策,表达了维护民族独立的坚强决心,有利于凝聚抗日力量,促进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中关于国家关系的主要内容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日本在二战侵略中国前夕所做的政治、军事等准备因素回答。

(2)问,根据材料内容进行积极的评价。

3.

(1)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2)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中信息,迁移二战时期的有关史实,从戴高乐“自由法国”运动的性质、目的,法国沦陷后的国际援助等角度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2)问,紧扣“经验”,结合发展自由复兴的号召、特点及二战中反法西斯力量的合作等角度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4.

(1)东京审判是战胜国单方面的裁决。

他认为合理的“裁决”应该由日本自己来决定,也就是“罪犯审判罪犯”。

(2)审判的合法性:

日本法西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同时,日本也是战败国,根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的规定等;日本天皇颁布了投降诏书。

原因:

外部原因:

冷战时期,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扶植日本,保留天皇,放松对日本的战争责任的追究。

内部原因:

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右翼势力死灰复燃,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战争罪责,此外,还有日本民族特性等因素。

解析 第

(1)问,分析依据“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的,应该说是战胜国一方作出的裁决”。

(2)问,分析东京审判的合法性,应从审判国与被审判国两个角度分析,从日本来看,是二战发动国家之一,其军事行动是侵略与非正义的,从材料二分析可知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