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707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法制课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道德纪律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二、目标目标

1、通过法制教育课学习,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真正地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和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持学生的犯罪率为零指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学会明辨是非能力,提高自我约束与保护能力。

三、主要内容

第一课:

法律伴随我成长

第二课:

自觉承担公民责任

第三课:

感受社会保护

第四课:

打击犯罪预防犯罪

第五课:

赌博、迷信危害大

第六课: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免祸端

第七课:

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我知晓

第八课:

学会用诉讼方式维权

第九课:

安全投保有必要

四、课时安排

每班每个双周一节课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

2013年月日星期

课题

1.1法律在我身边

课时

1

备课人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知法、懂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行为与习惯:

培养学生学会依法、用法。

使学生能够做到依法享有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保护自己,依法尽自己的义务。

3.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重点

难点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懂得依法行使自己的义务,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让学生对社会坏现象进行分析评判,并说出自己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

资源

教学过程

修正意见

一、导入

1.黑板上出示字谜:

去到水井看风景,-------------去+水=法;

子换土来存友情,-------------存-子+土=在;

找来一撇神笔添,-------------找+撇=我;

想下山坡赋诗颂。

-------------想下=心。

2.解谜:

“法”字中的三点水表示法对于每一个人像一碗水一样的公平,去除一切不公正的行为,这就是“法”。

3.今天我们上课的主题就是“法律伴随我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近、了解法律吧!

二、生活观察

1.同学们,法律与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关系?

(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

宪法、义务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法、……

三、我能做些什么

1.下面的说法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把你的见解告诉大家。

一个人来到世间就与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生活处处离不开法律。

教学过程

修正意见

法律知道不知道没关系,又不考试。

法律就是维护我们权利的,我要认真学法,学会用法。

法律就是惩罚坏人的。

守法只是个人的事。

小结:

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确认、维护我们的权利;生活的时时处处,法律规范、约束我们的行为。

我们的成长和日常生活都有法律相伴相随。

我们从小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学做文明人。

2.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并和同学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感想。

3.列举实例,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从小知法守法、树立法律意识。

(1)当我发现有人危害国家财产,应该怎么办?

(2)当我看到公共汽车站和路灯杆上有人在贴“牛皮癣”,应该怎么办?

制止、举报

四、我心中的法律

五、小结

利用法律维护大家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也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阳光下幸福的成长!

第一课法律在我身边

维护我们的权利

规范我们的生活

 

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会依法、用法,学生能够做到依法享有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保护自己人,依法尽自己的义务。

了解了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

2013年月日星期

课题

1.2知法守法助我成长

课时

1

备课人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知法、懂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行为与习惯:

培养学生学会依法、用法。

使学生能够做到依法享有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保护自己,依法尽自己的义务。

3.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重点

难点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懂得依法行使自己的义务,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让学生对社会坏现象进行分析评判,并说出自己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

资源

教学过程

修正意见

一、生活观察导入

1.你认为严格守法与我们健康成长有什么关系?

说说你对下面同学的话有什么看法:

没有守法意识和守法习惯就不是合格人才;

小学生知法很重要,守法是长大以后的事;

我一不犯罪,二不杀人,我不会与法律打交道;

2.有人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尚未成年,与法律无任何直接关系。

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至少是幼稚的。

现今社会有许许多多的"小皇帝"不就是因为从小娇生惯养,长大胡作非为,是个法盲而犯法入狱了吗?

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我们都应该知法守法才能帮助我们健康成长。

板书课题

3.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分析一些真实案例。

二、互动观察

有9名初中生常在一起学习,大家相处得比较好,但是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2007年3月3日,为了凑钱给其中的一位同学过生日,他们9人结伙抢走一个司机的700元钱。

案发后,公安机关将这9名初中生一一抓获。

他们都受到刑罚的处罚。

他们为什么在成长的道路上跌了跤?

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他,一个一出生就得到亲人们宠爱的"小皇帝"。

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极少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使得他过于任性,也因为他的父母只给予他金钱上的满足,造成他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满足任何需求的"习惯思维"。

造成他任意妄为,经常与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他在一步步陷入犯罪的泥坑…他的父母在公安人员的通告下,才知道自己的儿子的被坏人利用,走上吸毒的犯罪之路,而后又成了坏人贩毒的工具。

他的父母捶胸顿足,痛心疾首,开始反省自己平时教子不严的"失误",但悔之晚矣--"小皇帝"已经不小了,法剑无情,他锒铛入狱,并被判有期徒刑19年。

大好的青春年华将要与高墙、电网、铁窗为伴,令人扼腕叹惜!

崔小波,平湖人,今年16岁,在家里是独生子,是爸妈的希

教学过程

修正意见

望,但他从小就有一个贪小便宜的习惯,看见别的同学有比自己好的尺子,铅笔,橡皮就要拿来占为己有。

老师向家长讲了这件事,但他父母不以为然,认为孩子现在还小,长大了会懂的。

但崔小波随着年龄的长大,胆子也越来越大,看见人家停放的自行车,电瓶车手就痒痒,非要去撬锁,把车子占为己有。

有的车子被他买掉,有的车子被他骑到别的地方丢弃了,所偷合计人民币6900元。

崔小波的偷车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构成盗窃罪。

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法院对崔小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2000元。

这是发生在上海一所学校的案例:

上体育课男生们在打篮球时,篮球滚到了场外,肖同学飞速追上篮球并拾起,猛的向场内甩去,球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一位女同学的头上,这女同学当场因头痛而倒下,过了一会儿她好一点了,就回教室上课,上着上着,她突然处于昏迷状态,经医院抢救,医生认为该同学是因外,外力伤而引起的脑血肿。

化去医药费6万多不算,还使那位本来聪明活泼的女孩变得迟钝了许多。

在一所学校里,下课时,王同学走路时不小心把张同学的铅笔盒碰到了地上,张同学看到了,就走到张同学的课桌旁,一手拿起王同学的铅笔盒用力的甩下去,划破了王同学的眼睛。

当时,王同学满脸是血,痛得直打转,劝班同学都吓呆了。

经医院尽力抢救,花去医药费2万多元,但王同学的那只受伤的眼睛视力明显下降了。

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两被告年龄均未满十四周岁,免于追究刑事责任,但被害人的医药费,家长误工费,交通费,受害人的营养费一律由被告人的法定监护人负责赔偿。

三、实践园地

请你阅读下面的事例,说说知法守法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发展具有什么意义,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泰森丑闻影响他在拳击运动事业上的发展事例。

五、小结

知法守法,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证。

第二课知法守法助我成长

法律允许可以做

法律禁止决不做

通过较多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做、法律禁止做的决不做,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不因触犯法律而步入歧途。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

2013年月日星期

课题

2.自觉承担公民责任

课时

1

备课人

1.情感与态度:

树立承担责任光荣、推卸责任可耻的责任意识。

2.行为与习惯:

信守承诺,承担过错,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3.知识与技能:

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重点

难点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责任,享受积极承担责任的快乐。

教学

资源

师生共同收集与责任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修正意见

一、导入新课

1、课前三分钟播放玉树灾区救援画面渲染情感,教师讲述灾区师生救援的真情实例并提问:

2、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们感动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3、教师引导总结:

我们感受到了这些师生对他人、对社会、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怎样才能做一个负责的公民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理解新知

1、活动一——学生看两则材料思考问题,认识负责任的表现。

出示王伟的采访情况,教师引导总结:

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

②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③做负责任的公民,既要信守承诺,也要勇担过错。

2、活动二——学生回忆认错的经历,提升勇担过错的情感。

①提问:

我想问大家一个小秘密,你们犯过错误吗?

(学生回答略)是勇敢认错,还是逃避责任?

请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如果有勇敢认错的经历,请与同学交流一下。

(课文P27)

②教师讲述温家宝总理勇敢认错的事例。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

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公民个人,都有可能犯错,所以人无完人,在人生中难免有过错。

关键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已的过错。

③引导看相关链接: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活动三:

——通过学生的生活观察,引导对社会公德的领悟。

4、活动四:

——填写表格

①小学生有那些责任呢?

(自我评价:

哪些责任是自觉承担,那些责任是被动承担的。

板书:

自觉承担反思责任

体验式教学,事例教学法;合作讨论法、歌曲渲染法、情感激励法等。

教学过程

修正意见

②结合承担责任体会填写课前发的表格。

(学生展示填写的结果,教师引导看快乐原因的相关链接。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

5、活动五——做情境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①兑现课前对学生的承诺。

②回顾导课事例,你准备为灾区做什么?

三、总结提升

教师小结,学生欣赏《八荣八耻》,提升做负责公民的情感。

社会是由无数成员构成的。

每个社会成员既要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叫责任。

只有人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权利才有保障,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会富强。

第二课自觉承担公民责任

一、公民要有责任感

二、要遵守社会公德

通过学习,学生树立了承担责任光荣、推卸责任可耻的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

2013年月日星期

课题

3.感受社会保护

课时

1

备课人

1.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珍惜和运用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2.行为与习惯:

增强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

社会保护的含义、内容。

重点

难点

社会保护的含义、内容。

教学

资源

师生共同收集与责任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修正意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相关内容。

二、社会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1、社会保护的涵义

教师可以列举一个典型案例,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归纳出社会保护的重要意义。

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社会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2、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讲清楚社会保护的作用、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出版、制作和传播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内容健康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国家给予扶持。

“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

3、国家为什么以法律形式作出社会保护的各项规定,创建良好的社会条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三、不要接触“儿童不宜”的事物

1、阅读案例,了解什么是“儿童不宜”。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场所儿童不得进入,哪些书报、音像制品儿童不宜读看。

你见过有哪些音像制品和书籍标注有“儿童不宜”的标志吗?

这说明什么?

“儿童不宜”是指不适合儿童接触的事物。

如:

网吧、电子游戏厅、歌厅等场所,描写隐晦、暴力、凶杀、恐怖等情节的书籍、音像制品等。

2、讨论交流:

朱晓走向堕落的案例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不能

体验式教学,事例教学法;合作讨论法、歌曲渲染法、情感激励法等。

教学过程

修正意见

接触“儿童不宜”的事物?

面对“儿童不宜”的事物我们应该怎么做?

3、调查学校周围(或学生居住的社区周围)游戏厅、网吧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的情况。

4、阅读童谣,谈谈自己的体会。

“儿童不宜”是禁地,

保护自己要远离。

自觉做到不接触,

身心健康伴随你。

5、分析讨论,假如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

①有一天,我放学路过一个网吧,一个高年级的同学热情地邀请我到里面玩玩。

②春节时,邻居李哥哥要带我去电子游戏厅……

③在批发市场门口,我曾经遇到一个外地人,偷偷地问我要不要带有恐怖情节的光盘。

四、总结评价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需要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因此应该自觉做到不接触“儿童不宜”,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三课感受社会保护

一、社会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不要接触儿童不宜的事物

通过学习,学生学会了珍惜和运用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四年级法制课教案

2013年月日星期

课题

4.打击犯罪预防犯罪

课时

1

备课人

1、了解刑法、犯罪及应受到怎样的惩罚。

2、通过学习犯罪问题的有关知识,知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3、使学生理解我国刑法的功能,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4、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青少年犯罪,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重点

难点

理解我国刑法的功能,学习犯罪问题的有关知识。

教学

资源

师生共同收集与刑法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修正意见

一、复习旧课,适时引入新课。

1、复习旧课,填写表格:

2、阅读投影一中的案例:

初中生孙某不懂法,看到本村常丢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老外地”的想法,曾经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得人民币几千元,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

提问:

孙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

为什么?

人民法院判处孙某有期徒刑的依据是什么?

孙某的行为不是一般违法行为,而是犯罪行为。

因为,它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并受到了刑罚处罚。

人民法院判处孙某有期徒刑的依据是刑法。

二、介绍我国刑法及其意

1、刑法是一国家名义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

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概括起来就是惩治犯罪、保卫人民。

3、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从客观上讲,家庭、社会、学校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成为其违法犯罪的动因。

(1)家庭因素。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有的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暖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报复社会,而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还过分溺爱,形成孩子任性坏性格,一旦受挫折就

教学过程

修正意见

难以接受;有的家长以打骂代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犯一点小错,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流浪,甚至离家出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一些父母没有时间教育关心孩子,放任自流,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孩子在外结交狐朋狗友,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沾上恶习,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平时成绩不是前三名不能过关,升学非上重点不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做出丧失理智或意外的犯罪行为。

(2)社会因素。

社会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催化剂。

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

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

加之到处可见的美发厅、按摩院,疏于管理的网吧、录像厅不按照规定,随意让青少年进入,严重毒害、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诱发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以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校因素。

一方面由于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抵消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本身仍需要改进和加强。

主要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没有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真正过渡。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各个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有时造成后进学生校门、家门两难进的局面。

“破罐子破摔”,他们在校外寻找“知己”,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2、除了客观方面,青少年的主观内在因素才是决定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在生理、心理上尚不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变化复杂,极不稳定。

他们精力旺盛,天性好动,但理性认识薄弱,逞强好胜,偏激任性。

他们生理上早熟,心理上滞后,极易造成心理上,感情上逆反。

加之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学法、不懂法,在各种因素的“夹击”下,形成了许多错误的价值观,表现为混乱,颠倒的“是非观”、贪婪的“幸福观”、称王称霸的“英雄观”、低级庸俗的“趣味观”等等,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四、总结评价

从小树立守法意识,筑起预防犯罪的防线,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好处?

第四课打击犯罪预防犯罪

一、打击犯罪的利器

二、筑起预防犯罪的防线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可谓剖析至深,极富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