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876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docx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教学设计

陆爱红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教育学具准备

挂图、实物投影仪、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发现问题。

这是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一张图片。

①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吗?

②你从哪儿知道北京赢了?

③你能从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让学生自由设问,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56+52     56-22    56-18

  56+18

  2、复习旧知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56+52、56+18),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笔算加法的方法来解决,现在就请大家来算一算。

一、二大组做第一题,三、四大组做第二题。

请两位同学上来做或做完后看学生作业本。

算好之后同桌互相说一下笔算加法要注什么。

师总结:

笔算加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们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3、新知识。

①那56-22又该如何解决呢?

可以口算,口算是多少?

 可以笔算?

好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书:

两位数减两位数)

②请在你自己的练习本上笔算56-22。

教师参与讨论,指导计算。

汇报交流。

你是怎样笔算的?

展示学生笔算作业。

师总结:

像两位数加两位数一样,先要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减起。

4、巩固。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我们同学好像掌握了,那我们就来练习几道题,让老师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47-15、89-6

展示学生作业。

大家一下说计算过程:

47-15,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上7-5得2,十位上4-1得3,得数是32,所以47-15得32。

全对的举手,表扬自己。

5、改错。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别的小朋友做的题目,我们来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

用手势来告诉老师。

①突出对位的重要性。

②减法不要做成加法了。

③前面的0不用写,注意是前面的,如果是后面的0,那就一定要写的。

6、书本练习三,第4大题。

看第四大题的图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它让我们求什么?

怎么求?

在书上图片旁边列出算式。

列竖式计算。

单位名称。

答。

7、同步练习

第八页第一大题。

现在小鸭子也要坐车了,不过它们坐的是火车,只可惜,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坐位,我们来帮他们找找吧!

新学案十三页第五题。

8、口述题目。

上个星期天啊,程老师去超市买了点东西,服务员问我有没有会员卡,我说没有!

她说那太可惜了,不然的话我就可以便宜五元钱了,现在只好给她58元,如果我有会员卡的话,我就可以付多少钱呢?

听得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

在5和4之间穿插“采苹果”游戏。

列出一些竖式,有几个数字被苹果遮住了,小朋友能正确回答出这个数字是几,就能把苹果采下来。

采下来的苹果后面还有话了,分别要求小朋友完成5、6、7三题。

若有时间,再完成8题。

其中有一个苹果采后后面写年头着“恭喜你,中奖了,一支铅笔”调动积极性。

四、总结

我们学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

所以我要把主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用圆片导入新课,先出示56,让生观察,并说数,再去掉22,用什么方法计算,还剩多少呢?

学生很快根据圆片图就知道结果。

若没有圆片图,你们还可用什么办法?

学生在学习加法的基础上毫不犹豫的会选择笔算。

大胆尝试,指名板演,生生讲解、互相质问、教师引导到改正展示,都是那么水到渠成,学生不仅学会了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方法,孩子的自主探究意识也提高,学习的热情蛮高,课堂的氛围是那么融洽、轻松。

这一节课也让我深深体会到:

作为一名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把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提高、创造的机会,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数学的快乐!

                                        

 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计算是有减法算成加法的现象,可能由于受到加法思维定势的影响,但我觉得还是减法意义理解不透,应联系实际指导如何检验,这样可降低这方面的错误吧

 

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石门小学曹艳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4、练一练,练习十六6~9题。

乘法运算律的推广。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 )里填入合适的数。

  8×□=13×□   9×4×5=9×(□×□)

  (32+28)×6=□×6+□×6

  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我们学过那些整数乘法运算律呢?

  2、引入。

  我们一进学习了整数乘法运算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使我们的计算简便,那么整数乘法运算律在小数中能不能用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4。

  2、能不能填上等号,要看什么?

  独立完成,进行验证。

  汇报结果。

  3、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汇报。

  4、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板书课题:

整数乘法运算律的推广。

  5、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2)先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方法,再计算。

  (3)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讲。

  你运用了什么规律。

  6、小结。

  在小数乘法计算中,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在计算中,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再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7、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计算,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注意学生不同方法的指导。

  8、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7、8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说说自己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怎样想到运用这个运算律的?

  2、完成练习十六第9题。

  要求80根钢轨的千克数,首先要求出什么?

  怎样列式?

  独立完成计算,汇报解题方法。

  哪一种方法计算简便?

合多少吨?

怎样算呢?

(除以1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计算中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0.25×0.73×4                0.15×43

  =0.25×4×0.73            =0.15×(40+3)

  =1×0.73                  =0.15×40+0.15×3

  =0.73                     =6+0.45

  =6.45

 

《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的教学反思

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计算,对乘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

对于乘法定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的。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索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之前,学生对整数乘法运算律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让学生处于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工作中,并对照开学初的计划,我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日常教学:

1.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入手。

如:

紧密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2.注意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如在简便运算中,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和用运算律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又能对这些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3.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能解决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注重后进生双基的补习,让培优转差落到实处,以提高整体水平。

    

虽然班级的基础偏差,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只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加强题组训练,突破难点,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更好基础的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李小平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清楚地

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2.让学生经历自主独立的探索过程,初步培养对问题深入思考的意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50根小棒(5捆),计数器(2人1个),课业本。

教学步骤

(-)铺垫孕伏

1.口算

13-9=17-8=15-9=

14-7=11-2=12-6=

72-9=27-8=32-5=

2.用竖式计算

板书:

47-26=

3.提问: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论怎样从5 多媒体出示例1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3)板书:

50-26=,这道题和刚才那题比有什么不同?

生1:

个位上0-6不够减

生2:

前面的是不退位的,后面是退位计算。

(板书:

退位)

怎样计算这道减法算式呢?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理解算理。

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0根小棒中减去26根?

(5)反馈

A.用小棒摆一摆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从50根小棒里拿走26根的。

上台演示:

先摆5捆小棒,表示50,(追问:

从5捆小棒里拿去26根,没有单根怎么办?

当演示“拆开1捆时”,(追问:

为什么要拆开1捆呢?

(拆开1捆是几根?

然后将5捆中的1捆拆散成10个1根,接着拿去2捆和6根,最后剩下2捆和4根,得数就是24。

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还可以怎样算?

(演示课件)

B.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在十位上拨5个算珠,表示50。

现在要减去26,(提问:

个位上没有算珠,怎么办?

)就拨去十位上一个算珠同时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

(提问:

为什么十位上拨去1个算珠,个位上要拨上10个算珠?

强调1个十是10个一。

)现在就可以拨去十位上的2个算珠和个位上的6个算珠。

剩下的算珠就表示50-26的得数,得数是多少?

(24)

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

(演示课件)追问:

比一比,这两种方法有什么是相同的?

C用竖式计算

(1)谈话:

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根据刚才的演示,我想,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当个位上0减6不够减怎么办?

谁来说说。

(2)板书:

演示竖式计算退位减的过程。

生:

从十位上退1是10。

可以在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上一个小的“·”。

(板书:

·)你知道这个小点有什么用吗?

然后个位上10减6等于4,4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5退1是4,4再减去2,等于2,2写在十位上。

最后的答案就是24(板书:

24)

集体轻声跟老师说一说计算过程。

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3)这样,我们就通过竖式计算出了此题的得数是24,单位名称是~?

口答。

(4)提问:

你觉得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先减十位,再减个位方便不方便?

(如果从十位减起,遇到退位,要将十位上刚写的数擦掉再写比较麻烦)

2教学“试一试”43-27=

学生独立完成。

抽查两本并反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板书竖式)引导学生明确:

从个位算起,个位上3减7不够减,所以从十位退1作10,10和个位上原有的3和起来是13,13减7等于6,写在个位上。

十位上,4退1是3,再减去2,等于1,写在十位上。

所以最后的答案是16

3)讨论:

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l)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用竖式计算。

“想想做做”第2题后四题。

(1)独立完成,反馈。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

3.判断题,下面的竖式对吗?

错得改正过来

 师:

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l)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是十几减几,要细心算对.

  

(2)从十位上退1后,不要忘记在十位上减去1.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实验小学胡艳云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

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

周。

师:

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

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

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

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

长(完善课题“周长”)。

 [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猜测,探索

 师:

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

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

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

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

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

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

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试一试!

 生1:

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

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

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要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

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

可以量一量。

 师:

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二)渗透要求

 师:

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

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

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

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在学生必须寻找搭档才能完成的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无形中得以培养。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

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

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

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

比如:

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

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

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

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

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

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

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

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

真不简单!

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

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