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49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考题整理1Word格式.docx

13、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B)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A.发展新型产业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C.引进国外先进技术D.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14、建设创新型国家,(A)是关键

A.科技B.人才C.教育D.发展

15、建设创新型国家,(B)是核心

A.科技B.人才C.教育D.发展

16、建设创新型国家,(C)是基础

1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战略性调整这条路线,着力推进(C)

A.消费需求B.生产发展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科技创新

1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C)

A.坚持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统一B.建设生态文明

C.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D.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9、循环经济的核心是(D)

A.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B.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

C.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D.提高资源利用率

20、低碳经济是基础是(B)

A.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B.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C.提高资源利用率D.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

二、多选题

1、我国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ABD)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中外合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E、股份制经济

2、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必须坚持(ABCD)的指导方针

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E、理论创新

3、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E)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

D、集体经济E、外商独资经济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处理好(ABCD)的关系

A、经济B、人口C、资源D、环境E、社会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AB)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非国有制经济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有(ABCDE)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B、资产收益C、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D、按资本取得的收入

E、出租房产等所得租金

7、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ABCDE)

A、科技含量高B、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低D、环境污染少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ABCDE)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乡风文明D、村容整洁E、管理民主

9、十七大提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ABCDE)

A、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B、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E、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10、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是(AB)

A、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B、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C、加强扶持机制

D、发展互助机制E、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判断,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一样的,所以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错)

2.有人认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能结合。

3.有人认为,个体劳动者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错)

4.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比重的减少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错)

5.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安全网”(对)

6.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错)

7.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发展股份公司(错)

8.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两者的提法不同,但是在发展要求上是一致的(错)

第9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在于(B)

A.坚持人民当家作主B.坚持党的领导

C.实施依法治国方略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我国的国体是(A)

A人民民主专政B多党合作制度C民主协商制度D民主主义制度

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D)

A将革命进行到底B实现工业化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无产阶级专政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要求是(D)

A拓宽民主渠道B丰富民主形式C健全民主制度D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

A.民主集中制B.人民当家作主C.公正、公平、公开D.依法治国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的主题是(D)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团结和民主

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B.反对党C.在野党D.参政党

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依据是(B)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B.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传统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D.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1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中主体是(A)

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B.宪法和法律

C.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D.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和稳定化

1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B)

A.方针政策B.根本保证C.基本活动D.大政方针

1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C)

A.社会主义道路B.人民民主专政C.人民当家作主D.市场经济

1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C)

A.改革开放B.发展市场经济C.四项基本原则D.办好教育

14、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B.加强民族团结

C.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D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核心是(B)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6、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的本质是由(B)决定的

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C.阶级性D.人们的意愿

17、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A)

A.保证人民当家作主B.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

C.加强社会主义法制D.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8、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C)

A.参政权、议政权B.自由权、平等权C.生存权、发展权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0、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C)

A.人权B.自由C.民主D.权利

1、中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别(ABC)

A.性质相同B.作用、职能相同C.历史使命相同D.政体相同E.国家结构形式相同

2、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体现在(ABDE)

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C.参与政府,成为执政党

D.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E.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ABCDE)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E.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C)

A.最高权力机关B.最高行政机关C.最高立法机关D.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E.最高领导机关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ABCDE)

A.完善法律制度B.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C.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D.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E.健全民主制度

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体现了(BCD)

A.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统一B.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统一C.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统一

D.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统一E.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的统一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它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是(ABCD)

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B.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C.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E.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8、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ABC)

A.农村村民委员会B.城市居民委员会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妇女联合会E.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会

9、中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ABCD)

A.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B.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伐稳妥

C.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D.积极学习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

E.照抄照搬西方发达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

10、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

A.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B.公开承认自己的阶级性C.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

D.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E.与资本主义民主没有任何继承关系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2、人权高于主权。

3、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搞市场经济,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可以推知,社会主义在政治上也可以搞“三权分立”。

4、法制和法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对)

5、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之处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6、社会主义民主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扬弃(对)

第10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C)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C.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融入西方文明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面向现代化的文化

3、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D)

A.创新精神 

B.革命精神C.时代精神D.民族精神

4、在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中,核心和根本是处理好(A)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的关系D.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的关系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C)

A.本质属性 

B.根本目标 

C.本质体现D.本质要求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A)

A.培养四有公民 

B.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C.培养四化干部 

D.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7、提高人的素质,培育“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B)

A.特有任务 

B.根本任务 

C.首要任务 

D.根本方向

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A)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9、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培育、积累了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是(D)

A.与时俱进 

B.奋勇争先 

C.求真务实 

D.改革创新

10、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A)

A.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B.发展经营性的文化产业C.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1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12、(B)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A.文化 

B.教育 

C.哲学 

 

D.管理

1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诚实守信

14、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树立全社会和谐理念,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以及应在全社会的和谐舆论,这个根本是(A)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 

D.传承民族文化

15、(C)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6、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

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B)

A.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宏扬民族精神

17培育“四有”公民的核心内容是(A)

A.理想信念教育 

B.纪律教育 

C.文化和知识传授 

D.道德教育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是(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补充:

19、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思想政治工作。

20、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发展教育。

1、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是(AB)

A.民族精神B.时代精神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荣辱观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AD)

A.思想道德建设B.生态环境建设C.党风建设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E.法制建设

3、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服务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ACD)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为经济建设服务C.为人民服务

D.为社会主义服务E.为中国共产党服务

4、当前,我们要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ABCDE)

A.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B.教育公益性原则C.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D.加强教师队伍建设E优化教育结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以下保证(ABE)

A.为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原则

B.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和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C.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E.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和科技成果、智力支持

6、先进文化的特征有(ABCD)

A.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B.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C.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D.反映时代进步潮流E.等同于和谐文化

7、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ABCDE)

A.以发展为主题 

B.以改革为动力 

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E.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AB)

A.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B.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C.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

D.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E.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

“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错)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对)

5.弘扬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民族主义(错)

6.只要能够富强起来,在中国搞什么制度和“主义”都无所谓(错)

7.在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

“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对)

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我过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B)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2、党的(B)把社会更加和谐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3、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性质、定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的是(C)

 A.《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B)

 A.现代化  B.社会和谐  C.按劳分配  D.公有制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

 A.坚持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  C.发展民主  D.坚持对外开放

7、补充: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

 A.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期任务

 C.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D.与历史的和谐社会一致

9、补充:

实现社会和谐的首要条件是(B)

 A.加强党的建设  B.经济发展  C.协调利益关系  D.坚持以人为本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B)阐述的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中大问题的决定》

 B.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中央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C)

 A.“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社会 B.“乌托帮”式的和谐社会

 C.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D.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1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

 A.马克思.恩格斯  B.毛泽东、周恩来 C.邓小平.江泽民D.胡锦涛

13、补充:

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4、党的(B)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A.十六大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15、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A)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16、和谐社会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B)

 A.智力支持 B.社会条件  C.政治保障 D.制度保障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必须坚持(B)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观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制

18、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纳入(D)

A.经济建设的内容  B.政治建设的内容  C.文化建设的内容  D.社会建设的内容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