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405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docx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docx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1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

课题结题报告

1997年,正阳小学提出并申报的关于“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的研究被绿园区教科所正式批准为区教育科研计划课题。

1998年,被市教科所批准为长春市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同年又被晋升为省教育科研计划课题《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的子课题。

现在该课题研究工作已结束,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从长远和根本上看,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竞争,最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技素质的竞争。

一个民族具有整体的良好的科技素质,就有了取之不竭的智力资源。

然而,据国家科普研究所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仅为0.2%,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相差十几倍。

为实现我国“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公众的科技素质必须要有一个大幅度提高,必须从娃娃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

为此,小学教育必须大力加强旨在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科学技术教育。

二、研究思路

1、对当前小学教育中科技教育的分析。

优势:

(1)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对当今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小学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关于“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已经使小学科技教育的目光伸向了科学技术的前沿和高新技术领域。

(2)政府和社会、家庭对小学的科学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

(3)相对于高中、初中段的教育,小学受升学压力校小,有利于在科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目标上自主创新,保持相对的多样性。

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

(4)在学校教学中自然学科的教学受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教材内容有所更新。

(5)小学开展的各种科技活动已开始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6)社会科普,科学读物的出版、网络的普级为小学发展科技教育提供了不断改善的社会条件和氛围.

弱点:

(1)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和教育。

(2)校长、教师的科技素质及教育学、心理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传统的科普观念有待更新。

(3)现代化、网络化的科技教育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科技教育社会公共性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并实现合理共享和充分利用。

(4)学校教育教学中对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社会科学人为地分割和偏斜。

综合以上分析,本课题研究尝试在现有条件下,从“学校面向社会”的角度,引进“公众理解科技”的大科普理念,在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系统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能力。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影视科技教育、实地考察、实践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2、本课题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和两个支撑点。

两个方面:

(1)教学:

在各学科中全面渗透STS(科学技术社会课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一是在自然课进行科学事实、概念和原理教学中,尽可能渗入相关技术、成果及有关的社会知识。

尽可能指出这一知识在什么条件下才是正确的和这一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这一成果的出现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这一技术对社会发展起到的正副影响。

二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时,指出社会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渗透“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的思想。

(2)课外科技活动。

如果说教学中的科技教育体现为系统性、强制性,并需要进行必要的考核验收,则另一方面的课外科技活动则是零散的、灵活的、外强制性的。

重点在于使理解科学和技术,培养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参与科技事业,提高整体的科技素质。

包括“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技设施,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科技内容的影视节目,阅读有关科技内容的报刊、书籍、进行有关科技内容的调查,考察、实际参加群众性的科技活动。

两个支撑点:

1、校长、教师。

2、科研单位、工厂,农村、大众传媒单位、社区、家长等社会力量。

三、题研究对象

正阳小学全体学生

四、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陈曦

副组长:

王春梅、董洪山、栾晓微

成员:

魏立民、荆燕、董明、赵红霞、聂伟芳,尹芳、杨春宏、王慧梅、张广丽、董微、于吉、孙力。

此外:

教育局的领导毕明忠局长、进修学校的张敏校长、张士民所长和我校的王淑荣校长,在课题研究中给予了充分的指导。

由领导小组负责,于1997年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并于1998年、1999年、2000年次对计划进行了修订。

领导小组根据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部署,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

本课题完全是在学校正常教学和全部以科技为内容的课外活动中进行,领导小组从教师继续教育、备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支持每个方面进行监控,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干扰因素的介入。

六、研究过程和具体作法

1、发动

领导小组于1997年9月15日对全体教师宣布了立题的决定,讲清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要求。

同时要求教师对以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成份、方法进行一般性总结。

并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思路、方法制定参与研究工作的计划。

2、梳理教材

组织全体教师对所任课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从中找出加强科技教育的切入点。

3、备课

在梳理教材,找到切入点的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分学科、分学年段进行两次集体备课。

要求从各学科教学实际和学生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出发,解决:

a结合知识教学,渗入相关技术、成果及有关社会知识。

知识的适用范围和技术的应用领域。

这一知识、技术对科学进步、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正副影响。

讲述有关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时,指出社会生活的相关方面用到了哪些科学知识和技术哪一项社会实践对科学技术提出了哪些需求,从而据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科技教育重点课观摩教学

要求我们都是通过集体备课选出自已本学期的科技教育重点课,写成研究性教案上报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逐案审查批准后,准备进行观摩教学。

每学期领导小组有计划地对我们都是的科技教育重点课,组织学科、学年组、全校的观摩教学和课题讨论。

5、组织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结合本学科教材和科技教育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主要形式为自学和学科专业讲座。

6、加强实验教学,除按大纲要求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根据研究需要增一些条件允许而且学生能够理解的实验,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自已设计实验的动力。

7、要写教学体会,改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们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研究生活,找出问题,努力运用科学知识解释问题。

8、围绕科技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分两种类型。

一种为观摩、考察型,包括:

组织学生观摩科技内容的电影、电视片。

如:

《人与自然》、《科技博览》《科技之窗》天文观测站、博物馆(海底世界、动植物园)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区进行以主题的考察、调研。

另一种为动手、参与型包括:

“小发明”、“小制作”活动文观测活动。

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社区环保活动。

9、创设科技教育校园文化氛围,突出科技教育主题:

如《人类飞行发展史》、《日晷》、《地月行门标》、《人类登月太空舱》,岩石标本、鸟类标本、植物画、车、船、航模、科技橱窗等。

10、联系社会有关单位,建立科技教育支持点,包括:

科研单位:

中科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杨光名誉副校长)

工厂企业:

513厂(电话设备厂长春绿色食品公司;长春野力集团。

部队:

省武警总队司令部警卫中队

农村乡镇:

白城市镇赉小学,城西中心校

社区:

万福街、红领巾一条街

研究结果和工作经验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要找出“加强学校科技教育”与“提高学生科技素质”之间的因果关系。

“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和“STS”课程是已被大多数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在我国现有社会公共科技教育条件下,引进“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理念和某些作法,去加强科技教育,同时观察学生科技素质提高的情况。

在发达国家,“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国民终生教育的一种形式和内容,是由政府负责,组织科研、工程技术、学校、社区合力开展的一项工程。

本课题研究的行动路线恰好相反,是由学校在自觉对教学观念、内容、方法、模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主动导求政府、科研和工程技术单位、社区乃至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从而使科技教育得以加强。

研究的结果是:

1、只要坚持从不同学年段学生的实际出发,广泛搜集科技资料和相关素材,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完成课题研究要求的新增内容。

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具体科学知识的局限性、技术的就用范围,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正副作用等现代科技观念完全可以接受,手头上,今天小学生对科技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远远高于我们的预料。

2、只要努力做好工作、科研、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媒体对学校开展科技教育都能给予一定的支持。

3、通过加强科技教育。

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普遍增强(引入图表说明)

4、学生主动参与科技活动的人数和积极性普遍提高。

“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天文观测3680活动人次

环保活动(创绿色学校活动)3600人次

5、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

6、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并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7、学生辨别真、伪科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8、一个附带的结果,教师学习专业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并融自已的教学的积极性普遍高涨。

 

长春市绿园区正阳小学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

课题领导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