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573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

基础组时间:

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6·枣强中学周测]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西晋傅咸作《纸赋》肯定纸的意义

B.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C.蔡伦因造纸有功被册封为侯

D.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造纸工序

答案 B

解析 结合历史知识,可知西晋在西汉之后,故西晋的记载不是最能证明西汉出现纸的史料,A项错误;结合历史考据理论可知,最有说服力的史料是当时的实物,B项正确;蔡伦是东汉人,故不是最能证明西汉出现纸的史实,C项错误;结合考据理论可知,D项不是最能证明的史料,D项错误。

2.[2016·冀州中学热身]以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  )

①印刷术 ②指南针 ③火药 ④《授时历》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墙内开花墙外香”突出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而对世界影响巨大的是四大发明,故正确答案为A项。

3.[2016·冀州中学周测]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

“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

”李约瑟强调的是(  )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国科学技术”“和外界有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综合判断可知,李约瑟是在强调中国的科技文化具有独立性,B项正确;A、C两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D项与材料所述情况不符。

4.[2016·衡水二中一轮检测]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

“(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答案 B

解析 “(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故B项符合题意;从作品中无法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故排除A、C两项;《兰亭序》不仅代表了魏晋时代的书法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故排除D项。

5.[2016·衡水二中猜题]

朱耷在明亡后取号“八大山人”,其所书“八大”(见右图),两字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之意,抒发其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

下列作品与这一书法风格一致的是(  )

A.王羲之的《丧乱帖》

B.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C.怀素的《苦笋帖》

D.文征明的《赤壁赋》

答案 C

解析 解读图片可知,连写的“八大”二字属于草书。

回忆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的《丧乱帖》是行书作品,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是楷书作品,文征明的《赤壁赋》是行书作品,排除A、B、D三项。

怀素是唐代狂草书法家,他的《苦笋帖》是草书作品,故选C项。

6.[2016·枣强中学月考]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发展顺序: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 ②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作者被誉为“诗圣”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的过程,故①正确;唐朝诗歌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诗赋取士,故②正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春望》,杜甫被称为“诗圣”,故③正确;“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属于唐朝边塞诗,唐诗一般不会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故④错误。

A项符合题意。

7.[2016·衡水二中预测]《南宋志传》中曾有这样的描述:

“大雪先唱一曲名《浪淘沙》……小雪继唱一曲名《蝶恋花》……小雪持过红盘子,下台遍问众人索缠头钱。

豪客、官家各争赏赐。

”这主要反映了(  )

A.南宋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

B.宋词出现商品化倾向

C.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南宋时词日益世俗化

答案 B

解析 材料大意是歌伎传唱宋词并向听众索要钱财,以获取生活之资,这体现了宋词的商品化趋势,故答案为B。

8.[2016·武邑中学期末]中国自古以来,识字并不普及,下层民众只能通过鼓词等说唱形式来认识人生。

《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人生教科书”,鼓词等说唱形式所起的传播作用功不可没。

据此可知(  )

A.戏曲是文人创作、传播儒学的艺术

B.戏曲艺术源于民间、反对儒家伦理

C.戏曲艺术可以传播思想、教化百姓

D.戏曲是政府普及文化的艺术形式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戏曲的发展。

根据材料“下层民众只能通过鼓词等说唱形式来认识人生”“鼓词等说唱形式所起的传播作用功不可没”等说明戏曲艺术可以传播思想、教化百姓,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

9.[2016·衡水二中热身]“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答案 B

解析 A项说法错误,汉字的演变趋势应是由繁到简;C项说法过于绝对,象形文字只是汉字的一个重要来源;D项与材料不吻合;本题选B项,“舞”字是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的。

10.[2016·枣强中学期中]某学者在其论文中整理素材(部分)如下表所示,据此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徽、汉调

京之皮黄(京剧)

发音

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

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

唱腔

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

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

行为

京剧,举止、气象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

A.昆曲与徽、汉两调之间的差异

B.京剧源起中昆曲的贡献更大

C.徽、汉两调各有其特点

D.京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

答案 B

解析 表中信息主要是在比较徽、汉调与京剧之间的区别,A项错误。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京剧在发音、唱腔、行为等方面与徽、汉调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在发音、唱腔方面与昆曲相近,由此可以得出从京剧的起源来看,昆曲比徽、汉两调贡献更大,B项正确,C项错误。

表中信息无法体现民族文化交融,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22分)

11.[2016·衡水二中仿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

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摘编自《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

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

对此你有何认识?

(6分)

答案 

(1)现象:

汉赋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时代特征:

大一统。

(2)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民间娱乐的需要。

(3)特点:

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新因素:

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4)趋势:

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

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解析 第

(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汉代具有代表性的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

(2)问,联系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

第(3)问,由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

第(4)问,比较三则材料可知文学已经下移;从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认识”。

能力组时间:

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2016·枣强中学期末]马克思曾说: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这句话说明了(  )

A.古代中国的科技文明孕育了西方科技文明

B.资产阶级将利用三项科技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三项科技发明蕴含了近代资本主义科技因素

D.三项科技发明在历史转型时期的重大意义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中“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说明这三项科技发明对历史转型起到了积极作用,故D项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13.[2016·衡水二中模拟]下面是在某次书法展览中展出的四幅书法作品的照片,按照其书法风格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答案 C

解析 ①是楷书,出现在汉代末年;②是行书,盛行于晋代;③是篆书,出现于战国时期;④是隶书,出现于秦朝。

故本题选C。

14.[2016·武邑中学预测]史学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

“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  )

A.科学技术B.市井文化

C.佛道文化D.外来文化

答案 B

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结合所学知识,贵族以外的主要是平民,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市民文化崛起,如宋代风俗画、宋词、话本、戏曲、瓦子等,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15.[2016·冀州中学仿真]胡适在《吾国历史上的文学革命》中说:

“文学革命至元代而登峰造极。

其时,词也,曲也,剧本也,小说也,皆第一流之文学,而皆以俚语为之。

其时吾国真可谓有一种‘活文学’出世。

”胡适认为元代的“活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

A.开了古代文学革命的先河

B.加速了传统文学的衰落

C.开创了古代文学的新体裁

D.实现了文学创作世俗化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胡适之所以认为元代文学是“活文学”,主要依据是其“皆以俚语为之”,而“俚语”正体现了文学的世俗化特征,D项正确。

16.[2016·武邑中学猜题]“盛唐、中唐以后,传奇小说也成为文学的新品种,红拂小玉、太真莺莺、昆仑奴、聂隐娘,以至南柯黄粱……数量、质量都远远超过南北朝的志怪小说。

”出现此现象的相关因素有(  )

①城市经济的发展 ②道教的广泛传播 ③开放的社会环境 ④活字印刷术的广泛应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传奇小说的受众是市民阶层,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故①正确;“太真”等说明了道教的广泛传播,故②正确;“红拂小玉”等说明了社会的开放,故③正确;活字印刷术是在宋代开始出现的,故④错误,答案为A项。

17.[2016·衡水二中期末]近代有学者说:

“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

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

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

D.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绘画的不同特点。

材料强调文人画“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即注重表达文人的情感、意境;而传统西洋画“形似极”,而立体派绘画“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

因此综合来看,文人画和立体派绘画都不是追求形似,而是更强调人文情感。

因此D项符合题意。

18.[2016·枣强中学模拟]明代戏曲家毕尚忠在《新安毕氏会通世谱》中写道:

“余居歙南万山中……弱冠时好戏文曲破,所编《七国志》《红笺记》梨园子弟广传之,愧非儒者所习,抑亦当时士大夫之所尚也。

”该文化氛围对中国哪一个剧种的影响最为深远(  )

A.汉剧B.徽剧

C.京剧D.黄梅戏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当时这些戏曲虽不被程朱理学之徒看得上眼,但在新安士大夫文化阶层中,还是得到了青睐,而新安就是徽州的代称,就是在这样一种地域戏曲文化的氛围中,徽剧得以发展,故选B项。

而汉剧是湖北地方剧种,京剧形成于北方,黄梅戏也起于湖北,故可排除A、C、D。

二、非选择题(12分)

19.[2016·衡水二中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于2008年7月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

这次大展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重新定义的新“四大发明”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首次集体亮相。

原来的四大发明,已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所谓新四大发明,是与舶来的四大发明而言的。

约400年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

传统的四大发明一经提出,就有学者提出新观点,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认为中国重要的发明技术不止这四大发明。

——摘编自《四大发明重新定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四大发明提出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所提看法及理由须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12分)

答案 观点1:

四大发明是指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

理由: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技术成就,对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推动知识的迅速传播与发展,促进世界的进步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了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新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观点2:

传统的四大发明是西方学者确定的,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理由:

原来的四大发明是在400年前定义的,而当时的研究方法、看问题的角度和今天有所不同。

当时西方人对中国并不了解,他们根据史料,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选取了几样为自己所用的东西作为“四大发明”,例如指南针、火药对他们征服世界起了重要作用。

新“四大发明”(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具有出现早、应用广、传播远、技术高四大特点。

对世界的影响、对老百姓的影响都相当大。

特别是丝绸、瓷器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亚、欧洲,成为中国的象征,影响巨大。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提取观点,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看法,联系所学知识进行阐述,重点阐述各项成果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