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621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广东省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西周晚期B.春秋战国C.秦朝D.汉朝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

4.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B.春秋时,由于铁农具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5.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B.小农经济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

6.这种工具的名称、出现时间和用途是

..................

A.耦犁、汉朝、松土工具

B.耧车、汉朝、播种工具

C.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

D.耧车、唐朝、松土工具

7.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

8.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9.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兼并,所有权转移频繁

10.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1.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见图)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12.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

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屯田制D.摊丁入亩

13.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B.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

C.明清时期,商帮大量出现D.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铁器和纸张

14.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15.“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16.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B.限制工商业发展C.保护农耕经济D.防范“外夷”入

17.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

18.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移至

A.地中海沿岸B.大西洋沿岸C.莱茵河流域D.红海沿岸

19.掌握着当时的世界商业霸权,成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20.在争夺殖民霸主的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B.荷兰、德国、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D.西班牙、荷兰、法国

21.有的学者认为:

“从1492年哥伦布原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

”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B.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D.美洲与欧洲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22.15世纪,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并出现“寻金热”,这主要是

A.世风日下,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需求

B.东西方贸易畅通,金银大量外流所致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

D.资产阶级国家激进派的经济措施所致

23.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的内在动力是

A.殖民扩张B.市场的需求C.科技推动D.生活享受

24.约翰。

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工厂的厂主。

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他的工厂事业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

C.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

25.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列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②汽车③骡机④电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6.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是

①资本的原始积累②有大量的雇佣劳动力

③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④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

27.澳大利亚向英国输送羊毛和矿石、加拿大向其输送木材、开普敦向其提供钻石和驼毛、印度为其种植棉花。

英国则向这些国家输送工业制成品。

“以上现象说明了

A.英国资源很匮乏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

C.英国与其他各国平等贸D.英国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8.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科学与生产结合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9.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领域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对生产价格、市场的影响D.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

30.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31.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同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32.《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

”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D.善于积累经验

33.南宋时,“安丰之境,主户常若(苦)无客,”“流移至者,争欲得之,借贷种种(子),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

”这反映了

A.宋朝因战乱致流民甚多B.租佃关系中分成租盛行

C.佃户的生产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产工具得到革新

34.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这说明宋代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35.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集市数

集市数

集市数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459

131

545

205

976

511

广东

/

1270

1959

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B.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36.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

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

A.航海家的冒险精神B.非洲物产极其丰富C.探求新知的主动性D.殖民扩张的掠夺性

37.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两个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挤入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二、五、六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B.资产阶级革命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D.文艺复兴运动

38.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39.“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下。

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也不可无贸易。

”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

A.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B.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

C.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D.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40.1789年,英国大约生产1000万吨煤,而法国仅生产70万吨。

当时有位诗人已意识到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他写道:

“英国是个完美的世界!

它还拥有东印度群岛,修正你们的地图吧,新的城堡是秘鲁。

”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实力的增强

B.英国掠夺海外资源以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C.该诗人对英国煤炭产能的自豪

D.法国大革命减缓了其工业革命的进程

三、非选择题(共3题,40分)

41.阅读以下材料:

图2

请回答:

(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3)从图4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

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

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

(3)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

43.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

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

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

请各举两例。

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的什么新特点?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