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96532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原理插床设计.doc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插床导杆机构

已知O2O3=160mm,BC/BO3=1,行程H=120mm,行程比系数K=2,

根据以上信息确定曲柄O2A,BC,BO3长度,以及O3到YY轴的距离。

导杆机构的设计

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

O2A长度的确定

由,得极为夹角:

首先做出曲柄的运动轨迹,以O2为圆心,O2A为半径做圆,随着曲柄的转动,有图知道,当O2A转到9,于圆相切于上面时,刀具处于下极限位置;当O2A转到1,与圆相切于下面时,刀具处于上极限位置。

于是可得到1与9的夹角即为极为夹角。

由几何关系知,,于是可得,。

由几何关系可得:

代入数据,O2O3=160mm,得

柄长为80mm。

O2A=80mm

2.杆的长度的确定

当刀具处于上极限位置C2和下极限位置C1时,C1C2长度即为最大行程H=120,即有C1C2=120mm。

在确定曲柄长度过程中,我们得到,那么可得到,那么可知道三角形△B1O3B2是等边三角形。

由几何关系知道B1B2C2C1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B2B1=C2C1,又上面讨论知△B1O3B2为等边三角形,于是有B1O3=B1B2,那么可得到BO3=100mm

又知BC/BO3=1,所以有

BC=100mm

BO2=120mm

BC=120mm

3.O3到YY轴的距离的确定

YY轴由过程中,同一点的压力角先减小,后又增大,那么在中间某处必有一个最佳位置,使得每个位置的压力角最佳。

考虑两个位置:

1当YY轴与圆弧刚相接触时,即图3中左边的那条点化线,与圆弧相切与B1点时,当B点转到,将会出现最大压力角。

2.当YY轴与重合时,即图中右边的那条点化线时,B点转到B1时将出现最大压力角

为了使每一点的压力角都为最佳,我们可以选取YY轴通过CB1中点(C点为与得交点)。

又几何关系知道:

再代入其他数据,得:

X=111.96mm

即O3到YY轴的距离为111.96mm

X=111.96mm

综上,插床主体设计所要求的尺寸已经设计完成。

选取1:

1的是比例尺,画出图形如图纸一上机构简图所示。

取第6点分析

运动分析

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

速度

由已知从图中可知,与O2A垂直,与O3A平行,与O3A垂直,由理论力学中不同构件重合点地方法可得

其中,是滑块上与A点重合的点的速度,是杆AOB上与A点重合的点相对于滑块的速度,是杆AOB上与A点重合的速度。

由图得:

=620mm/s

又由图知,与O3B垂直,与BC垂直,与YY轴平行,有理论力学同一构件不同点的方法可得:

其中,是C点,即插刀速度,是C点相对于B点转动速度,是B点速度。

又B点是杆件3上的一点,,杆件3围绕转动,且B点和杆件与A点重合的点在的两侧,于是可得:

由图量的O3A=232.5mm,,则可到

由已知可得VA=ω×O2A=671mm,规定选取比例尺10mm/s/mm绘制矢量图见于图一

最后量出代表的矢量长度为33mm,

于是,可得=330mm/s

=620mm/s

=330mm/s

加速度

由理论力学知识可得矢量方程:

其中,是滑块上与A点重合点的加速度,=5.6m/s2,方向由指向O2;是科氏加速度,=1.2m/s2(其中大小均从速度多边形中量得),方向垂直O2A4向下;是A4相对于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位置,方向与O3A4平行;是C点相对于B点转动的向心加速度,=1.7m/s2,方向过由C指向B;是C点相对于B点转动的切向加速度,大小位置,方向垂直BC。

次矢量方程可解,从而得到。

B时杆AOB上的一点,构AOB围绕转动,又与B点在的两侧,由(是角加速度)可得

量出则可得到的大小和方向

又由理论力学,结合图可得到;

其中,在上一步中大小方向都能求得;是C相对于B点转动的向心加速度=mm/s,方向由C点指向B点;是C相对于B点转动的切向加速度,大小未知,方向与BC垂直。

次矢量方程可解,从而可得到C点,即插刀的加速度。

取比例尺100mm/s2/mm,可得加速度矢量图:

最后由直尺量的长度为14mm,于是,可得=1.4m/s2

=5.6m/s2

=1.2m/s2

=1.7m/s2

=3.1m/s2

=1.6m/s2

=1.4m/s2

凸轮机构的设计

表1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

凸轮机构的设计

符号

ψmax

LO4D

[α]

φ

Φs

φ‘

从动杆加速度规律

单位

°

mm

°

数据

18

130

30

90

20

90

余弦加速度

项目

计算公式

推程

回程

凸轮廓线的绘制:

①选定角度比例尺,作出摆杆的角位移曲线,将其中的推程和回程角位移曲线横坐标分成若干等分.

②选定长度比例尺,作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的基圆;以O为圆心,以OA=a为半径作反转后机架上摆杆转动中心的圆.

③自A点开始沿-方向把机架圆分成与图中横坐标相应的区间和等分,得点,再以为圆心,以AB=L为半径作弧与基圆交于点,得线段.

④自线段开始,分别作,使它们分别等于图中对应的角位移,得线段.

⑤将点连成光滑曲线,它就是所求理论轮廓线.

⑥实际轮廓线可用前述滚子圆包络线的方法作出.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0.5

2.1

4.5

7.4

10.6

13.5

15.9

17.5

18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18

18

17.5

15.9

13.5

10.6

7.4

4.5

2.1

0.5

0

齿轮机构的设计

项目

齿轮1

齿轮2

分度圆直径d

齿顶高ha

齿根高hf

齿顶圆直径da

齿根圆直径df

基圆直径db

备注

渐开线做法:

过p点作基圆切点N1,则可根据渐开线特性求出起始点N0与N1距离N0N1等于db×sin(N0N1/db×180/π),确定开始点后,然后把N0N1分成适合的等分,然后从开始点开始按N0N的等分单位长度弧,作各点的切线,在切线上取长度分别等于1,2,3,4,5,6,7.。

倍等分单位的点,依次连接,直到连线超过齿顶圆,分别作出两个齿轮的两到三个单齿。

作啮合图。

位的点,依次连接,直到连线超过齿顶圆,分别作出两个齿轮的两到三个单齿。

作啮合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