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7577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5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3

江苏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

必修二专题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0分)

1.(2011年江苏高考11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和变革,根据所学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有四次:

(1)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

1953年至1956年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分析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直接排除BD两项,本题应选A项指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没有变动。

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

【结束】

2.(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10题)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

物。

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1952年合作社股票1956年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2008年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证

A.股票是公有制的产物B.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D.建国后我国一贯实行股份制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票证背后所反映历史史实变迁的理解。

三种票证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策的变化。

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答案C。

【结束】

3.(2010年11月江苏九校联考高三调研8题)下列《论十大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A.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28年的经验

B.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C.规定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总任务

D.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答案】B

【点拨】根据所学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也包括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毛泽东把这些问题概括为十种关系,这是毛泽东对苏联经验的借鉴及中国道路的探索。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结合本题选B项。

AD项是指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B项是指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中毛泽东同志的重要思想。

【结束】

 

4.(2010年11月苏州五市四区高三期中考14题)2010年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与近代史上江苏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开放相比,现在的对外开放主要的不同是()

A.开放地区与其他地区政策不同B.主动开放

C.经济特区都临海而非沿江地区D.外商来华创办的企业

【答案】B

【点拨】改革开放与近代被迫开放有较大的区别:

第一次是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强行迫使中国对外开放,第二次则是中国政府主动打开国门,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开放。

第一次开放时,清政府经济基础薄弱,不存在完整的工业体系,只能是西方商品大肆进入中国、冲击中国的传统生产行业;第二次时,新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国际贸易中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次开放,西方国家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的目的就是大量倾销商品;第二次不但使进口商品丰富了,而且还伴随着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模式各个方面的引进,有助于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改革开放是主动开放。

【结束】

 

5.(2011年3月南京市二模11题)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

“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

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这里“基本变化”不包括()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答案】D

【点拨】这是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描述,这些成就的取得与A、B、C项的描述有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期,故D错误。

【结束】

 

6.(2010年9月扬州宝应县高三调研17题)下表是《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

《变迁: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八五”处应该填写()

“一五”(1953一1957):

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八五”(1991—1995):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走向改革开放B.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C.改革闯关治理整顿D.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答案】B

【点拨】从材料“八五”,1991—1995年等信息可以分析出,这个五年主题应该是B项“小平南巡改革潮涌”,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ABC三项错误,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C项是七五计划时期重要的内容;D项是十五计划时期的重要内容。

【结束】

 

7.(2010年11月泰州高三联考9题)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应排除B项,A项指的是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开始;D项是2001年故应该排除A、B和D项,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结束】

8.(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10题)“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

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A

【点拨】本题较容易判断应是大跃进时期的特色。

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

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材料是这一时期大刮浮夸风的反映。

【结束】

 

9.(2010年11月江苏九校联考高三调研9题)下列哪些词语与我国“大跃进”运动时期的历史关系密切?

①炼钢②“赶超”③“共产风”④饥荒⑤农业“卫星”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点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产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

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本题中5个词语都与“大跃进”运动密切相联。

【结束】

 

10.(2010年12月江苏徐州竞赛12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

“……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答案】C

【点拨】根据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仅几年时间,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题中集体农业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正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本题选C项。

AB两项的实施使集体农业形成,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结束】

 

11.(2010年12月江苏徐州竞赛11题)右图反映了我国自1949年到l960年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冲击

③“左”倾错误的危害④中苏关系的恶化

⑤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

【答案】B

【点拨】根据对“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图”分析,1952年粮食产量较1949年有较大提高,而1960年较1952年出现下跌。

根据所学新中国建立后,在农村进行土改,并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大规模兴修水利等,使农业得到较大发展。

1958年我党由于受“左”倾错误影响,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据此本题中第①⑤两项与本题无关联,选B项。

【结束】

 

12.(2011年4月盐城市二模11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当时“国内外发展大局”应该包括

①世界和平力量增强,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世界大战

②美苏结束“冷战”状态,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尽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D

【点拨】美苏结束“冷战”状态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不符合材料时间,故排除含②选项。

【结束】

13.(2010年12月江苏徐州竞赛13题)1986年1月6日,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为首期封面人物(见右图)。

邓小平当选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

①他推行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在中国深得人心②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③他的南方谈话改变了中国④他在改革的同时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点拨】本题较易,第③项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各地视察,发表重要谈话,使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不符合题意中1986年时间点,故选D项。

【结束】

 

14.(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10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右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题干中“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带有极强的夸张成分,可判断出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没有反映实际状况,故排除D项;题干中的《人民日报》不属于人造史料,虚假、浮夸反映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业生产政策--高指标,浮夸风,是研究这一时期农业政策的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故排除B、C两项,答案选A。

右图是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我党犯了左倾错误的重要的原始资料,选A。

虽然报纸上的数据是假的,但是并非虚假的人造史料,排除B、C。

上面的数据不能反映当时农业的实际状况,排除D。

所以正确答案为A。

【结束】

15.(2010年11月江苏九校联考高三调研14题)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极为相似的是

A.建国初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D.二战后欧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点拨】根据所学,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都是两国在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选B项。

【结束】

 

16.(2011年1月扬州市调研10题)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D

【点拨】从图表可知,1957~1960年工业总产值增产幅度较大,而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

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

“大跃进”运动导致工业产值片面上升,但农业产值下降;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产值下降。

即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故选D。

【结束】

17.(2010年10月江苏苏北四市高三调研12题)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了党的八大、十二大、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有关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等内容;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据此A项符合题意。

【结束】

 

18.(2010年10月江苏苏北四市高三调研13题)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结束后,时任蛇口工业区领导的袁庚问:

“我们有个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知道这提法对不对?

”邓小平说:

“对!

”这让袁庚吃了定心丸。

袁庚担心的是口号

A.逆潮流B.悖路线C.不科学D.违民意

【答案】B

【点拨】本题较易,从材料反映了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还不明确,提出一些口号、实施一些做法最担心是不是违背了党的路线。

【结束】

 

19.(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11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是从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A.阶级斗争一国两制无私奉献B.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特区

C.市场经济勤俭节约休闲娱乐D.和谐文明注重环保小康社会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排除法。

A项“阶级斗争”开始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故排除;B项“市场经济”开始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故排除;D项“和谐文明”开始流行于21C初,故排除;答案选B。

阶级斗争一词并非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在当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排除A。

市场经济一词的流行应该开始20世纪90年代,排除C。

和谐文明注重环保小康社会均是20世纪90年代或之后才开始流行的,排除D。

而B中的体制改革与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有关,中国特色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关。

经济特区与80年代开始开放有关,所以选B。

【结束】

20.(2011年3月南京市二模8题)毛泽东指出:

“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新中国成立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爆发

【答案】C

【点拨】这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论述。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大量的矛盾体现为人民内部矛盾,为了调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毛泽东提出了这一论述。

【结束】

 

21.(2010年9月盐城市高三摸底11题)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②发展是硬道理

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③④①②D.①④③②

【答案】B

【点拨】时间排序题,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口号,标语。

【结束】

 

22.(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11题)邓小平指出:

“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

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贪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贪困。

……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施土改B.建立农业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点拨】分析材料“邓小平指出”“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等信息,重大举措应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项土改在新中国成立前后;B项是1953年三大改造中的重要做法;C项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ABC三项都没有材料中所述的意义和作用。

【结束】

 

23.(2011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16题)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的改革开放

A.

B.

C.②③

D.

②③

【答案】B

【点拨】从题干含义可知“现代化复杂属性”即指既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社会主义的因素,选择B项。

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简单单一。

【结束】

24.(2011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11题)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

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

C.图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答案】C

【点拨】本题反映了建国后各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图一、图二是票证经济时代,图三是市场经济时代,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目前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建立。

选择C项。

【结束】

25.(2011年4月盐城市二模10题)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

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答案】C

【点拨】从材料“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说明原来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故C不正确。

【结束】

26.(2010年11月江苏九校联考高三调研10题)能准确反映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的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答案】C

【点拨】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本题中①②项符合一五计划的特点。

【结束】

 

27.(2010年11月泰州高三联考8题)田汉诗云:

“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

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丁业的发展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而且炼钢大量砍伐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运动是左倾错误思想指引下的错误的实践,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

【结束】

28.(2011年1月南京模拟8题)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

据史料记载: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答案】D

【点拨】“热衷产品直销”和“政府取缔”都有违史实,故排除B、C两项;A项虽符合史实,但从鸦片战争至1953年,中国同样是“经济困难,物资匮乏”,但广告业没有消失说明A不是最主要原因。

实际上,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在生产、资源分配、产品消费各方面,都由政府统一计划。

“复兴”的原因是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实行党、政、企分开,企业自主权扩大,变成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结束】

29.(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7题)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B

【点拨】材料分别反映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新中国建立起工业化基础,各项说法中能全面反映的,应是B项,A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