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7874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时间:

150分钟分值:

15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2分)

1.给加点字注音。

淋漓徘徊一霎憔悴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qíjué别云xiāo花团锦cù

3.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

意思)。

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上升趋势。

①阅读优秀书籍,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增长知识。

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修改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题。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上述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在这篇文章中记叙了什么事?

(2)选段中划线句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5.综合实践。

清江浦中学开展迎接新同学结交新朋友活动,你作

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请你给本次活动拟个名称。

(2)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60字左右。

要求引用一句有关交友的名言或诗句。

6.诗、文名句填空(

(1)~(7)题为必答题;(8)~(11)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必答题:

(1)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选答题:

(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10)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二、阅读理解(5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最后一句中的”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诸葛恪字元逊,瑾①之长子也,少知名。

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②其面,题曰:

诸葛子瑜。

恪跪曰:

”乞请③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④。

恪续其下⑤曰:

”之驴。

”举⑥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

①瑾:

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②长检:

长的标签。

③乞请:

请求。

④因:

于是。

听:

听从。

与:

给。

⑤续其下:

在下面添加。

⑥举:

全。

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画一处)

君与家君期日中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

③孙权大会群臣④乞请笔益两字

11.翻译下面句子。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⑵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⑶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12.有人说,最后友人都认错了,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也是一种无理的行为,你如何看?

13.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说一说元方和诸葛恪的人物形象有何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

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

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

是捡棉花去了?

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

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

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

可是,父亲?

不知说过多少回:

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

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

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

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

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

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

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

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

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

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

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

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

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

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

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

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

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

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

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

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

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

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14.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5.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7段划线句子。

16.仔细揣摩第7段中波浪线句子”看着日渐苍老

父亲……”,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请以第一人称表述,60字左右。

17.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买断西风恣意①秋

高岳山

①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诗歌《牵牛花》中写道:

”木犀未发芙蓉落,买断西风恣意秋。

”充满豪情的诗句道尽牵牛花恣意的一生。

②秋日西风正紧,当你来乡村的前庭后院、地埂田头、河边堤畔转上一转,那一只只小喇叭”嘟嘟嘟”地吹奏着喜洋洋的曲调,将天气的薄凉一扫而光。

看到此景,不免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发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赞叹。

是啊,这养眼的色彩,红的、白的、粉的、紫的、蓝的……五彩斑斓,竞相开放。

虽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可在这里,却丝毫也找不到这样的心境。

③夏天是荷的天下,满池满塘的荷叶挤挤挨挨,推推搡搡,活像顽皮的孩童在打闹嬉戏。

待到梧桐叶落,秋天悄然来临,荷渐开渐败,红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④此时,在西风卷落叶的晨光里,牵牛花泼辣辣地趁势而起,只要遇到可攀附的事物,便缠缠绕绕地蛇形挺进,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它稍事歇息,再举头眺望,寻找下一个可攀附的目标。

瞅准了目标后,又是奋不顾身地攀爬。

有时,它试了试,虽没有搭上,但仍不放弃,倔强地挺着身躯,突然随风一荡,嘿,勾住了!

随即七缠八绕,螺旋式上升。

若是在平地,牵牛花也有它的妙招,一道又一道地抱住自己的茎藤往前延伸,扭扭曲曲地波浪式前进。

⑤可以说,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牵牛花就是如此,人们学习它,从中得到知识,受到启迪。

⑥藤蔓牢牢地缠绕在附属物上时,牵牛花就会放心大胆地开放,没有了安全之虞,它便举起了一朵朵小喇叭,在风中尽情摇摆。

清晨,细雨蒙蒙,我沿着乡间小路骑行,路边的牵牛花格外亮眼,一丛丛,一片片,开得热烈灿烂,雨珠在叶上和花上晶莹透亮,似在眨着眼睛与我对话。

这些牵牛花高低错落有致,经过细雨的滋润,花朵丰满滋润有光泽,仿佛是由晶莹剔透的有色玻璃雕刻而成,赏来让人心旷神怡。

从侧面看,又宛如一个个小号,那高亢的音调最合适演奏爵士乐或军乐。

是啊,这牵牛花不正是军号吗?

发起冲锋的时候,清亮的号声响彻山谷。

⑦傍晚回城,雨霁云开,再去看路边的牵牛花,蔫了!

有的花朵边缘向里卷曲,有的已经安然地落于泥土中。

⑧原来,牵牛花又叫朝颜,就是朝开夕谢,虽然昙花一现,但它开得热烈,谢得从容,用尽全部的力量把一生的美呈现了出来。

朝夕之间,牵牛花走完了从华美到静好的路程。

⑨秋风劲,秋草黄,明日的牵牛花依旧会在西风中恣意开放吧!

注释:

①恣意:

放纵,任意,不加限制。

(选自《精神文明报》2018年10月,有删改)

18.阅读全文,用文章中一句话概括牵牛花”恣意的一生”。

19.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⑶段写荷的生长变化有何作用。

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⑷段画线句子。

21.结合牵牛花的生命历程,说一说你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发。

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2分)

1.给加点字注音。

淋漓徘徊一霎憔悴

【答案】lín;huái;shà;cu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和多音字。

”徊”读huái,不要误读为huí;”霎”读shà,不要误读为chà。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qíjué别云xiāo花团锦cù

【答案】歧;诀;霄;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注意”歧”和”岐”,”诀”和”决”,”霄”和”宵”的辨别。

3.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上升趋势。

①阅读优秀书籍,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增长知识。

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修改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陶冶性情”与”增长知识”调换位置

(2).删去”否”或者在”在于”后面增添”是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别和修改。

(1)语序不当。

”陶冶性情”与”增长知识”调换位置。

(2)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删去”否”或者在”在于”后面增添”是否”。

4.名著阅读题。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上述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在这篇文章中记叙了什么事?

(2)选段中划线句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答案】

(1)《五猖会》。

”我”兴高采烈的准备去看迎神赛会,可父亲强迫”我”背艰涩难懂的《鉴略》

(2)”我”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的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的感受,揭露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

(1)文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

《五猖会》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

这里是父亲要”我”背书的情节。

(2)文段中划线句子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将想去看赛会的急切心情和背不出的《鉴略》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五猖会”既是大人们祈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5.综合实践。

清江浦中学开展迎接新同学结交新朋友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请你给本次活动拟个名称。

(2)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60字左右。

要求引用一句有关交友的名言或诗句。

【答案】

(1)示例:

四年八方来聚首,欢聚一堂是缘分:

我型我秀

(2)示例: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迎接新同学结交新朋友活动,古人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能相聚在一起,就是缘分,就是幸福,希望大家踊跃参与,积极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成长故事和兴趣爱好。

(引用古诗,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了主题的设定。

围绕”新朋友”这个中心设计与此有关的名称,有生动的短语表达,可有比喻,可压缩名言名句成词。

友谊天长地久:

相识是缘

(2)该题给考生提供了特定情境,要求考生作为主持人来设计开场白,同时要和主题相联系。

考生要认真阅读提示和要求,联系自己掌握的主题知识,舍短取长,从而组织好语言作答.语言力求清新优美,热情洋溢,富有鼓动性。

例如: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迎接新同学结交新朋友活动。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我们能够相聚在一起,便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也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活动上,打开心扉,分享我们的成长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6.诗、文名句填空(

(1)~(7)题

必答题;(8)~(11)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必答题:

(1)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选答题:

(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10)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答案】

(1).归雁洛阳边

(2).不知何处吹芦管(3).断肠人在天涯(4).思君不见下渝州(5).学而不思则罔(6).思而不学则殆(7).遥怜故园菊(8).千里共婵娟(9).随君直到夜郎西(10).山岛竦峙(11).潮平两岸阔(1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

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背诵能力。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注意”雁”“芦管”“涯”“渝州”“罔”“殆”“婵娟”“郎”“竦峙”等易错字。

二、阅读理解(5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最后一句中的”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7.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感慨。

8.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答到两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语言内容的理解。

最后一句中的”落花时节”,既指时令,点明与李龟年相遇的时间,也指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还指国家由繁华到衰微的感慨。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主旨和背景来理解分析作答。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也是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诸葛恪字元逊,瑾①之长子也,少知名。

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②其面,题曰:

诸葛子瑜。

恪跪曰:

”乞请③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④。

恪续其下⑤曰:

”之驴。

”举⑥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

①瑾:

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②长检:

长的标签。

③乞请:

请求。

④因:

于是。

听:

听从。

与:

给。

⑤续其下:

在下面添加。

⑥举:

全。

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画一处)

君与家君期日中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

③孙权大会群臣④乞请笔益两字

11.翻译下面句子。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⑵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⑶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12.有人说,最后友人都认错了,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也是一种无理的行为,你如何看?

13.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说一说元方和诸葛恪的人物形象有何共同之处。

【答案】9.君与家君/期日中

10.约定;离开;聚集,会合;添加、增加。

11.⑴到了正午时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

⑵下车来拉元方。

元方走入家门并没有回头看。

⑶全场宾客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12.观点1:

有失礼仪。

理由是:

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应该做到有礼。

因为友毕竟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同时,友人已经认错,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待之,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观点2:

不失无礼。

理由:

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入门不顾”正好表现他性格率真、好恶分明、符合七岁小孩子性格,对一个七岁的小孩子不应责备求全。

(言之有理即可)

13.机智善辩(镇定自若、沉着冷静)。

【解析】

【9题详解】

做此类题时,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断句方法:

读通文段,弄懂大意。

断句总则:

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

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再根据句子成分进行停顿划分。

句意为: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君与家君”是主语,”期日中”是谓语。

故停顿为:

君与家君/期日中。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1)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期:

约定。

(2)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舍:

离开。

(3)孙权聚集大臣们。

会:

聚集,会合。

(4)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益:

添加、增加。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至:

到。

则:

就。

(2)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引:

牵。

顾:

回头看。

(3)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举:

全。

乃:

于是。

以:

把。

【12题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有理即可。

学生可以认为是对的,理由是,元方看似无理的行为,表达了对父亲友人不守信用的强烈鄙视,人无信不立,这也告诫了人们不守信用的人是得不到人尊敬的。

学生也可认为这是不对的,理由是,违背了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尊敬长辈。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需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概述回答。

元方在面对友人的失信行为时,通过寥寥数语便让友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而诸葛恪通过自己的机智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可以看出他俩的机智善辩。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