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449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

2012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项复习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1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A

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A

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答案D

4.(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答案B

5.(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6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答案C

6.(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图3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B

7.(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3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答案A

8.(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3题)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9.(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8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

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B

10.(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1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12.(2011年海南高考6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

“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D.回归周朝典制

答案B

1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2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4.(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8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

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8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9分)

答案

(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

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5.(2011年江苏高考21题)(12分)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日: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2分)

答案

(1)政治背景:

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

风俗。

功能:

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

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

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

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10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10年广东卷)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题眼:

“万化根源总在心。

考点:

“心学”

解析:

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

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

答案:

C。

2.(10年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

此题考查解读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

形体是“有生之本”。

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

故答案为A。

3.(10年上海历史卷)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

C。

此题考察第7分册第2课宋明理学的知识。

课文如下描述:

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

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4.(10年上海历史卷)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解析:

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5课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

故选B。

5.(10年浙江卷)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

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

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

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

“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答案】B

6.(10年浙江卷)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

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7.(10年天津卷)2.《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

D

[解析]测量目标:

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分析:

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

“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

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

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

为什么效仿?

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8.(10年山东卷)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

答案:

B

【解析】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

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9.(10年江苏卷)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

解析:

“人人皆可以为圣”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了挑战。

故正确答案为B。

2009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安徽文综)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答案C

2.(山东文综)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沦衡》)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②③

答案D

3.(上海历史)郑观应主张: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答案B

4.(江苏历史)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5.(上海历史)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

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答案

(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以仕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仕、礼。

(2)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

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仅笼统地回答。

汉、宋两代,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3)能从两方面进行回答,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

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其他答案。

仅运用边缘性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

詹姆士一世在经济上实行重税政策,严重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玛丽和威廉不得为天主教徒,不得随意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等。

5.(广东历史)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和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瞑目而坐。

游、杨二人遂恭敬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

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

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

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答案

(1)晚清组。

(2)①东汉组、宋代组。

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如:

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

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

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

宋代:

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

晚清:

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第二部分两年模拟题汇编

2011届模拟题

题组一

一、选择题

(安徽省怀远二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回答1~3题。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

答案A

2.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

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

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民贵君轻B.君舟民水

C.君权神授D.为政以德

答案C

3.“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日知录》中的这段文字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

答案D

4.(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答案A

5.(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6、(内蒙古包头蒙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孔子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答案A

7.(上海市十三校2011届高三12月联考)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

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A.坚决排斥了阴刚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B

8.(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试题)某思想家曾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答案C

9.(福建省三明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朱熹说: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又说;“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

”这表明在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B、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C、从天人感应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A

10、(甘肃省会宁五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先秦的一位思想家主张“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兴办私学B.焚书坑儒C.崇尚黄老D.罢黜百家

答案B

11、(甘肃省会宁五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东晋时期的葛洪改造道教,主要吸收了哪个学派(或宗教)的思想() 

 A.儒家 B.法家 C.阴阳家 D.佛教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22.(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

《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滑.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

如一次出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的更加准确。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

(3分)

(3).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

(4分)

(4).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的状况。

(6分)

答案

(1).核心思想是理(1分);实质是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规范(2分)(或为统治阶级服务也可)

(2).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用于印刷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