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518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docx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1课时 化学式与化合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认识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识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合价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只有确实存在的物质,才能写出它的化学式。

【学习重点】

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来求元素的化合价。

【学习难点】

能说出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

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

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引言:

用化学式来表示一种物质有很多的优点,那么我们如何正确地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呢?

2.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提出问题:

用元素符号如何表示物质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定义: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如水的化学式为H2O,氧气的化学式为O2。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提示:

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

微观

3.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

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分子的个数,只有微观含义。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

课堂讨论: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1.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a.金属[如铁(Fe)、铜(Cu)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磷(P)等]

c.稀有气体[如氦(He)、氖(Ne)等]

d.双原子构成的分子[如氢气(H2)、氧气(O2)等]

归纳总结: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单质除了气态非金属(如H2、O2、N2、Cl2、F2、O3等)外,其余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

2.化合物(只研究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写法:

a.氧化物:

如CuO、P2O5,“氧在后”。

b.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如NaCl、ZnS,“金前,非金后”。

注意:

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1时,“1”不标出,化学式中右下方的小数字一般为最简整数比。

归纳总结: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需明确该物质的组成元素,还要知道该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首先写出组成这种化合物的各元素符号,而后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小数字标明各元素原子个数。

可归纳为:

金前,非金后;氧化物,氧在后。

读法:

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例如:

ZnS读作硫化锌。

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3.物质的化学式是否随物质的状态而改变?

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与该物质的状态无关。

例如:

水和冰的化学式都为H2O。

阅读课本P84~P86,记住P85表4-2下面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式中的各原子个数比为何都是固定且唯一的?

2.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元素化合价的特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一些简单的规律。

3.Ca(OH)2、NaOH、CaCO3、Na2CO3、CuSO4、NH4NO3、(NH4)2SO4这些化合物中加横线的部分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

书的“夯基础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

记忆《速

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

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受益终身。

第1课时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定义。

2.意义:

宏观: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

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3.写法: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He、Ne、Fe、C。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Al

2O3、SO2、NaCl、MgCl2。

4.化学式的读法:

化合物的读法:

通常是从后向前读。

二、化合价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成功之处

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利用了电子白板的遮盖功能、拖放功能、透

明显示功能、放大镜等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提

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本节课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内容缺乏生动性,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年3月21日14时48分许,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化工园区内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爆炸事故,爆炸物质为苯。

下图为苯的结构式,根据信息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B.一个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C.苯是一种可燃物

D.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苯的化学式为C6H6。

【详解】

A、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原子和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一个苯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而不是3个氢分子,故错误;

C、由题意可知,爆炸物质为苯,说明苯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可燃物,故正确;

D、由苯的化学式可知,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1×6)=12:

1,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化学式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饺子是中国北方人喜爱的食品,所用食材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

A.小麦粉B.食盐C.芹菜D.猪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B、食盐中富含无机盐,故选项错误。

C、芹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猪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破布捣烂(造纸)B.活字排版(印刷)C.烟花燃放(火药)D.航海导向(指南针)

【答案】C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A、破布捣烂(造纸),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活字排版(印刷),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烟花燃放(火药),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航海导向(指南针),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W

O2

H2O

CO2

反应前质量(g)

23

58

5

6

反应后质量(g)

0

10

32

X

A.X的值为44

B.W是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W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中信息知,W+O2→H2O+CO2。

A、X的值为23+48-27=44,故A正确;B、W是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B正确;C、W是一种由碳、氢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有氧元素,故C错误;D、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

5.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答案】D

【解析】

A、锌的汉字名称偏旁是“钅”字,锌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原子序数30,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锌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为30,不是中子数是30,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D、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正确。

故选D。

点睛: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物质的分离、除杂、鉴别中,正确的是()

A.将10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浓度变为20%,将溶液倒出一半即可达到目的

B.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NH4C1和CuSO4,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溶质有KNO3和氨水

C.FeCl3、H2SO4、NaNO3、KOH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

D.分离Zn和Al的固体混合物:

加适量的ZnCl2溶液,过滤即可达到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将10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倒出一半后,溶液仍为10%,故A错误;

B.氨水呈碱性,CuSO4在碱性溶液中会生成蓝色沉淀,即CuSO4和氨水不能共存,故B错误;

C.溶液呈黄色的是FeCl3溶液,分别取另外三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FeCl3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KOH溶液;把剩下的两种溶液分别往产生沉淀的这支试管内滴加,使试管内沉淀消失的是H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NO3溶液,故C正确;

D.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排在锌的前面,加适量的ZnCl2溶液能把铝除去,而不是把铝和锌分开,故D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下列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理解正确的是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

B.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水中溶解了0.9g的氯化钠

C.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

D.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铝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故选项说法错误。

B、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生理盐水中含有0.9g的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8.南开大学叶萌春教授及其团队首次实现烯丙醇(C3H6O)高效、绿色合成。

烯丙醇是生产香料和化妆品的中间体。

下列关于烯丙醇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相对分子质量为58g

C.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

4

D.烯丙醇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烯丙醇(C3H6O)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12×3+1×6×16=58,单位不是“g”;故选项错误;

C、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

16=9:

4;故选项正确;

D、一个烯丙醇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睛】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1”。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3的无色透明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Cu2+、Cl-、SO42-

B.Na+、Ba2+、Cl-、NO3-

C.Mg2+、Na+、Cl、CO32-

D.H+、NH4+、NO3-、H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

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Cu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Mg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OH-能结合生成水,NH4+、OH-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H+、HCO3-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要注意在碱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0.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

关于滤渣和滤液有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②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④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比铝弱,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锌首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

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可能只含有银,也可能含有银和铜,也可能是银、铜和过量的锌,故①正确;

②硝酸铝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硝酸锌,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故②正确;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滤渣中可能不含锌,故③错误;

④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Zn(NO3)2+Cu,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生成银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铜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故④正确。

正确的是①②④有3个。

故选C。

【点睛】

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

本题要考虑锌的质量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过滤后的滤渣成分的影响。

11.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A正确;

B、由于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能闻到酒香,故B正确;

C、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结构决定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D不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燃烧与燃料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罐车汽油泄露,用水浇灌目的是降低汽油的着火点

B.炒菜时油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増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氢气被称为清洁的能源,因为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油罐车汽油泄露,用水浇灌目的是降低温度至汽油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错误;

B.炒菜时油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可以隔绝氧气与油接触,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

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増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选项正确;

D.氢气被称为清洁的能源,因为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没有污染,选项正确,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D中x_____。

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_____倍。

【答案】38479

【解析】

【分析】

A是铝离子,B是铝原子,C是氯离子,D为氩原子。

【详解】

(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由图示可知四种微粒中共有质子数是13、17和18的三种元素。

(2)在原子中,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可知,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47,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碳的相对原子原子质量是12,一个银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倍数关系是

【点睛】

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14.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

_____。

(2)1个铝离子:

_____。

【答案】2N2Al3+

【解析】

【详解】

(1)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分子为:

2N2;

(2)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铝离子为:

Al3+。

【点睛】

分子是用物质的化学式来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15.如图是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g;

(2)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两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_____B(填“<”、“=”或“>”)。

【答案】25<

【解析】

【详解】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2)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A、B的溶解度都减小,形成t1℃的饱和溶液,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两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

【点睛】

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16.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

t1℃时,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将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10g水,然后降温至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

对于溶液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a=b   C溶质的质量分数a=b

【答案】25g20%AC

【解析】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

(2)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2.5g,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3)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10g水,然后降温至t2℃,溶解度相等,所以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

A、都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B、t3℃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不相等,则100g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不相等,溶剂质量不相等,蒸发等质量的水后,降温到t2℃,溶液中溶剂质量不相等,溶质质量也不会相等,故错误;

C、t2℃时,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故溶质的质量分数a=b,故C正确。

故选AC。

故答案为

(1)25g;

(2)20%;(3)AC。

【点睛】

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综合探究:

I.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40°C,棉花的着火点150°C。

步骤①:

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向∪型管中充入氧气。

两端棉花都不燃烧。

步骤②:

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将∪型管放入80°C热水中。

两端棉花都不燃烧。

步骤③:

………

步骤④:

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

燃烧着的棉花熄灭。

(1)步骤①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燃着的棉花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II.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

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提示:

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混合物)

实验操作: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11g食用碱样品加入锥形瓶中;

(3)打开K1,关闭K2,向装置中缓慢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D装置质量为92g;

(4)打开K2,关闭K1,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5)关闭K2,打开K1,继续向装置中缓慢通入空气数分钟;

(6)称量D装置质量为96.4g。

讨论:

(1)实验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在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前,先通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向装置中通入空气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没有C和E装置,所测定的碳酸钠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结果,求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探究可燃物与氧气按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是否燃烧证明U型管中氧气已排尽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右端棉花燃烧,左端棉花不燃烧充入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不混入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排尽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让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D装置(以上合理即可)偏大96.4%

【解析】

【详解】

I.

(1)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

两端棉花都不燃烧,实验目的是探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是否燃烧;故填:

探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是否燃烧

(2)打开K2,关闭K1,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已经充满U型管,证明U型管中氧气已排尽;故填:

证明U型管中氧气已排尽

(3)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热水的温度可以使右端白磷达到着火点,棉花燃烧,左端棉花没有达到着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