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629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docx

科学史纲要终极宝典

科学史纲要

1古希腊罗马天文学数学医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观点

天文学:

亚里士多德,观点:

地球是球形,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且是宇宙的中心。

托勒密

第一部是《天文学大成》。

第二部是《地理学指南》,是一部全面探讨希腊罗马地区地理知识的典籍。

而第三部是有关占星学的《四书》,书中尝试改进占星术中绘制星图的方法,以便融入当时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

托勒密总结了希腊古天文学的成就,写成《天文学大成》十三卷。

其中确定了一年的持续时间,编制了星表,说明旋进、折射引起的修正,给出日月食的计算方法等。

他利用希腊天文学家们特别是喜帕恰斯(Hipparchus,又译伊巴谷)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成果,把各种用偏心圆或小轮体系解释天体运动的地心学说给以系统化的论证,后世遂把这种地心体系冠以他的名字,称为托勒密地心体系。

 

数学:

欧几里德

欧几里得是古希腊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也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成员。

欧几里得写过一本书,书名为《几何原本》(Elements)共有13卷。

《几何原本》的主要对象是几何学,但它还处理了数论、无理数理论等其他课题。

欧几里得使用了公理化的方法。

公理(Axioms)就是确定的、不需证明的基本命题,一切定理都由此演绎而出。

在这种演绎推理中,每个证明必须以公理为前提,或者以被证明了的定理为前提。

这一方法后来成了建立任何知识体系的典范,在差不多在二千年间,被奉为必须遵守的严密思维的范例。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发展的顶峰。

阿波罗尼,他的著作《圆锥曲线论》是古代世界光辉的科学成果,它将圆锥曲线的性质网罗殆尽,几乎使后人没有插足的余地。

《圆锥曲线论》是一部经典巨著,它可以说是代表了希腊几何的最高水平,自此以后,希腊几何便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医学:

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humours)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黄胆(yellowbile)和黑胆(blackbile)四种体液组成,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们有不同的体质。

他把疾病看作是发展着的现象,认为医师所应医治的不仅是病而是病人;从而改变了当时医学中以巫术和宗教为根据的观念。

主张在治疗上注意病人的个性特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患病的影响。

重视卫生饮食疗法,但也不忽视药物治疗,尤其注意对症治疗和预后。

盖伦的最重要成就是他建立了血液的运动理论和对三种灵魂学说的发展

盖伦则把这三种灵魂的说法与人体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创造性的结合起来,提出了所谓"自然灵气"、"生命灵气"、"动物灵气"的理论。

他认为这三种灵气,在人体分别位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它们都发源于一个被称之为"纽玛"的中心灵气。

这种"纽玛"存在于空气中,人体通过呼吸,吸进"纽玛"从而获得活动。

 

2.西方医学巫医分离,从思辨猜测医学理论到分析和实证.(题意是从盖伦是怎么发展到哈维(标志西方医学开始,开始认识器官的工作)的呢?

雅典时期——希波克拉底,被誉为“医学之父”

1)将医学从原始巫术中解放出来,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生病、治病

2)提出“体液理论”人身上有四种体液:

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

3)提出希波克拉底誓言--医生要处处为病人着想,要保持自己行为和这一职业的神圣性。

亚历山大时期——盖仑,希腊医学的集大成者

1)盖仑系统总结了希腊医学自希波克拉底以来的成就,创立了自成体系的医学理论。

2)他的理论是基于自己大量的解剖(动物)实践和临床实践,对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功能有比较正确的描述和说明。

3)盖仑奠定了西方医学的基础。

4)对神经生理学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将神经分为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混合神经

5)对药物学有所研究

6)提出血液运动理论(人体主要器官为:

肝脏、心脏和大脑,肝脏——静脉系统的潮汐运动,动脉系统——人体的单向吸收,这两大运动之间通过右心室与左心室之间的隔膜相联系)

16世纪——帕拉切尔苏斯,文艺复兴时期医学革命代表

1)提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化学的过程

2)主张使用德文写书和演讲,使医学易为大众接受

达•芬奇

1)首先革新解剖学,绘制出大量精美准确的解剖图

2)发现主动脉根部瓣膜活动及其性质。

维萨留斯

1)著有《论人体构造》,系统阐述了他多年来的解剖实践和研究。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插图多而且精美。

2)“我在这里并不是无故挑剔盖仑缺点,相反地,我肯定盖仑是一位大解剖学家。

他解剖过很多动物,但限于条件,就是没有解剖过人体,以致造成很多错误。

在一门简单的解剖课程中,我能指出他的两百种错误。

但我还是尊重他。

3)维萨留斯发现盖仑所谓的心室相通的观点是错误的。

塞尔维特

1)在《基督教的复兴》中提出了小循环的机理:

血液并不是通过心脏中的隔膜由右心室直接流入左心室,而是经由肺动脉进入肺静脉,与这里的空气相混合后流入左心室。

威廉•哈维

1)“无论是解剖学或是学解剖学,都应以实验为根据,而不应当以书本为根据。

2)在《心血运动论》中公布了血液循环理论。

(1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中的流动方向的不同。

2造血速度。

3.相对论的时空观与牛顿的时空观的不同点。

第一,牛顿时空观认为空间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点同性的的三维空间,时间是独立于空间的单独一维(因而也是绝对的)。

狭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并不存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

而且在狭义相对论中,整个时空仍然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点同性的,这是一种对应于“全局惯性系”的理想状况。

第二,牛顿时空观认为,空间“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绝对的空间”,时间是“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的“匀速地”“流逝着”的绝对的时间。

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不仅与物质不可分割,而且随物质运动状态而改变。

狭义相对论将真空中光速为常数作为基本假设,结合狭义相对性原理和上述时空的性质可以推出洛仑兹变换。

 

4.人对自然的态度转换内容。

一,对自然的膜拜---远古时代

1)原始人始终受到自然的限制、支配和威胁,所以面对着种种神奇力量的自然界,难免会产生某种畏惧和崇拜。

2)图腾、巫术、神话。

二,人类为中心---农业文明时期

荀子:

“水土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而有义,故为天下贵。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标志着人类从自然压迫中的解放,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类理性的崛起。

人类成为大自然“理所当然”的中心。

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

1)日心说战胜地心说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2)人猿同祖说

达尔文《物种起源》:

人类也是进化而来的,不是天生是地球上最优良的物种。

郝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将人类中心的自我优越感一扫而光。

1860年6月30日。

3)潜意识理论:

人类具有高贵的理性。

但在意识上,人类并不完全脱离动物界,精神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成分。

19世纪末,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理论:

一些精神病人发病起因于某种无意识的精神压抑,它发生于本能的无意识领域。

四,大自然的报复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1远古文明的衰落。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

但这些地方今天都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

2本世纪中叶的“八大公害事件”。

人们终于看到了由工业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对人类生命的直接危害与威胁。

五,《寂静的春天》1962卡逊(R.Carrson)

1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5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有超过35%的耕地土壤受到侵蚀。

2淡水资源匮乏。

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1%。

3森林减少,空气污染严重。

4能源危机。

5动植物种类锐减。

六,悲观派与乐观派的争论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提出决定和限制增长的五个基本因素:

人口、粮食、工业、资源、污染。

提倡“回到自然”、“返朴归真”的“低熵社会”。

✶1976年,美国郝德森研究所发表了《下一个二百年——关于美国和世界的情景描述》报告。

认为应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

高科技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奈斯比特《大趋势》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七,与自然协调发展

1执行可持续发展政策。

寻求国际协作。

2摒弃“科技万能论”。

认识到科学是把双刃剑。

3科学与伦理的研究

 

5.化学是怎样从炼金术里分离出来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炼金术分为三个走向,一是传统的点石成金术,一是医药化学运动,一是早期的矿物学!

怕拉塞尔斯医药化学运动的始祖,他在医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引进了矿物质作为药物,启发了后人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化学性质,再由其化学性质分类!

而矿物学中,阿格里科拉被称为近代矿物学之父,《论金属》一书中详细的记述了当时已知的采矿和冶金的方法!

17世纪的赫尔蒙特主张观点“万物源于水”并提出“气体”概念!

因为这些科学家的奠基,1661年出版的波义尔的《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从炼金术中脱胎而出,化学从此被看成一门理论科学,它不只是制造贵重金属或有用药物的经验技艺,而是自然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从事对物质现象的理论解释,他指出任何物体都不是真正的元素或要素,因为他们都处于化合状态,而元素是指“某些原初的和单纯的即丝毫没混合过的物体,这些物体不是任何其他物体组成,也不是相互组成,而是作为配料,一切所谓的完全混合物体都直接由它们化合而成,最终也分解成它们”!

由此可知,化学从炼金术中分离出来时经历过上述几个阶段的,由几代的科学家共同努力,从仅是为了实用的炼金术中分离出理论科学的“化学”!

6.近代科学家吉尔伯特、伽利略、牛顿的理论对近代物理学的影响。

吉尔伯特开创了电学和磁学的近代研究,并引进了质量、力等新概念,牛顿物理学的一个基本要点是区分力质量和重量,有了这个区分,力学才突破了感性经验的范围进入了纯理论的领域,质量的引入使吉尔伯特在物理学上留下科不朽的位置!

伽利略最先倡导并实践实验加数学的方法,但是他所谓实验并不是培根意义上的观察实验,而是理想化的实验,要认识基本的力学规律,首先要从观念上排除摩擦力的影响,这就要全新的概念体系来支撑做的实验,而只有这种理想化的实验才可能与数学处理相配套。

伽利略创立了对物理理象进行实验研究并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他的研究程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而其中,大一步即直观分解相当重要,它意味着将一个无比丰富复杂的感性自然界通过直观翻译成简单明了的数学世界,即将自然数学化,全部近代物理科学都是建立在自然的数学化基础上的!

正是这一点上伽利略当之无愧的成为近代物理学之父!

牛顿的理论方法被称之为“归纳----演绎”法,他遵循培根的经验主义原则,进行了大量的成功的实验;同时他又效仿笛卡尔,将数学引入了物理学中,但是他完全不同意笛卡尔的先天——演绎法,他十分重视归纳,他认为演绎的结果必须重新诉诸实验确证,实验观察与数学演绎是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牛顿建立了一个新的力学体系,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时空观。

由此,近代物理学才得以确立。

7近代科学的开端的几个代表人物是怎样引导自然科学的成熟

弗兰西斯。

培根认为必须重视观察经验,自然的知识只有通过对事物有效的观察才能发现,正确的认识方法既不能是单纯的经验主义,也不能是单纯的理性主义,必须将它们结合取来才能更好的解释自然界的所有现象,尽管他本人不重视数学与科学的结合,实验的结果也没什么重大的发现,但是他是科学实验的鼓动家,是未来科学时代的预言家,指引了一条通向科学的道路!

笛卡尔不太重视实验,他重视数学,创造了数学演绎方法论,认为经验可能会发生错误,但是演绎法是不会出错的,笛卡尔的数学演绎方法论固然存在着他的缺陷,但无可争议的是,由于他的数学方法论将世的科学家带入了经验加数学演绎的世界中,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可供前进的道路!

伽利略与牛顿两位伟大的科学家是真正代表近代科学方法论的精神,伽利略倡导实验加数学的方法,使自然数学化,并提出了理想化模型!

牛顿的理论方法被称为“归纳——演绎

法,并用此理论建立了一个新的力学体系,提出了新的时空观,由此,近代物理学才得以确立!

正是由以上几位杰出的科学家建立起来的完整的实验体系才使得众多的科学家进行了有效的实验,不必再走更多的弯路,使自然科学走向了成熟!

 

辨析题

8总结古希腊先贤的思想对科学产生有何影响。

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理性自然观,把自然独立于人,看作有规律的可以把握的对象,创造了一套数学语言力图掌握规律,开科学精神之先河。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学的追求使数学规律发展,为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基

原子论思想德谟克利特哲学思辨产物现代实验证明了猜想把自然界的质的差别还原成量上的差别,就使统一的自然界可以用数的科学来描述,使数学在自然科学中更加重要

对宇宙模型的不断猜测,从毕学派的地球天球到亚里士多德的多天球体系,促使了观测的发展。

9逻辑推演体系与实证主义的关系。

以逻辑推演为主的自然科学研究开始于亚里士多德对自然规律的思考与理解。

在生物学物理学等方面以目的论为中心进行逻辑推演,解释自然现象。

限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局限,当时的逻辑推演自然的成为了研究自然科学的绝对主流。

在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建立的几何体系中达到了高峰。

两者的统一

理论上19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结合实证主义中重经验的学说和符号逻辑学说,成为逻辑实证论。

符号逻辑就是将代数的方法和符号,应用在逻辑上。

这种理论运用逻辑,达成具有像数学那样明显和确实的结论。

实际上伽利略从一个逻辑推理开始批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不仅证明了不同重量的物体由同一高度下落时速度是相同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大胆的结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结论。

这位真正的近代科学之父,近代实验科学精神的创造者,并不满足于逻辑推理,而是继续做了斜面实验。

伽利略最终用“思想实验”由斜面的情形推到自由落体和水平运动的情形从逻辑到实证再到逻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理论初具雏形逻辑推演与实证主义的和谐的结合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仪器愈加先进,实证的地位愈加重要。

但是逻辑推演依然是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

再到现代科学,逻辑推演与实证主义更是水乳交融。

比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逻辑推演提出三大假设:

水星近日点的运动试验光线在引力场的偏移试验光谱线的红向移动试验。

之后在现代科学家的小心实验中一一得到了验证。

说明二者缺一不可

伽利略创造并示范了新的科学实验传统,以追究事物之量的数学关系为目标的研究纲领,以及将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正是他的工作将近代物理学乃至近代科学引上了历史的舞台。

伽利略奠定了近代实证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他综合性地运用了种种带有逻辑实证主义特征的科学方法,树立了西方经典力学的科学研究传统,为后来牛顿力学的数百年研究暗暗地定下了研究的方向。

实证主义是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中的重要传统。

但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实证主义萌芽于17世纪的欧洲,18世纪后逐渐形成的所谓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表面对立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深刻的一致,即对关于世界的偶然知识与关于永恒之物的必然知识的严格区分。

开始于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伽利雷。

伽利略用落体试验、天文望远镜等手段证实自己的物理学观点,被认为是实践赋予了伽利略的物理学知识。

也被认为是实验物理学的开端。

简单的逻辑方法是指,在认识事物的简单性质和关系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形式有关的一些逻辑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去形成明确的概念,作出恰当的判断和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学习形式逻辑知识,可以指导我们正确进行思维,准确、有条理地表达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运用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用来检查和发现逻辑错误,辨别是非。

同时,学习形式逻辑还有利于掌握各科知识,有助于将来从事各项工作。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等,是与纯粹的理性分析相对应的一种研究方法。

 

10古希腊(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原子论、柏拉图理念论)对科学的起源的意义何在

泰勒斯说过:

“万物起源于水”,这是一个普遍性命题,是科学对待自然界的第一个原则。

其次,它开创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它所找到的本原是物质性的本原,而不是任何其他精神性的东西,这也是自然科学的伟大传统之一。

这对后世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有导向性作用。

11试论述逻辑分析和经验实验观测缺一不可

逻辑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的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分析方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由笛卡尔引入,源于希腊词“分散”。

分析方法认为任何一个研究对象都是由不同的部份组成的,是一种机制。

由笛卡尔奠基的迄今在分析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传统,其认识模式可概括为四段图式,即首先以方法论的怀疑论为构筑知识大厦提供否定性准备,然后以理性直观到的第一原理为发现起点,并运用从数学方法中提升的严格的演绎推理从第一原理中推演出可成功说明自然现象的定律或推论,最后运用归纳和实验观察提供事实验证。

这一模式开辟了科学发现逻辑之先河。

实验,区别于试验,实验是为了解决文化、政治、经济及其社会、自然问题,而在其对应的科学研究中用来检验某种新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或者验证某种已经存在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而进行的明确、具体、可操作、有数据、有算法、有责任的技术操作行为。

通常实验要预设“实验目的”、“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最终以“实验报告”的新闻形式发表“实验结果”。

可见,没有逻辑分析的细致的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也就没有最后运用归纳和实验观察提供事实验证,也就有悖于逻辑分析。

相反,单纯有经验实验,而没有实验前的分析,那也是盲目的实验,没有任何结果。

所以,逻辑分析和经验实验观测缺一不可。

12燃素说到拉瓦锡发现氧气的过程

一·燃素说的产生和兴起

燃烧过程和金属锻造在十七世纪末引起了化学家们的特别注意,然而对燃烧现象的解释

只能根据燃烧是物质分解的固有概念。

这些观点来源于当时普遍承认的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

轮或者是炼金术的三要素论,而波义耳关于元素的新观点没有得到承认和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燃素说诞生了。

二·燃素说的危机

在18世纪中期,尽管燃素说统治着整个化学领域,但已有不少化学家开始对其怀疑。

十八世纪中期,在化学领域开始了迅速积累关于物质成分的试验资料过程,化学

家们开始注意对某些化学变化产生的气体的研究。

在化学分析研究以及气体试验基础

上所获得的新的试验事实与燃素说的理论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在十八世纪末燃素论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积累事实材料的过程

十分迅速。

这一时期所获得的新资料,为燃素说的破产埋下了伏笔。

 

三.燃素说的灭亡

1772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做流的燃烧时发现“硫在燃烧时不仅没有失去重量反而增

加了重量,也就是用一磅的硫能得到一磅多的硫酸(硫的氧化物)。

而重量的增加是由于燃

烧时大量的空气被固定了下来的结果”。

而随着拉瓦锡研究的深入以及布拉克论文的引入,

拉瓦锡越来越深信燃素说是毫无根据的。

1777年拉瓦锡在汞的燃烧实验中应用了物质不灭的想法,证明空气的一部分结合到汞

里去了。

而且这一部分空气只能是普利斯特里刚发现的氧气。

而由反过来把燃烧得到的汞的

化合物加热还原成汞时所放出的气体体积和性质正好完全一致。

这样拉瓦锡已经不借助于燃

素说而达到了燃烧就是与氧化合的新燃烧理论。

从1777年开始,拉瓦锡公开明确地起来反对燃素说

1777年拉瓦锡在《燃烧概论》这一报告中对燃烧现象作出了如下结论:

“1。

任何燃烧

都放出热质和光2·物体只能在空气少数成分中或者只能在某一种成分中燃烧,我把它叫做纯净的空气。

3.被称为可燃的物体,不仅在真空中或者其他空气中不会燃烧,而且会迅

速熄灭,好像把物体放到了水中一样4.任何燃烧都是纯净空气的分解,而燃烧物所增加的

重量恰好等于所吸收空气的重量5.燃烧时燃烧物变成酸.”

1789年,拉瓦锡又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化学纲要》,书中以大量的事实、全新的

观点,对化学革命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释和总结,彻底推翻了“燃素说”,并以燃烧理论取

而代之,这标志着燃素说的灭亡。

 

13论述题:

近代科学的起源是啥?

为啥?

古希腊是近代科学起源

泰勒斯西方第一个自然哲学家“万物源于水”开创唯物主义传统,找到物质性的本原而非任何精神性的本原,从自然界本身说明自然界。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地球-天球概念

原子论思想德谟克利特哲学思辨产物现代实验证明了猜想

柏拉图数学演绎方法发展数学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从而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总结前人成就创造性提出自己的理论在生物物理天文逻辑哲学有所贡献写下形而上学天象学

14古代到近代科学方法论

古代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复活毕达哥拉斯主义,使科学数学化(从哥白尼到牛顿)

2,提出目的论

此外,实用的因素有所增加。

近代

1、培根创立实验归纳法,以定性实验和归纳为主,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

2、笛卡儿创立数学演绎法

3、伽俐略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

4、惠更斯强调假说的作用

5、莱布尼茨符号技巧的运用

6、牛顿的综合分析方法

15为什么说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起源

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理性自然观,把自然独立于人,看作有规律的可以把握的对象,创造了一套数学语言力图掌握规律,极大地发展了逻辑演绎方法和逻辑思维,开科学精神之先河。

古希腊是近代科学起源

泰勒斯西方第一个自然哲学家“万物源于水”开创唯物主义传统,找到物质性的本原而非任何精神性的本原,从自然界本身说明自然界。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地球-天球概念

原子论思想德谟克利特哲学思辨产物现代实验证明了猜想

柏拉图数学演绎方法发展数学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从而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总结前人成就创造性提出自己的理论在生物物理天文逻辑哲学有所贡献写下形而上学天象学

古希腊科学的大发展

三个杰出的人物代表了这一时期最高的科学成就,他们是欧几里德、阿墓米德和托勒密,欧几里德因为《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因为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托勒密因为《至大论》而彪炳史册,他们是古代世界在几何学、力学和天文学上达到的三座高蜂。

16近代科学的起源开端,天文学,医学是怎样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突破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

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

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又是提出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学科。

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然而,天文学在当时又是一门十分敏感的学科。

在天文学领域,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

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还别有用心地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

硬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证明了上帝的智慧,上帝把人派到地上来统治万物,就一定让人类的住所?

?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

这种荒唐说法被当作权威加以崇信之后,托勒密的学说就成为不可怀疑的结果而严重阻碍着天文科学的进步。

然而,地心说基础上产生的儒略历在325年被确定为基督教的历法后,它的微小误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同观测资料大相径庭。

托勒密体系的错误日益暴露,人们急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当时,文艺复兴正蓬勃开展,它不仅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推动了近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