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811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云南省弥勒县朋普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抽噎(yē)蝉蜕(ruì)犄(qī)斜骇人听闻(hài)

B.徘徊(huí)坍塌(tāntā)怂恿(sǒngyǒng)神采奕奕(yí)

C.莅临(lì)菡萏(hàndàn)酝酿(yùnniàng)咄咄逼人(duō)

D.分歧(qí)彩棱(líng)倜傥(tìdǎng)杞人忧天(qǐ)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决别澄澈拈轻怕重大相泾庭

B.狭隘静谧呼朋引伴刨根问底

C.贮蓄耸峙翻来复去花支招展

D.锤打吝啬淅淅沥沥人迹罕至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提高理解能力”是极为十分重要的。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D.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的措施。

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①④③②C.③②④①D.②④③①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和《茶馆》等。

C.《金色花》是泰国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泰戈尔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D.《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而成,记述汉末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二、情景默写

7.根据提示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其一)》刘禹锡。

②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巧借具体景物寄托对远行老朋友的不舍、担忧和一路祝福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次北固山下》中描写初春晨景,蕴含新旧交替自然规律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据理力争,直接驳斥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8.仔细观察右图所示情景和人物,说出故事情节名称和简述故事内容(故事梗概)。

故事情节:

故事梗概:

四、语言表达

9.请写出下面这则寓言故事的名称和寓意。

古代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颗颗地往上拔起一点。

之后,他非常疲倦地回家夸口说:

“今天累坏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选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寓言名称:

寓意:

五、字词书写

10.汉子书写。

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端正、整洁、美观、大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六、诗歌鉴赏

赏析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复杂心境?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狼》,完成下列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3.给

(1)

(2)题加点字注音,给(3)(4)题加点字解释意思。

(1)苫蔽(    )  

(2)尻尾(    )

(3)眈眈相向意思:

(4)屠大窘意思:

14.用“/”为所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其一犬坐于前。

15.翻译下面句子。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6.结合故事情节分析,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有怎样的变化?

17.这个故事表现出狼怎样的本性?

同时,给我们什么启示?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

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

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

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

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

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

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

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

18.根据本文的理解,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19.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作者写济南,同时又写青岛,相互起到的作用。

20.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

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

“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

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

“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

”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

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

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

“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

别动音响,别动煤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

“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

”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

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

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

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

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⑤父亲说:

“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

“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

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

“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

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

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

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

”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

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

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

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

“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

”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

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

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

但我们呢?

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

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21.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

”表明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②段中为什么“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23.第③段“妻”的“交待”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24.第④段中划线部分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

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5.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

26.本文通过“妻”的思想性格特点,反衬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

27.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出“我”怎样的心理?

九、作文

28.命题作文

进入中学以来,你也许遇到了喜欢的老师,也许遇到可爱的班主任,也许遇到性格和兴趣相投的同学,也许遇到喜爱的科目,以及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改变着你。

请以“中学改变了我”为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内容要具体,重点突出自己有意义的变化。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蝉蜕(tuì)、犄(jī)斜。

B.徘徊(huái)、神采奕奕(yì)。

D.彩棱(léng)、倜傥(tìtǎng)。

C项正确,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A.诀别、大相径庭。

B.正确。

C.竦峙、翻来覆去、花枝招展。

D.捶打。

3.C

【解析】

试题分析:

A、随声附和: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B、忍俊不禁:

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C、语重心长:

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D、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经分析,只有C项中划线的词语符合语境。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

常用成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为准,新生成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以时事材料为主。

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

这里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课后常用成语,同时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委认可的一些新生成语。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极为”与“十分”语意重复。

B.没有语病。

C.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

D.否定不当,可删去“不”。

5.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以及考查语感水平和思维能力。

在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

6.D

【解析】

【详解】

A.有误,《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

B.有误,《茶馆》是老舍的话剧。

C.有误,《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

D.正确。

7.①自古逢秋悲寂寥②一夜征人尽望乡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⑤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背诵默写。

理解性默写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

这两个类型的默写首先都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注意“寂寥”“寄”“郎”等字词的写法。

8.故事情节: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故事梗概:

孙悟空师徒身困火焰山,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第一次,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之事怀恨而扇飞了悟空;第二次借扇,悟空吃了定风没有被扇飞,还变成一个虫子到铁扇公主肚子里折腾,铁扇公主受不了,就借给他一把假扇,悟空扇起了大火;第三次,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骗到了真扇,不料又被牛魔王变成猪八戒的样子骗走,后来,在天神的帮助下,打败了牛魔王,终于拿到了真扇,才扇灭了大火,过了火焰山。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由图中“猴子”“筋斗云”“芭蕉扇”等信息可知这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

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概述故事即可,语言要流畅、清晰。

一调:

孙悟空受骗借来了一把假扇,越扇火越旺。

二调:

孙悟空骗来芭蕉扇,却又被牛魔王骗回去。

三调:

孙悟空在神、佛的帮助下拿到了芭蕉扇,扑灭了火焰山的火。

9.寓言名称:

揠苗助长(拔苗助长);寓意: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或:

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决不可违背这个规律,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要顺其自然。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故事及寓意。

寓言的名称是“揠苗助长”。

揠:

拔起。

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欲速则不达。

1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解析】

【详解】

要求用正楷字正确、公整、美观地书写。

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注意辨析字形,认清字的结构,不写连笔字,要一笔一划,横平竖直地写,谨慎用笔,不要漏写、多写、错写。

注意“德”的间架结构。

11.“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1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解析】

11.试题分析:

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

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此处“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试题分析:

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这里写出了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1)shàn

(2)kāo(3)凶狠注视的样子。

(4)处境困迫,为难。

14.其一/犬坐/于前。

15.

(1)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16.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7.这则故事表现了狼贪婪、狡诈、凶狠的本性;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和妥协让步,必须果断、勇敢、机智地与其斗争,彻底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否则,将反受其害。

【解析】

【分析】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3.本题考查字音和词义。

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

注意:

苫(shàn)蔽成丘:

覆盖成小山一样。

苫蔽,覆盖、遮盖。

尻(kāo):

屁股。

眈眈(dāndān)相向:

(狼)瞪着眼看着(屠户)。

眈眈,注视的样子。

窘(jiǒng):

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

14.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

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

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停顿才是正确的:

其一/犬坐/于前。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

瞑(míng):

闭上眼睛。

意暇甚:

神情很悠闲。

意:

这里指神情、态度。

暇,悠闲、从容。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变诈,巧变诡诈。

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

哉,语气词,相当于“啊”。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此题要在充分熟悉文章含义的基础上,结合每段中屠户的表现分析其变化。

从第一段可见“开始屠户很害怕,存在侥幸心理,给狼扔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从第二段可见“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到柴垛下,拿起屠刀”;从第三段屠户的动作可见“屠户下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个性解读的能力。

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即可。

通读全文,从“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一句可以看出表现了狼贪婪,贪得无厌的本性。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说明狼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于人的机智勇敢所战胜。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

​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多么奸诈,终归要失败。

告诫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与妥协,必须敢于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做人不能贪得无厌等。

18.相同点:

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

不同点:

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比青岛冷。

19.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舒适和安全、温暖;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明丽和秀美;对比衬托。

20.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将小山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态,温暖地抱着济南。

又把秋天小山上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整体比作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济南秋天的山温暖、多彩而美丽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解题时要认真读选文,从文中找关键语句,获取关键信息。

仔细读选文的第①段,就会找到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关的语句有:

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

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

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19.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解题时要认真读选文,从文中找关键语句,获取关键信息。

仔细读选文的第②段就会找到答案。

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舒适和安全;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丝丝的甜美。

20.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解析:

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

(比喻:

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是拟人的修辞,将小山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态,温暖地抱着济南。

“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采用比喻的修辞,把“秋天小山上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比作“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济南秋天的山温暖、美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

21.衣着的破旧,生活的困苦。

22.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而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和在不在儿子这里住下去的反复思考。

23.对父亲的鄙视、嫌弃和厌恶。

24.肖像(外貌)描写;表达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性格,更为父亲要离开儿子的家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25.贴身表示和身体接触的地方,如果删去,父亲从衣兜里拿出钱,就不能表现父亲对钱的爱护以及钱对父亲的意义,而原句恰恰表现出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是通过他的辛勤劳动积攒下来的。

26.对儿女深沉的爱和朴实、勤劳、节俭。

27.表现出我面对父亲发自内心的愧疚和深深的敬重。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

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问题答案。

根据“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可知,父亲衣着的破旧,生活的困苦。

被误认为是盲流。

2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

要在通读全段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第②段中虽然写父亲与儿子的冲突,但是从下文“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结合全文对父亲的描写,可以看出是父亲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而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和在不在儿子这里住下去的反复思考。

23.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认真阅读这段话,可以看出这是妻子对父亲说的一段话。

这段话抓住了妻子的语言特点,反映出妻子对乡下老父亲到来的厌恶和鄙夷之情。

她的话简短、生硬,让来读后感觉寒冷。

排比句式的使用,更增加了妻子冷若冰霜、拒父亲于千里之外的态度。

2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辨析能力。

本题着眼点在于对描写方法和作用的理解与分析。

先确定人物描写的角度,再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思想性格即可。

划线句子属于外貌描写,“湿漉漉”表明父亲冒雨去买东西,突出了父亲对儿孙无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