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范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821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范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范围.docx

《中考复习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范围.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复习范围.docx

中考复习范围

2008年中考复习范围

生物

2008年中考复习范围

七年级上:

1、了解生物的特征。

2、掌握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

3、掌握生态系统概念及组成。

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5、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识图。

6、理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7、识别人体的几种组织。

8、了解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

9、描述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0、理解藻类、苔藓及蕨类植物形态结构。

11、认知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12、掌握大豆、玉米种子的结构。

13、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4、掌握桃花的结构

15、了解植物的开花、传粉、授精及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

16、掌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7、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18、了解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

七年级下:

1、了解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2、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3、掌握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及用途。

4、掌握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了解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知识。

6、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过程。

7、掌握血液的成分、功能;心脏的结构;血管的种类及特点。

8、了解血液循环。

9、了解人类ABO血型及输血常识。

10、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1、了解眼、耳的基本结构,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12、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

13、掌握反射弧的组成,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4、了解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作用。

15、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6、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八年级上:

1、掌握鸟类适于空中生活的结构特点。

2、掌握动物的运动。

3、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5、列举几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八年级下:

1、了解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2、掌握家蚕和蝗虫的发育特点。

3、掌握鸡卵的结构,了解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4、说明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

5、了解安全用药和急救的常识。

6、了解吸烟、酗酒、吸毒的危害。

历史

08年中考复习范围

一、考试范围:

《中国历史》第一、二册约占30%

《中国历史》第三、四册约占20%

《世界历史》第一、二册约占50%

二、知识要点:

根据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及两种版本的综合,考查知识要点如下:

(一)中国古代史

1、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和农耕文化。

2、商鞅变法和秦的统一。

3、汉武帝

4、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5、三国鼎立

6、唐太宗和唐对外交流。

7、元朝的统一及民族关系发展。

8、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搞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9、雅克萨之战

10、《课标》中关于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的内容。

(二)中国近代史:

1、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及鸦片战争的影响。

2、俄国所割让的中国领土。

3、左宗棠收复新疆史实。

4、《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5、洋务运动

6、戊戌变法

7、孙中山辛亥革命

8、九一八事迹、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9、台儿庄战役

10、《课标》中关于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内容。

(三)中国现代史: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经济特区

4、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

5、《课标》中关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内容。

世界古代史:

1、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

2、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政治。

3、古希腊文明发源地。

4、马可•波罗来华和阿拉伯数字。

5、大化改新

6、《课标》关于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内容。

(五)世界近代史

1、新航路开辟

2、文艺复兴三位文学艺术大师

3、《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4、林肯、华盛顿、拿破仑

5、明治维新

6、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7、第一次世界大战

8、《课标》中关于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内容。

(六)世界现代史:

1、《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

4、《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干塔会议

5、欧洲联盟、苏美冷战

6、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7、世界经济全球化

8、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9、《课标》中关于科学技术和文化内容。

语文

08年中考复习范围

一、古诗词(35首)

《观沧海》(东临碣石)《饮酒》(结庐在人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望岳》(岱宗夫未了)《春望》(国破山河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观刈麦》(田家少闲月)《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天净沙•秋思》(枯滕老树昏鸦)《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已亥杂诗》(浩荡商愁白日斜)《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如梦令(常记)

二、文言文(13篇)

《三峡》《爱莲说》《小石潭记》《陋室铭》《桃花源记》《鱼我所欲也》《与朱元思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口技》《岳阳楼记》

三、阅读理解现代文注重课外。

 

思想品德

08年中考复习范围与要求

一、考试范围:

1、考试内容为《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第一

部分(成长中的我)、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和第三

部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2、2007年5月----2008年4月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二、要求:

七八九年级考试知识点难易程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具体内容要求:

1、成长中的我

内容

识记

理解

运用(活动)

自尊自强

1、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2、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学法用法

1、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2、我们身边的规则

3、犯罪必然受到惩罚

4、防患于未然

5、法律护我成长

2、我与他人的关系

 

交往与

沟通的品德

内容

识记

理解

运用(活动)

1、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2、两代人的对话

3、同学、朋友

4、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5、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6、网络交往新空间

7、在竞争中合作

8、诚信做人到永远

 

权利与

义务的关系

9、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10、忠实履行义务

11、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2、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13、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

14、珍惜学习机会

15、依法保护智力成果

16、消费者的权益

3、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内容

识记

理解

运用(活动)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1、不言代价与回报

2、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3、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法律

与社会秩序

 

依法

参与政治生活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3、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4、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坚持改革开放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6、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7、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8、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9、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0、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灿烂的中华文化

13、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14、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5、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我们的共同理想

2、艰苦创业开拓创新

3、通向理想之路

4、拥抱美好未来

5、未来道路我选择

试题分配比例:

第一部分:

成长中的我约8%。

第二部分:

我与他人的关系约25%。

第三部分: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55%。

第四部分:

时事内容(2007年5月---2008年4月)约12%。

物理

08年中考复习范围

第一部分:

声现象

1、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超声、可闻声波与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及超声的应用。

第二部分:

光学部分

1、了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白光的组成。

2、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反射规律、镜的反射、

3、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

4、了解透镜及对光线的作用。

5、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6、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7、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8、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特点。

第三部分:

物态变化

1、了解温度、温度单位及其规定,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体温计,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体温。

3、了解物质三态变化条件、特点,知道水的溶点和水在标压下的沸点。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6、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第四部分:

内能和热能

1、初步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存在着空隙以及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2、了解内能的概念,了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了解热量概念,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概念,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不要求用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4、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知道不同的燃料的热值不同。

5、能从能的总量不变,以及能的转移转化角度分析解释物理现象。

6、能结合实例区别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第五部分:

电学部分

1、了解电流及形成,电路及其组成,能识别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电流方向的规定。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能识别通路、断路、短路,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3、会识别、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电压的关系。

4、知道电流、电压、电阻的单位及换算,了解常见电压值。

5、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6、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7、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电功及其单位、公式,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的过程。

9、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0、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简单的纯电阻、电路的电热计算。

第六部分:

电与磁部分

1、了解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奥斯特实验,判断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的关系。

4、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5、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第七部分:

力学部分

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只要求已知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3、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属性、单位及测量工具,用托盘天平测固体或液体的质量,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5、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6、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固体的密度。

7、了解力的定义、单位,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8、了解重力、弹力(拉力、压力)、摩擦力,探究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9、通过探究实验,理解物体的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0、知道物体的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的条件,会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1、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应用。

13、了解大气压强、标准大气压,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的值,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用生活实践和小实验说明大气压存在,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4、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浮沉条件的简单应用,不要求进行复杂的综合性的浮力计算。

15、了解杠杆,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种杠杆的特点。

16、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17、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定义、公式、单位,功率的物理意义、公式、单位,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能进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18、能通过实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9、了解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知道机械能、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地理

08年中考复习范围

一、赋分结构

地球与地图10%;世界地理部分40%;中国地理部分40%;黑龙江省地理10%。

二、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

2:

1。

三、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列出考查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

1、地图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计算海拔与相对高

度。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

陡坡、缓坡等。

2、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仪

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

位置。

3、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填绘

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2)海陆变迁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世界的居民

(1)世界的人口

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问题,以及对环境、社

会、经济的影响。

(2)世界的人种

(3)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4)世界的聚落

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

类活动的关系。

5、世界的气候

(1)天气和气候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2)气温和降水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在气候分布图上能读出主要气候类型,利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或资料说出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6、世界的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2)国际合作

七年级下册:

1、认识大洲

(1)亚洲与欧洲

(2)非洲(3)美洲

运用地图说明大洲的位置,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地区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特点及相互关系。

2、了解地区

⑴东南亚⑵南亚⑶西亚⑷欧洲西部⑸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地区的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走近国家

(1)日本

(2)埃及(3)俄罗斯(4)法国(5)美国(6)巴西(7)澳大利亚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八年级上册:

1、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疆域

(2)行政区划(3)人口(4)民族

2、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形

(2)气候(3)河流

3、中国的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2)水资源

4、中国的区域差异

(1)秦岭—淮河线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八年级下册:

1、中国的主要产业

(1)农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我国主要农业分布)

(2)工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我国主要工业分布)

(3)高技术产业

(4)交通运输业(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主要省区

北京市、台湾省、黑龙江省、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主要整治措施)。

3、走向世界的中国

基本国情;可持续发展。

 

英语

08年中考复习范围

一、词汇:

1.掌握《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词汇。

2.了解构词法的基本知识及常用合成词与派生词的词性和用法,例如:

help—helpful,easy—easily,like—dislike。

3.掌握教材中所出现的常用短语和习语;正确辨析及使用其中比较常见的短语和习语

4.理解兼类词,例如:

hand(n.)—hand(v.)stop(n.)stop(v.)

二、语法:

(一)名词

1.正确使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2.掌握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构成。

3.掌握名词所有格的基本形式及一般用法

(二)冠词

理解定冠词、不定冠词的基本使用规则和常见用法。

(三)代词

1.掌握人称代词主格、宾格形式及其用法。

2.理解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与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形式及其主要用法。

3.掌握常见不定代词的一般用法。

4.掌握指示代词的一般用法,并了解其在上下文中的指代用法。

5.掌握疑问代词、连接代词的基本用法。

(四)数词

1.理解基数词和序数词的区别及其用法。

2.掌握年、月、日、时的基本表达方法及其与之相应的介词搭配。

(五)形容词、副词

1.掌握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一般构成规则。

2.掌握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规则变化形式。

3.掌握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基本句型及其用法。

4.掌握形容词作表语、定语、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六)动词

1.掌握和理解系动词be,look,sound,feel,get,become,smell,turn,keep等的基本用法。

2.掌握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的基本用法。

掌握动词的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四种形式。

3.掌握助动词do,have,Shall,will的基本用法。

4.掌握情态动词can,may,must,need,haveto,should这些词的基本用法。

5.掌握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的结构形式及其基本用法。

6.掌握句子主谓一致的基本规则。

7.掌握动词不定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及状语的基本用法。

(七)介词

掌握教材中常用介词及其词组的主要用法。

(八)连词

1.掌握并列连词and,but,or,so的主要用法。

2.掌握常用从属连词的基本用法(when,before,after,because,assoonas,until,since)。

   

(九)句子

1.掌握陈述句、祈使句的构成形式及基本用法。

2.掌握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的构成形式及基本用法。

3.掌握感叹句的构成形式及基本用法。

4.掌握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的基本用法。

二、语言技能分项细目及要求

(一)阅读理解:

能独立阅读理解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70个词。

1.能把握所读材料的主要逻辑线索。

2.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方法获取信息。

4.能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二)书面表达:

能运用所学词汇、语法、句子造简单的句子,能仿照学过的题材或话题利用所给提示,完成两篇作文:

1.应用文。

2.话题作文。

(三)语言话题

1、社会交往:

问候;介绍;告别;感谢;道歉;邀请;请求;祝贺与祝愿;提供帮助;约会;打电话;就餐;就医;购物;问路;天气;语言交际困难;提醒注意;劝告和建议

2、态度:

同意和不同意;喜欢和不喜欢;肯定和不肯定;可能和不可能;能够和不能够;偏爱和爱好;意愿和打算;希望和愿望;表扬和鼓励;责备和抱怨

3、时间和日期

4、空间:

位置;方向;距离

5、特征:

形状;颜色;材料;价格;规格;年龄

6、职业:

工作;单位

(四)听力理解:

能听懂基本上没有生词、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材料,语速为每分钟100词。

1.能听懂并能正确辨别所听到的句子。

2.能听懂声音材料中涉及到的主要信息或重要的细节。

3.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选择简单的信息。

 

数学

08年中考复习范围

一、数与代数

1、数与式

(1)有理数考试内容:

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加法、乘法运算律,有理数简单的混合运算,数轴与绝对值的运用。

考试要求: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考试内容: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考试要求: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