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171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docx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符号练习16

标点符号(16)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存?

还是毁灭?

”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B.有人断言,先生这样的天才,“在号称有四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才出现一个,恐怕能跟他伦比的一个也没有。

”这句话说得未免夸大。

C.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闻的疾病?

D.“夺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姚明苦笑了一下说:

“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鲜花和掌声,而忽视这背后的汗水和辛苦呀!

2.选出冒号或破折号用得准确的一项。

()

A.多年来,他专心研究了以下几种疑难病症:

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

这为进一步治疗好这些病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从而得到一条经验:

实践出真知。

B.你有两个小小的包袱——一个是高中生,一个是干部子女。

C.比舞开始了,同学们高喊着:

“加油!

加油!

”的口号为运动员鼓劲。

D.我国的四大发明:

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可以读一读《西方名著提要(哲学、社会科学部分)》(英国汉默顿编著,何宁翻译,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C.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

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得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

D.我们高兴得大笑,笑得从马背上栽下来,躺在深雪里还是止不住地狂笑,直到笑得眼睛里流出了泪水……

4.下面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念建党80周年活动的主题是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

B.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认为:

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

这位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D.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兵们形容高原反应时的感受:

头疼得像要炸裂,用背包带勒、用手指掐、用拳

头敲全都没用,“恨不得把自己的头砸碎。

B.日前,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罕见的棕色大熊猫幼仔。

关于棕色大熊猫的

成因,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返祖说;一种是遗传说。

C.一代伟大科学家的逝去,让我们不得不思索现在的中国、未来的中国是否还能出

现世界的宗师?

一个世纪后的我们是否还能在各个领域继承其遗志并发扬光大?

D.“慢着,”我说,“我这里有一封信,请你给递进去。

”“那么请等一等。

”她

拿了信进去,又关上了门。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通过网络调查、社会问卷等形式进行了三次专项调查,分别是:

《专栏节目调查》、《栏目设置专项调查》、《“十七大”电视宣传效果调查》。

B.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过五次,今年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简称“六普”)

C.“他处事冷静,思维敏捷,”布什在他的个人回忆录《抉择时刻》一书中如此描述我国主席胡锦涛,“真是一位难得的实干家。

D.广州亚运圣火的点燃,让大家期待很久了,大家一直都很想知道这次亚运圣火究竟是如何点燃的?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圣经》的“旧约”启示给人们以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们通过战胜苦难去获取幸福。

B.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被碾事件中,先后有18个人路过,竟无一人伸手援助,直到一位捡垃圾的阿婆呼救。

人们不禁感到愤怒,社会道德是否已经沦丧到这种程度?

C.中国政府网17日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2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这份文件明确指出:

“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

D.如果说民生问题是“命脉”,腐败就是“毒瘤”。

一方面,我们党要解决好群众的民生问题,取得广泛的支持拥护,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铲除毒瘤,永葆自身青春活力。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学生是如何支配压岁钱呢?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压岁钱呢?

你是否想过用它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比如捐给希望工程等)。

对上述问题,我们作了一些调查。

B.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现已成为该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C.2003年,中央教育部制订了中学语文“新课标”——《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该课标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语文基础课程的依据。

D.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碗,空的;一手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9.4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加上恰当的标点。

前人说①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谁唱声②白居易③问杨琼④歌唱是一种情感的体现,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个⑤情⑥字,声音就是那个称职的载体。

①②③④⑤⑥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我们嚷嚷了这么多年的国产操作系统,在哪呢?

为了国产操作系统投入的那么多的经费,都打了水漂了?

到底是怎么打水漂的?

每一个纳税人都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B.在《文化热点面对面》一书中,蔡武总结其工作心得,认为关键的一条,就是“充分认识不同层级、不同地区国有文艺院团发展的不平衡性,充分考虑各种艺术门类的特点和功能,不搞‘一刀切’”。

C.在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实验室里,强电磁波像一张无形的大手,猛力地拍打着演示计算机,巨大的冲击波使屏幕剧烈地抖动、变黑、瘫痪。

D.“三个电话——一个移动手机,一个联通手机,还有办公室固定电话——同时在响,不知道该接哪一个。

”吴莉莎事后回忆着自己当时的“手忙脚乱”。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A项“生存”后的问号改为逗号,句末应用句号;C项是一个陈述句,句末用句号;D项“说”后的冒号应该为逗号。

2.答案:

A

3.答案:

A

解析:

B.冒号改为句号;C.冒号改为破折号,因为冒号用于提示下文,表示说明;D.省略号改为句号。

4.答案:

C

解析:

C项“谈到怎样教育青年少一代”是陈述语气,不应该使用问号,应该改为逗号。

5.答案:

D

解析:

A.句末的句号放在后引号外;B.分号改成逗号。

C.“不得不思索”后面加冒号。

6.答案:

C

解析:

A项三个书名号要删去,所讲的是三次调查活动,不是三篇调查报告;B项括号应移到句号前面;D项句末应为句号。

7.答案:

D

解析:

“支持拥护”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8.答案:

D

解析:

(A应为句内括号,改为“……有意义的事(比如……)?

”B间接引用应去掉引号内的句号,在后引号外用逗号C将第二个破折号改为逗号或句号)

9.答案:

10.答案:

C

解析:

动词谓语“抖动”“变黑”“瘫痪”,将最后的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球治理委员会在《天涯成比邻》中提到:

“今天的人民比以前有更大的力量来铸造他们的未来。

与此同时,民族——国家发现它们无力处理面临的许多老的和新的问题,只有与别国进行合作,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它们必须通过承担共同的义务和分担努力,以确保自己的未来。

”这一表述成为学术界的基本共识。

为了应对全球性问题,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全球治理”应运而生。

学者们对于全球治理价值的讨论,整体上就是基于“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客观上是存在的”这一认知。

那么,依靠什么样的价值来指导全球治理呢?

基于问题和视角的全球性,从全球共同价值或类文明的角度去解答,成为理所当然的方法论自觉。

从全球共同价值的角度看,全球治理渗透着人类追求美好世界的重要价值和道德目标,有效全球治理的核心原则包括更多治理主体的参与、更加重视社会公正、更为集中的可持续性。

为有效地协调国家或区域之间的利益和行动,有必要确立以民主为基础的普遍性原则。

从类文明的视角来看,全球治理是人类社会的共识性文明,是全球一体化时期新型的文明形态。

类文明不是一国的文明,也不是世界文明的整体,其基本价值理念存在于各种文明体之中,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则构成了其主要成分,而这种成分就是“和而不同”。

全球治理变革根据这一价值理念应突出三个基本价值取向:

协同、包容、共享。

然而,要找到让不同区域接受的人类价值共识存在着种种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表现在不同区域对“什么价值才是人类价值共识”的认知分歧上,也表现为各种价值主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和冲突。

这是因为:

全球治理是价值支配下的协调活动,然而在不同时代,即便是同一时代对全球治理价值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在当今全球治理的价值枢架之中,人权、民主、正义等价值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是这些价值理念的基本内涵,在全球层面和不同的治理主体层面,均存在着较大的认知分歧和解读分歧。

全球治理的来临本身就意味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价值理念更加多元化的时代,不同民族与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各个非政府组织的价值观等将会长期共存。

这些困境导致全球治理呈现出事实与价值之间的纠葛。

因此,要促进全球治理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使全球治理摆脱各类价值困境。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基于西方与非西方的价值分歧和价值碰撞,全球治理要建构具有世界通约性的共识性价值,必然要探究能够兼容全球不同价值传统的终极价值理念。

从秩序建构的角度看,全球治理是一个协商的过程,是一个参与和身份重塑的过程。

为了应对全球治理失灵的现象,就要建构一种全球身份认同,而这种身份认同将以多元主义的世界观、伙伴关系的思维方式、过程参与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即全球治理的价值是概括提炼多元价值的事实发现,而不是先验推理得出的必然结论。

(摘编自刘勇、王怀信《全球治理的构成要素评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治理是为了应对全球性问题,维护人类自身利益,渗透着人类对美好世界追求的理念。

B.在全球治理过程中确立以民主为基础的普遍性原则,有助于协调国家之间的利益和行动。

C.从类文明的视角来看,“和而不同”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成分。

D.不同区域的人们对人类价值共识存在认知上的严重分歧,导致了各种价值主张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全球治理价值,从必要性、价值取向、存在困境及解决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证。

B.文章从全球共同价值和类文明两个角度对比论证,以突出全球治理的三个基本价值取向。

C.文章指出要找到让不同区域接受的人类价值共识存在困境,并就困境的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

D.文章结尾在指出因境带来的纠葛的基础上,从发生学和秩序建构两个方面提出摆脱困境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在全球层面和治理主体层面人们存在较大的认知分歧,但并不影响全球治理的快速发展进程。

B.全球治理的提出,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价值理念更多元化的时代,不同价值观将长期共存。

C.全球治理价值应是在治理实践中提炼概括的终极价值理念,能够接纳包容世界不同价值传统。

D.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球性问题的急剧增多,全球治理已成为广泛共识,并得到稳步发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学界有一些年轻的朋友以为中国古代没有学术规范,所以我们没有学术规范的传统,只能从西方引进。

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没有认识到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古代的学术规范与当今学术规范存在着很大不同,不少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规范当时还不存在。

比如,由于书籍的流传相当困难,特別是在印刷术普及以前,古代学人对前人的著作或研究成果往往只能依靠记忆和背诵,所以他们在引用前人著作或别人的成果时常常无法逐字逐句地直接引用,而只能取其大意,一般都是间接引用。

他们大多不习惯注明出处,往往将前人的话与自己的话混在一起,或者完全按自己的意思改写了。

又如,古人为了做学问或学习的方便,经常将从看到的书籍和资料中摘录出的有用内容分门别类编为类书。

这些类书,有的是为自己用的,有的是为别人编的,或者是奉皇帝命令用公费开馆编纂的。

很多类书的资料来源和引文都不注明出处,除了一些现成的诗文或整段资料有时会提一下作者或书名外,一般就按内容编入不同的类别。

但要知道,这种类书的编纂,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都不会有什么著作权,更拿不到稿费,只要编得质量高,就会博得“嘉惠学林”的赞誉,就是被引用的人也不以为忤,而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播。

古代还有一种故意作伪的现象,将自己或别人的作品假托为古代或同代名人的作品,如先秦的不少作品都冠以周公、孔子之名。

但除了极少数人是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外,这类作伪者大多是很可怜的。

因为无势无名,即使他们的作品很有价值也无法流传,而一旦托名于古代圣贤或者当代名流,就有可能被刻成碑,印成书,传诵一时,流传千古。

尽管绝大多数真正的作者依然默默无闻,但他们的自我价值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然而,这些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没有学术规范,相反,在一些重大的学术问题上,从先秦开始就存在着严格的规范。

例如儒家典籍和学说的传承与解释,自从在汉代儒术成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以来,不仅流派分明,次序严密,而且任何注或疏都署明作者,原文与注释、注释者和传播者绝不相混。

在《汉书·儒林传》中,对儒家不同流派的传承过程和人物有明确的记载。

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也有这样的传统,如给《史记》《汉书》作注释的学者代有其人,但对有价值的注释,后世学者无不尊重作者的署名,即使有些作者名不见经传,也都一一注明。

由此可见,中国并不缺少学术规范的传统,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继承这样的传统,建立起适应现代学术发展需要的新规范。

20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的学术规范面临新的挑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学者能够平等地、自主地考虑如何适应国际学术规范的时间并不长,很多问题自然还来不及解决。

实际上,中国的传统学术规范与西方及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所不同的只是具体做法、方式和程度。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也有“学术规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固有特点,导致一种错误认识,即中国学术缺少规范的传统,只能从西方引进。

B.古人引用他人著作或成果时取其大意,间接引|用,甚至按照自己意思改写,这些惯常做法,与当时书籍流传困难的情况关系密切。

C.古人编纂的类书,除了某些现成诗文或整段资料偶尔会提及作者或书名外,大多不注明资料来源和引文的出处。

D.古代类书的编纂是为了做学问或学习的方便,没有著作权和稿酬,只要编得质量高就会博得“嘉惠学林”的赞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不规范地借鉴前人成果,甚至将自己的作品假托为名人之作,但这些现象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就没有学术规范。

B.自先秦以来,儒家典籍和学说的传承与解释,流派分明,次序严密,原文与注释、注释者和传播者绝不相混。

C.如何继承中国的学术规范传统,建立起适应现代学术发展需要的新规范,这是今天我们面临着的新挑战。

D.中国的传统学术规范与西方及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之间没有根本差异,只是具体做法、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与现代社会有明显差异,很多今天习以为常的学术规范当时还没有出现。

B.作者引用《汉书·儒林传》明确记载儒家不同流派的传承过程和人物这一史实,旨在肯定班固等人对传播儒家学说的贡献。

C.古代很多作者无名无势,但只要托名古代圣贤或同代名流,就有可能使得自己的作品流传后世,进而体现自我价值。

D.中国虽然并不缺少学术规范的传统,但在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借鉴外国的学术规范,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墨梅

侯发山

杨梅是在那次画展上认识隋军的。

举办个人画展,杨梅有着多重的考虑。

自己出道多年,并没举办过个展,想拉出来溜溜,是骡子是马,想听听各方面的意见,以便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还有一个原因,她想趁此机会找到另一半。

她三十好几了,出来进去跟影子相伴,不是说她挑剔,而是没有对眼的。

画展举办得相当成功,业界好评如潮,被誉为当年画坛杀出来的一匹黑马。

画展上展出的近百幅作品,几乎被抢购一空。

对于这个结果,有人士分析后给出两个原因,一个是杨梅的题材好。

杨梅不画别的,专画梅花。

梅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岁寒三友”之一,因其所处环境恶劣,却仍在凌冽寒风中傲然绽放于枝头,是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是民族魂代表。

梅花除了其傲骨坚韧的品性,还有迎春报春的希望之意。

作品雅致,可以当做礼品赠与友人、长辈、领导,也可悬挂于家中客厅调节风水。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画家本人,即杨梅长得俊,有冷艳的别称,还是朵含苞待放的花。

杨梅冷静下来之后,也觉得这位分析人士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在画展上,一位企业界的成功人士花30万购买了杨梅的《喜上眉梢》。

该作品以梅花为题材,画中以“没骨法”画枝干,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

老干新枝,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把昂扬向上、豪放不羁的品质都展现出来。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枝干上有两只相对而立的小喜鹊,似在喁喁私语,谈情说爱。

作品落款《喜上眉梢》,寓意深远,十分贴题。

有记者问他原因。

他说他喜欢梅花。

记者再三追问,他红着脸,翻来覆去就这一句话,再也说不出别的什么来。

还有一个富二代,一下子购买了二十幅。

杨梅心里清楚,这类人除了有钱,别的还真没有。

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炫富的机会,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喜欢她。

果不其然,画展过后没多久,就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向杨梅表达了爱慕之意,其中就有斥资30万购画的企业家和买了二十幅作品的富二代。

杨梅说,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

这句话答非所问,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拒之门外了。

在那次画展上,杨梅的作品里有一幅《墨梅》,唯一的一幅。

因为要迎合市场,这种单一的色调少有人喜欢。

这幅《墨梅》是用淡墨画的。

搞绘画的人都知道,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即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在这幅作品中,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而成。

在这幅作品前,一个年轻人驻足良久,最后依照1000元的标价买下了。

几乎是下意识地,杨梅撇开围观的同行和记者走了过去,与之攀谈起来。

从交流中得知,年轻人叫隋军,在本市审计局上班。

杨梅问:

“隋先生,您为什么购买这幅作品?

“不是便宜吗?

”话一出口,隋军感觉自己说的不合适,忙变换了语气,“这幅作品的梅干虬劲苍老,时而带点飞白,极富质感。

梅枝虬曲苍劲,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

梅花枝条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条的韵律感……欣赏这幅作品,让人感到画家笔下的墨梅像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满身都散发出与风霜雨雪抗争的痕迹或者说印记,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宠辱不惊的境界。

“还有吗?

”杨梅一脸笑意,如绽开的梅花。

老实讲,这幅作品也是她的得意之作。

她曾暗想,谁能读懂她这幅作品,便可引为知己。

“还有就是色调单纯,黑是黑,白是白,黑白分明。

看到隋军一脸的痞子劲,杨梅隐隐有些失望,不甘心地又问道:

“您打算收藏还是送人?

“送人,送给我的领导。

又是一个溜须拍马之入!

杨梅心里“咯噔”一下。

彻底失望了。

两年后,市里举办廉洁公仆评选,市审计局的局长榜上有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要感谢我的好朋友隋军,是他送我一幅《墨梅》。

梅花画得固然好,难得的是他在画上题了两句诗: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电视里熟悉的《墨梅》,杨梅眼泪哗哗的,似有天大的委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开头以“杨梅是在那次画展上认识隋军的”开篇,引起读者兴趣,随后简要交代了杨梅的个人情况与办展契机。

B.本文语言平实,朴实晓畅。

通过描写杨梅与隋军的对话,表现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富有生活气息,情感流露真实生动。

C.文中描写的隋军买画的原因让杨梅“彻底失望”、产生误解,实则是欲扬先抑,隋军与众不同的举止与墨梅淡雅朴素的特征有暗合之处。

D.本文通过杨梅办展、卖画、识人等一系列过程,一波三折,揭露了廉政建设中的阿谀拍马的不正之风,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E.面对杨梅的连续提问,隋军的回答略显敷衍,这是因为此时他已经发现了杨梅对自己有意思,而他并没有与杨梅交谈的兴趣。

2、小说以“墨梅”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有人说杨梅有识人之明,她既能拒绝金钱诱惑,坚持高洁品格追求,又能欣赏隋军,引为知己。

也有人说杨梅有眼无珠,仅仅依据“送给我的领导”这句话就把隋军判定为溜须拍马之人。

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

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

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

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

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

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

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

入拜东台侍郎。

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

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

“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

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

先帝饵之,俄而大渐,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

故法不得行。

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

”帝纳其言。

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

处俊曰:

“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

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

”帝遽止,叹曰:

“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

”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

“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事遂沮。

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

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

子北叟固辞,未听。

裴炎为白帝曰:

“处俊阽死,诿臣曰:

‘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

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