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220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7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docx

语文五年级上备课120课

全册内容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

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

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0.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单元整组备课

(一)单元单元主题:

我爱阅读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文目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材解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

单元教学构想:

学习本组关于读书的课文,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这也是对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课时安排

12—14课时

单元整组备课

(二)单元单元主题:

月是故乡明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文目标

3.通过阅读与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自己爱家乡的情感。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材解析: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

《古诗词三首》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唐代张籍《秋思》、清朝纳兰性德《长相思》,这是一组游子思乡的绝唱;《梅花魂》,“魂”字画龙点睛,一幅梅花图,一生恋国情;《桂花雨》的课题就极富诗意,有其形,有其香,有其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美丽的童年回忆;《小桥流水人家》从平凡的景致品味到了浓浓的乡情。

单元教学构想:

在教学本组教材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课时安排

12—14课时

单元整组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主题:

学习说明性文章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优美的句段。

人文目标

3、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材解析:

本组教材分别包含了《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这四篇课文。

教学中,重点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教学构想: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课文与各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统筹安排,树立“大教材”观念。

“大教材”观念,就是把本单元所有内容看作一个教材,处理过程中统筹安排各个教学目标的整合落实,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找出其合理的结合点展开教学,使整单元教学浑然天成。

课时安排

12—14课时

单元整组备课

第(四)单元单元主题:

生活中的启示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读写本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文目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初步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教材解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4篇课文组成。

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

单元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诚恳、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

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

课时安排

12—14课时

单元整组备课

第(五)单元单元主题:

遨游汉字王国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21个生字。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人文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或分析报告。

教材解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

单元教学构想:

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

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

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课时安排

12—14课时

单元整组备课

第(六)单元单元主题:

父母之爱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39个生字和词语盘点中的生词。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人文目标

3、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教材解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

单元教学构想:

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课时安排

12—14课时

单元整组备课

第(七)单元单元主题:

勿忘国耻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

人文目标

3、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材解析: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

选文具有匠心,针对小学生年段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单元教学构想:

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课时安排

11课时

单元整组备课

第(八)单元单元主题:

爱科学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单元65个生字。

会写4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人文目标

3、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4、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材解析:

本单元就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有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有深入浅出的科学说明文,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介绍了气象、航天、动植物以及农业科技等丰富的科学知识,篇篇课文都引人入胜.就连“语文园地”中也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阅读科学动脑的短文、展示查阅的科学资料。

单元教学构想: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发展。

认字方面:

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

写字方面:

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

课时安排

12—14课时

课题

 1、窃读记

教学内容

识记生字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3、情感目标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

课时

两课时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害怕开心 饥饿依依不舍 麻木 轻松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课后反思

课堂上,我让学生直面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充分感受小女孩在窃读过程中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

并结合文中语句,联系自身感受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然后再次研读课文,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为散发点,从具体语句中咀嚼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的滋味,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⑴ 认读生字与写字:

“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n;

⑵ 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知趣、饥肠辘辘、白日梦、依依不舍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

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三、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3、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

表演体会。

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

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

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

 

本课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体验文本的语言特色。

课堂上要让学生直面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充分感受小女孩在窃读过程中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

 

初步理解课文,正确读写词语,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

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

有什么感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这句话的理解:

三、感悟写法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资料袋:

读书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

  6.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课件演示句子)从中深入体会我窃读的快乐与惧怕,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这种复杂的心情。

交流中要充分体现高段语文的表达特点,不是片言只语,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大段语言铺陈叙述,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在这过程中,训练了语感,培养语文素养。

 

课题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内容

识记生字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情感目标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2、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阅读《我的童年》节选。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

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蔼亲切、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而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

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老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听着。

在学生认识这种文体之后,我再抛出问题“苗苗和季老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等,一步一步来解决。

在简单解决一些问题后,我问学生:

你们喜欢看闲书吗?

有的说喜欢,有的干脆就保持沉默,不表态,其实我心理清楚:

他们爱玩,爱看电视,即使有书也不去翻一翻。

于是,我先给他们读季老先生的作品《我的童年》节选,然后结合老先生的主张教育学生:

平时多看一些闲书可以多学一些知识,也可能多写一些好的文章。

季先生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实跟他小时侯爱看闲书分不开的,且小时侯记的东西长大了也不容易忘记。

而文章写得好,苗苗说的那两个重要条件——写真事、多看课外书,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

接着,我提了个要求:

全班每人准备一本课外书,自己看了之后做些读书摘记或者写写读书心得,然后转借给其他同学,同时,你也能借到其他同学的书,这样轮流看的话,咱们不就有更多书看了吗?

我希望能慢慢地使孩子们有爱看闲书的意识,并能主动买书借书看,从提醒到自觉,让“书香伴我行”不再是空话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话题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

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

  你想学习采访吗?

让我们一起跟随12岁的女孩张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三、研读课文,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导语:

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

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

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⑵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⑶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语: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同学们的对季老的话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应呢?

请同学读一读。

      

 2、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引读:

4、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季羡林教授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联系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共鸣,促其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

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活动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写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

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

真可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友情提示:

   ⑴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 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资料袋: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

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涉及的范围:

1.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2.吐火罗文3.印度古代文学4.印度佛教史5.中国佛教史6.中亚佛教史7.唐史8.中印文化交流史9.中外文化交流史10.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11.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12.德国及西方文学13.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14.散文及杂文创作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

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课题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内容

 识记生字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部分;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阅读的综合性学习,培养阅读的习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两课时 

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

原因新发现新收获新惊喜

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行

走遍天下书为侣方法理解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照应题目)

品味写法积累所得展开想象

课后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

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

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