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834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docx

08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

目录

一、滚评建一体化运行的背景1

(一)严峻的油气生产形势迫切需要加快新区产能建设步伐1

(二)密集井网条件下的斜井开发对钻井、采油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三)地表情况及工农关系复杂制约钻井、地面工程实施进度2

(四)油藏特征为滚评建一体化提供可行的物质基础2

二、滚评建一体化运行的内涵及特点3

(一)内涵3

(二)特点3

1、整体性3

2、互动性4

3、前瞻性4

4、时效性4

三、滚评建一体化运行的主要做法4

(一)配置适应的多部门组织架构,为滚评建一体化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持5

1、地质核心部门强化新技术应用,为勘探部署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6

2、其它部门围绕地质部署,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研究最优的配套技术8

(二)建立超前规划部署管理体系,保障滚评建一体化顺利起步8

(三)建立节点管理,保障滚评建一体化运行高速高效9

(四)建立技术优化评价体系,保障滚评建一体化经济效益最大化10

1、滚动勘探部署技术评价11

2、钻井工程技术评价11

3、采油工程技术评价11

(五)强化节点管理考核机制,提升滚评建一体化工作质量11

(六)完善油藏开发管理体系,提升产能建设后的油藏日常经营管理水平12

四、滚评建一体化运行的实施效果13

(一)经济效益14

(二)社会效益14

滚评建一体化运行实现长堤老区高效挖潜

长堤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东营港南部,构造上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的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

该区地表条件较为复杂,长堤中南部以海堤为界,西部为陆地,东部为浅海区,而长堤北部则是浅海滩涂和浅海区。

长堤油田勘探始于1975年,共发现中生界、沙三段、沙一段、东营组和馆陶组等5套含油层系,其油藏类型多样,是一个复式油气区。

截止2013年11月底,长堤油田累计上报探明含油面积32.48km2,石油地质储量3647.27×104t,上报控制含油面积3.38km2,石油地质储量246×104t。

长堤老区是指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西侧的长堤断裂带,长堤断裂带呈南北走向,自南向北发现了如桩3、桩202、桩8、桩11、桩1等大中型油藏,是长堤油田的主力勘探开发阵地,其探明储量占长堤总探明储量的97.8%。

进入“十五”后,长堤断裂带老区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区内探井密度达到0.9口/km2,开发井密度达到12.3口/km2,勘探难度极大。

面对严峻的勘探形式,根据区带成藏特征,转变勘探思路,加强管理运行及技术创新,勘探工作逐渐转入老区内部的层间挖潜勘探以及探明区边部的隐蔽性油藏扩边勘探。

自“十二五”以来,长堤老区精细勘探及新区产能建设成效显著,基本上年年有新发现,年年有新建产,及时为桩西采油厂补充新鲜血液,为“百年桩西、共铸胜利”的宏伟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滚评建一体化运行的背景

近年来,勘探开发的难度逐渐加大,稳产上产形势异常严峻,工农关系、地表条件极其复杂,为加快滚动勘探成果的产能转化速率,提高产能各项配套工程运行质量,降低油藏开发成本,迫切需要建立滚评建一体化运行机制,其具体实施背景如下:

(一)严峻的油气生产形势迫切需要加快新区产能建设步伐

近年来,桩西采油厂是胜利油田的稳产上产单位,面临的油气生产形势异常的严峻。

采油厂要实现稳产及上产,一方面要尽力减小老区产能的递减幅度,增加措施有效率和发现更多的新区产能阵地。

然而进入“十二五”以来,桩西地区的措施和勘探难度逐渐加大,新发现的产能阵地规模越来越小,老区递减和措施有效率的降低给新区产能建设的运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维持稳产上产的油气生产经营状况,必须加快勘探、滚动勘探成果的产能转化速率,为采油厂的稳产上产及时补充新产能。

(二)密集井网条件下的斜井开发对钻井、采油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堤老区内部井网密集,局部区域井眼轨迹的分布如交叉的树枝错综复杂,另外受地面条件的限制,新实施的井位一般采用斜井开发,这对钻井工程的轨迹设计、防碰设计、中靶要求及固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斜井开发对采油工艺也提出了高要求,如射孔设计、采油方式,泵抽参数优化等。

一旦地质方面评价出滚动勘探部署区后,地质及时与钻井及采油工艺沟通协调,钻井及采油工艺设计与地质油藏评价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加快产能建设方案的审批及后续产能建设的进度。

(三)地表情况及工农关系复杂制约钻井、地面工程实施进度

长堤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即有陆地、也有滩涂及浅海。

陆地上也分布着许多养殖池、盐场以及风能发电机。

随着近年来港城开发区的规划及建设,地表状况一天一个样。

地表状况的复杂同时也带来复杂的工农关系,一口新井的工农关系可能涉及到多个赔偿业主,工农关系的疏通异常困难。

为实现地质方案的顺利实施,就需要地质、钻井、地面规划等相关部门提早密切协调运行,归根到底还是建立多部门联动的一体化运行模式。

(四)油藏特征为滚评建一体化提供可行的物质基础

长堤老区近几年所发现的新区块主要是馆陶组的微幅构造油藏。

该类油藏含油分布较为简单,含油边界主要为构造遮挡边界和油水界面。

新发现的油藏含油面积内通常老井较多,储层发育状况及油水界面较为落实,含油边界明确。

一旦地质方面评价出可以部署的潜力滚动评价区后,产能建设方案的编制就可以同期进行。

长堤老区馆陶组微幅构造油藏地质评价落实程度高的特点,为滚评建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企业效益为目的,加快滚动勘探成果产能转化速率,从专业技术手段和提升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入手,突破传统的勘探开发部门间各自为战管理运行模式,树立早实施早见效的经营管理理念,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长堤老区的滚评建一体化运行模式,从而使长堤老区的滚动勘探挖潜呈现出勘探开发资金节约、井位部署风险小、产能建设周期短及投产见效快的新局面。

二、滚评建一体化运行的内涵及特点

(一)内涵

滚评建一体化即以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整体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油气资源的快速、高效开发为宗旨,建立和完善勘探开发管理与技术研究一体化高效运行模式:

突破以往勘探、开发、钻井及地面工程各部门各自为战、效率低下的运行局面,构建以地质为中心,油藏、钻井、采油、工艺、地面及工农相辅的联动组织架构,建立预方案管理和技术评价体系,从滚动勘探部署、地质评价到产能建设,始终把相关部门整合为一体,统筹各部门工作,优化技术序列,达到加快工作进程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最终实现油藏勘探开发的高速高效。

(二)特点

滚评建一体化运行模式整合了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协调互补、运作高效的管理理念,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性

整个运作模式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

整合了地质、工艺、钻井、采油和工农等相关专业部门。

整个运作过程中,各个部门承担了各自重要的任务,如果哪个部门的工作出现问题将影响到整个一体化运行进程。

因此,要实现滚评建一体化运行离不开多部门的整体性,哪个部门是缺一不可的。

2、互动性

滚评建一体化的各环节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地质研究决定滚动勘探效果;开发方式、钻采优化都直接取决于地质研究结果,而各环节资料分析结果又直接决定地质研究定论。

另外在运行过程中,环节之间还可能出现矛盾,必须通过沟通协调来化解矛盾。

因此,滚评建一体化具有明显的互动性。

3、前瞻性

滚评建一体化运行方案的主要内容已在滚动勘探部署前期就完成了。

在尚未部署滚动井位的地质评价前期,根据油藏地质特征提前做好了油藏开发方案、钻采方案以及地面勘探等工作。

由于地质评价前期尚不知道井位实施后是否能够发现可开发的油藏,因此在一体化运行过程中,要分析油藏评价存在的风险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变化并在方案设计中体现。

滚评建一体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多部门模式化运行,而是要实事求是,提前做好工作预判和以及相应的调整准备。

4、时效性

在滚评建一体化运行过程中,各部门所辖的工作节点是环环相扣的,为保证整个项目的高效运行,各部门所从事的具体任务具有时效考核要求,决不允许由于哪个环节的工作滞后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运行进展,所有工作必须按方案整体规划的进度进行。

三、滚评建一体化运行的主要做法

滚评建一体化就是树立效益第一的管理理念,通过优化从滚动部署至新区产能建设各路各节点的运行模式,注重各环节工作的质量和运行速度,最终达到新区产能建设的优质高效。

一体化运行融合勘探、开发、钻井、测井、录井工艺、地面配套、采油工程等技术部门,建立各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以节点为连接,建立各级管理体系,在各个管理体系内的节点上,建立技术子节点,是一个集管理和专业技术研究的综合运行系统(见图1)。

 

图1滚评建一体化综合组织运行系统

滚评建一体化运行的具体做法就是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一条线管理以及部门内部的具体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勘探开发效益的最大化。

(一)配置适应的多部门组织架构,为滚评建一体化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持

一新区块从发现至产能建设牵扯到多个部门,因此新区产能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

为保证滚评建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把相关技术和管理部门整合成一个整体,各司其责,努力研究创新各自的技术领域,为一体化工作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持(见图2)。

 

图2滚评建一体化组织架构

1、地质核心部门强化新技术应用,为勘探部署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进入“十一五”后,长堤老区已进入高勘探成熟阶段,勘探难度极其大,勘探对象主要为一些小岩性、微幅构造以及地层等隐蔽性油藏。

常规技术评价手段无法满足隐蔽性油藏勘探的需要。

面对极其困难的勘探现实,地质研究项目组一方面深化成藏认识,解剖油藏主控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勘探部署依据(见图3);另一方面强化新技术攻关,针对长堤地区的地质特征,提出了“波组等厚约束微幅构造解释技术”、“地震综合储层预测技术”(见图4)等特色技术。

目前已经集成建立一套针对长堤老区滚动勘探挖潜的技术系列,各项技术对长堤地区有很好的适用性且日趋成熟,取得良好的勘探成效。

 

图3目标评价分析流程图

 

图4储层综合评价技术流程图

2、其它部门围绕地质部署,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研究最优的配套技术

其它相关部门涉及到专项技术主要有工艺、钻井、采油等。

根据油藏开发的需要,工艺部门需要研究比如防砂、射孔优化、采油泵参数优化等技术;钻井部门则需要研究如井深结构、防碰设计、中靶精度控制、井眼轨迹控制等技术;采油部门则研究如管线流程优化,机械参数优化等。

其它相关部门提供的配套技术也异常重要,哪一个部门都缺一不可,只有各相关部门提供的技术整合在一起并能协调运行,才能保证滚评建一体化的平稳运行及取得好效益。

(二)建立超前规划部署管理体系,保障滚评建一体化顺利起步

面临严峻的油气生产经营任务,必须加快勘探成果的产能转化速率,因此提出滚评建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

该模式在早期的目标评价就要整体规划体现,通过多部门的共同协助,超前运行,把各项工作做实,可以加快滚动勘探部署和新区产能建设的步伐。

在尚未实施滚动勘探井位之前,地质部门充分论证目标部署依据,其它部门协同把油藏开发方案、钻井方案以及地面工程建设方案编制好,各项工作提前运行,做到心中有数(见图5)。

由于前期工作做的系统扎实,大大地提高滚动勘探井位获批的成功率。

另外当滚动勘探井位实施成功后,由于前期已做好了产能建设相关的配套方案,产能建设可以无缝隙衔接跟进,大大加快产能建设步伐。

 

 

图5超前规划部署管理体系

超前规划部署管理体系突破了以往只有在滚动勘探井位实施成功后再进行开发方案编制的脱节做法,加快了滚动勘探成果的产能转化速率,实现早实施早建产早见效的勘探开发新局面。

(三)建立节点管理,保障滚评建一体化运行高速高效

滚评建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综合运行系统,牵扯到多个专业部门,工作头绪多且环环相扣。

为保障一体化工作的高速高效运行,采取了节点管理的办法。

把整项工作分解成多个相对独立的节点并设置了详实有序的操作流程,使得整个复杂的运行系统被分割成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大节点套小节点,系统运行有序明了,可以大大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

在工作中,根据已建立起来的节点管理来运行各项事务,使得工作运行有指南,不会走弯路,工作针对性和目的性强。

例如制定的新井井位运行系统节点管理,该节点管理包含了目标论证、井位运行、现场实施、成果评价、效果分析、区块潜力评价等6个一级节点,每个一级节又分解成多个二级和三级节点(见图6),节点层次性强,分工明了,运行内容完备有序,指导每项平稳运行。

 

图6新井井位运行系统节点管理流程图

(四)建立技术优化评价体系,保障滚评建一体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滚评建一体化运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作运行过程中,注重各路技术序列的优选评价,以保证勘探开发效益的最大化。

1、滚动勘探部署技术评价

目前,勘探难度逐渐加大,对地质评价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地质评价中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实用性,以达到井位评价的风险和投资最小。

在实际工作中,地质人员首先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相应技术对策,做好各项技术成果风险性和投入大小的对比,把技术评价成果提交相关领导审核,最后通过专题会形式决定最终的评价技术。

2、钻井工程技术评价

钻井工程围绕着地质评价这个中心来开展服务,要满足地质设计、采油设计、工程安全、投资最小化等4项要求。

在井位实施过程中,钻井部门常与地质和采油部门沟通,在满足地质和采油要求的前提下,对井位部署方式、井身结构、固井以及中靶精度等技术开展经济性评价。

比如为克服地面因素、便于管理和节约投资,尽量采用丛式井开发;为节约投资,优化地面井口位置选点,减少钻井进尺;为满足采油部门压裂投产的需要,要优化固井方式、优选水泥品种、强化固井质量;一般通过召开多部门协调会来决定钻井最终的施工技术。

3、采油工程技术评价

采油工程要根据地质的需要,以最大程度提高产能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在一体化运行过程中,采油工程要紧密结合油藏地质设计方案,重点开展投产方式、射孔方式以及机采参数等研究。

例如,根据油藏特征,能不压裂投产就不压裂,能减小压裂规模就减小,能压缩射孔长度就压缩等等,一般情况下,采油工程设计根据地质、采油、计划投资等部门的项目协调会讨论结果进行。

(五)强化节点管理考核机制,提升滚评建一体化工作质量

为盘活人力资源,提高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质量,在滚评建一体化运行中强化节点考核机制,根据工作质量和时效对参与人员给予经济奖惩。

表1桩西地质所井位设计管理考核办法

在考核机制中,奖励力度根据贡献的工作量以及工作质量来决定,同时惩罚力度则根据工作质量和时效来决定。

例如在2013年引入井位运行考核机制(见表1),主要目的是鼓励相关技术人员多提井,提好井。

该考核机制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根据个人的井位贡献度决定奖励力度,大大地提高各路技术人员寻找优质井位的积极性。

2013年提出的新井井位创下历年新高,全年新井实施有望突破120口,截止11月底已实施井位达到109口。

可以看出节点管理考核机制可以提升滚评建一体化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六)完善油藏开发管理体系,提升产能建设后的油藏日常经营管理水平

以开发管理单元(开发层系)为对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单元目标化管理网络,科学确定单元管理年度、季度工作目标,以系统节点为主抓手,加强网络监控和考核力度,责任落实到人。

针对制约采油厂开发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单元目标化管理上着力实施“四个深化”,即:

深化指标目标体系、深化技术融合创新、深化基层注采管理、深化油藏经营管理,坚持技术创新与精细管理,实现了开发生产的平稳运行、稳产基础的持续增强、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摈弃陈旧观念及“条块分割、责任不清、人员积极性不高”等管理弊端,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观念,以增强油田稳产基础为目标,按照“科学开发、精细开发、效益开发”的理念,实施“三年大调整”战略,持续转观念、强基础、抓管理,建立完善了单元目标化管理体系,形成了机构、目标、制度、运行、措施、责任、考核等“七要素”,所、矿、队“三个层次”,油田、区块、单元、井组、单井“五级预警”,地质、工艺、采油、作业、监测“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动态式、立体化全员参与的开发管理模式。

四、滚评建一体化运行的实施效果

长堤老区自2011年实施滚评建一体化运行模式,实施后新区滚动勘探、产能建设、地面配套工作同步推进,取得丰硕的成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1年以来,长堤老区先后部署实施滚动井6口,钻探成功5口,发现桩8-斜23、桩11-斜31等5个新区块,多数区块做到当年发现当年建产。

2011年发现桩8-斜23块,实现当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2万吨,新建产能0.7万吨;2012年发现桩17-斜41块,新增石油地质储量48万吨,实现当年新建产能0.4万吨;2013年发现桩11-斜31块、桩11-斜32块和桩11-斜20块,共上报控制储量245万吨,其中桩11-斜31块实现当年建成产能1万吨,桩11-斜32块和桩11-斜20块分别规划动用储量70万吨和24万吨,新建产能0.8万吨和0.7万吨,产能建设正在进行中。

上述区块中不乏出现像桩17-斜41、桩11-斜31和桩11-斜32等高效新区块,单井初期日油能力达到15吨以上。

截止2013年11月底,桩8-斜23块、桩17-斜41块、桩11-斜31块、桩11-斜32块和桩11-斜20块等5个新区块已完钻井数17口,全部为油井且投产,累计产油2.9万吨。

(一)经济效益

2011年以来实施滚评建一体化运行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该成果属于综合性管理创新成果,采用相关因素合成计算法(PCP),计算成果经济效益,具体公式:

EP=∑Sa-F-H-(∑Cb+I)

1、单因素效益

该成果陆续总共建成2.1万吨的年原油生产能力,截止到2013年11月,完钻的17口井累计生产原油2.9×104t,吨油效益按321元/t计,创直接经济效益:

2.9×321×104=930.9×104元

由于滚评建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建立,系统各节点运行的有效衔接,使得同期对比单井钻井、地面施工和人力成本费用平均单井节省8.8万元,已完钻新井17口,合计节省成本:

17×8.8×104=149.6×104元

未包括在单因素中的综合性费用为:

F:

非管理因素创效80万元

Cb:

成果实施费60万元

I:

损失费50万元

H:

因素间重复计算0万元

2、创新成果总效益

EP=(930.9+149.6)-80-0-(60+50)=890.5万元

(二)社会效益

1、实现长堤老区高勘探程度下的高效挖潜,为长堤老区乃至整个桩西地区的老区滚动勘探挖潜积累了信心,为老区高效滚动挖潜建立一套成熟的管理和技术研究综合运行体系。

2、立足整体经济效益,达到速度与风险、质量与效益的综合平衡,实现了油田勘探开发由单纯生产向经营管理的转变。

3、顺应了油田企业改革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了研究成员的现代化管理和组织水平,促进了油田滚动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开拓前进,为油田可持续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