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0201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3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docx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对应学生用书P95)

标题知识

关键要点

方法技巧

实行环境管

理的必要性

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列表法

环境管理的对

象和执行主体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图示法

立法和行政干预

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环境管理的手段

列表法

►课前演练

1.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

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3.环境管理

(1)概念:

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2)必要性:

单靠技术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课堂探究

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技术的局限性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

公产与资源

环境的退化

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续上表)

环境管理的

目的和概念

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耐受极限。

因此,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2.环境管理的对象。

对象

影响环境行为

约束方向

个人

个人的消费需求

和不良环境行为

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

企业

生产全过程中

的污染物排放

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同时需要对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

政府

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对点演练

1.环境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污染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加强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B.环境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相悖

C.环境管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D.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

解析:

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以工程技术措施为主。

►课前演练

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

主要是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

(2)企业:

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政府:

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执行主体:

国家和政府。

(2)具体工作: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以此来推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地进行。

►课堂探究

中国环境管理模式图。

►对点演练

2.能有效遏止环境的恶化,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环境管理手段有(C)

A.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B.法律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C.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

解析: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在环境管理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B)

A.个人和团体    B.国家和政府

C.环发大会D.企业和事业单位

解析:

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因为是国家和政府来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课前演练

1.管理手段。

(1)主要手段: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其他手段:

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2.公民要求。

(1)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

(2)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约束自身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3)利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

►课堂探究

环境管理的手段。

手段

定义

具体内容

行政

手段

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对从事开发活动的人、财、物等实施管理

法律

手段

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制定环境法律法规

组建执法队伍

通过强制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

经济

手段

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间接管理环境

项目

税收

和收

费制

财政

补贴、

信贷

优惠

市场

交易

押金

制度

举例

环境

税、资

源使

用税

补助

金制

度、税

收减

市场

干预、

责任

保险

(续上表)

手段

定义

具体内容

宣传

教育

手段

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思想动员

通过环境教育培养环境保护的专门人才

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实行科学管理,提倡社会监督的环境管理

技术

手段

借助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手段保护环境

►对点演练

4.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

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20XX年5月,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环境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保证地下水的储量。

据此完成

(1)~

(2)题。

(1)环保部门依法“封杀”自备井的做法,属环境管理范围的哪类管理(B)

A.区域环境管理     B.资源环境管理

C.部门环境管理D.环境技术管理

(2)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A)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本组题以南水北调为背景,考查对环境管理的分类和手段的理解。

(1)自备井能够比较随意地抽取地下水,“封杀”自备井是为了保护当地的水资源,所以属于资源环境管理。

(2)环保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对环境的管理,其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1.教材P74 案例

案例分析:

案例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于大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弃物,这势必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

此外,从案例中给出的具体计算数值可以看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说明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以上两点共同说明了环境管理对环境保护、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2.教材P77 思考

思考提示:

思考1.可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方面来回答。

思考2.总体来讲,我国的环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段使用较多,但法律和政策还有不成熟之处,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执法不严以及执法难、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明显薄弱、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思考3.侧重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

相关的资源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草原法》《煤炭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农业法》《渔业法》。

3.教材P79 思考

思考提示:

有两个原因经常造成犯罪人“无意识犯罪”或者存在侥幸心理。

(1)由于环境是公共物品,产权所有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直观,容易造成人们任意使用的倾向,使人们产生攫取自然资源和肆意排放污染物似乎不需要付任何费用和承担责任的错觉。

(2)环境犯罪的危害、后果往往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经常是没有直接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较多,难以找到诉讼的主体,对于“受害的环境”而言甚至不可能成为诉讼主体,凡此种种属于“控告者空缺”。

因此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让个人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制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要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B)

A.制定法规B.环境管理

C.公众参与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

解析: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属于环境管理的目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单靠技术方法能够完全解决环境问题

B.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C.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

D.企业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解析:

A项说法太绝对,明显错误。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据此完成3~4题。

3.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

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C)

①个人 ②企业 ③政府 ④地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A)

A.国家和政府B.个人和企业

C.地区和行业D.部门和单位

解析:

第3题,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被管理者,个人、企业应属于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第4题,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国家和政府来确定环境保护的方针,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5.在环境管理中具有双重身份的是(C)

A.企业B.个人

C.政府D.非政府环保组织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4)题。

材料一 20XX年1、2月,全国中东部地区多次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更为严重,大气中含有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

下图表示在不考虑政策措施对能源需求和社会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产生量的预测情况。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调动3.4万亿人民币资金投放到生态环保的领域,20XX年2月6日国务院要求加快技术更新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以减轻大气污染。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带来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20XX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雾霾形成的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体现的环境管理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

(4)为缓解我国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能源开采和利用领域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资源供应压力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环境压力大。

(2)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等排放大量的含氮有机颗粒物等污染物质。

(3)行政手段;技术手段;经济手段(任答二点)

(4)开采:

科学开采,防止采富弃贫;开采过程中环保措施同步进行;开采后土地复垦;(任2点)

利用:

提高矿物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洁净能源技术;调整矿物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比重。

(任2点)

1.对于环境问题,中国在全面推行现代化进程中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是(C)

A.防治环境污染B.综合治理水污染

C.环境保护D.加快生态工程建设

2.我国某些条文规定市区内禁鸣喇叭,这是(D)

①资源环境管理 ②区域环境管理 ③专业环境管理

              

A.①B.②C.③D.②③

解析:

市区禁鸣喇叭,一是规定了区域,二是规定了对噪声的控制。

因此这既是区域环境管理,又是专业环境管理。

3.不属于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是(D)

A.排污许可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C.污染集中处理制度

D.谁污染谁治理

解析:

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费收费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处理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4.环境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污染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加强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

A.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B.环境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相悖

C.环境管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D.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

解析:

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源,以工程技术措施为主。

5.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

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A)

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D.环境技术手段

解析:

政策制定的应急措施,是行政手段,而不是法律手段。

6.我国需加强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D)

A.我国是世界上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B.没有国际支持,我国不能进行任何环境保护工作

C.我国是造成环境污染份额最大的国家,应承担最大的责任 

D.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

解析: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

7.下列叙述中属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高层次的是(D)

A.参与环境文化建设,普及环境科学知识

B.积极参加环境建设,努力净化、绿化、美化环境

C.坚持在本职工作中做好环境保护,为环境保护尽职尽责

D.参与有关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决策过程并对环境管理进行监督

解析: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最高层次是鼓励公众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也就是公众、团体和组织既要参与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决策过程,又要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执法进行监督。

A项属于第一层次,B、C两项属于第二层次。

8.我国环境保护这一国策成功实施的基本前提是(D)

A.参与国际行动

B.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D.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

解析:

实施环境保护这一国策,参与国际行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都是基本措施,但不是基本前提。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

人类要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规律,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赖于环境意识的提高。

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

据此完成第9题。

9.“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属于我国的(A)

A.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B.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C.环境管理制度

D.环境管理政策

解析:

本题为课本内容,我国的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排污交易”对________类企业有利。

(D)

A.造纸B.钢铁

C.有色冶金D.微电子

11.“排污交易”是环境管理中的________手段。

(C)

A.法律B.教育

C.经济D.行政

解析:

第10题,微电子属于污染较少或没有污染的企业。

第11题,“排污交易”是通过排污权的“买入和卖出”实现的。

12.阅读以下材料,完成

(1)~(3)题。

材料一 20XX年1月7日,《大河报》报道的新《水浒》剧组涉嫌破坏黄河湿地一事见报后,执法部门出手制止了剧组的破坏行为,下达了停拍通知。

据《大河报》报道,正在拍摄中的新《水浒》陷入了“环境门”,剧组被指破坏河南郑州黄河湿地核心地区。

拍摄现场大片湿地已变成一块平地,地上乱扔的垃圾和塑料袋一片狼藉,拍摄用的马匹被拴在野生的红柳树上,无人看管,还任由马匹不停地啃咬树皮,马匹周围一圈的野生红柳的树皮都被马吃掉了。

材料二 

材料三 影片《无极》剧组曾因拍摄过程中对香格里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被处以9万元罚款,香格里拉县分管副县长因负有领导责任被免职。

20XX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已下发关于禁止在风景名胜核心景区拍摄影视剧的通知。

(1)广电总局关于禁止在景区核心区拍摄影视剧的通知,说明其采取的环境管理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对《无极》剧组破坏环境的行为采取了哪些环境管理手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对横断山区、青藏地区等高海拔区的自然环境的管理力度加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广电总局禁止在景区核心区拍摄影视剧,这是政府主管部门为保护景区环境采取的行政措施。

(2)题,从材料看,对《无极》剧组的处罚,涉及行政、经济等手段。

第(3)题,青藏地区、横断山区属高海拔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恢复很慢。

答案:

(1)行政手段

(2)行政、经济手段等。

(3)高海拔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生物生长极为缓慢,生态系统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

13.阅读材料,完成

(1)~(3)题。

20XX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总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钢铁、电力、冶金等项目,对唐山等4个行政区域、国电等4个电力集团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区域限批”政策,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落实宏观调控政策。

国家环保总局对唐山市采取“区域限批”(即国家环保总局及省环保局暂时停批唐山市所有新建项目)措施后,唐山市政府立即责令3家被通报的钢铁企业停产停建。

(1)环评的全称是________,三同时制度中的“三同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度。

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________(基本国策、基本方针、基本政策、管理制度)。

(2)材料中体现的环境管理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执行主体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采用的手段是________。

(3)国家此次环保行动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________、________基本国策。

解析:

此题考查了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据课文内容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 管理制度

(2)企业 政府 国家 政府 行政手段(行政干预)

(3)预防为主 强化环境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