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435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现代心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心理学.docx

《现代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心理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心理学.docx

现代心理学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注意:

是现时政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个人对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以及对自己的身体状态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2、潜意识:

指潜隐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赢受意识的控制欲压抑,致使个人不能觉知的意识。

3、有意后注意:

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就叫差别感觉阈限。

6、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7、运动知觉:

是人脑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移快慢的反映。

8、情绪记忆:

是以过去体验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9、思维:

是人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0、想象:

是在人脑中对有表现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情绪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生产的状态体验,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12、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13、应激:

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或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急速而高速紧张的情绪状态。

14、理智感:

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高级情感。

15、意志:

是意识的能力作用。

它是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6、多重趋避冲突:

17、动机:

是直接引起、推动与维持个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18:

学习动机:

是引导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9、能力:

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0、流体能力:

是指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相对不受后天学习经验影响的智慧能力,亦即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

21、晶体能力:

是指受后天学习影响较大的智慧能力。

它包括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

22、性格:

是一种与社会性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括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23、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心理特征。

24、需要;

二、简答题

1、简述感受性变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

1感觉的适应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感觉的对比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2、简述知觉的规律与教学。

答:

1、知觉对比律在教学中应用。

2、知觉组合律在教学中应用。

3、知觉协同律在教学中应用。

4、知觉理解率在教学中应用。

3、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答:

1.问题表征水平2..心理定势3.动能固着4.动机强度

4.什么是能力?

简述能力的差异表现。

答: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的差异表现在质和量两方面。

质的差异,有特殊能力差异和能力类型差异。

量的差异,有发展水平高低的差异和表现早晚的差异。

5、如何根据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

答:

1、班级教学中个别对待。

2、超常儿童培训。

3、智力落后儿童教育。

6、简述良好观察的条件。

180页

答:

1、明确目的的要求和任务。

2、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

3、系统的观察、周密的计划。

4、观察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7、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359页

答:

1、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

2、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组织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8、简述记忆的遗忘律。

207页

答:

1、遗忘的发展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平稳。

2、遗忘是由于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而受到抑制,一旦排除干扰,记忆就能恢复。

9、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251页

答:

1、准备期。

(包括创造者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研究资料、储存必要的知识、经验,准备比要的技术,设备及其他有关条件。

)2、酝酿期。

(这是准备期的继续。

也可以说是对准备阶段所获得各种资料、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归类整理,从而明确问题的关键期。

)3、顿悟期。

(顿悟期市创造活动极为重要的阶段。

)4、验证期。

(这个阶段是把前一阶段提出的新假设、新方案。

进行理论的或实际操作的检验。

10、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答: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与困难作斗争。

3、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效地意志教育。

4、发挥集体和榜样教育作用。

5、启发学生加强意志自我锻炼。

11、简述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140页

答:

1、积极运用无意识的规律。

2、有效的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

3、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12、简述记忆的品质。

215页

答:

1、记忆的精确性。

2、记忆的敏捷性。

3、记忆的持久性。

4、记忆的准确性。

13、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454页

答:

1、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1)、气质与性格的生理基础不同。

(2)、气质较多受遗传因素影响。

(3)、气质更多地受生理特点制约,因此不能给予好或坏的社会评价;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有好与坏的社会评价。

2气质和性格相互联系与影响:

(1)、气质对性格的影响:

①某种气质可言影响某些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②气质可以赋予性格特征以某种“色彩”。

(2)、性格对气质的影响:

①性格可以掩盖或改造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②气质的某些特征,如热情、敏捷等,在实践中被作为良好的品质而构成个性的一部分时,受到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制约。

14、简述情绪情感的关系。

答:

15、教学条件下学生有效地掌握科学概念应注意的事项。

答:

16、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和观察法。

(1)观察法①直接观察法②间接观察③自我观察

(2)实验法①实验室试验法②自然实验法。

17、简述注意的品质。

答:

1.注意范围2.之一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三、知识应用题

四种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答:

1、胆汁质。

特征:

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2、多血质。

特征:

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兴趣易转移、粗枝大叶。

3、沾液质。

特征:

稳重、踏实、沉着冷静,但不灵活、迟缓。

4、抑郁质。

特征:

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多愁善感。

因材施教:

1、要明确气质对教育工作者的意义,端正思想认识。

2、要善于区分和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3、要考虑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4、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并善于控制自己的气质特点。

5、教师要特别关心两类极端学生的身心健康。

注意品质及教学应用。

(注意转移等品质)

社会上强调学校减负,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请用心理学规律来解释。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等的分析)。

记忆规律的应用。

四、论述题

怎么提高复习效果,根据心理学相关原理制作一个方案。

罗森塔尔效应及分析。

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高级情感的培养。

第一章

1、直到19世纪的未叶,因受生物科学发展的影响,德国冯德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3、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学派强调内省法

4、行为主义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二是反对主义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5、心理学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

6、奥地利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则强调对人的异常行为进行研究,特别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

7、由此可见,现代心理学是研究现代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科学。

8、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9、心理现象的基本性质:

一,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人的心理现象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三,人的心理现象是在人的外显的行为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四,人的外显行为即实践活动是检验人的心理现象对客观现实反映是否正确的标准。

10、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描述心理现象,二,揭示心理规律,三,指导实践应用。

1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观点主要是指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它主张采用信息加工的方式直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

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观点,着重于人的价值和个体人格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

2、心理学分类:

从研究时间的延续性上划分,有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和纵横研究。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4、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或劳动中,通过被试的动作,行为和谈话等外部表现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是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条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地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6、调查法是根据被试对问题的回答而实现的一种惧资料的方法。

常用于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和价值观的研究。

7、测验法是使用专门的测量工具(量表)来测量被试某一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第四章

1、意识是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个人对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以及对自己的身心状态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2、无意识属于觉知水平最低的“零点”状态,又分潜意识和无意识,亦有学者将二者合而为一。

3、无意识指个人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外在(一切事物)环境中一切变化无所知或无所感的情形。

4、无意识中仍然会继续影响着人的行为,表现为做梦,口误或怪癖,还表现为情绪问题,精神疾病的症状,或者被升华为受社会赞许的行为。

5、三种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二,催眠,三,白日梦与空想。

6、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7、白日梦是指在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高度自我卷入的幻想活动。

8、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意识的聚集”。

9、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10、注意作为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人的一切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性。

因此,注意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它不能离开心理过程。

11、注意的功能:

一,注意具有选择功能;二,注意具有保持功能,三,注意具有调节和监督功能。

12、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3、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注意。

14、注意品质:

包括:

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等四个方面。

15、注意的规律与教学: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的表现p138

16、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一,积极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二,有效地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

P140

第五章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分类:

一,外部感觉,二,内部感觉。

3、外部感觉包括:

礼堂,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触觉,温度觉,痛觉)。

4、内部感觉包括:

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5、感觉:

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6、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它们之间是反比关系,即E=1/R。

7、感受性变化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一,感觉的适应规律在教学中应用,二,感觉的对比规律在教学中应用,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第六章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事例和解释。

2、错觉是人脑在知觉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知觉对象的不正确的,歪曲的反映。

3、知觉基本特性:

一,知觉选择性,二,知觉整体性,三,知觉理解性,四,知觉恒常性,五,知觉适应性。

4、知觉的规律与教学:

一,知觉对比律在教学中应用,二,知觉组合律在教学中应用,三,知觉协同律在教学中应用,四,知觉理解律在教学中应用。

5、观察及观察能力培养:

知觉的高级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6、良好观察的条件:

一,明确目的要求和任务,二,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三,系统的观察,周密的计划,四观察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7、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的反映。

8、记忆表象是指保存在头脑中的曾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简称表象。

9、记忆表象具有两个特征:

形象性,概括性。

10、记忆根据信息加工时效长短分类:

一,瞬时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

11、一般认为,人们的短时记忆广度平均值为7+-2组块,超过这个范围人的记忆就容易出错。

12、记忆过程:

一,识记及其种类,二,保持和遗忘,三,再认与回忆。

13、遗忘的原因:

一,衰退说,二,干扰说,三压抑说,四,同化说。

14、记忆规律在教学中应用p209

15、运用记忆的遗忘规律进行有效地复习:

一,及时复习,二,避免抑制。

P213

16、记忆的品质:

一,记忆的精确性,二,记忆的敏捷性,三,记忆的持久性,四,记忆的准备性。

第八章

1、思维是人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思维特征:

一,概括性,二,间接性,三,问题性。

3、根据思维探索解答问题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思维是一个复杂的高级心理过程,它要通过一毓相当复杂的操作来实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其基本操作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

5、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反映,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

6、在教学条件下学生能有效地掌握科学概念:

一,日常概念对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的影响,二,注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三,注意变式应用,四,注意给概念下定义,五,注意形成概念体系,六,注意对概念运用。

7、解决问题策略:

一,算法式策略,二,启发式策略(手段—目的分析策略,爬山法)。

8、影响解决问题心理因素:

一,问题表征水平,二,心理定势,三,功能固着,四,动机强度。

9、表征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表征问题的裨就是要个体利用问题所饮食的信息和已储存的信息主动地建构问题空间。

10、心理定势又叫心向,是指由先前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对后继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

11、功能固着是指人们习惯于把某种最一般性的功能赋予某一客体的心理倾向。

12、动机是促使个体解决问题的动力。

13、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4、与思维一样,想象也有许多特点,但其基本特点是形象形和新颖性。

15、想象形成方式:

一,粘和,二,夸张,三拟人化,四典型化,五假想法。

第十章

1、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与情感区别:

一,情绪往往是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

二,情绪具有情境性,三,情绪往往由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引起,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外部表现明显。

3、情绪,情感具有两种功能:

一,调节行动的功能。

二,信号交际的功能。

4、赫布(Hebb)研究发现,个人的情绪唤醒水平和智能操作效率之间存在关系:

当情绪唤醒水平较低时,智能操作效率不高,如果情绪唤醒水平逐渐上升,则智能操作效率也相应提高。

但唤醒水平上升到一定水平后,还继续上升,使人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反而影响效率,从而认为中等程度的情绪唤醒水平最有利于取得智能操作活动的最佳效果。

5、罗森塔尔效应:

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它不仅能激发老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诱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及其个性的发展。

6、情绪情感的调节策略。

P302

7、基本情绪状态:

一,心境,二,激情,三,应激。

8、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9、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迅猛爆发的情绪状态。

10、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或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急速而离席紧张的情绪状态

11、人类高级情感:

一,道德感,二,理智感,三,美感。

12、道德感是人们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13、理智感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高级情感。

14、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是否符合审美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15、情感基本品质:

一,情感倾向性,二,情感深刻性,三,情感稳定性,四情感效能性。

第十一章

1、意志是人们极为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

2、意志是意识的能力作用,它是人自学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意志行动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采取决定阶段,二执行决定阶段。

4、意志行动中心理冲突从形式上看,可以分四类:

一,双趋冲突,二,双避冲突,三,趋避冲突,四,多重趋避冲突。

5、意志品质:

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6、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动目的的重要性和正确性有充分的认识,并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该目的的意志品质。

第十二章

1、动机是直接引起,推动与维持个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2、需要:

是主体内部的一种缺乏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3、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5个层次。

依次是,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归属和爱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4、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教育者如何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标示变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

5、学习动机包括:

一,学习动机培养,二,学习动机激发。

第十四章

1、一般认为,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流体能力是指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相对不受后天学习经验影响的智慧能力,亦即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

3、晶体能力是指受后天学习经验影响较大的智慧能力。

4、世界上最早的测量是从中国开始的。

5、一些国家彩的“九连环”“七巧板”也是测定智力的方法。

6、1905年,在西蒙的帮助下,编成了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7、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推孟将它介绍到美国,结合美国实际修订成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8、三个量表: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9、计算智商的公式为:

智商(IQ)=智龄(MA)/实龄(CA)

10、能力差异分类:

一,能力类型差异,二,能力发展水平差异,三,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11、能力类型差异:

一,在感知方面,二,在记忆方面,三,在思维和言语方面。

12、因材施教:

编班问题p432

第十五章

1、人格含义:

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本质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统合,也就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2、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3、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无好坏之分。

4、性格也就是人的待人,接物,处事的态度及行为习惯方式中的个人特点。

5、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6、人格类型理论分类:

一,人格单一类型理论,二,人格对立类型理论,三,多元类型理论。

7、法利认为,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8、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没有耐心。

9、B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情怀不温不火,举止稳当,行动慢条斯人理。

10、内向人格的特点是,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凝虑困惑,交往面窄,有时适应困难。

11、外向人格的特点是,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关于交往,行动快捷,有时轻率。

12、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P447

13、胆汁质:

情绪激昂,易冲动。

14、多血质:

表情生动,姿态活泼。

15、粘液质:

态度庄重,交际适度。

16、抑郁质:

感受性高,情感体验丰富,但很少外露自己的情感。

17、气质与性格区别及联系:

一,气质与性格的生理基础不同,二,气质较多受遗传因素影响,三,气质更多地受生理特点制约。

18、气质和性格相互联系与影响之间的联系:

气质对性格的影响,性格对气质的影响。

19、气质,性格与因材施教:

一,要明确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端正思想认识。

二,要善于区分和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三,要考虑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P4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