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0580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docx

届高三物理练习题7课件

2016届高三物理练习题(七)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其中1-8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共48分)

1.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其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两辆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0~10s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

B.乙车在0~10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0.8m/s

C.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图线上P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m/s 

2.在微信、微博与QQ空间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在电子秤下面垫上泡沬箱,电子秤稳定后示数会比物体的实重大,这是经商者欺诈消费者的手段。

请依据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泡沫箱质地较软,电子秤称量时下陷,导致示数增大,因此此说法是真实的

B.称量物品时电子枰与物品处于稳定的超重状态,示数增大,因此此说法是真实的

C.与所称量物品以及泡沫厚度有关,示数可能会增大也可能减小,因此此说法是虚假的

D.根据平衡知识,示数体现的是真实的物重,因此此说法是虚假的。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长木块上,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对物块m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若恒力F使长木板与物块出现相对滑动.则恒力F的最小值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

A.μmg(1+

)B.μmg(1+

)C.μmgD.μMg

4.某打捞船在河边发现观察点下游河中心有可疑物品顺流而下,船和物品的连线与下游河岸的夹角600为时,船头立即对准物品前往打捞。

设河宽为d,各处水流速度与船对静水的速度大小均为v,则打捞船追上物品的过程中,航行时间和航程分别为()

5.如图所示,从A点由静止释放一弹性小球,一段时间后与固定斜面上B点发生碰撞,碰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水平方向,又经过相同的时间落于地面上C点,已知地面上D点位于B点正下方,B、D间距离为h,则(  )

A.A、B两点间距离为

B.A、B两点间距离为

C.C、D两点间距离为2h

D.C、D两点间距离为

6.飞机俯冲拉起时,飞行员处于超重状态,此时座位对飞行员的支持力大于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过荷.过荷过重会造成飞行员大脑贫血,四肢沉重,暂时失明,甚至昏厥.受过专门训练的空军飞行员最多可承受9倍重力的支持力影响.取g=10m/s2,则当飞机在竖直平面上沿圆弧轨道俯冲速度为100m/s时,圆弧轨道的最小半径为(  )

A.100mB.111mC.125mD.250m

7.如图所示,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金属小球P,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金属块Q上,Q放在带小孔(小孔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小球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圆锥摆).现使小球改到一个更高一些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P′位置),两次金属块Q都静止在桌面上的同一点,则后一种情况与原来相比较,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细线所受的拉力变小B.小球P运动的角速度变小

C.Q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变大D.Q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变大

8.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杆上的A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B点在A点下方距离为d处.现将环从A处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h=

B.环到达B处时,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相等

C.环从A到B,环减少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

D.环能下降的最大高度为

d

9.假设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倍,则下列有关地球同步卫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行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

B.运行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

C.向心加速度是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的n倍

D.向心加速度是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的

10.如图所示,M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有缺口的方形木块,abcd为半径是R的

光滑圆弧形轨道,a为轨道的最高点,de水平且有一定长度.今将质量为m的小球在d点的正上方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到d处进入轨道内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只要h大于R,释放后小球就能通过a点

B.只要改变h的大小,就能使小球通过a点后,既可能落回轨道内,又可能落到de面上

C.无论怎样改变h的大小,都不可能使小球通过a点后落回轨道内

D.调节h的大小,可以使小球飞出de面之外(即e的右侧)

11.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方向恒定的水平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在

t0时开始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可认为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  )

A.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物体在t0时刻的加速度大小为

C.物体所受合外力在t0时刻的功率为2F0v0

D.水平力F在t0到2t0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为F0(2v0+

 

12.如图甲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甲球沿倾角为30°的光滑足够长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乙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甲、乙两球的动能与路程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机械能不守恒,乙球机械能守恒

B.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m甲:

m乙=4:

1

C.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Ek0时,两球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P甲:

P乙=1:

1

D.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Ek0时,两球下降高度之比h甲:

h乙=1:

4

二、实验题(16分)

12.在没有配备打点计时器的学校里,老师想到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小球摆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用一根细长的线,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0点,在D处固定锋利的刮胡刀片以保证小球摆到0点正下方时细线会被迅速割断。

安装好实验装置后进行如下操作:

A.用米尺测量0点到球心的距离为L,然后测量自由悬垂时小球下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记下此时小球在水平地面的投影点M。

B.在水平地面合适的位置铺设白纸,然后在白纸上方覆盖复写纸。

C.把小球拉至水平位置A处由静止释放了最终小球落在水平面某处。

D.多次重复由A处静止释放小球,会在白纸上记录下一系列小球的落点。

用一个尽量小的圆把所有落点圈入,圆心记为C。

E.测量MC间的距离为x。

F.改变细线长度,重复以上步骤。

根据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步骤D是为了减小落点的。

(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2)只需要验证小球摆动过程。

成立(用题设条件中的字母写出表达式),就可以得出小球机械能守恒的结论。

(3)由于各种阻力的存在,最终结果△EP△Ek(填“大于”或“小于”),针对该实验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3.探究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作用力关系的实验中,釆用如下方案:

(a)调整气垫导轨水平(如图所示),并给气垫导轨充气。

在滑块上放上适当质量的砝码并安装、调整好挡光片组成滑块系统。

系统通过细线跨过导轨右端定滑轮与砝码盘相连,砝码盘中放入质量为m的砝码。

然后把滑块系统移动到导轨左侧某处由静止释放,滑块系统在外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

分别记录挡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t1和△t2。

(b)保持滑块系统的质量不变,改变产生加速度的作用力,即改变砝码盘中的砝码质量m(始终满足滑块系统质量远大于砝码及砝码盘的质量总和),使滑块系统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重复操作得到多组数据。

(c)测得挡光片的宽度L,记录两个光电门的位置坐标为x1和x2(x2>x1)

(d)处理数据并分析误差,得到加速度跟作用力的关系。

请回答:

(1)在选择挡光片时应选取的挡光片。

(填“A”或“B”)A.较宽B.较窄

(2)操作步骤(a)中滑块系统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

(3)滑块系统的加速度a=。

(4)在实验步骤中遗漏了一个物理量的测量,此物理量是。

(填“A”或“B”)

A.滑块系统质量MB.砝码盘质量m0

(5)只要证明加速度a和成正比关系,即可证明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关系。

(用题目中所给符号表示。

15.用图示装置测量重锤的质量,在定滑轮两侧分别挂上重锤和n块质量均为m0的铁片,重锤下端贴一遮光片,铁架台上安装有光电门.调整重锤的高度,使其从适当的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读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0;从定滑轮左侧依次取下1块铁片放到右侧重锤上,让重锤每次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计时器记录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计算出t02、t12….

(1)挡光时间为t0时,重锤的加速度为a0.从左侧取下i块铁片置于右侧重锤上时,对应的挡光时间为ti,重锤的加速度为ai.则

=      .(结果用t0和ti表示)

(2)作出

﹣i的图线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锤的质量M=      .

(3)若重锤的质量约为300g,为使实验测量数据合理,铁片质量m0比较恰当的取值   .

A.1gB.5gC.40gD.100g

三.计算题:

16.如图所示,质量m=2.2kg的金属块放在水平地板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大小为F=10N的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5.0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os37°=0.8,sin37°=0.6,取g=10m/s2)求:

(1)金属块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果从某时刻起撤去拉力,撤去拉力后金属块在水平地板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17.如图所示,传送带与两轮切点A、B间的距离为l=20m,半径为R=0.4m的光滑的半圆轨道与传送带相切于B点,C点为半圆轨道的最高点.BD为半圆轨道直径.物块质量为m=1kg.已知传送带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37°.传送带的速度足够大,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物块可视为质点.求:

(1)物块无初速的放在传送带上A点,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

(2)物块无初速的放在传送带上A点,刚过B点时,物块对B点的压力大小;

(3)若物块恰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为多大?

 

 

18.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带电量为Q,板长为L,一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紧贴电容器上极板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o射入电容器,恰好从下极板右端A点飞出,求:

(1)电容器内电场强度E的大小。

(2)带电粒子的比荷

⑶若将电容器右端截去一段,充电后带电量仍为Q,仍使粒子以原方式进人电容器,最后粒子轨迹恰好经过原来A点正下方

处,求电容器被截去的长度。

(已知C=K

K是常量,S为极板正对面积,d是极板间距离)

19.如图甲所示,带斜面的足够长木板P,质量M=3kg.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右侧靠竖直墙壁,斜面BC与水平面AB的夹角θ=37°.两者平滑对接.t=0s时,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Q从顶点C由静止开始下滑.图乙所示为Q在0~6s内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部分图线.已知P与Q间的动摩擦因数是P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5倍,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木板P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t=8s时,木板P与滑块Q的速度大小;

(3)0~8s内,滑块Q与木板P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其中1-8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共48分)

1.C 2.D3.A4.A5.C6、C7.C8.C9.BC.10CD.11.AD12.BCD.

二、实验题(16分)

13.

(1)偶然误差

(2)

(3)大于选用质量较大的金属球做实验;系小球的线一定要细些;割断线的刀片一定要足够锋利;舍去偏差较大的落点;

(只要说出任意一项且合理就给1分)

14、

(1)B

(2)

 (3)

(4)B(5)m0+m

15.答案为:

(1)

(2)

;(3)C;(4)减小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

三.计算题:

(36分)

16.解:

(1)因为金属块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则有

Fcos37°﹣μ(mg﹣Fsin37°)=0

得μ=

(2)撤去外力后金属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a=μg=5m/s2

金属块在桌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s=

=2.5m

17.解答:

解:

(1)物块放在A点后将沿AB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μmgcosθ﹣mgsinθ=ma,

由运动学公式有:

l=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t=10s.

(2)物块从A点由静止加速运动到B点,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2=2al,

在B点物块做圆周运动,则有: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

NB′=NB,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NB′=48N.

(3)物块沿轨道恰好到达最高点C,重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物体由B运动到C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在沿AB加速运动过程中,根据2al=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18.

(1)解:

由电容定义有:

…………………………(1分)

又:

…………………………(1分)

所以:

…………………………(1分)

(2)解: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可知:

…………………………(1分)

…………………………(1分)

联立得:

…………………………(1分)

(3)解:

设截去的部分长为L,又因为

则有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联立以上式子得:

…………………………(2分)

(采用其他形式或规律做题并正确的也给分)

19.解答:

解:

(1)0~2s内,P因墙壁存在而不动,Q沿BC下滑,2s末的速度为v1=9.6m/s.

设P、Q间动摩擦因数为μ1,P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对Q:

由图象有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37°﹣μ1mgcos37°=ma1

联立求解得μ1=0.15,则

(2)2s后,Q滑到AB上,因μ1mg>μ2(m+M)g

故P、Q相对滑动,且Q减速、P加速.设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2和a3,Q从B滑到AB上到P、Q共速所用的时间为t0,

对Q有:

μ1mg=ma2

对P有:

μ1mg﹣μ2(m+M)g=Ma3

共速时v1﹣a2t0=a3t0

分别求解得

,t0=6s,

故在t=8s时,P、Q的速度大小恰相同,vP=vQ=a3t0=0.1×6=0.6m/s

(3)0~2s内,据图象“面积”的含义,Q在BC上发生的位移

2~8s内,Q发生的位移

P发生的位移

0~8s内,Q与木板P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μ1mgx1cos37°+μ1mg(x2﹣x3)

代入数据解得△Q=54.72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