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0688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docx

卫生部颁发编排规范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期刊编排规范

为了加强军队医学期刊的科学管理,推动医学期刊编排格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并适应网络化、数字化信息交流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及行业规范、军队有关条例,结合军队医学期刊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1.1本规范规定了军队医学期刊编排格式及编辑加工要求,主要适用于学术类、技术类和综合类医学期刊,其他种类期刊可以参照采用。

1.2本规范大部分条款为统一要求,各编辑部必须遵照执行。

本规范中提供的选择项目或未提及的项目,其编排规范可由各编辑部自行决定,但应注意同一卷内各期格式必须保持一致。

2引用标准和法规

GB/Tl.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l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3179-1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GB/T9999-2001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GB/Tl6828-2007商品条码参与方位置编码与条码表示

GB/T788-1987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GB/T3259-1992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GB/Tll668-1989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

GB/Tl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GB/Tl3417-1992科学技术期刊目次表

GB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GB/T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

GB/T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GB/T7713.1-2006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

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7408-2005数据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l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GB/T3358.1-1993统计学术语第一部分一般统计术语

GB/T3358.2-1993统计学术语第二部分统计质量控制术语

GB/T3358.3-1993统计学术语第三部分试验设计术语

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GB/Tl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GB/Tl6751.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

GB/Tl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

GB/Tl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

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l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修订.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l976-09

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发布.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1984-l2-25

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l984-02-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

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l992-07-07

新闻出版署新出字[1993]1070号.关于在出版物上全面推广使用条码的通知.1993-08-09

CY/T35-2001科技书刊的章节编号方法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l998-07-31

国务院令(2001)第343号.出版管理条例.2001-12-25

新闻出版总署令(2005)第31号.期刊出版管理规定.2005-09-30

中央军委(1996)军字第27号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

IS0690:

1987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creferences-Content,formandstructure.2003-08-15更新

IS0690-2:

1997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Bibliogra-

phicreferences-Part2:

Electronicdocumentsorpartsthereof.2002-08-22更新

InternationalCommitteeofMedicalJournalEditors.UniformRequirementsforManuscriptsSubmittedtoBiomedicalJournals:

WritingandEditingforBiomedicalPublication.2006-02更新

IS04:

1997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

rulesfortheabbreviationoftitlewordsandtitlesofpublications.2002-04-02更新

第一部分编排格式

1开本

每种期刊的版式应力求统一和稳定。

根据目前国内纸张、印刷装订及相应配套设备生产现状,幅面尺寸可以适当变通,但同一期刊在同一年内各期的幅面尺寸应一致。

若需要变更,应从新的一卷(年)的第l期开始。

采用大16开本,纸张尺寸为880mm×1230mm,成品尺寸为

210mm×297mm(允许误差范围均为±1mm),版心尺寸为l70mm×255mm。

期刊各期正文页码应相对稳定。

增减页码应按照有关规定报批。

2刊名

2.1刊名应刊印于封面、目次页和版权页的明显位置。

期刊封面其他文字标识不得明显于刊名。

2.2外文期刊封面上必须同时刊印中文刊名。

2.3中文期刊应加注汉语拼音刊名。

汉语拼音刊名参照《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拼写,可刊印在封面、封底、目次页或版权页。

2.4期刊的中文刊名不论在何位置出现,必须保持名称的一致和完整,不用缩写形式。

并列刊名在封面、刊脊、目次页、版权页上应写全称。

英文刊名在页眉、参考文献表中可以缩写,缩写形式按照IS04:

1997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

rulesfortheabbreviationoftitlewordsandtitlesofpublications的规定,具体可参照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NLM)编印的《推荐的文献引用格式》附录B(http:

//www.nlm.nih.gov/pubs/formats/internet.pdf)。

3封页

封页包括封面、封二、封三、封底和刊脊。

3.1封面

3.1.1封面设计应庄重、简明、美观,突出学科特点和出版特色。

形式力求稳定,但可以根据广告布局或美观的需要,变换色彩和图案等。

3.1.2封面右上角排印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中上部自上而下依次排印中文刊名(包括并列刊名和副刊名),汉语拼音刊名,中文出版年月、卷号、期号(出版增刊时,封面须注明“增刊×”字样,如卷(年)末期应注明“卷终”字样),英文刊名,英文卷号、期号、出版年月。

左下角排印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部分)条码。

英文期刊封面编排格式与中文期刊可有所不同,但主要内容应一致。

3.1.3英文刊名纵排时,词序排列为由下至上,即订口朝上时由左向右阅读。

封面标志项目中的数码采用阿拉伯数字,中文期刊刊名中的数字采用汉字。

3.1.4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用不小于l3级照排字,建议用新五号字印在封面的右上角。

通常格式为:

ISSN××××-××××

CN××-××××/R

ISSN、CN与数字之间应留1个英文字母的空隙。

3.2封二、封三、封底

封二可作为封面标志项目的延续。

封二、封三和封底均可以视情况刊印版权标志、目次表,或刊印广告,但一年各期的版权标志和目次表的位置应相对固定。

3.3刊脊

3.3.1厚度大于或等于5mm的平订期刊,应设计刊脊并编排刊脊名称。

刊脊名称应包括刊名、卷号、期号、出版年月。

刊名首字上缘距上切口35mm,出版年月距刊名末字下缘20mm,卷号距出版年月l5mm,期号距卷号l5mm,主办单位距下切口25mm。

3.3.2骑马订期刊或厚度小于5mm的平订期刊,应在封底上方距订口4~5mm、距刊脊边缘不超过15mm处排边缘名称,内容包括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月。

3.3.3中文刊脊名称和边缘名称纵排,其中的数字排汉字。

英文刊脊名称及边缘名称按照国际惯例横排,阅读顺序为由上至下,其中的数字排阿拉伯数字。

3.3.4刊脊名称字体、大小、颜色、位置在同一卷的各期应保持一致。

4目次

期刊每期应编印目次,对海外发行的期刊还应编印英文目次。

目次页包括版头和目次表两部分。

中、英文目次页可刊登在封二、封三、封底上,不编入正文连续页码,但同一卷各期目次页的位置应相同。

若需变更,应从每卷第l期开始。

4.1中文目次表

4.1.1中文目次表一般排在每期的第l个单页码上(暗码),不从双页码起排,其后的双页码上可续排目次表,也可以排广告。

目次表排通栏或双栏,同一卷内各期应保持一致。

4.1.2中文目次表第l页上方排版头。

位于版头的中文刊名,长度应在13cm以内,高度应在2.5cm以内。

4.1.3目次排四号字,中间空两字,下方排目次表。

4.1.4目次表内应列出该期全部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以及分栏编排的栏目名称。

栏目名称顶格排(五黑),只有2个字的栏目名称,字间空2字。

4.1.5分期连载的文章应在目次表题名后加注“待续”、“续一”或“续完”等字样。

4.1.6目次表中栏目名称应避免重复并保持相对稳定。

栏目排列的先后顺序一般应与文章刊载的顺序一致。

同一栏目内的文章应按照页码依序排列。

4.1.7对广告篇幅较多的期刊,建议刊登广告目次。

4.1.8目次表下方可排本期责任者(如执行编委、责任编辑、责任排版、责任校对等)的有关信息。

4.2英文目次表

4.2.1英文目次表一般紧接中文目次表排。

英文目次表占单页码时,其后的双页码上可续排英文目次,也可排中、英文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或广告,不排印正文。

4.2.2英文目次表上方排版头,内容应与中文目次页版头一致。

4.2.3英文目次(CONTENTS或CONTENTSINBRIEF)排四号正体。

英文目次表文章题名应列出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也可列出栏目名称。

作者姓名可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也可仅列出前3位,最末一位作者姓名后加“,etal”。

5版权和其他信息

5.1每期应在固定位置(如封底、封二、封三、目次页旁或目次页下方等)登载版权标志。

内容包括:

a.刊名(含副刊名)、并列刊名;b.出刊周期;c.创刊年份;d.卷号(或年份)和期号;e.出版年、月(半月刊、旬刊、周刊还应标示出版日);f.主管单位及其地址;g.主办单位及其地址;h.编辑单位及其地址、电话、传真、E-mail、网址;i.出版单位及其地址、电话、传真、E-mail、网址;j.印刷单位及其地址;k.发行单位(国内外)及其地址、期刊邮发代号;l.订购处、邮购处(包括电话、传真号码和E-mail等);m.主编(或总编辑)和编辑部主任姓名;n.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o.增刊批准号(必要时);P.广告经营许可证号和商标注册号(必要时);q.版权标志及归属;r.定价。

对海外发行的期刊,应同时刊印英文版权标志。

用外文出版的期刊,其版权标志应该使用同种文字刊出。

若有编辑委员会,每年至少应刊登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1次,一般刊登于第一期的适当位置。

5.2英文版权:

标志内容与中文版权标志相对应。

6卷、期、页码、页眉、栏头

6.1卷和期:

期刊应依次分卷期出版,通常为每年出版l卷。

每卷的各期按照顺序连续编期号;卷号和期号使用阿拉伯数字。

每卷的最后一期,应在封面和目次页注明“卷终”字样。

6.2页码:

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标注于切口侧上角,全卷连续排页码。

每期的首页和翻开的右页,均应为单数页码。

尽量避免文章的转页;确需转页时,应在中断处标注“(下转第XX页)”字样,在接页处上方标注“(上接第××页)”字样。

一篇文章只能转页1次,而且只能顺转,不能逆转(由数值大的页码转至数值小的页码)。

如设插图专页,插图页每期单独排页码,不与正文页码连续。

6.3页眉:

正文部分应在页眉或其他适当位置标注刊名、出版年月、卷号和期号。

对海外发行的期刊应使用英文标注相同的信息。

并列刊名可使用缩写。

每页页眉均排中英文刊名、出版年月(半月刊、旬刊、周刊还应标示出版日)和卷号、期号,中文在前、英文在后,间隔1个字距。

格式举例如下: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1月1日第34卷第l期MedJChinPLA,VOl.34,NO.1,January1,2009

6.4栏头:

期刊正文部分可以设栏头,栏头用词应与目次表中的栏目名称一致。

栏头一般宜标注在每篇文章的题名上方,左侧顶格排。

如果同一栏目的文章连排,栏头可以排在该栏首篇文章的题名左上方,不必每篇文章都排印栏头。

7题名

7.1采用左侧顶格排或居中排,每卷应一致,转行时需考虑语气的停顿和该行末词的完整性,避免将一个意义完整的词拆开转行;虚词(例如“的”字)应尽可能留在行末,而连接词(例如“和”、“与”、“及其”等)不宜排在行末。

7.2题名不得排在页末而不接正文,即避免背题。

7.3一般不设副题名。

确有必要时,用冒号将副题名与主题名分开;或者用与主题名字体、字号不同的文字排印副题名,以示区别。

采用后一种编排格式时,在目次表中主题名与副题名用“:

”隔开。

8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8.1作者署名

8.1.1文章应有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置于题名下方,多位作者姓名之间可空1个字距,也可用“,”隔开,由各刊自行决定。

推荐用“,”隔开,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

简讯、报道等短文的作者姓名可标注于文末。

8.1.2作者中单姓单名者,姓与名之间空1个字距,各姓名之间空1个字距或用“,”隔开。

个人作者与集体作者并列署名时,个人作者姓名排在第1行,集体作者名称排在下一行。

示例如下:

李××,王×,刘×,孙××,胡×

×××××协作组(或研究组)

8.1.3英文摘要中,中国作者的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

汉族作者姓在前,复姓连写,首字母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名不用缩写,姓与名之间空1格。

对于复姓或双名的汉语拼音音节界限易混淆者,应加隔音号“'”。

8.1.4署名作者在2位(含2位)以上及以集体作者署名时,若有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须著录通讯作者电话和E-mail地址。

集体作者成员姓名可标注于文末,除一般标出集体名称之外,还应标出项目主持者或协调者。

8.1.5作者须确定论文的主要责任者。

建议不著录同等贡献者,确须著录可在脚注作者项后另起一行著录“前×位作者对本文有同等贡献,均为第一作者”,英文为“××,××and××arethefirstauthorswhocontributedequallytothearticle”。

英文摘要中同等贡献的第一作者均应著录其不同的工作单位。

同一单位的作者不能以同等贡献著录。

8.2工作单位:

在题名页左下方脚注中注明作者工作单位,并与正文间加左顶格正线,但视署名方式编排格式有所不同。

8.2.1个人作者:

在作者单位后,依次列出第一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城市名、单位名称(著录到科室)。

邮政编码与城市名之间空半字;城市名与单位名称之间隔以“,”,但若单位名称已体现城市名,则不再标注城市名;同一单位的不同科室之间隔以“,”,不同单位之间隔以“;”;句末不加标点。

第一作者单位变动或作者中有研究生、进修医师等情况,均在括号内标注,必要时用方括号套圆括号。

若有通讯作者,再另起一行列出通讯作者姓名及E-mail地址。

示例如下:

作者单位:

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内科[张××(现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科);王××、孙×(进修医师)]

通讯作者:

王××,E-mail:

×××@××××.××

8.2.2集体作者:

集体作者署名的论文,无论是多中心研究,还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原则上都应有责任作者署名,署名作者为l~3位,通常是研究项目的实施者、领头者或协调人。

通讯作者有关信息在论文首页脚注中注明。

题名下署名次序为:

作者l,作者2……研究组名称。

若题名下方不署作者姓名,可在文末与参考文献之间列出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名单和单位。

8.2.3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单位著录项目应与中文一致,并在邮政编码后加注国名。

9基金项目

9.1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

”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如果文章首页地脚同时标注作者单位,基金项目的标注应置于作者单位上方。

9.2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

例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XXXXXX);“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XXXXXX);“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XXXXXX);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XXXXXX);“十一五”军队医学科技攻关计划(XXXXXX)。

10编者按与编后语

编委会或编辑部欲向读者推荐某文章时,或者认为有必要提请读者注意或思考、探索某些问题时,均可加“编者按”或“编后语”。

11摘要和关键词

11.1在作者署名下方依次排中文摘要、英文题名、英文摘要。

中英文关键词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

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words)字样用小五黑,加黑体方括号,缩2格排,摘要正文排小五宋,转行文字顶格排。

摘要的撰写格式可依栏目而异。

同一栏目论文摘要的撰写格式应一致。

11.2论著类文章摘要,按照结构式摘要撰写。

内容包括研究“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四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论著中结构式摘要的小标题也可以扩展,例如“方法”可以细分为设计(Design)、试验机构(Setting)、研究对象(Patientsorparticipants)、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主要测量指标(Mainoutcomemeasures)等,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各要素小标题排小五黑,空l个字距后以小五宋排有关内容。

各要素英文小标题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单复数。

11.3综述类文章如果有摘要,其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资料选择、数据提炼、数据综合和结论等。

可以写成结构式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性摘要。

11.4英文摘要上方排印英文题名(首词首字母及专有名词大写,余均小写)、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到科室)、所在城市名、省份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11.5一般每篇论文选取2~5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以“;”隔开。

无摘要的文章,关键词排印在正文开头上一行。

12临床试验注册号和论文分类号(备选项目)

12.1临床试验注册号

12.1.1为了增加临床试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的质量及公众信任度,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于2004年9月在美国《内科学纪事》发表述评,提出从2005年7月1日开始,其成员期刊只发表经公共试验注册机构注册的临床试验结果报告。

中国医药卫生期刊协作组2006年4月发表《成都宣言》,也承诺从2009年1月起逐步实施只发表经注册的临床试验报告。

12.1.2临床试验注册号是指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注册号。

12.1.3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

以“临床试验注册”为标题(字体、字号与摘要的其他小标题相同),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

12.2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12.2.1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不是期刊必须著录的项目。

选择著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的期刊,应按照最新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标注。

一篇文章如果涉及多学科,在主分类号之后还可以标注1~3个相关学科的分类号。

12.2.2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排印在中文关键词下方。

无须标注英文分类号。

12.3DOI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等的标注按照主管单位有关要求执行。

13正文

13.1述评类文章题名建议用二黑、正文五仿双栏排的格式;论著题名建议用二宋、正文五宋双栏排的格式,栏距两字空;其他文章的编排格式(如通栏、双栏、三栏等)和字体、字号由各编辑部确定,但同一卷内各期应保持一致。

不同栏目文章连排时加通栏浪线。

13.2标题层次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

即l,1.1,1.1.1,1.1.1.1;2,2.1,2.1.1,2.1.1.1……。

参考文献前不加序号,建议加鱼尾号,即【参考文献】。

14插图

14.1随文图应先见文字后见图。

半栏图宽度小于3.5cm或通栏图宽度小于11cm时,图旁可以串文。

图序和图题可用小五黑或六黑置图形下方,图序与图题之间空1个字距;遇图旁串文时,图题和图注也可以排印在图的右侧。

图例一般排印在图内空白处,也可以排印在图形与图题之间。

图注应排印在图题之后,建议用六号字排。

图序、图题可居中排或顶格排。

14.2插图专页应拼制成一块图版,缩放后各图间距不小于1mm。

每组图上方应列出正文题名,题名下一行排“正文见××页”。

组合图每幅分图的右下角排分图的序号。

图序和图题集中排于图形下方。

插页的页码每期单独排序,以期号-插页序号表示,期号前加“插页”字样。

例如:

插页1-1,表示第1期第1插页。

14.3显微镜病理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之间空1个字距,例如:

HE×400。

15表

数据表、统计表用三线表,文字表可加分隔线。

先见文字后见表。

半栏表应排在提及该表的一段文字之后,通栏表一般应排在当页首或当页末,不拦腰截断文字。

表序和表题排在表的上方,表序与表题之间空1个字距;表注排印在表的下方。

表序、表题排小五黑,表内数字、文字和表注用小五宋或六宋排。

16参考文献

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

日文汉字应按照日文规定书写,勿与中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

16.1文内文献号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照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如例a);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如例b);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不用角码标注(如例c)。

a.×××等[1]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

b.敏感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有3种[2,4-6]。

c.cAMP含量测定方法见文献[7]。

16.2参考文献表依照各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

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著录;超过3位,可以只著录前3位,后加“,等”字样。

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

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对电子文献是必选著录项目,其他文献可选择标注。

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参照IndexMedicus中的缩略方法;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著录起止页码。

每年连续编码的期刊可以不著录期号。

国外医学系列的参考文献,刊名中“国外医学”字样与分册名称连排,不加居中黑点。

17志谢

志谢排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表之前。

志谢对象包括:

有贡献但不能成为作者的人,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