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011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doc.doc

2010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试卷

特别提醒:

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150分)

A1型题(1~132题):

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生化检验最常用的采血部位是

A.耳垂末梢血B.指尖末梢血C.肘前静脉血D.手背静脉血E.桡动脉血

2.血液标本溶血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血清明显增多B.血浆明显增多C.血清颜色变浅

D.血浆颜色变浅E.血清或血浆变红

3.对血清与血浆的描述,准确的是

A.血清占全血比例大B.血清内不含凝血因子C.血浆中不含凝血因子

D.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E.血浆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4.肝素抗凝真空采血管的头盖是:

A.红色B.绿色C.黑色D.紫色E.蓝色

5.目前广泛使用的自动化分析仪类型是:

A.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B.干化学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C.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D.连续流动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E.高效液相层析仪

6.在室内质控中,X-S质控图发生漂移,提示存在

A.偶然误差B.随机误差C.系统误差D.方法误差E.试剂误差

7.人体含ALT最丰富的组织是:

A.肝细胞B.心肌C.骨骼肌D.红细胞E.肾脏

8.连续监测法测定ALT选用的波长是(nm)

A.280B.340C.450D.510E.630

9.可致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为

A.生长素B.胰高血糖素C.肾上腺激素D.甲状腺素E.以上都是

10.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是症状伴随机血糖(以mmol/L计)

A.>5.5B.>6.1C.>6.7D.≥7.0E.≥11.1

11.当血糖超过肾糖阈值时,可出现

A.生理性血糖升高B.病理性血糖降低C.生理性血糖降低

D.病理性血糖升高E.尿糖

12.速率法(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测量时间设定在:

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一级与零级反应的混合

E.无法确定反应级数

13.正常人血中胆红素主要来源于

A.肌红蛋白B.胆汁酸盐C.细胞色素氧化酶

D.胆汁E.衰老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

14.酮体是

A.丙酮B.乙酰乙酸C.丙酮+乙酰乙酸D.β-羟丁酸

E.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

15.血浆葡萄糖测定常规方法是

A.已糖激酶法B.葡萄糖氧化酶法C.葡萄糖脱氢酶法D.O-T法E.福-吴氏法

16.下列各种成分中,被认为与为动脉粥样硬化负相关的是

A.VLDLB.HDL-CC.LDL-CD.HDLE.LDL

17.空腹血糖浓度在6-7mmol/L之间,又有糖尿病症状时宜做

A.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B.尿糖测定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

D.糖耐量试验E.C肽测定

18.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的常规方法

A.胆固醇氧化酶法B.磷酸甘油氧化酶法C.高效液相层析

D.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E.硫酸葡聚糖-镁沉淀法

19.Wilson(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血液中主要缺乏的物质为

A.甲胎蛋白B.铜蓝蛋白C.C反应蛋白D.α1-抗胰蛋白酶E.免疫球蛋白

20.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其吸收峰位于

A.280nmB.340nmC.450nmD.540nmE.628nm

21.下列关于脑脊液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测定方法有浊度法和双缩脲法

B.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时可以升高

C.血性脑脊液总蛋白测定需要先离心,采用上清液进行测定以去除血红蛋白的干扰

D.通常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病毒性脑膜炎

E.通常脑脊液蛋白质的含量大约相当于血清蛋白质含量的40%

22.大多数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

A.肝脏B.小肠C.肾脏D.胰腺E.脾脏

23.目前,血浆白蛋白测定的常规方法是

A.双缩脲比色法B.凯氏定氮法C.丽春红染色法

D.溴甲酚绿染料结合法E.磺柳酸法

24.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高于

A.5.5mmol/LB.5.0mmol/LC.4.5mmol/LD.4.0mmol/LE.3.5mmol/L

25.血液中运输CO2的主要形成式为

A.CO2-3B.物理溶解C.HbNHCOOHD.H2CO3E.HCO-3

26.血气分析仪测量的三项基本数据为

A.pH、PCO2、PO2B.pH、TCO2、PO2C.PCO2、TCO2、PO2

D.PCO2、TCO2、pHE.PCO2、AB、pH

27.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

A.氯离子B.钠离子C.钾离子D.钙离子E.镁离子

28.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为

A.1%以下B.0.1%以下C.0.01%以下D.0.001%以下E.都不对

29.目前能用于肿瘤筛查的肿瘤标志物有

A.CEA和AFPB.PSA和CEAC.PSA和AFP

D.CA125和CEAE.PSA和PAP

30.最常用的妊娠试验是

A.血凝抑制试验B.胶乳凝集抑制试验C.尿hCG定性试验

D.尿hCG定量试验E.ELISA法

31.妇女妊娠期血糖浓度较非孕期

A.无显著差异B.低C.高D.先低后高E.先高后低

32.妊娠期母体血脂异常而产后迅速恢复正常,此现象为

A.病理现象B.生理现象C.少数孕妇的独有现象

D.单纯的胆固醇升高E.单纯的甘油三酯升高

33.结合胆红素是胆红素与哪一种物质结合

A.Y蛋白B.6-磷酸葡萄糖C.胆汁酸D.葡萄糖醛酸E.葡萄糖酸

34.目前尿素自动化分析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

A.尿素酶偶联谷氨酸脱氢酶法B.酚-次氯酸盐显色法C.脲酶-波长比色法

D.二乙酰-肟法E.纳氏试剂显色法

35.用于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酶有

A.淀粉酶和脂肪酶B.LD和脂肪酶C.淀粉酶和CK

D.LD和CKE.脂肪酶和CK

36.肝脏生成初级胆汁酸的原料是

A.肌红蛋白B.胆汁酸盐C.胆固醇D.胆汁E.衰老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

37.鉴别黄疸是否胆管梗阻引起时,可参考哪一项指标

A.ASTB.AFPC.γ-GTD.A/GE.ALT

38.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的甲状腺激素是

A.T4B.T3C.T3和T4D.结合型T3和T4E.游离型T3和T4

39.目前主张放弃传统心肌酶谱的哪项用于诊断AMI的指标

A.α-HBDHB.CK-MB活性测定法C.cTnD.MbE.AST

40.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酶是

A.ALT和ASTB.ALP和CKC.AST和AMYD.CK和CK-MBE.ALT和LDH

41.CK有几种亚型

A.2B.3C.4D.5E.6

42.下列各项中几乎全被肾小管吸收的物质为

A.尿素B.葡萄糖C.肌酸D.氨基酸E.肌酐

43.用于诊断早期肾损伤的实验室指标为

A.肌酐B.尿素C.尿微量清蛋白D.尿酸E.核糖核酸

44.食物中蛋白质进入体内后最终的代谢产物是

A.氨基酸B.尿素C.肌酐D.尿酸E.核糖核酸

45.以NADH氧化成NAD+反应为基础的生化分析,测定时采用的波长及吸光度变化分别为

A.280mm,从小到大B.340mm,从小到大C.340mm,从大到小

D.405mm,从小到大E.405mm,从大到小

46.正常人每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达

A.50LB.80LC.100LD.180LE.300L

47.目前常规检验方法中通常测定下述何种物质来反映体内HDL的含量

A.HDL中的甘油三酯B.HDL中的胆固醇C.HDL中的磷脂

D.HDL中的载脂蛋白E.HDL中的糖脂

48.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最敏感的指标是

A. 血尿素B.血肌酐C.尿肌酐D.血尿酸E.内生肌酐清除率

49.正常糖耐量的OGTT结果为

A.空腹血糖6~7mmol/LB.口服葡萄糖30~60min达高峰

C.葡萄糖峰值>10mmol/LD.2小时血糖水平在7~8mmol/LE.与食用的糖量无关

50.判断低血糖的血浆葡萄糖浓度是

A.<2.8mmol/LB.<3.0mmol/LC.<3.2mmol/L

D.<3.4mmol/LE.<3.8mmol/

51.下列哪项指标通常被作为心肌损伤确诊标志物

A.CKB.CK-MBC.LDH1D.cTnE.AST

52.运输外源性TG的主要血浆脂蛋白是

A.HDLB.LDLC.VLDLD.CME.Lp(a)

53.体内含量升高对甲亢诊断最有价值的甲状腺激素是

A.TT3B.TT4C.FT3D.FT4E.rT3

54.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B.肾上腺素C.甲状腺素D.雌性激素E.黑色素

55.不属于心肌酶检测指标的是

A.CK-MBB.LDH1C.CKD.cTnE.AST

56.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标志物是

A.CK-MBB.LDHC.CKD.cTnE.Mb

57.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完全吸收的物质是

A.尿素B.尿酸C.肌酐D.葡萄糖E.K+

58.心肌中活性最强的CK同工酶是

A.CK-MMB.CK-HMC.CK-MBD.CK-BBE.CK-HB

59.下列哪项不属于甲亢的临床症状

A.多食消瘦B.粘液性水肿C.肌颤D.心率加快E.突眼

60.甲状腺素是一种含碘的

A.儿茶酚胺 B.多肽  C.脂肪酸衍生物D.氨基酸衍生物E.核苷酸

6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62.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立克次体B.真菌C.衣原体D.病毒E.螺旋体

63.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A.鞭毛 B.荚膜  C.菌毛 D.芽胞E.细胞壁

64.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cmB.mmC.μmD.nmE.pm

65.L型细菌是

A.细胞壁缺陷的细菌B.无核质的细菌C.细胞膜缺陷的细菌

D.质粒丢失的细菌E.无致病力的细菌

66.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A.充足的营养B.合适的酸碱度C.适宜的温度D.必需的气体E.充足的光线

67.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选用细菌生长繁殖期中的

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以上都不是

68.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

A.有性繁殖B.二分裂法C.形成孢子D.有丝分裂E.复制

69.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

A.煮沸法B.巴氏消毒法C.流通蒸汽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E.间歇灭菌法

70.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

A.100%B.95%C.75%D.50%E.30%

71.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A.H抗原B.肽聚糖C.O抗原D.荚膜多糖E.脂多糖

72.革兰染色法脱色时所用乙醇浓度为

A.70%B.95%C.90%D.20%E.40%

73.革兰染色阳性的细菌颜色是

A.红色B.蓝色C.黄色D.紫色E.绿色

74.细菌的人工培养不能应用于

A.病原学的诊断 B.做药物敏感试验 C.培养纯种细菌 

D.制备菌苗用于预防E.制备干扰素

75.常见的革兰阳性致病性球菌有

A.金黄色葡萄球菌B.表皮葡萄球菌C.丙型链球菌

D.脑膜炎球菌E.淋球菌

76.各型链球菌中,致病力最强的是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丙型链球菌

D.草绿色链球菌E.B群链球菌

77.目前筛查伤寒带菌者的方法是检测血清的

A.O抗体B.H抗体C.K抗体D.Vi抗体E.O加Vi抗体

78.关于霍乱,错误的是

A.属于烈性消化道传染病B.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C.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D.病后的免疫力短暂

E.接种霍乱死疫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79.铜绿假单胞菌特有的色素为

A.荧光素B.青脓素C.绿脓素D.黄脓素E.以上都不对

80.破伤风是由下列那种细菌引起的

A.破伤风杆菌B.肉毒梭菌C.产气荚膜梭菌D.炭疽杆菌E.白喉棒状杆菌

81.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D.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杆菌

E.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杆菌

82.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肉毒杆菌C.炭疽杆菌

D.分枝杆菌E.产气荚膜杆菌

83.冷凝集试验用于哪种微生物感染的辅助诊断

A.肺炎球菌B.肺炎衣原体C.莫氏立克次体D.肺炎支原体E.着色真菌

84.真菌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或成分是

A.细胞壁B.细胞核C.线粒体D.内质网E.叶绿素

85.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A.核心B.衣壳C.包膜D.壳粒E.刺突

86.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

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87.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途径有

A.分娩和哺乳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性接触E.以上均可

88.引起人类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原微生物是

A.HAVB.HBVC.HIVD.EBVE.以上均可

89.目前认为与鼻咽癌有关的病毒是

A.鼻病毒  B.腺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EB病毒 E.巨细胞病毒

90.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标本被污染B.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要严格消毒后采集

C.标本采集后必须尽快送检D.根据不同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时期采集不同标本

E.标本作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

91.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鞭毛B.普通菌毛C.荚膜D.性菌毛E.芽胞

92.血常规检验时,选用的真空采血管管盖颜色是

A.红色B.淡蓝色C.紫色D.绿色E.黑色

93.关于毛细血管采血错误的是

A.采集的血量少B.WHO推荐耳垂采血C.勿用力挤压

D.深度以2~2.5mm为宜E.要求使用一次性采血针以避免污染

94.枸橼酸钠抗凝剂适用于哪项检查

A.血栓与止血检验B.血液流变学检查C.红细胞比容

D.血小板计数E.白细胞分类计数

95.瑞氏染色所用染液为

A.黄焦油蓝B.伊红美蓝C.中性红D.结晶紫E.天青

96.成年女性的红细胞参考区间为

A.(3.5~5.0)×1012/LB.(4.0~5.5)×1012/LC.(6.0~7.0)×1012/L

D.(4.0~10.0)×1012/LE.(5~12)×1012/L

97.缺铁性贫血时外周血涂片中易见

A.巨红细胞B.嗜多色性红细胞C.小红细胞

D.球形红细胞E.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98.中性粒细胞减少应除外

A.慢性理化损伤B.伤寒C.化脓性球菌感染

D.自身免疫性疾病E.脾功能亢进

99.血涂片瑞氏染色后,细胞圆形,直径13~15um,胞核多两叶,呈眼镜状,染色质粗糙,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紧密排列的橘红色颗粒,则该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

100.淋巴细胞减少的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艾滋病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流感E.流行性腮腺炎

10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下列哪项除外?

A.空泡B.中毒颗粒C.嗜碱性点彩D.大小不均E.核变性

102.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减少是因为

A.红细胞破坏增加B.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C.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D.造血原料不足E.失血过多

103.巨红细胞常见于

A.脾切除后B.巨幼细胞贫血C.红白血病D.缺铁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

104.用于贫血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是

A.红细胞升高B.血红蛋白上升C.HCT升高

D.网织红细胞增加E.以上都是

105.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颗粒,称为

A.Döhle体B.中毒颗粒C.空泡D.退行性变E.大小不均

106.HCT表示

A.血细胞比容B.红细胞计数C.血红蛋白D.血小板E.白细胞

107.在疾病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核象右移常提示

A.预后不良B.预后良好C.机体抵抗力好

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E.病情好转

108.关于网织红细胞(Ret),说法不确切的是

A.是幼稚的红细胞B.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年轻红细胞

C.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D.是介于中幼红细胞与晚幼红细胞之间的红细胞E.用活体染色法检查

109.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A.支气管嗜喘B.猩红热C.伤寒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肠寄生虫

110.关于血沉描述不正确的是

A.魏氏法是ICSH推荐的方法B.可用于结核的特异性诊断

C.血沉加快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比例D.红细胞增多血沉减慢

E.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为4︰1

111.血红蛋白的英文缩写

A.HGBB.RDWC.MPVD.HCTE.MCH

112.叶酸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前的直方图表现为

A.波峰右移,峰底变宽B.波峰左移,峰底变宽C.波峰右移,峰底不变

D.波峰左移,峰底不变E.波峰不变,峰底不变

113.出血时间缩短见于

A.血小板无力症B.DIC早期C.ITP

D.巨大血小板综合症E.纤溶亢进

114.与血小板无关的试验是

A.出血时间B.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D.血块收缩试验E.血小板粘附试验

115.APTT指的是

A.凝血时间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C.出血时间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E.血浆凝血酶时间

116.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区间是

A.(100~300)×109/LB.(4~10)×109/LC.(11~12)×109/L

D.(50~100)×109/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