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671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docx

高级中学物理电学公式大全doc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电场公式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

F=kQ1Q2/r2(在真空中){F:

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

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

两点电荷的电量(C),r:

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

E=F/q(定义式、计算式){E:

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

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

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

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

AB两点间的电压(V),d:

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

F=qE {F:

电场力(N),q:

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

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

UAB=A-B,UAB=WAB/q=-EAB/q

8.电场力做功:

WAB=qUAB=Eqd{WAB:

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

带电量(C),UAB:

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

匀强电场强度,d:

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

EA=qA{EA:

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

电量(C), A:

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 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 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

电容(F),Q:

电量(C),U:

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kd(S:

两极板正对面积,d:

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ε:

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0=0):

W= 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0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抛运动;垂直电场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L=V0t,平行电场方向: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高中物理恒定电流公式

1.电流强度:

I=q/t{I:

电流强度(A),q:

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

时间(s)}

 2.欧姆定律:

I=U/R {I:

导体电流强度(A),U:

导体两端电压(V),R:

导体阻值()}

3.电阻、电阻定律:

R=L/S{:

电阻率(?

m),L:

导体的长度(m),S:

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

电路中的总电流(A),E:

电源电动势(V),R:

外电路电阻(),r:

电源内阻()};

 5.电功与电功率:

W=UIt,P=UI{W:

电功(J),U:

电压(V),I:

电流(A),t:

时间(s),P:

电功率(W)};

6.焦耳定律:

Q=I2Rt{Q:

电热(J),I:

通过导体的电流(A),R:

导体的电阻值(),t:

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

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

P总=IE,P出=IU,=P出/P总{I:

电路总电流(A),E:

电源电动势(V),U:

路端电压(V),:

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0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0);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0+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

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

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

U=UR+UA;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

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R=RA+RX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真

选用电路条件Rx RA[或Rx(RARV)1/2];选用电路条件RxRV[或Rx (RARV)1/2]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分压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点

一、电场基本规律

1、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1)三种带电方式: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2)元电荷:

最小的带电单元,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e=1.610-19C密立根测得e的值。

2、库仑定律

 

(1)定律内容: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

k=9.0109N?

m2/C2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

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二、电场能的性质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

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

 

(1)定义: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

 单位:

伏(V)带正负号计算

(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

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场线判断:

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

AB

 ○2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

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

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

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3、电势能Ep

(1)定义:

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场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由位置决定的能量。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把电荷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2)定义式:

带正负号计算

 (3)特点:

 ○1电势能具有相对性,相对零势能面而言,通常选大地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

○2电势能的变化量△Ep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无关。

4、电势差UAB

(1)定义:

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之差。

也叫电压。

(2)定义式:

UAB=A-B

 (3)特点:

○1电势差是标量,但是却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起点和终点的电势谁高谁低。

若UAB0,则UBA0。

 ○2单位:

○3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是确定的,与零势面的选择无关

○4U=Ed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计算公式。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5、静电平衡状态

(1)定义:

导体内不再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稳定状态

 

(2)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2感应电荷在导体内任何位置产生的电场都等于外电场在该处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

○4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与导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有关,越弯曲,电荷分布越多。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强调手脑并用学物理

物理是实验科学,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尤其要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演示实验一定创造条件设法开出,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对于学生实验一定要强调人人动手,不能做观众在课后适当布置一些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上课时,强调注意力集中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同学都有一本草稿簿,便于边听课边在草稿纸上演算、分析,做到听课手脑并用。

解题时要让同学养成边思考边画草图的习惯,提高利用图形、图象、框图进行分析的能力。

学会理解归纳

大多数女生在进入高中以后都比较刻苦,在学习之初都有良好的愿望,但往往事倍功半,这主要是方法问题。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对概念、规律的学习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概念的理解包括定义、性质、物理量的单位以及与其它物理量的关系都需要弄清,规律的发现、内容、适用范围及如何用也都需要掌握。

课后应做一定的练习巩固知识,注意独立思考和各种创造思维的应用,对练习中的错误要找出原因,及时弥补才能提高,这一点也适用于测验以后,做到考后100分。

复习时教师要教会女生归纳、总结,将厚书读薄,理出知识的主线,使知识条理清楚,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对练习、测验中同种类型的题目、易错的题目要注意归纳、收集,便于复习。

教师通过对女生学法的指导,提高了她们的学习能力,她们在成功学习的同时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有利于克服女生思维呆板、思路多年来狭窄的缺点。

一题多解 、 一题多问、一题多思 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办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题多解的例题,要特别讲解清楚,并要求课后务必整理一遍;对于已知条件字母化、物理过程不明确的开放性习题,要与同学一起分析出现各种情景的可能性,讲清为什么会出现这几种情景的道理,以及思考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通过画草图揭示出各种可能性的思维.

2017高中物理电学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

高中物理恒定电流公式

1.电流强度:

I=q/t{I:

电流强度(A),q:

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

时间(s)}

2.欧姆定律:

I=U/R{I:

导体电流强度(A),U:

导体两端电压(V),R:

导体阻值()}

3.电阻、电阻定律:

R=L/S{:

电阻率(?

m),L:

导体的长度(m),S:

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

电路中的总电流(A),E:

电源电动势(V),R:

外电路电阻(),r:

电源内阻( )};

5.电功与电功率:

W=UIt,P=UI{W:

电功(J),U:

电压(V),I:

电流(A),t:

时间(s),P:

电功率(W)};

6.焦耳定律:

Q=I2Rt{Q:

电热(J),I:

通过导体的电流(A),R:

导体的电阻值(),t:

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

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

P总=IE,P出=IU,=P出/P总{I:

电路总电流(A),E:

电源电动势(V),U:

路端电压(V),:

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0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0);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0+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

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

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

U=UR+UA;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

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R=RA+RX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真

选用电路条件RxRA[或Rx(RARV)1/2];选用电路条件RxRV [或Rx(RARV)1/2]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分压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高中物理电场公式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

F=kQ1Q2/r2(在真空中){F:

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

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

两点电荷的电量(C),r:

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

E=F/q(定义式、计算式){E:

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

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

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

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

AB两点间的电压(V),d:

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

F=qE{F:

电场力(N),q:

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

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

UAB=A- B,UAB=WAB/q=-EAB/q

8.电场力做功:

WAB=qUAB=Eqd{WAB:

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

带电量(C),UAB:

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

匀强电场强度,d:

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

EA=qA{EA:

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

电量(C),A:

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 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

电容(F),Q:

电量(C),U:

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kd(S:

两极板正对面积,d:

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ε:

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0=0):

W=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0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抛运动;垂直电场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L=V0t,平行电场方向: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一、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

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

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

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关于练习在物理中的重要性,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希望同学们记住严老的教诲:

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练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

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

严济慈先生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做练习对理解物理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

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练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摩擦力既可做动力又可做阻力这一说法,摩擦力做阻力现实中的例子很多,也很好理解。

但摩擦力做动力就不那么好理解,这时若能举一个传送带的例子,并能讲清楚,摩擦力做动力这一问题就能彻底解决,真正理解。

 二、抓住课堂,提高效率

堂上一分钟,堂下十分钟这一老话充分说明了课堂的重要性,也充分说明了抓住课堂与提高效率的关系。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

所以抓住了课堂也就守住了阵地,同时,只有守住了这块阵地,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

所以说抓住课堂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才能抓住课堂?

抓住课堂抓什么?

一要动脑:

即要积极思考让自己的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认真的听思路、听方法,听老师如何审题,如何找关键点,如何破题;二要动手:

动手记重点和疑点,尤其是疑点,不仅要记下而且要抓住不放,利用课余时间问老师、问同学直到弄懂为止。

三要动口:

动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千万不要有害怕答错而不敢开口的想法,一旦有了这种想法,自己的问题就不能被老师发现,问题也就难以得到解决,长此以往,就会被堆积的问题压跨。

因此一定要大胆开口答题,大胆开口质疑,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另外,高一物理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实例,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就只有通过课堂这一途径来解决。

例如:

高一教材中万有引力一章中有关天体运动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实例来帮助我们理解,如果我们再抓不住课堂,那么这部分知识就不可能真正的理解。

三、注重实验,培养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我们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获得巨大的动力,学习成绩就会突飞猛进。

兴趣的培养可以有多种渠道,结合物理学的特点,实验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在我们的物理课本中有许多实验,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本中介绍的小实验等。

课本中的这些实验主要是用来验证规律的,但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并做好这些实验,我们的收获就不仅在于验证规律,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

课本上显示微小形变的小实验,如果我们能动手做一下,并能认真分析一下其结果所反映的内容。

那么我们不仅能对微小形变有正确的认识,而且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所以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认真观察、认真分析、努力做好实验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方法。

 四、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通常考试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即讲过的习题、练过的习题错误率却非常高。

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听讲不认真所致,二是不善于总结规律。

因此要真正学好物理,除前面提到的要认真听讲外,还要善于总结。

物理题中规律性的东西很多,在进行总结时,不仅要总结出规律而且要总结出变化,这样才算真正理解,才能灵活应用,才能举一反三。

例如在处理力学中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问题时,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正交分解法,但在练习中我们会发现,若是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用三角形法则更简单;再如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减速到零的运动和反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加速度不变)运动在求时间和位移时是等效的。

物理中类似的规律很多,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会发现这些规律,在解题时有意识的进行应用,定能做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