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737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docx

经济法教学大纲西政

《经济法学》精品课程系列参考资料

(一)

 

《经济法学》教学大纲

一、编写及使用说明

(一)课程使用教材:

李昌麒主编:

《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二)总授课时数:

12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108学时,实践教学学时12学时

(三)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主讲老师应结合课程使用教材及本大纲,帮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熟悉有关的法律与法规,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熟悉并了解经济法的相关理论动态。

二、课程内容

第一编  经济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  经济法的兴起

1、教学目的:

通过了解经济法概念的早期使用以及经济法在各国兴起的原因与客观实际,认识经济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研究经济法兴起的基本方法

  本节主要应掌握:

研究经济法兴起的逻辑与实证,应然与实然,历史与现实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经济法概念的早期使用

  本节主要应掌握:

经济法概念早期使用的代表人物、著作及其含义。

第三节 经济法兴起的历史轨迹

  本节主要应掌握:

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国家、前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我国兴起的历史脉络。

第四节 经济法兴起的原因及发展前景

  本节主要应掌握:

经济法兴起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部门法、理论原因;经济法的发展前瞻。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从民法的局限谈经济法产生的必然性

(2)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

第二章  经济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

1、教学目的:

通过对经济法定义及调整对象的学习深刻把握经济法的内涵与外延。

2、教学时数:

本章共4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经济法的定义

  本节主要应掌握:

国内外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本书“需要干预论”定义的内涵。

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本节主要应掌握:

经济法调整的法哲学依据;经济法四大调整对象的具体内容及其客观必然性。

4、知识扩展

  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争论。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如何认识经济法的独立性

(2)经济法的本质

(3)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调整方法和功能

1、教学目的:

  通过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调整方法的学习,明确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功能。

2、教学时数:

本章共6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本节主要应掌握经济法的资源优化配置、国家适度干预、社会本位、经济民主、经济公平、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的内涵和现实表现。

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本节主要应掌握经济法的公权介入与私权介入相结合的调整方法的特殊性和具体内容。

第三节 经济法的功能

  本节主要应掌握市场失灵的含义与表现;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较之行政法与民法的优势。

4、知识扩展

  不同经济法学者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不同理解。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层次

(2)经济法的社会本位观

(3)经济法与社会公共性

(4)经济法的发展理念

(5)公权行为与经济法现代化

第四章  经济法律关系

1、教学目的

  通过对经济法律关系的学习,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殊性。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本节主要应掌握:

经济关系与经济法关系的区别与联系;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

  本节主要应掌握: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与特征;经济职权的特征;经济职责的表现形式;经济权利的种类;经济义务的表现形式;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

  本节主要应掌握:

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状态;经济法律事实的含义与分类。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区别与联系

(2)经济职权的特征

(3)承包经济权的物权属性

第五章  经济法责任一般

1、教学目的

  通过对经济法律责任的学习,掌握经济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分类。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经济法责任的含义和属性

  本节主要应掌握:

经济法责任的定义;经济法责任与一般法律责任的区别。

第二节 经济法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分类

  本节主要应掌握:

经济法责任的五个构成要件;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职务责任与非职务责任;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第三节 经济法中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本节主要应掌握:

经济行政责任的分类;经济民事责任的责任形式;经济刑事责任的立法模式。

第四节 经济法责任的认定和实现

  本节主要应掌握:

认定经济法责任的原则;经济法责任实现的障碍与排除。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经济法有无自身独立的责任形式

(2)如何从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的融合理解经济法责任

第二编  市场主体规制法律制度

第六章  市场主体规制法律制度概述

1、教学目的

  通过对市场主体法定义与调整对象的学习,掌握市场主体规制法在现代企业立法中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市场主体规制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

  本节主要应掌握:

市场主体的定义与特征;市场主体规制法的含义与特点;市场主体规制法调整对象的分类。

第二节 我国的企业立法

  本节主要应掌握: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企业立法的内容与特征。

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法

  本节主要应掌握:

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现代企业的制度体系;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主体规制法的关系。

4、知识扩展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有限责任制度的利弊分析

(2)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发展与创新

第七章  企业形态法定化与企业法律形态

1、教学目的

  通过对企业法律形态的学习,掌握企业形态法定化的必要性。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企业形态法定化

  本节主要应掌握:

企业的概念与法律属性;企业形态法定化的含义;企业形态法定化的原因与实质。

第二节 企业法律形态

  本节主要应掌握:

企业法律形态的定义与特点;企业法律形态的构成要素;我国现实的企业法律形态。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有限合伙企业在我国设立的必要性

(2)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制度建构

第八章  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市场准入知识的学习,掌握设置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意义。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市场准入的含义;市场准入的经济基础;市场准入制度的立法模式;市场准入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一般市场准入的工商登记制度

  本节主要应掌握:

工商登记的定义和性质;工商登记制度的基本功能;工商登记的基本类型;工商登记的一般条件;登记机关、事项、程序。

第三节 特殊市场准入的审批许可制度

  本节主要应掌握:

审批许可的概念、分类;审批许可的适用范围;审批许可的机构、条件。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我国市场准入制度的现状与改革取向

(2)入世与市场主体准入

第九章  企业运行中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国家干预企业运行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企业运行中国家干预的必要性。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企业运行中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在国外的确立

  本节主要应掌握:

传统民法对企业运行的规制;国家干预企业运行的的客观背景;企业运行中国家干预的实践与立法。

第二节 企业运行中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与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

  本节主要应掌握:

企业自主经营的价值关注及其不足;企业运行中国家干预法律制度的价值关注及其不足。

第三节 我国企业运行中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及其完善

  本节主要应掌握:

企业治理结构的国家干预;企业生产经营的国家干预;企业变更和终止的国家干预。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企业自主经营与国家干预的界限

第十章  企业的社会责任

1、教学目的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与立法实践。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之界定

  本节主要应掌握: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与特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第二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国外的确立

  本节主要应掌握:

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外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践背景。

第三节 我国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之理论与立法

  本节主要应掌握:

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系

(2)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关系

第三编  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概述

1、教学目的

  通过对市场秩序规制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定义、调整对象与基本原则。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

  本节主要应掌握:

市场秩序与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定义;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三大调整对象。

第二节 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基本原则

  本节主要应掌握:

市场秩序规制法的经济民主、实质公平、整体效率、弱者特别保护诸原则的内涵与必要性。

4、知识扩展

  经济法学界对市场秩序规制法调整对象的争论。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市场规制的法律界定

(2)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制度要素

第十二章  市场体系规制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市场体系规制法律制度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各种市场法律规制的原则性规定。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市场体系规制法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市场、市场体系与市场规制的关系;市场体系规制法的基本原则;市场体系规制法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商品市场的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商品市场的定义与种类;消费品、生产资料及特殊商品市场的规制规则。

第三节 金融市场的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金融市场的定义与种类;证券、期货、保险、资金市场的管理规定。

第四节 技术、信息市场的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技术、信息市场的定义;技术、信息市场的管理规定。

第五节 房地产市场的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房地产市场的定义与种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及监督检查的相关法律规定。

第六节 产权市场的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产权市场的定义与种类;产权交易、评估的管理规定。

第七节 劳动力市场的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劳动力市场的定义与种类;劳动力市场的管理规定。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体系

第十三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反正当竞争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法律制度。

2、教学时数:

本章共1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不正当竞争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不正当竞争的定义和特征;不正当竞争与正当竞争的关系;不正当竞争与垄断的关系;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欺骗性市场交易及其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欺骗性交易行为的定义与特征;欺骗性交易与商业混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欺骗性有奖销售的联系与区别;欺骗性交易行为的四类表现形式;欺骗性交易行为的法律规制措施。

第三节 不当低价销售及其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不当低价销售的定义与特征;不当低价销售与倾销的联系与区别;不当低价销售的四种适用除外;不当低价销售行为的法律规制措施。

第四节 不当有奖销售及其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不当有奖销售的定义与特征;不当有奖销售的三种表现形式;不当有奖销售的法律规制措施。

第五节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及其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定义与特征;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与虚假广告、商业诽谤的联系与区别;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表现形式;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法律规制措施。

第六节 商业贿赂及其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商业贿赂的定义和特征;商业贿赂与回扣、折扣、佣金的关系;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措施。

第七节 侵犯商业秘密及其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商业秘密的定义与特征;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构成要件;侵犯商业秘密的四种表现形式;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制措施。

第八节 诋毁他人商誉及其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商业诽谤的定义与特征;商业诽谤的表现形式;商业诽谤的法律规制措施。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实践课安排:

  审判观摩2学时

7、思考题

(1)人才流动中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

(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缺陷

(3)我国竞争法与WTO规则的协调

第十四章  反垄断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反垄断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反垄断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法律制度。

2、教学时数:

本章共6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反垄断法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垄断的经济学含义与法律含义;垄断的分类;反垄断法的定义;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反垄断法的发展历程;反垄断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其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与表现形式;相关市场的确定标准;市场支配地位的判断依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限制竞争协议及其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限制竞争协议的定义与表现形式;限制竞争协议的认定标准;限制竞争协议的法律责任;限制竞争协议的豁免。

第四节 企业合并及其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企业合并的定义与形式;企业合并的法律规制措施;垄断性企业合并的法律责任。

第五节 行政垄断及其法律规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行政垄断的定义与分类;行政垄断的危害及成因;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措施。

第六节 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与域外效力

  本节主要应掌握: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含义及适用除外的对象;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立法体例;反垄断法域外效力的含义;美国与欧盟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法律规定。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实践课安排:

  课堂讨论2学时

7、思考题

(1)我国反垄断法价值目标的定位

(2)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法调整

(3)行政垄断与反垄断立法

(4)公用企业反垄断的思考

第十五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法律制度。

2、教学时数:

本章共1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消费者的定义;消费者运动兴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历史沿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定义与调整对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

第二节 消费者的权利

  本节主要应掌握:

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悉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监督权、获得消费教育权、人格权、结社权等九项权利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经营者的义务

  本节主要应掌握:

经营者的十项义务的具体内容。

第四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本节主要应掌握:

消费者权益的五类保护机构;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经营者承担责任的原则与方式。

4、知识扩展

  消费者主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

5、案例评析

6、实践课安排:

  模拟法庭4学时

7、思考题

(1)经济法视野下的消费者定位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之完善

(3)消费者权益行政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格式合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5)入世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十六章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产品质量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产品质量立法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法律制度。

2、教学时数:

本章共10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产品质量的含义;国外及我国的产品质量立法概况;产品质量法的定义与组成部分。

第二节 产品质量的监督

  本节主要应掌握:

产品质量监督体制;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标准化管理制度;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抽查制度;社会监督制度。

第三节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本节主要应掌握:

生产的三类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销售者的四项产品质量责任与义务。

第四节 产品责任

  本节主要应掌握:

产品责任的含义;产品质量责任的种类;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产品责任的免除事由;产品责任的赔偿范围;产品责任的诉讼时效。

4、知识扩展

(1)产品的界定

(2)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的关系

5、案例评析

6、实践课安排:

  社会调查2学时

7、思考题

(1)产品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及其确定

(2)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法学与经济学分析

(3)完善我国产品责任的法律思考

第十七章  广告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广告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广告立法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法律制度。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广告法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广告的定义;广告法的定义与调整对象。

第二节 广告准则

  本节主要应掌握:

广告的一般准则;特殊商品广告的特殊准则。

第三节 广告活动

  本节主要应掌握:

广告活动的定义;广告活动主体的义务;户外广告及其设置管理措施。

第四节 广告的审查

  本节主要应掌握:

广告审查的定义;广告审查的程序与内容。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广告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2)广告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

第十八章  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法律制度。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倾销和补贴

  本节主要应掌握:

倾销与补贴的定义;倾销与补贴的联系与区别;倾销与补贴的表现形式;倾销与补贴的利弊。

第二节 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法

  本节主要应掌握:

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含义与本质;反倾销与反补贴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我国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立法。

第三节 反倾销、反补贴法的适用

  本节主要应掌握:

倾销与补贴的认定标准;反倾销与反补贴的调查程序;反倾销与反补贴的措施。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关于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思考

(2)中国国际反补贴及其“入世”后的对策

第四编  宏观经济调控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法律制度

第十九章  宏观经济调控和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概述

1、教学目的

  通过对宏观经济调控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宏观经济调控立法与可持续发展立法 的必要性。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宏观经济调控的定义与特征;宏观经济调控法的定义与调整对象;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法律体系。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特征;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构成要素。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1)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定位

(2)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第二十章  产业调节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产业调节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产业调节立法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法律制度。

2、教学时数:

本章由老师引导学生自学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产业调节法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产业调节法的定义与调整对象;产业调节法的特征;产业调节法的宗旨。

第二节 产业调节法的原则

  本节主要应掌握:

产业调节法原则的定义与作用;产业调节法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产业调节法的基本制度

  本节主要应掌握:

产业结构调节的四项法律制度;产业组织调节的二项法律制度;产业技术调节的三项法律制度。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产业调节法与宏观经济调控法的关系

第二十一章  计划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计划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计划法律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法律制度。

2、教学时数:

本章由老师引导学生自学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计划法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计划法的定义与调整对象;我国计划法的立法模式;计划的形式。

第二节 计划制定的法律调整

  本节主要应掌握:

计划制定的定义;计划编制的机构与职责;计划制定的程序。

第三节 计划实施的法律调整

  本节主要应掌握:

计划实施的主要措施;计划实施过程的调整。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计划法与宏观经济调控法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固定资产投资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固定资产投资立法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法律制度。

2、教学时数:

本章由老师引导学生自学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法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定义;固定资产投资法的定义与调整对象。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和固定资产投资主体

  本节主要应掌握: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固定资产投资主体;固定资产投资的范围、融资渠道与投资方式。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约束机制

  本节主要应掌握:

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项目资本金制度;银行信贷风险责任制;投资决策责任制。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和项目管理

  本节主要应掌握:

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的定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措施。

4、知识扩展

  由主讲老师掌握

5、案例评析

6、思考题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系的立法完善

第二十三章  金融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对金融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金融法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法律制度。

2、教学时数:

本章共4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金融法概述

  本节主要应掌握:

金融法的定义;金融法的调整对象;金融法的体系。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法

  本节主要应掌握:

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与地位;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人民币发行管理的措施;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活动规则。

第三节 商业银行法

  本节主要应掌握:

商业银行的定义与特点;商业银行的分类;商业银行设立、变更、接管和终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