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0026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Linux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LINUX系统启动引导过程

(1)BIOS自检,加载MBR主引导区记录;

(2)MBR中LILO或者GRUB启动,加载内核映像文件vmlinuz;

(3)LINUX内核运行,加载硬件驱动程序、安装文件系统;

(4)运行init进程,根据inittab配置文件、完成系统初始化、提供用户登录界面;

(5)用户登录:

root用户登录,shell提示符“#”

普通用户登录,shell提示符“$”

}系统运行级别与切换

(1)/etc/inittab文件的记录格式及含义:

Id:

runlevels:

action:

process、行记录标识:

系统运行级别:

本行执行动作:

本行运行的命令

(2)运行级别(runlevels)及对应的含义:

0、1、2、3、4、5、6

(3)运行级别切换:

#init0/1/2/3/4/5/6

}系统关闭与重启命令

#init0或telinit0关机

#halt关机

#poweroff关机

#reboot重新启动系统

}linux内核功能特点(2015.3.9发布最新内核Kernel3.19.3):

1.支持intel、alpha、ppc、sparc、ia-64、arm、mips、amiga、atari和ibms/390等

2.支持32位大文件系统。

而在intel平台上,物理内存最大支持可以达到64GB

3.加强对ide和scsi硬件系统的支持,并增强了对usb设备和3d加速卡的支持

}linuxkernel更新日志:

完整支持DynTicks(动态定时器),并成为内核级别的内核特性;

KVM虚拟化改进;

音频/声音驱动更新;

ARM架构支持改进,包括更好地支持64位架构;

大量的Linux加密子系统优化;

AMD电源管理改进;

分阶段驱动(StagingDrivers)改进与新举措;

BCache固态硬盘/机械硬盘缓存框架已经可用,使用两种硬盘的系统将会大大提速;

AMDKFDHSA(异构系统架构)内核驱动;

eCryptfsAES-NI性能改进,支持AES指令集的AMD/Intelx86处理器将会大大提速;

Btrfs文件系统支持skinnyextent,quota也进行了一些重建;

Btrfs文件系统改进RAID5/RAID6支持;

F2FS闪存文件系统重大改进;

XFS额外保护;

DRM驱动多方面改进;

RadeonDRM驱动支持goldenregisters、UVD视频解码、RadeonSItiling;

引入QXLKMS驱动;

SquashFS支持LZ4压缩。

}用户登录方式

(1)本地登录

(2)远程登录:

telnet(23)、ssh(22)、rlogin、rsh

(3)虚拟终端:

字符终端、切换(Ctrl+Alt+Fx:

F1~F6)、图形终端、切换(Ctrl+Alt+F7)

}用户账号管理:

添加用户、设置口令、删除用户、修改用户属性和权限等。

}用户配置文件/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etc/shadow的格式及含义

passwd(account:

passwd:

UID:

GID:

GECOS:

directory:

shell)

Shadow(account:

encryptedpasswd:

last:

may:

must:

warn:

expire:

reserved)

Group(group_name:

user_list)

Gshadow(group_name:

groupadministrators:

groupmembers)

}显示系统默认新增用户(不加任何选项)时的用户环境配置:

#useradd–D

GROUP=100#新增用户的所属主组的GID是从100开始,0~99由系统用户有服务使用,新增用户时不指定组时自动排除豫留GID后,GID+1#

HOME=/home#新增用户时,用户的家目录建在/home中,该目录也可以自己设定。

#

INACTIVE=-1#是否启用密码过期后是否会失效,-1表示密码永远不会失效。

如10,则代表过期10天后才失效#

EXPIRE=#帐号终止日期,不设置表示不启用#

SHELL=/bin/bash#用户默认登录的shell(为bash)#

SKEL=/etc/skel#用户家目录里面文件的参照位置,即用命令adduser/useradd添加用户时,用户家目录下的文件,都是从这个目录中复制过去的,目录中文件通常以隐藏文件形式存在#

CREATE_MAIL_SPOOL=yes 

#创建用户的邮件池,为新增用户设置邮箱#

}系统用户角色及UID与GID

root用户。

系统真实用户,可登录系统,拥有最高权限。

UID=0、GID=0;

虚拟用户(系统用户、假用户、伪用户)。

不能登录,但是系统运行不可缺少的用户,UID、GID预留给系统使用,1<

UID/GID<

499。

普通用户。

真实用户(500<

60000)

(说明:

预留的UID/GID,以及真实用户可用的UID/GID,不同的LINUX发行版本定义的可能不一样,可通过/etc/login.defs设置。

}添加新用户#useradd<

新用户名>

#adduser<

}说出下列命令组的含义

#useradduser01

#passwduser01

#tail-1/etc/passwd

#tail-1/etc/shadow

}删除用户#userdel<

用户账号>

}说出下列命令的含义及执行后结果

#useradduser01

#grepuser01/etc/passwd(查询user01是否存在)

#userdeluser01(删除user01)

#grepuser01/etc/passwd(再次查询已不在)

#ll–d/home/user01(用户宿主目录并没删除)

}删除用户及家目录#userdel-r<

#userdel–ruser01(删除user01,同时删除其宿主目录)

#ll–d/home/user01(用户宿主目录已删除)

}修改用户属性命令#usermod

改变用户账号名:

#usermod–lnewuserolduser

修改用户宿主目录:

usermod–dnewdiruser

锁定用户账号(锁定符号“!

”):

#usermod–Luser

解锁用户账号:

#usermod–Uuser

将某用户添加到现有的标准组中,原属组不变:

#usermod-Gsoftgroupuserycb

}维护用户账号口令#passwd

设置指定用户的口令:

#passwduser01(设置用户user01的口令,输入两次)、#passwd(修改当前用户自己口令,输入两次)

查询用户口令状态:

#passwd–Suser01(查询user01口令状态,root可用)

锁定用户账号:

#passwd–Luser01(锁定user01账号的口令,root可用)

解锁用户账号:

#passwd–Uuser01(解锁user01账号,root可用)

删除用户账号口令:

#passwd–duser01(删除user01账号口令,使用户不能登录,root可用)

}用户组账号管理

组的分类:

私有组(主组):

当在创建一个新用户user时,若没有指定他所属于的组,系统就建立一个和该用户同名的私有组。

标准组(可容纳其他用户的附加组):

标准组可以容纳多个用户,若使用标准组,在创建一个新的用户时就应该指定他所属于的组。

}命令:

groupadd:

添加组账号

groupmod:

修改用户组账号属性

groupdel:

删除组用户账号

}新建组账号

}添加组账号(GID>

500):

#groupadd<

组账号名>

、#groupaddmygroup(建立组账号)、#grepmygroup/etc/group(查询组账号):

mygroup:

x:

502(组账号存在)

}建立系统组账号(GID<

500)

#groupadd–r<

系统组账号名>

#groupadd–rsysgroup(建立系统组账号)

#grepsysgroup/etc/group(查询系统组账号):

sysgroup:

11(组账号存在)

}修改组账号属性

}改变组账号名(GID不变)

#groupmod-n<

新组账号名>

<

原组账号名>

#groupmod–nnewgroupmygroup(组账号改为newgroup)

#grepnewgroup/etc/group(查找newgroup组账号是否存在)

}newgroup:

502(newgroup组账号存在!

}改变组账号的GID(组账号名不变)

#groupmod–g<

新的GID>

#groupmod–g503mygroup(组账号GID改为503)

#grepmygroup/etc/group(查找mygroup组账号是否存在)

}mygroup:

503(mygroup组账号存在!

}删除组账号#groupdel<

}请说出下列命令及结果的含义

#grepmygroup/etc/group(在group组账号文件中查找有没有mygroup组)

502(查找到有mygroup组)

#useradd–gmygroupmyuser(新增加myuser用户,并加入mygroup组)

#groupdelmygroup(删除mygroup组)

groupdel:

cannotremoveuser’sprimarygroup(不能删除mygroup组账号)

#userdelmyuser(先删除该组下的用户myuser)

#groupdelmygroup(再删除组账号mygroup)

}文件类型

(1)普通文件(-):

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

(2)目录文件(d):

由目录项构成[两部分:

文件名和文件号(即i节点号:

i_number]

(3)链(连)接文件(l):

硬链接、软链接

(4)设备文件(b、c):

块设备、字符设备

(5)管道(FIFO)文件(p):

管道命令“|”

}文件权限

(1)文件和目录的使用者

a:

超级用户(root)

b:

文件或目录的属主(u)

c:

属主的同组人(g)

d;

其他人(o)

(2)对每一类使用者设置文件的权限有4种:

读(r),写(w),执行(x),无权限(-)

}目录权限

(1)目录权限的修改和文件权限修改不同

r:

可列出目录中的内容

w:

可在目录中创建、删除和修改文件

x:

可以使用cd命令切换到此目录

-:

没有任何此目录的访问权限

}文件系统结构

Ext2,ext3、,

VFS接口:

proc

逻辑文件系统:

Minix,Msdos,Iso9660(.iso镜像),Iso9600(cdrom),nfs,vfat

}文件系统目录结构:

安装时在根分区下创建ext3逻辑文件系统的根目录”/”

}#ls–al

}Linux系统目录说明

/boot存放内核及启动所需要的文件,使用独立分区。

/bin存放普通用户可以执行的命令,任何用户均可执行。

/sbin存放系统管理命令,普通用户不能使用。

/dev存放系统所有设备文件,光盘、硬盘、U盘等。

/etc存放系统配置文件,文本文件,可查看和修改。

/mnt或/media是可移动存储设备的挂载点

/var存放系统中经常变化的文件,如日志文件、用户邮件等。

/usr存放大量应用程序及相关文件,文件较多,需独立分区。

/opt存放第三方的可选择安装的应用软件

/home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所在地,用于存放用户数据,需独立分区。

/root超级用户root的宿主目录,独立分区。

/tmp用来存放临时文件

/lib存放必要的运行库

/proc虚拟文件系统:

存放存储进程和系统信息

}/dev目录下常用设备文件表示(参见P115)

(1)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

X:

第一块IDE硬盘:

hda;

第二块IDE硬盘:

hdb等等

*:

指分区,即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

例:

hda3表示主硬盘上的第3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1表示第二块IDE硬盘上的第1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2)SCSI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sdx*)

X:

第一块SCSI硬盘:

sda;

第二块SCSI硬盘:

sdb等等

*:

SCSI的引导盘使用的设备文件/dev/sda1、/dev/sda2、/dev/sda3、/dev/sda4作为主分区,/dev/sda5作为扩展分区。

(3)USB盘(U盘、USB接口移动硬盘)

没有SCSI接口盘的情况下,使用sda、sdb、sdc等

有SCSI接口盘或虚拟机使用SCSI接口盘时,按sda、sdb、sdc等顺序使用。

}挂、卸载文件系统的注意事项

(1)、挂载目录必须存在而且是空;

(2)、移动设备、即插即用设备的挂载目录为/mnt、/media;

(3)、不能在挂载目录下进行挂载操作;

(4)、将光盘、DVD盘、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放入驱动器或接入USB接口后,才能实施挂载操作;

(5)、卸载前不要取出光盘、DVD盘、U盘等移动设备;

(6)、不能在同一个目录下挂载两个文件系统;

⑺、不能在挂载目录下进行挂、卸载操作;

(8)、自动挂载需配置/etc/fstab文件,且开机前移动设备已连接在电脑上。

}硬链接与软链接的异同

硬链接(#ln<

源文件名>

硬链接文件名>

硬链接:

在被链接的位置生成一个该文件的拷贝。

硬链接的存取权限与原始文件完全相同。

特点:

两个文件,长度相等、删除其中一个文件,另一个仍然存在、修改其中一个文件,另一个也修改。

}软链接(符号链接)(#ln–s<

软链接文件名>

软链接:

建立一个指向某文件的指针。

相当于文件的另外一个副本,指向同一数据存储区。

(类似快捷方式)

}特点:

仅保存一个指针,长度小于原文件、删除符号链接,不影响原文件、删除原文件,符号链接则没有意义

}新增第2块IDE硬盘,用作ftp服务,挂载点为/usr/ftp,如何建立文件系统,使用哪些命令?

(1)、在硬盘上建立分区(命令:

fdisk、parted):

#fdisk/dev/hdb

(2)、在分区上建立文件系统(命令:

mkfs):

#mkfs/dev/hdb1

(3)、把分区挂载到系统中(命令:

mount):

#mkdir/usr/ftp、#mount/dev/hdb1/usr/ftp

}光盘的挂载及使用

(1)放入光盘到光驱

(2)#mount-tiso9660/dev/cdrom/mnt/cdrom

或#mount/mnt/cdrom(挂载光盘到/mnt/cdrom目录)

(3)#cd/mnt/cdrom(切换到光盘所在目录)

(4)#ls–l(以详细列表方式列光盘根目录下文件与目录的清单)

(5)#cd..(返回到上级目录)

(6)#umount/mnt/cdrom(卸载光盘文件)

(7)#eject(取盘、退盘)

}光盘镜像文件iso的使用

}假设/root目录下有一个光盘镜像文件office2003.iso

(1)#mkdir/media/office

(2)#mount 

-oloop/root/office2003.iso 

/media/office或

#mount 

/root/office2003.iso 

/media/office-tiso9660-oloop

(3)#cd/media/office(切换到镜像文件挂载目录)

(4)#ls–l(以详细列表方式列镜像文件下的清单)

(5)#cd~(切换到root用户家目录)

(6)#umount/media/office(卸载iso镜像文件)

}假设/root目录下有一个光盘镜像文件office2010.iso

(1)#mkdir/media/iso(在media目录下创建子目录iso)

(1)#mkdir/root/office(在root目录下创建子目录office)

(2)#mount-oloopoffice2010.isooffice(在root当前目录下,将office2010.iso镜像文件挂载到子目录office下)

(2)#mountoffice2010.iso/media/iso-tiso9660-oloop(在root当前目录下,将office2010.iso镜像文件挂载到/media/iso子目录下)

(2)#mount-oloop/root/office2010.iso/root/office(在任意当前目录下,将/root/office2010.iso镜像文件挂载到/root/ioffice子目录下)

(3)#umountoffice(在root当前目录下卸载office镜像文件所挂目录)

(3)#umount/media/iso(在任意非iso当前目录下卸载iso镜像文件所挂目录)

(3)#umount/root/office(在任意非office当前目录下卸载office镜像文件所挂目录)

}磁盘使用情况管理

#more/etc/fstab(逐屏显示系统自动挂载的文件系统)

#df(查看每个磁盘文件系统的空间使用情况)

#df-ah(以MB、GB为单位查看每个磁盘文件系统的空间使用情况)

#du(显示磁盘上目录或文件的大小)

#fsck(检测并修复磁盘上使用的文件系统)

#fdisk-l(查看系统正在使用的文件系统,如下所示)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25

}200781

}83

}Linux

}/dev/sda2

} 

}26

}1305

}10281600

}8e

}LinuxLVM

}/dev/sdb1

}*

}6

}11418

}7811136

}c

}W95FAT32(LBA)

}解释/etc/fstab文件的含义

/etc/fstab文件内容如下,请解释其中含义:

}fs_spec

}fs_file

}fs_vfstype

}fs_mntops

}fs_freq

}fs_passno

}文件系统所在块、特殊设备

}文件系统挂载点

}文件系统类型

}文件系统安装选项

}文件系统备份频率

}系统引导时使用fsck检查文件系统的顺序

}/dev/VolGroup00/LogVol00

}/

}ext3

}defaults

}1(根)

}LABEL=/boot

}/boot

}2(其他)

}tmpfs

}/dev/shm

}tmpfs

}0

}0(不需要检查)

}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sysfs

}/sys

}sysfs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dev/VolGroup00/LogVol01

}swap

}swap

}文件与目录的权限管理chmod

权限范围:

u、g、o、a

修改动作:

+、-、=

权限代号:

r(数字4)、w(数字2)、x(数字1)、-(数字0)

#chmodu+rwxfile1

#chmodg+rxfile1

#chmo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