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766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docx

东财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理财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财务事项和财务行为的基本看法和认识,对理财行为起着指导作用。

理财观念决定着企业的理财行为,理财行为又决定着企业价值。

在理财观念的形成过程中,民族文化传承、社会经济环境与生活模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理财观念滋生于不同的土壤,它们存在着基本的相似之处,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它们相互借鉴、融合,在价值分析与价值实现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共同的发展。

本文采取了规范性的研究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异同之处及其在现代的协同发展展开了系统性的论述。

旨在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指出今日身处国际竞争之中的中国所应倡导的理财观念,即诚信的理财观念、战略性的理财观念、开放性的理财观念、竞争加合作的理财观念。

关键词:

理财观念理财行为实践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绪论。

2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形成背景。

2

一、理财观念的概念含义。

2

(一)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形成。

2

(二)民族背景与理财观念的形成。

2

二、如何借鉴西方的理财观念。

3

(一)中西方传统理财思想的渊源的相似之处。

3

(二)中西方理财方式的共同之处。

4

1、开源理财。

4

2、节约理财。

4

3、资金的时间价值。

4

三、如何更新企业的理财观念。

4

(一)中西方理财思想的差异。

4

(二)开源与节流的偏重。

4

(三)金钱观念的差异。

5

(四)对风险的认识的差异。

5

(五)对财富分配的差异。

6

(六)对融资取舍的差异。

6

(七)中西方治理模式的差异。

7

1、儒家思想与东方家族企业治理。

7

2、西方家庭企业的发展。

7

四、如何更新家庭的理财观念。

8

(一)诚信的理财观念。

8

(二)战略性的理财观念。

8

(三)开放性的理财观念。

8

(四)竞争加合作的理财观念。

8

结论。

8

致谢。

10

参考文献。

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

绪论

《读者》文摘中曾经刊登过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子,中国老太太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终于临终存够了买房的钱;而那个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临终把银行的房贷还清了。

当中国人捂紧钱包节衣缩食的时候美国人却在潇洒地借贷消费。

关于这则故事我们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老太太攒钱劳碌辛苦了一辈子却不曾享受过,大家不免为她感到不值,原因不过在于理财观念不同。

中国老百姓倡导的是心理有钱遇事不慌的心理状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天花明天的钱无疑是一种败家行为。

当然要进步探讨则和两国的经济状况有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的轨迹不同造就了这个故事的大背景,思维的观念对于经济基础的发展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个人的理财观念决定了群体、乃至社会的理财导向,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我们正处在由落后向先进迈进的过程中,弄清我们理财观念和西方理财观念的差异有益于我们更好的发展经济。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形成背景

一、理财观念的概念与含义

理财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财务事项和财务行为的基本看法和认识,对理财行为起指导作用[1]。

理财观念是社会文化,经济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个子属。

它蕴含了民族灵魂、价值观、企业经营思想与管理哲学,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群体意识。

(一)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形成

理财观念作为一种形式上的存在,根植于一定社会历史、经济条件和生活模式,体现在民族层面上的理财观念,其生长繁荣不难从特定的民族思想文化乃至社会制度中找到影子。

而体现在企业层面上的理财观念和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这里所指的理财观念针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们的理财观念。

(二)民族背景与理财观念的形成

民族的文化与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人民的理财观念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文化因素。

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历史,统治者多采用集权专政,几千年来民主因素淡薄,重视群体、注重人伦观念,儒家思想仁、义、礼、孝都是围绕着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的,而西方国家和中国恰恰相反,他们经历的封建时期很短,因此民主色彩重于专制色彩,继承古希腊、罗马思想并发展了微观的管理观念和行为,重视个体,讲求功利。

不同的土壤滋生了不同的理财观念。

2、地理背景因素。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古代中国的国土就是世界,像汉语“天下”、“四海之内”都是指的是世界,这在海洋国家如希腊是难以想象的,中国早期经济发展是以农业为主导,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圈子固定化,而西方则是临海发达,如意大利和英国随着手工业的发展,逐渐依靠商业交换维持其繁荣,为了畅销其货物必须鼓励制造货物的工艺创新,十五世纪的大航海,创新和冒险也培养了他们的风险意识。

3、法律和社会因素。

中国的传统治国是人治,缺少法制。

人的社会行为很大程度是靠道德约束而非法律。

像故事中说的中国老太太和西方老太太那样,西方老太太之所以能住一辈子新房子根基在于整体社会的诚心和契约的土壤,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法律的规范拓展了人们的理财渠道,也成就了不同的理财观念。

4、企业文化与理财观念的形成因素。

企业文化是直接追求经济成果的务实文化,围绕着理财的核心―价值展开,它不仅指的是知识修养,而是和理财观念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

二、如何借鉴西方的理财观念

(一)中西方传统理财思想的渊源的相似之处

中华文明的渊源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分之”,天下不是没有财,而是没有人去分,通过理财来生财,《论语》中的理财思想成就了明清时代贾道的奠基,儒商的核心,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核心。

古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同样也孕育的最早的西方理财理念,柏拉图认为一个人只有从事一种劳动的能力,但是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产生了个人需求同个人能力之间的矛盾,使得人们开始进行联合分工,包含最早的通过交换实现使用价值的观念。

中西方理财思想诞生于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对于财富的创造和认识也不同,但是存在着根本的相似之处[2]。

(二)中西方理财方式的共通之处

1、开源理财

子曰: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钓鱼不用长绳系多钩,射鸟不打停在巢中之鸟。

和“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一样的道理,体现了一种培植财源的理财思想,也是现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古典文化中的体现。

2、节约理财

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不是勤劳,未曾节俭以前必须要先勤劳,勤俭所积累的物,都是原来勤劳所得到的,但是如果只有勤劳没有节俭,再勤劳也是白忙活一场,资本决不会增加。

3、资金的时间价值

是说现在一元钱的价值和未来一元钱的价值是不等的,这个观点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并用于实践的,其本质和孔子提出的“藏不如用“是一个观点。

除此之外还有诚信理财和和气生财在中西方理财思想中也是相同并得以运用。

三、如何更新企业的理财观念

(一)、中西方理财思想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历史背景、民族观念等的不同导致其国民的理财思想也有所差异。

(二)、开源与节流的偏重

中国的传统启蒙和家训告诫人们:

“积厚不如薄取,滥求不如减用”,重视的是节流。

明末的晋商出于天生的地理环境和本性,虽然非常富有,对资产的支配利用却采取一种“土财主”的模式。

一方面唯利是图,一方面紧守钱财[3]。

他们甚至将钱财用土窖埋藏起来,这一可笑的资本积累方式十分普遍。

还有许多晋商不知如何进行资本处理,只有以“农为本”的方式,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土地,放佃收租,成为商人地主,真正将资产投入商品生产的只是其中少数人。

西方企业则更多的注重“钱生钱”,把蛋糕做大一点,而非“人省钱”,是一种开源观。

以犹太人为例,他们在生活上以节俭著称,但其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却有着鲜明的对比。

他们大多投身于金融行业和投资回收较快的行业。

靠辛辛苦苦攒小钱不是犹太商人的理想,也不是他们积累资本的主要来源。

他们就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蚨”—一种嗅觉机敏的灵虫,时刻在寻找着流落在财富之外的财富。

在金钱世界的巅峰,有石油大王、房地产大亨、船王及海盗式的富商,而投资天才的沃伦·巴菲特是仅仅通过挑选股票到达这里的。

他用投资策略为自己和投资人创造出一个发财致富的奇迹。

他遵循多元化投资组合,同时又对某些股票集中投资、长期持有。

“我不反对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关键的是,你要紧紧盯住那个篮子……”。

事实上,许多世界知名的犹太富豪家族的发家史也不过是二、三代人的努力。

探其究竟,敏锐的眼光与开源式的投资观念缺一不可。

(三)、金钱观念的差异

儒家将仁、义、礼、智作为完美人格的基本要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观点更使得君子耻于言利。

加之农本商末的思想延续了几千年,造就了士大夫阶层对金钱的含蓄态度。

西方人则认为“钱随人贵,钱随人贱”。

他们大多知识面广、反应敏捷、判断准确,只要有钱可赚就决不放过任何机会[4]。

早在两千多年前,犹太人就有谚语说:

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

这充分地体现了犹太民族的金钱观念。

在他们眼里,前无所谓善良、罪恶。

主观地将金钱分类是件荒唐的事,浪费时间又束缚思想。

金钱并不是丑恶肮脏的,而是一种对人类的真诚祝福,能为发财创造各种机会,能为人们创造舒适安逸的生活。

近年来,《富爸爸、穷爸爸》作为风靡世界的理财读物,表述了全新的金钱观念和理财思想。

书中认为绝大多数人为了财富奋斗终生而不可得,是因为他们只知道为了钱而拼命,工作,而从不去思索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

正是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观念导致的不同选择造就了人们的贫富之差。

穷人心态者的表现有:

“我对钱不感兴趣”、“我永远不会富有”、“投资有风险”、“我不太精明”等等;而富人心态者的具体表现则是:

“贫困是万恶之本”、“金钱就是力量”、“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呢”、“要学会管理风险”、“我不为钱而工作,钱要为我工作”。

穷人心态者往往认为自己的房子、汽车等就是资本;而富人心态者则认为能给自己带来利润的房子、汽车等才是资产,否则就是负债,只会让自己陷入无穷的账单之中。

穷人心态者赚钱往往是为了支出,而富人心态者支出是为了赚钱。

事实上这是一种鼓励投资、鼓励创业、通过承担与管理风险而以财生财的理财观念。

(四)对风险的认识的差异

从中国古代商人的发家史来看,徽商与晋商大多缘于“穷则思变”,出门闯天下而致富起家的。

这些人是农民中选拔出来敢于冒风险,善于和人结伙合作的人才,与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大发展中大显身手的海外侨胞是同一类型人物,但在起家之后,受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投资渠道等种种因素制约,他们的运营却不免趋于封闭与保守。

对风险的态度决定了人们的投资模式。

在西方文化中,通过主动承担风险而获取报酬的行为已成为企业家经营的核心。

而“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是儒家传统的支付观。

其含义是根据收入安排支出,以此来控制风险以避免危机,防患于未然以实现理财的稳健。

但它削弱了“出”对“入”的决定性作用[5]。

从企业经营的因果关系来看,出是原因,入是结果,没有耕种就没有收获。

投入的不足在长期内将限制收入的增长率。

“量效为出”指的是根据支出的功效来决定支出的内容和数额。

套用富爸爸的思维即是寻求“怎么样才能付得起”以及对风险管理的学习。

企业在通过承担风险寻求利润的过程中,不仅取得了利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把握风险。

(五)、对财富的分配差异

东西方相比,在利益分配的原则上,东方趋于平均化。

儒家思想主张有差别的均衡,“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

季氏》)”。

西方则强调阶层差,强调贡献,强调分配的激励作用。

古典经济学家便提出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来源,因而也成为最终财富的分配走向。

“无论在什么社会,商品价格归根到底都分解为工资、利润、土地地租那三个部分或其中之一。

在进步社会,这三者都或多或少地成为绝大部分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六)、对融资取舍的差异

中国人素有“万事不求人”的古训,不到万不得已不愿张口借钱。

老百姓传统持家标准是量入为出,虽也有明清官场小说中提到“不论哪朝哪代,人的一生必定要做一个等式:

一生的总收入等于一生总支出。

结余的是遗产,亏损的是债务”,将一生作为时间单位来规划消费的人在那个时代却是少而又少[6]。

旧时代,经常入不敷出的人不会被认为是好的持家者,也很难得到周围人的尊重。

传统文化中与借贷相联系的人多是赌徒和酒鬼。

而在西方,现代经济证明企业适度负债能得以在保障经营安全的同时加快财富积累;个人也认为借明天的钱使自己今天生活得更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借鸡生蛋、借钱生钱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理财方式。

这便是造就篇首提到的两位不同国籍老太太不同理财行为的原因之一。

究其原因,我们能在社会保障制度上找到原因。

人们要手中有钱,心中才不慌,原因便是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未雨绸缪成为一种必须。

今日,虽然社会保障日益完善,传统思维仍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与财富积累方式。

(七)中西方企业治理模式的差异

 1、儒家思想与东方家族企业治理

儒家传统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家族主义。

古今儒商都强调一忠孝为本的家族式管理。

以徽商为例,明代徽州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长期的山区生活使徽州人血缘密切又能吃苦耐劳,从而形成人人出门闯天下的局面[7]。

为应付出门在外的种种困难,他们往往拉帮结派,形成以地域、宗族为基础的商业集团。

徽商多经营盐业、典当业、茶叶与文房四宝发家。

发家者有放贷给自己的宗族子弟,并具体指导他们如何经商。

如果弟子们经营不善赔本,他们就大方的宽限还款期,给以重整旗鼓的机会;如果赚了钱,他也只抽取少量利息,使弟子们迅速发展。

通过宗族关系的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富豪。

与此同时,他们拿出资金办学,鼓励弟子读书换取功名,寻求官商的双重身份。

而庞大的宗族分布也提供了精确的市场信息,强烈的家乡观念又使得他们具有群体的团结性。

从而形成全方位的金字塔结构,促成了家族势力的不断扩大,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家族主义滋生了以家庭为中心的理财活动,这在企业发展初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许多现代化的大企业都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起来。

而家族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乃至达到鼎盛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企业运营的核心地位[3]。

这必然使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家邦”使得文化在企业中居于主导地位。

这也是儒学文化圈中企业的一个基本特点。

现代日本企业盛行这样的一种观点:

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能力,人的能力不如人的悟性。

“以忠孝为中心的家族主义集团意识更是国民凝聚力的一个核心。

”这意味着雇主在考察雇员时最重视的便是其忠诚度。

而日本企业的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也是家族主义意识在企业治理中的延伸。

从现代企业治理的视角来看,家族式的管理看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引致的代理成本,但它却为企业的创业与守业带来了一系列障碍。

“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作为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肥水不流外人田”则使得企业在筹资问题上颇多顾虑,难以满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缺口。

   2、西方家庭企业的发展

  事实上,以家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企业并非儒家文化圈,即指中、日、韩所特有的现象,而是一般传统社会共有的文化特质[8]。

工业革命初期的西方亦然。

18世纪初期英国钢铁工业中重要的企业家都和创业的DARBY家族有亲戚关系。

法国企业界一直到20世纪初期,仍然受到家族主义的制约。

正如兰德斯说:

“公司乃家族的威仪与身份的物质基础,一如较早时代,领地乃是身份的物质基础。

企业本身并非目的,它同时亦非诸于生产或服务之类独立理想的目的。

它纯粹是依照且为了家庭、荣誉与名声而存在的。

在自由竞争与理性主义的发展之路上,得以生存的企业经历了由家族企业到以家庭为基础的企业的发展历程。

在今日美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业都是家庭经营的小企业。

企业是家庭成员衣食、教育等各项经费的来源,企业的成败与家庭的发展紧密相连。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小企业起步,也有不少企业在诞生数年之后归于沉寂。

日新月异,美国的家庭企业终究成就了一批批富豪,走出了沃尔玛这样的商界奇迹。

四、如何更新家庭的理财观念

国富民强、民强国富,互为因果。

因此合理、正确的理财观念的塑造是当前国民的迫切需求。

(一)、诚信的理财观念

诚信的理财观念,其基础是“和谐“和“合作”我们这里倡导的诚信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童叟无欺“了,还包括:

对股东的诚信,及时充分的披露信息,对债权人的诚信,在企业运营中合理规避风险并及时还贷[9];对社会的诚信,主动的承担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对员工的诚信,创造机会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诚信能够创造价值,改善生态,以及提升企业的信息质量、运营质量、审计质量和团队素质从而塑造企业品牌。

(二)、战略性的理财观念

战略性理财观念就企业而言,不是靠小聪明取利于人谋求自己利益,而是将将企业经营立足与政府、供应商和客户间长期的合作信用关系,靠大聪明取信于人谋求谋求共同发展。

(三)、开放性的理财观念

开放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理财观念,开放意味着对新概念从分析评判到接纳应用这一过程,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能保持立足于时代前沿的公司必然是善于发掘竞争关键性之所在的公司,更是懂得选择性的将新观点“拿来“的公司。

(四)、竞争加合作的理财观念[10]

华人传统里有窝里斗的特性,好像中国麻将文化“看好上家、防好下家,自己不和也不叫别人和“满足的是在攀比之中不输给别人的虚荣,自己状况没有改善也导致社会资源的无谓流逝,也无怪于如此,国人放眼世界之初,看见的多是激烈的竞争,意识到双赢也不过是近两年的事情,双赢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团结存在着内在相似,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在特定群体生存,自然存在共同的利益,以合作为基础的竞争才能实现多方利益的优化,保证长远利益之存在。

结论

中国现在经济虽然正在持续快速发展,但毕竟还处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理财观念还不够先进,不够充分。

通过对比中西方理财观念的不同,我们可以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以及他们的理财观念从中汲取精华,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国民具备正确合理的理财观念,我国经济才能够得以快速稳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致谢

短短的两年半的函授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两年半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感谢教学站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帮助,特别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找赵合喜老师,在我做毕业论文的这半年当中帮我找资料,给我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写论文,耐心指导我的论文,使我能够顺利完成的论文。

导师宽厚的为人,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品格,务实的作风,为求真理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将使我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涂若诗;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D];首都经贸大学;2004年

[2]蒲丹琳;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与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郭宇;论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房忠宪;转变理财观念提高理财水平[N];菏泽日报;2005年

[5]廖世忠李国荣;理财观念怎样转[N];中国财经报;2001年

[6]张连顺等。

现代企业理财的税收环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7]陈佳贵。

企业风险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8]马 静。

新形势下企业理财观念的创新[J].财会月刊,2001,10.

[9]姚景娜。

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会计之友,2001,6.

[10]维恩·哈尼什《掌握洛克菲勒的习惯》中信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