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790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将相关的项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第Ⅰ卷时,请用2B铅笔将答案直接涂写在答题卡上。

3.答第Ⅱ卷时,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每题1分,共50分)

1.《诗经•国风》收录了周南、召南、卫、郑、齐、魏、唐、秦、陈、曹等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

由此可知,周朝控制的主要区域位于()

A.黄河中下游B.长江中游C.巴蜀地区D.关中地区

2.“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

异姓纳入周的宗盟()

A.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B.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

C.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D.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

3.《三字经》写到: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里强调的是()

A.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B.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D.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

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

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5.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6.《吕氏春秋·慎势》: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上述材料说明宗法制()

A、是规范贵族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B、确保了周天子的

天下共主地位

C、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D、巩固了分封制确立的社会秩序

7.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

“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B.秦C.汉D.唐

8.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

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9.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1

0.据《左传》记载:

“宣公三年,楚国兼并了陈国,就‘以陈为县’;昭公二十八年,晋国魏献子当政时,‘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

”根据材料,以下对县制判断正确的是()

A.县的出现时间比郡的时间更早B.春秋时期已经设立县管辖地方

C.以陈为县标志我国县制的开始D.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1.有人对秦始皇作出如下评价: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在于()

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D.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建立统一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开创皇帝制度

13.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

·城池》)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国为泉陵县。

材料表明()

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D.封国自主权削弱,加强了皇权

14.“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

”上述局面的出现()

A.反映出汉代郡国并行制的弊端B.是唐代藩镇势力扩大的必然结果

C.是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促使元朝政府大力推行行省制度

15.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

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6.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17.元世祖忽必烈说:

“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

这说明元代()

A.注重权力监督B.实行三权分立

C.完善三省六部制D.通过分权强化集权

18.有位学者指出:

“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武帝设立了通判监督地方官B.唐朝三省仅尚书省长官是宰相

C.宋代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行中书省

19.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他旨在强调,科举制()

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D.提高了官员

知识素养

20.史学家邓嗣禹说:

“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末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

”这说明科举制 ()

A.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B.禁锏了人们的思想 

C.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D.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21.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22.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

从中可以看出()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23.光绪《大清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24.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

25.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

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26.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A.城邦制下公民视城邦治理为己任B.城邦制是专制统治

C.古希腊只重政治而轻文化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

27.“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反映梭伦()

A.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B.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C.维护多数公民利益D.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28.“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严加提防……因为天才的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希腊民主政治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D.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29.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

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

30.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能够体现直接民主特点的是()

A.五百人议事会B.公民大会C.十将军委员会D.执政官制度

31.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这种做法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人人平等          B.民主监督C.法律至上          D.轮番而治

32.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33.公元前453年,由3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

经过近一年的考察,他们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34.“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吧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D.重视良好道德培养

3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罗马法主张人人平等、自由

C.罗马法主张消灭私有制D.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36.“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这项“原则”()

A.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B.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转向成文法

C.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D.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的本质内涵

37.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

A.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B.为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C.为了保护私有财产

D.为了扩大帝国的势力

38.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B.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C.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D.主张重罪轻罚

39.有人说:

“英美两国较早确立了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和三权分立制。

”该说法认为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是()

A.对君主的限制B.对权力的制约C.强调依法行政D.确立议会主权

40.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土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41.《权利法案》从社会转型角度看,其意义在于()

A.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B.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C.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D.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

42.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运行的基本原则有(

①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②内阁实行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③内阁必须得到议会的信任否则就要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④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绝对服从国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4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她能做的事情有()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4.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选举规则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很多的政治权利,对这次改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D.英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45.时至今日,美国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外贸等国家权力;同时,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这种现象最典型地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邦联制原则B.联邦制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民主选举原则

46.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

其中包括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

它体现出了美国政体的重要原则是()

A.中央集权B.分权制衡C.两党制D.联邦制

47.对1787年宪法评价正确的有()

①巩固了独立战争胜利的成果②确立了总统制、联邦制和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

③宪法阐明了主权在民的原则④存在一定局限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8.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这种机制不包括()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49.在美国大选中,不同党派的候选人总是会抨击对手的对华政策。

但当其当选总统之后,对华政策并无大的变化,这反映了()

A.美国的总统竞选具有虚伪性B.美国的外交权屈于国会而非总统

C.美国的政党政治已经成熟D.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中美两国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50.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最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而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民主共和制政体,两国出现这种差异,主要原因是()

A.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B.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美国受到了启蒙思

想的影响

C.两国采用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不同

D.两国人民对两种政治体制的认识不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小题,共70分)

51.(18分)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

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

(8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有何弊端?

(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

(2分)

5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

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

据司马光说: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

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4分)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

(2分)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分)有何作用?

(4分)

(3)材料三中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宋代是怎样分割相权的?

材料四反映出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2分)

5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

雅典的陪审法庭创建于梭伦改革时期,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

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由于陪审员人数众多,就预防了法官受贿的危险性……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

尚书省总揽六部,执行经常业务;中书省可视为设计厅,主持重要的敕诏起草,及有关于制度的更革;门下省则可以视作一种复核机关,其官员审查各种公文,更正错误,有时提议政务上的调查。

……只是机警的读者不难一眼看出,这体系与时下西洋所谓“互相制衡”(checksandbalances)截然不同。

李唐政府体制之内,没有任何构成的因素代表选区(constituency)的利益;因此一种独立的司法机关不可能在这样的根基上出现。

不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审判机构的特点。

(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雅典民主制的其他核心机构。

(3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为什么“不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

(4分)你认为应如何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和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4分)

54.(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它会成为核心内容?

(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6分)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