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052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docx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脱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脱肛病(TCD编码:

BWG06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直肠脱垂(ICD-10编码:

K62.302)。

(二)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脱肛病诊断标准(即二型三

度分类法)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脱肛病(直肠脱垂)

“诊疗方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

脱肛病临床常见证候:

气虚下陷证肾气不固证气血两虚证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法与选择

(1)直肠粘膜下多点注射:

(2)直肠周围注射

(3)粘膜结扎

(4)肛门紧缩

治疗方法选择:

一型采用

(1)的治疗方法;

二型:

Ⅰ度多采用⑴+⑵方法;Ⅱ度多采用⑴+⑵+⑶方法;Ⅲ度多采用⑴+⑵+⑶+⑷方法。

注射用药中药制剂:

消痔灵注射液(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之一)。

治疗方案还包括:

辨证口服中药、中药坐浴、针灸、肛门功能锻炼。

(四)标准住院日为≤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脱肛病(TCD编码:

BWG060)和直肠脱垂(ICD-10编

码:

K62.302)的患者。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便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

(4)凝血功能。

(5)胸部X线片。

(6)心电图。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肛门压力测定、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排粪造影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直肠粘膜下注射和直肠周围注射。

2.直肠粘膜结扎或肛门紧缩术(Ⅱ、Ⅲ度直肠脱垂伴有一定肛门松弛同时进行)。

3.预防性用药:

术后应用抗菌药物3-5天,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4.术后开始进行辨证分型口服中药,预防便秘或腹泻发生。

中药熏洗促进伤口愈合。

5.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脱出)消失或有所改善,能正常排便。

2.病程进入恢复期。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4.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

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该路径

(十一)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脱肛病(直肠脱垂)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3天实际住院日: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天)

年月日

(第3天,手术日)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成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案

□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手术事项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下达手术医嘱、提交手术通知单

□麻醉医生查看病人,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完成术前小结

□完成手术治疗

□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及创面渗血情况

□了解术后首次排尿情况,必要时留置导尿

长期医嘱

□肛肠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乙肝五项、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血清抗体检查

□凝血功能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肛肠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

□术前饮食

□术区备皮

□术前肠道准备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肛肠科术后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流质饮食(鞍麻或腰麻禁食6小时后进流质饮食)

□预防感染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完成各项入院检查的护理操作

□根据医嘱执行各项术前准备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交代术前注意事项

□术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交接病人,检查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

□按医嘱进行治疗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指导术后饮食

□协助安全下床

□告知注意事项

□指导术后首次排尿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4日,术后第1日)

年月日

(第5日,术后第2日)

年月日

(第6-13日,术后第3-11日)

年月日

(第13日,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指导术后治疗

□观察术后局部情况

□医师查房,观察术后局部情况

□询问排便情况

□术后换药

□中药熏洗坐浴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局部情况

□观察手术结扎线脱落及肛门收缩情况

□术后换药

□中医辨证施治

□中药熏洗坐浴

□理疗

□疗效评估,确定出院时间。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预防常识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住院

长期医嘱

□肛肠科术后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半流质饮食

□预防感染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肛肠科术后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预防感染

□相关疾病的治疗(必要时)

□中药熏洗坐浴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肛肠科术后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相关疾病的治疗(必要时)

□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中药熏洗坐浴

□理疗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复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观察患者创面渗血及排便情况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术后卫生宣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用法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

(一)诊断

疾病诊断证候诊断

(二)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气虚下陷证肾气不固证气血两虚证湿热下注证

2手术治疗

一型直肠脱垂治疗二型直肠脱垂治疗

3术后复发治疗

4直肠脱垂急症的处理

5护理调摄

6预防治疗

(三)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2评价方法

(一)疾病诊断与证候诊断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脱肛病诊断标准,即二型三度分类法和中医症候诊断)。

《中医杂志》2003年10月第44卷P313。

一型:

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粘膜脱垂。

二型:

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全层脱垂。

Ⅰ度为直肠壶腹内的肠套迭,即隐性直肠脱垂。

排粪造影呈伞状阴影。

Ⅱ度为直肠全层脱垂于肛门外,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不伴有肛门失禁。

Ⅲ度为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及肛管脱出于肛门外,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伴有肛门不全性

或完全性失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3.证候诊断(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气虚下陷证:

便后肛门有物脱出,直肠脱垂呈半球形成或圆锥形,甚则咳嗽,行走,排尿时脱出,劳累后加重;伴有脘腹重坠,纳少,神疲体倦,气短声低,头晕心悸。

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弱。

肾气不固证:

直肠滑脱不收;伴有面白神疲,听力减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夜尿多,久泻久痢。

舌淡苔白,脉细弱。

气血两虚证:

直肠脱出;伴有面白或萎黄,少气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健忘或失眠。

舌质淡白,脉细弱。

湿热下注证:

直肠脱出,嵌顿不能还纳,脱垂的直肠粘膜有糜烂、溃疡;伴有肛门肿痛,面赤身热,口干口臭,腹胀便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气虚下陷证

治法:

补中益气,升提固脱。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

黄芪18g、党参12g、生白术12g、升麻6g、柴胡6g、陈皮9g、当归12g、炙甘草9g。

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每次6g,每日3次。

肾气不固证

治法:

健脾益气,补肾固脱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金贵肾气汤加减。

常用药:

熟附子9g、肉桂6g、淮山药12g、茯苓12g、山茱萸12g、泽泻9g、炙黄芪6g、升麻3g

中成药:

金匮肾气丸,每次12粒,每日3次。

气血两虚证

治法:

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八珍汤加减,

常用药:

人参9g、炙黄芪12g、生白术9g、茯苓9g、当归身12g、熟地黄18g、白芍12g、升麻6g、生甘草6g。

中成药:

八珍颗粒,每次3.5g,每日3次。

湿热下注证

治法:

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葛根芩连汤加减,

常用药:

葛根15g、炒黄芩9g、黄连9g、香附6g、川穹9g、白芷9g、炒白术9g、茯苓9g、薏苡仁9g、生甘草6g

中成药:

二妙丸,每次6g或四妙丸,每次6g,每日2次。

2外治法

一型直肠脱垂治疗

直肠粘膜下注射法:

将中药消痔灵液注入直肠粘膜下层,使分离的直肠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

此法分为粘膜下层点状注射法和柱状注射法两种。

适应证:

一型直肠脱垂

禁忌证:

直肠炎、腹泻、肛周炎及持续性腹压增加疾病。

操作要点:

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后,铺无菌巾,局麻或骶麻后,将直肠粘膜暴露肛外,或在肛门镜下,齿线上1cm,环形选择2~3个平面,或纵行选择4~6行。

每个平面或每行选择4~6点,各点距离相互交错,选用药物消痔灵,注射时取一份消痔灵加一份生理盐水或0.5%利多卡因。

每点注稀释的消痔灵液1~2ml,不要过深刺入肌层,或过浅注入粘膜内,以免无效或坏死。

总量一般为20~40ml。

柱状注射,在暴露直肠粘膜3、6、9、12点于齿线上1cm,粘膜下层作柱状注射。

长短视脱出长度而定,每柱注射药量4~6ml,注射完毕,食指进入肛内进行反复按摩,使药液均匀散开,注射局部不要产生硬结。

肛内置凡士林纱条、小排气管,肛外用塔形纱布压迫固定。

术后处置:

注射当天适当休息,不宜剧烈活动。

流质饮食,控制大便1~3天。

术后给服抗生素药或静脉滴注3天以预防感染。

一般1次注射后可收到满意效果,若疗效不佳,7~10天后重复注射1次。

二型直肠脱垂治疗

(1)Ⅰ、Ⅱ度直肠脱垂的治疗基本相同,都要进行直肠内外双层注射和直肠粘膜结扎。

①直肠粘膜下注射;适应、禁忌证、操作要点同一型直肠粘膜下注射术。

②直肠外注射

操作要点:

在腰俞麻醉或局麻后,用细长腰穿针和10ml注射器,抽入消痔灵原液10ml。

先行肛门直肠左右(坐骨直肠窝)注射,在距离肛缘1.5cm,3、9点位进针,刺入皮肤、皮下,进入坐骨直肠窝,大约进入4~8cm,进入骨盆直肠间隙。

此时,另用食指伸入直肠内,仔细触摸针尖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为了保证针尖不刺入直肠壁内,以针尖在直肠壁外可以自由滑动为准,然后缓慢边退针边推药,注入药物6~8ml,使药液呈扇形均匀散开。

用同法注射对侧,两侧共注射药量10~20ml。

肛门直肠后壁(直肠后间隙)注射,沿直肠后壁进针,刺入4~8cm,到达直肠后间隙,此时,食指伸入直肠内,仔细触摸针尖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再将针深入2~3cm,为了保证针尖不刺入直肠壁内,以针尖在直肠壁外可以自由滑动为准,注药5~10ml。

直肠前壁注射,要根据脱垂程度而定,一般中年妇女,脱垂多伴有阴道后壁膨出,此时一定进行直肠前壁注射,进针点,从会阴部(直肠阴道)间进针,刺入4~8cm,另一食指进入阴道,触摸针尖在直肠阴道之间,可缓慢边退针边推药,注药量4~8ml。

直肠外注射消痔灵原液总量20~40ml。

注射后肛内上祛腐生肌纱条、小排气管,肛外用塔形纱布压迫固定。

术后常规给预防性抗菌术口服药或静脉点滴三天。

③直肠粘膜结扎术

本法只能作为直肠内外注射治疗直肠脱垂辅助治疗,单独使用疗效不佳。

可在直肠内外注射完成后进行直肠粘膜紧缩术。

适应证:

脱垂时间长,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或伴有混合痔,注射后可见粘膜堆积明显直肠脱垂患者。

操作要点:

在直肠3、7、11点位,用组织钳提起松弛粘膜,在基地部夹上大弯血管钳,在钳子底下用7号丝线或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结扎。

结扎后用手指扩肛,直肠必须顺利通过两横指,可以避免术后发生排便困难。

结扎点位多少根据粘膜松弛情况定。

二型直肠脱垂治疗

(2)Ⅲ度直肠脱垂

Ⅲ度直肠脱垂治疗比较复杂,首先要进行:

直肠内粘膜下注射、直肠外周注射、直肠粘膜结扎术;(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同前)。

因Ⅲ度直肠脱垂伴有肛门功能不全或完全性失禁,除完成上述治疗外,还要同时进行肛门紧缩术。

肛门紧缩术

适应证:

适用于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或无肛门括约功能直肠脱垂患者,可在直肠内外注射或直肠粘膜紧缩后,直接进行肛门紧缩术。

禁忌证:

肠炎、腹泻、肛门周围急性炎症,以及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

操作要点:

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反复消毒会阴部皮肤及肛管,在肛门后正中耻线处向外做菱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不切断括约肌,用组织钳提起耻线上方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在组织钳下方用大弯血管钳夹住,此时注意保持肛门口顺利通过2指,再用可吸收线贯穿缝合结扎。

耻线外伤口暴露的括约肌用可吸收线进行括约肌重叠式u字缝合,一般缝合3~4针,最后用丝线缝合皮肤切口。

如果在后部紧缩后,感到肛门紧缩不理想,还可以同时在肛门前方以同样方法进行前位肛门紧缩术。

术后处理:

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少渣饮食控制大便3天。

3.术后复发治疗

术后个别患者出现效果不满意,脱出虽有明显好转,但仍属于未治愈复发病例。

治疗:

根据分型仍然可以进行第二次直肠内外注射固脱治疗,一般三个月后治疗最佳,但注意第一次已经注射过产生纤维化的地方,第二次进针推药都比较困难,此时不宜强行进针推药。

第二次注射应

该注射到第一次没有注射过的地方,此时进针推药应该与第一次的感觉相同。

注药量肯定比第一次少。

如果经过第二次治疗效果仍然不好,建议不要进行第三次注射治疗。

最好选择开腹悬吊固定手术治

疗。

4.直肠脱垂急症的处理

直肠脱出因不能及时复位而出现充血、水肿甚至绞窄,形成直肠脱垂急症。

可用纱条包裹手指,脱出

物表面涂以四黄膏等润滑剂,压迫脱出物顶端,持续用力使脱出物复位,必要时可在局麻下操作。

位后以塔形纱布加压包扎固定。

口服或静注抗生素以防感染,并予熏洗或外敷治疗。

熏洗法:

用于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常用苦参汤加明矾、五倍子、石榴皮煎水熏洗,每天2次。

外敷法:

以五倍子散或马勃散外敷。

5.护理调摄

(1)术前一日肛门口周围15~20cm进行备皮,备皮后嘱病人用温皂水清洗备皮区域。

(2)术前晚与术晨各用温皂水1000ml灌肠一次。

术晨测T、P。

(3)术后嘱病人卧床休息3天,并控制大便72小时。

(4)如术后肛门部胀痛或坠胀,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治疗。

(5)术后2~3天有时有低热,如不超过38℃,局部无感染者为吸收热,可不予特殊处理。

(6)嘱病人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术后24小时内可进半流食或少渣饮食。

(7)第一次排大便前,可用温皂水灌肠,以软化大便,并避免排便时过份用力。

(8)预防术后并发症,遵医嘱术后常规输入抗菌药物三天,年老体弱者可使用一周。

(9)提肛运动:

肛门内收上提运动,每次肛门放松、收缩运动20~30下,每日2次。

6.预防治疗

直肠脱垂经过直肠内外注射中药治疗后,预防复发很重要,要根据病人整体状况运用中医治疗未病原则,及时调理治疗

中气下陷、津枯肠燥、湿热下注等证候。

一般术后三天开始辨证口服中药。

(1)中气下陷证

治法:

益气养血升提固脱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补中益气汤加减。

炙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枳壳10g柴胡8g白芍10g升麻10g

(2)津枯肠燥证

治法:

补中益气,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麻仁丸加减。

生地12g 肉苁蓉10g火麻仁12g郁李仁10g炒枳壳6g黄芪12g升麻6柴胡6g麦冬10g玄参10g生甘草5g

(3)湿热下注证

治法:

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葛根5g生地10炒丹皮5g炒黄芩8g炒白术10g薏苡仁10g茯苓10g生甘草6g

术后12天指导病人进行提肛运动锻炼,以恢复和增强肛门功能。

(三)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直肠脱垂诊断与治疗标准》)

治愈:

患者排便时无肿物脱出,无肛门坠胀,排便通畅。

检查直肠恢复正常位置,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无脱出肛门外,无直肠粘膜内脱垂。

有效:

患者上述症状减轻,排便较通畅,检查脱垂程度减轻,无直肠全层脱垂。

无效:

治疗前后无变化或病情加重。

2评价方法:

  治疗后从患者第一次排便(一般术后3天左右)开始评价记录,

(1)排便时是否有肿物脱出

(2)排便是否通畅

(3)指诊肛门直肠内有无堆积的直肠粘膜或脱出物

(4)肛门闭合是否完全

(5)术后第10天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和肛门压力测定

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判定治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