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0234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docx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2012-2020)

(简本,征求意见稿)

莆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莆田市城乡一体化办公室二O一四年一月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简本)

目录

第一章 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与战略 1

一、总体目标 1

二、具体目标 1

三、发展战略 2

四、人口与城镇化 4

第二章 城乡空间布局 5

一、城乡空间模式 5

二、城乡聚落体系 6

第三章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7

一、城乡产业发展目标 7

二、城乡产业总体格局 7

三、产业园区规划 10

第四章 城乡用地布局一体化 12

一、城乡土地利用现状 12

二、“四规”空间要素叠加 12

三、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13

第五章 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 15

一、市域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 15

二、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空间利用 16

第六章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17

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思路 17

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导引 18

第七章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19

一、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19

二、城乡重大市政设施统筹规划 21

第八章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3

一、总体思路 23

二、农村社区分类引导 24

第九章 分区发展指引 26

附表1仙游县城乡社区建设一览表 30

附表2荔城区城乡社区建设一览表 32

附表3城厢区城乡社区建设一览表 33

附表4涵江区城乡社区建设一览表 34

附表5秀屿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湄洲岛城乡社区建设一览表 35

1

第一章 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总体目标

坚持“形态田园化、生活城市化、福利均等化”,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将莆田打造成为:

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生态福建的创业港城、妈祖故里的幸福城乡。

二、具体目标

——更加“和谐”的城乡社会环境。

促进城乡居民在经济、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享有同等的待遇。

至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实现100%。

——更加“互补”的城乡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临港先进制造业,利用现代科技优化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规模化农业,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

力争达到城市以高端化的金融、商务、信息、服务、加工等非农产业为主体,乡村以高品质的生态、旅游、休闲为核心,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

至2020年,全市人均GDP达到1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1.8:

1以内,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优化到6:

54:

40,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达到12%。

——更加“紧凑”的城乡空间布局。

加大土地开发强度,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构建更加紧

凑、更具弹性的城乡空间模式。

至2020年,全市工业集中度达到90%以上,工业园区平均土地产出强度达到350万元/公顷。

——更加“绿色”的城乡生态环境。

充分发掘荔林水乡等特色

景观资源的绿色价值,划定市域基本生态控制线,通过控制与营造相结合,营造系统化的城乡生态安全格局。

至2020年,全市森林覆

盖率达到60%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m2,单位GDP能耗降低到0.5吨标准煤/万元。

——更加“均等”的城乡公共服务。

加快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建设,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加快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资金扶持,推动城乡公平发展。

至2020年,城乡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

——更加“智慧”的城乡基础设施。

以交通为先导,创建内通

外达的便捷交通网络,打造支持区域性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效运转的“流动空间”体系。

完善城乡供水、排水、电力、燃气等重大市政设施,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莆田市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先进、网络信息通畅、城市运行精准灵活、公共服务文明便

捷、城市生活安全舒适、城市部门协作高效的智慧城市。

至2020年,全市每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达到15标台,宽带无线接入覆盖率达到

100%。

三、发展战略

坚持“湄洲湾港口城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的核心定位,促进历史与现代的融合,田园与城市的和谐,城市与乡村的统筹,让高度复合的城市功能和文明融入乡村,让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流向城市,最终打造出莆田“紧凑宜居港城”与“开敞乡村田园”高度融合的美丽城乡。

1.坚持创新驱动,建设“产城融合、集约紧凑”的湄洲湾宜居港城

具体包括:

(1)建设紧凑的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城融合。

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模式,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整合现状零散的园区布局,引导工业企业向湄洲湾、兴化湾等区域重点集聚。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木兰溪南岸及滨海新城、涵江区等区域集中,助推区内产业转型升级。

引导农业种植向种养大户和农业合作社集中,推

37

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加强三产联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2)建设

“组团式”城市用地空间,促进城市紧凑发展。

在盘活莆田主城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将“组团式”的空间形态进一步向外延伸,通过滨海新城、仙游县城和枫亭等重点区域建设,强化“多中心集聚”的城乡空间格局,建立一个更加集约、更具弹性的湄洲湾宜居港城现代化都市区;(3)引导农民向城镇及农村中心社区集中,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2.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碧海青山、文化交融”的荔林魅力水乡

具体包括:

(1)划定市域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壶山兰水、荔林水乡。

在保护好城市绿心的基础上,优先控制关乎莆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廊道、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非建设用地”,营造出城市组团与外围生态“大开大合”的互补型空间形态;

(2)凸显文化特色,彰显兴化府文献之邦美誉。

依托湄洲妈祖、九鲤湖、莆仙戏、南少林寺等文化资源,遵循地域特色,推动自然、文化和旅游的完美结合,建设自然风光与特色文化融合的“魅力城乡”;(3)优化村庄布局,构建开敞型乡村田园。

以生态廊道、组团绿地划分城镇与乡村,乡村镶嵌于田园。

结合荔林水乡与其它特有的历史文化,打造出与都市空间差异化发展的美丽田园景观。

3.坚持均衡发展,建设“服务均等、智能高效”的公平和谐城乡

具体包括:

(1)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遵循公共服务“惠及全民、底线均等”的原则,统筹配置城乡公共服务,注重完善农村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实

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加快建立“全域覆盖、便捷高效”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

加大城乡道

路、城乡公交向农村地区延伸,优化城乡居民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

4.坚持民生导向,建设“质量优先、品质一流”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具体包括:

(1)加快城镇扩容提质,促进城镇转型升级。

以产业转型带动城镇扩容提质,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聚集优质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和产业,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推动莆田城镇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2)充分关注民生,推动农民“市民化”转换。

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切实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和异地务工人员在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打造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

四、人口与城镇化

本规划关于城镇化水平预测的特殊性:

莆田2020年人口及城镇化水平在《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等政策中均已经作了明确的要求,且已得到了各部门的认可。

基于以上特殊性,本规划重点解决在2020年城镇化达到70%以后,市域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在各级城镇及农村地区的空间分布问题。

1.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总量达到3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217万人,农村人口9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

与2011年的人口变动情况为:

市域常住人口总量增加31万人

(2011年为279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增加75万人(2011年为142

万人),农村人口减少44万人。

2.城镇人口来源

新增城镇人口来源包括三个方面的途径:

①城市扩张带来的相应地区农村人口转换;②转移人口市民化;③就地城镇化。

(1)城市扩张带来的相应地区农村人口转换。

根据本规划测算,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由2011年的146.61km2增加到2020年的

255.18km2(扣除填海、大面积连片生态绿化用地后),净增

108.57km2,涉及“四区一县”中现状约150余个村庄。

综合各行政村现状人口、规划占用村庄居民点用地的比例及相应需要转移人口的数量等多种因素,经初步测算,由城市扩张带来的农村人口转移数量约为36万人。

(2)转移人口市民化。

综合分析规划期内莆田的户籍人口、暂

住人口和流出人口变动趋势,考虑到城乡产业发展带来外来人口迁入的热潮,以及莆商资金回流和外出人口减少,基本可以吸纳约31万人左右的外来新增人口。

(3)就地城镇化。

根据测算,规划期内,通过引导农村零散的

居民点向城区、镇区有序集中,利用政策手段,基本可以保证8万左右的就地城镇化人口。

规划期内,通过以上3条途径,补充、新增城镇人口约75万人,确保城镇化水平的顺利实现。

第二章 城乡空间布局

为了将莆田打造成生态福建的创业港城,需要重新梳理传统的城市、城镇和乡村格局,优先考虑构筑一个“整体内聚力强大、分区分级自我服务和生长能力完备、功能组织扁平化”的城乡聚落体系。

一、城乡空间模式

莆田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沿海-平原地区、山区应按照两种不同的模式推进。

(1)沿海-平原地区:

“网络化”城乡区域。

莆田的沿海-平原地区已初步具备了网络化发展的雏形。

莆田主城、北岸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仙游县城等发展主体共同组成了

“多中心”格局,区内乡镇经济基础普遍较好,城乡间联系方便。

规划通过加强城镇间“簇群式”发展,以统一的功能组团组织生产

生活,进一步强化形成“网络化”的整体格局;

(2)山区:

“点轴”发展区域。

相对于沿海-平原地区而言,山区各乡镇交通不便,整体上仍处于传统的“点-轴”发展阶段。

规划山区重点走特色化绿色崛起之路,加快推进幸福家园建设,逐步引导零散村庄就近向城镇和

农村中心社区集中,改善区内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城乡聚落体系

1.“3”:

1主2副中心城

(1)莆田主城。

通过对南北洋荔林水系进行整体保护、复兴历史文化街区、实施“优二进三”,强化服务带动,加强用地功能提升,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建设成为莆田具有重要影响力

和竞争力的区域服务中枢。

(2)滨海新城。

扩大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范围,将东庄、月塘等统筹纳入开发区。

以秀屿、东吴为龙头,加快临港产业一体化发展。

整合妈祖城、湄洲岛和湄洲湾北岸管委会资源,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和生产型服务。

(3)仙游城区。

推动以鲤城街道、鲤南为中心的县城向榜头、赖店方向拓展,形成依山沿溪、东南西三方并进的城市建设新格局,打造闽中地区山水文化宜居名城。

2.“5”:

5个中心镇

除1主2副中心城外,市域其它镇(乡)中,通过综合分析各城镇交通区位、工农业总产值、发展潜力等因素,综合确定出5个中心镇,包括:

埭头、枫亭、度尾、钟山和白沙,规划成为各自发展片区的核心。

加快中心镇规划建设,省、市在政策和资金上对中心镇进行倾斜,加快建成“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鲜明特色”的宜居城市综合体。

3.“20”:

20个一般镇(乡)

除1主2副中心城、中心镇外的其余20个镇(乡)。

以中心镇为核心,按照按照“组合城镇”的要求,依据城镇间经济联系、交

通距离等因素,分片区划定各中心镇辐射带动的一般镇(乡)。

其中,以埭头为核心,辐射带动东峤、平海、南日和北高;以枫亭为核心,辐射带动东海、灵川、郊尾、盖尾和园庄;以度尾为核心,辐射带

动西苑、社硎和书峰;以钟山为核心,辐射带动游洋、石苍和菜溪;以白沙为核心,辐射带动常太、萩芦、庄边、新县和大洋。

4.“n”:

500余个新型农村社区

规划对莆田市973个居委会、行政村进行分类整合,最终形成

838个居(村)委会,其中城镇化地区259个,农村地区579个(见附表1-5)。

第三章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立足于全域莆田的视角,规划依次从三次产业行业选择、空间布局两个方面,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引导措施。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凸显产业特色,构建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一、城乡产业发展目标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为引擎,现代服务业为驱动,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主体产业体系。

先进制造业方面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能源、制浆造纸、精细化工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纺织鞋服、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工艺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发展物流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产业;现代农业方面重点发展海洋渔

业、生态种养殖业。

到2020年,努力打造出1-2个产值超1000亿元产业和若干超500亿元产业。

二、城乡产业总体格局

1.总体格局:

“一核两翼三基地”

(1)“一核”:

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

逐步扩大北岸区划范围,整合东吴石化工业园、石门澳临港产业园、秀屿LNG产业园等,尽快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尽快申请国家级开发区,形成在海峡西岸有重要影响的制造业基地。

(2)“两翼”: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仙游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扩大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

范围,跨铁路南移拓展产业发展用地,整合兴化湾南岸启动区和新涵工业集中区,重点推进临港物流、临港工业及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与兴化湾北岸江阴集装箱码头相呼应,努力打造成为与北岸开发区优势互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集群。

——仙游经济技术开发区。

作为湄洲湾北岸石化基地的组成部

分,主动与湄洲湾南岸炼化一体化项目对接,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石化中下游产品。

(3)“三基地”:

生态海洋基地、绿色农业基地、特色产业基

——生态海洋基地。

以平海湾为重点,以南日岛为主体,以石

城、平海等一级渔港为基础,加快海洋牧场建设,统筹推进现代渔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协调发展,打造国家现代生态渔业发展示范区,构筑海峡两岸海洋产业交流合作基地,全力推动省级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实验区建设。

——绿色农业基地。

位于市域北部山区,在森林资源维育、水

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逐步建成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区,大力开展莆台农业合作,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特色产业基地。

依托仙游工艺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古典

家具、油画等特色产业,优化行业管理,进一步确立“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荣誉称号。

2.经济区划:

八大经济区

(1)莆田主城核心发展区。

涵盖区内16个镇(街),承担全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中心职能。

(2)滨海新城产业发展区。

涵盖7个镇(乡),包括笏石镇,湄洲湾北岸开发区的忠门镇、东埔镇、山亭镇,以及东庄镇、月塘

乡和湄洲岛管委会。

以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核心,推动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扩大北岸开发区范围。

高质量推进妈祖城建设,与湄洲岛一起共同提升莆田妈祖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3)仙游城镇集中发展区。

涵盖6个镇(街),包括鲤城办事

处、鲤南镇、大济镇、龙华镇、赖店镇和榜头镇。

在促进城市扩容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群。

(4)枫亭—灵川城镇产业发展区。

涵盖6个镇,以枫亭镇为中

心,带动东海镇、灵川镇、郊尾镇、盖尾镇和园庄镇的整体发展。

以仙游经济开发区建设为龙头,整合各镇土地空间,围绕石化、服装等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组织。

(5)兴化湾—平海湾城镇发展区。

涵盖5个镇(乡),以埭头

镇为中心,带动东峤镇、平海镇、南日镇和北高镇的整体发展。

重点围绕海洋渔业养殖、加工等相关产业展开,其中东峤侧重发展珠宝、木材等产业。

(6)白沙—庄边生态农业发展区。

涵盖6个镇(乡),以白沙

镇为中心,带动常太镇、萩芦镇、庄边镇、新县镇和大洋乡的整体发展。

全面加强名优水果经济林生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闽中红色山水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7)钟山—菜溪风景旅游发展区。

涵盖4个镇(乡),以钟山

镇为核心,带动游洋镇、石苍乡和菜溪乡的整体发展。

结合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等自然景观,发展生态旅游。

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

核心,大力开展莆台农业合作,着力打造海西大果园和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8)度尾—西苑生态农业发展区。

涵盖4个镇(乡),以度尾

镇为核心,带动西苑乡、社硎乡和书峰乡的整体发展。

三、产业园区规划

规划从全市产业一盘棋的角度现状较为散乱的产业园区进一步整合,通过园区整合,进一步统一名录、统一边界,最终形成“2+5+3-X”的园区体系(X代表10个园区中的特色园区)。

n2个国家级开发区

——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

尽快申请国家级开发区。

根据临

港产业链拓展需要,整合国投经济开发区、秀屿LNG产业园、石门澳临港产业园,规划控制面积70.83km2。

重点发展石化、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

——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主动推进高新区跨铁路南移,

与兴化湾南岸启动区合并。

整合新涵工业集中区,共同壮大国家级开发区实力,规划控制面积37.69km2。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材料等产业。

n5个省级开发区

——仙游经济开发区。

整合仙游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仙港新兴

产业园和太湖工业园,规划控制面积31.17km2。

重点发展化工、机械、鞋服等产业,在延伸湄洲湾北岸经济区产业链的基础上,逐步壮大园区规模。

——仙游工艺创意产业园。

进一步提升园区专业化、特色化水

平,规划控制面积4.77km2。

重点发展古典家具、油画、石雕等创意产业,巩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荣誉。

——荔城经济开发区。

加快荔城开发区“优二进三“工作,引

导企业有序向黄石、北高区域集中,规划控制面积10.37km2。

保留、扶持发展企业总部、研发等高端环节,推动开发区整体转型升级。

——华林经济开发区。

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园区实

力。

稳步实施“优二进三”,按照城市发展需要转换产业用地。

引导区内企业向外围迁移,按照企业性质迁入相应主导产业的园区,规划控制面积7.27km2。

——秀屿工业园区。

整合笏石工业园、秀屿木材贸易加工示范

区、峤江工业园等,形成秀屿工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14.41km2。

重点发展轮胎、玻璃制造、鞋服、木材贸易加工等产业,提升园区整体实力。

n3个一般工业园区

——上塘珠宝城。

突出珠宝商业中心地位,强化金银首饰、宝

石加工、石雕加工、玉雕加工,规划控制面积1.2km2。

——涵江食品工业园。

依托雪津、国盛等龙头企业,整合涵江区各类中小企业,形成以食品为主的产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

2.87km2。

——现代海洋产业园。

依托南日海洋牧场、后海垦区等,在南日-埭头一带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园。

培育海洋渔业加工、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埭头镇工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

1.35km2。

n4个撤销园区

根据市域产业园区整体部署,逐步撤销黄石工业园区、笏石工业园区、新涵工业集中区和鲤南工业园区等4个园区。

其中,黄石工业园区并入荔城经济开发区,笏石工业园区并入秀屿公园区,新涵工业集中区并入高新区,引导鲤南工业园区企业向城市外围迁移,按照企业性质迁入相应主导产业的园区。

坚持“特色“原则,在园区升级过程中,加强仙游工艺创意产业园、上塘珠宝城、现代海洋产业园等园区特色化发展,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市级以上产业园区整合布局的基础上,规划同时注重5个中心镇的产业发展,预留部分产业用地,有序引导乡镇企业向中心镇集中。

具体包括:

①枫亭镇。

依托仙游经济开发区建设,产业发展用地相对充足;②埭头镇。

结合区内环平海湾海洋牧场建设,重点发展海洋渔业加工、海洋生物、水产物流等产业;③度尾。

结合区内农业规模化生产,预留部分农产品、食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用地;②钟山和白沙。

考虑到区内旅游(钟山)或水源保护

(白沙)的要求,镇区不提倡发展工业,应在生态旅游、体验式农业等非工业产业项目上做足文章。

第四章 城乡用地布局一体化

规划通过“四规融合”,统筹考虑各类规划的空间要素,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划定各级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生态红线,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莆田全域空间的一体化利用与统一管理。

一、城乡土地利用现状

2011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达425.93km2,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390.55km2。

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46.61km2,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243.94km2。

按城乡常住人口(279万人)计算,人均建设用地为152.66m2/

人,其中城镇人均建设用地为103.25m2/人,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高达

178.06m2/人,与国家标准经验值(理想状态农村最大不超过150m2/人、一般不超过130m2/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普遍偏高。

二、“四规”空间要素叠加

1.“四规”之间:

总量不一致、边界不一致、发展方向不一致

“四规”之中,由于生态建设规划涉及的重要生态敏感区在

“城规”、“经规”和“土规”中均有考虑,因此,本规划重点剖析

“城规”、“经规”与“土规”在建设用地规模这一核心问题上的差异。

叠加结果显示,规划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总量不一致。

“城规”、“土规”叠加到“土规”后,前两者建设用地范围内土地指标远远超出“土规”确定的总量,超出指标高达149.30km2;

(2)边界不一致。

各个规划在建设用地布局的具体边界上,存在诸多差异;(3)发展方向不一致。

“经规”、“城规”、“土规”确定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方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解决策略:

坚持“多规融合、空间统一”,明确建设用地规模与边界

通过“四规融合”,将各规划置于在同一个空间平台上进行统筹,

逐步实现发展目标、用地指标、建设内容的统一。

具体思路为:

(1)“土规“:

定指标。

根据最新调整的土地利用指标,莆田城乡居民点用地指标变更为434.66km2,规划将此数据作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的最高土地指标红线;

(2)“经规”:

定目标。

优先保障湄洲湾临港产业集群建设用地,对兴化湾南岸用地更多用于战略性储备;(3)“城规”:

定坐标。

按照“土规”确定的总量控制建设用地最大规模,综合协调各产业区用地、村庄居民点用地,全域统筹分配城乡用地指标;(4)生态建设规划:

定底线。

保证以城市绿心为核心,各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地等非建设用地不受侵犯,确保城市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多规”间用地规模与边界进行校正。

(1)规模方面。

全市城乡居民点用地按照总量434.66km2统一进行控制;

(2)边界方面。

综合开发建设现状、本市发展政策等要素,

对“土规建设用地,城规非建设用地”、“土规非建设用地,城规建设用地”等两规间存在差异的地块进行统一的调整。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