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2486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docx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建设

第十一个五年专项规划

 

越秀区建设和市政局“十一五”专项规划

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二〇〇六年二月

一、“十五”计划实施情况回顾

“十五”期间,我区积极推进城区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辖区居住环境、生活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全区城建事业稳步、持续、健康地发展。

基本实现了“十五”计划的主要发展目标。

(一)市政建设管理取得较好成绩,城区环境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我区加大对市区道路和人行道的改造力度,城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间新建改造城市马路81条,总面积30.1万平方米;打通了五羊新城与珠江新城的通道。

改善了太和岗片区交通;加强对人行道的维护和建设,将原先破旧单调的水泥人行道砖改造成色彩艳丽的人行道彩砖和广场砖,共改造铺设人行道83.6公里,总面积38.32万平方米;规范道路上的无障碍设施,对道路上的无障碍设施逐步进行改建和新建,方便残疾人的出行,共修建盲道41.3公里;为解决“水浸街”问题,加快了对城区排水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共维修排水管道30.4公里;此外,进一步加强了市政设施的巡查,制定了市政设施抢修应急预案,基本做到了存在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提高了市政设施的完好率;做好辖内二次供水、“三车”管理;全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房地产业稳步、持续、健康发展,居住环境层次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原越秀、东山房地产开发业稳步、持续、健康发展,辖区居住环境、生活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年来,先后建成了新裕大厦、新达城广场、东方广场、宏城花园、东宝大厦、嘉和苑小区、东风小区等300个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约700亿元,开发建筑面积约2600万平方米,与前五年同比增长约15%。

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人口密度为47036人/平方公里。

加强房地产项目的跟踪管理,强化了在建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对辖区内闲置工地进行了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认真做好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加强招投标前期指导和后期跟踪服务。

(三)园林绿化建设稳步发展,城区绿地面积和绿地率不断提高。

大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营造城区绿化亮点。

“十五”期间,我区进一步加大绿化投入,建设绿化环境;新建了鲁迅纪念园、五仙观前广场等一批广场、绿地,为市民营造了多个绿化休闲空间;完善了道路绿化网络,增加道路绿线和河涌两岸景观整治;对区内窗口路段流花路隧道、海珠广场西广场、火车站绿岛和主干道路东风路、中山路、环市路和先烈路等进行了绿化整合;按照市、区政府“青山绿地工程”的统一部署,我区先后完成了71个绿地项目的建设;此外,我区还开展了天面绿化、创花园式单位的工作和多种形式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十五”期间,全区共增加绿地面积64.8公顷。

(四)存在问题。

1、内街市政设施欠帐较多,路面、排水管损毁严重,急需改建;无障碍斜坡设置不规范,很多路段的盲道有待设置等;此外,城中村的道路排水设施是城市管理和建设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2、过去开发过热造成的烂尾楼、停建工地、闲置地块尚有近180个项目未能如期开发,既影响城市景观,又影响被拆迁户的回迁,由此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隐患未能在根本上解决。

3、区内绿地多头管理,部分绿地无法监管,容易导致管理盲点;人为破坏、侵占绿地时有发生;义务植树尽责率不高,安排的人数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城市绿地的养护水平有待提高。

二、“十一五”的总体思路

(一)发展环境分析。

2006年—2010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即将结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有了新的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以及省、市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区的发展提供了较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给我区的改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区内集中了省市党政军领导机关和文教、金融、商务、外事传媒等机构;各种资源、区域空间、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文化底蕴更加丰富深厚,使越秀区作为广州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为我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

同时,人口密度偏高、土地资源的制约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平衡等问题,也对我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区城市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城市建设加快发展,以建设经济发达、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为目标,加快生态城区建设;树立“城市建设、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建设与管理并举”的方针;以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创造适宜居住和创业发展的城区环境为基础,促进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按照科学合理、配套完善的原则,更加突出营造“两个适宜”的城区环境。

围绕我区建设“城市核心、文教名区、总部基地、千年商都、宜居城区”为特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以及结合我区产业结构特点和需要,继续完善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快辖区道路、人行道改造,做好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档次;努力解决“城中村”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把城中村市政设施逐步纳入市政管理,分步骤改造全区内街、城中村的市政道路和排水设施,进一步提高我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承载能力。

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改造主干路面53万平方米,人行道路面50公里;改造、改建内街路面24万平方米,改造排水管33公里;建设一批无障碍设施和建设盲道180公里(见图表1、2)。

项目名称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主干道路面改造(m2)

155016.2

136168.9

45918.9

166087.9

27418.6

人行道改造(m2)

65314.1

43765

61174

67635.6

25897

内街路面改造(m2)

55068.34

49570.32

51792

44827.5

40386

排水改造(m)

5659.1

8205

7995

6207

5366

无障碍设施、盲道改造(m)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城中村道路改造(m2、m)

44452

7912.5

10358.6

500

22504.3

3779

41582.11

12306

17044.75

1168

图表1:

“十一五”规划市政设施改造项目计划

图表2:

“十一五”规划市政设施改造项目投入资金情况(万元)

2、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加强对闲置工地的整合工作,加强在建工地的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为建设和谐社区创造有利条件。

3、在巩固“十五”计划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城区危房改造、拆违和配合市、区重点建设项目等,充分挖掘和利用有限空间,继续提高城区的绿化覆盖率。

配合“一河三涌”的整治,建设河涌生态绿化景观带,有计划地对主、次干道的绿化进行改造,做到色彩丰富,乔、灌木和地被的有机结合。

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批绿化小广场、小乐园和绿化休闲场所。

到2010年要增加绿地面积50公顷以上,绿地率达27.82%,绿化覆盖率达到33.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至5.42平方米/人,建成20个公园和绿化小广场(见图表3)。

年度

行政区

域面积

(公顷)

绿地面积

(公顷)

绿地率(%)

绿化覆

盖面积(公顷)

绿化覆

盖率

(%)

公共绿

地面积(公顷)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年度绿

地增量(公顷)

2005

3364.5

889.25

26.42

1062.65

31.57

600.93

5.27

/

2006

3364.5

899.25

26.72

1074.15

31.93

605.93

5.32

10

2007

3364.5

909.25

27.02

1085.65

32.27

610.93

5.36

10

2008

3364.5

919.25

27.32

1097.15

32.61

615.93

5.40

10

2009

3364.5

929.25

27.62

1108.65

32.95

620.93

5.45

10

2010

3364.5

939.25

27.92

1120.15

33.29

625.93

5.49

10

图表3:

“十一五”规划城区绿化主要指标

三、主要任务

1、加强市政设施与道路建设。

配合广州市的市政建设,做好道路新建扩建工程、城市景观工程和人行道、内街的建设和改造工作;打通断头路,争取立项新建文德东路延长线、淘金东路延长线、梅东路延长线、教育路和八旗二马路延长线等道路。

整治大德路、陵园东路、站西路、明月一路、明月二路和云鹤路等道路,以改善我区道路交通;做好市政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人行道路面和内街道路、排水设施、下水道网络的改造。

对二沙岛北区、大沙头路、解放路、惠福路、百灵路、朝天路、六榕路、越秀北路等人行道路面进行改造,铺设广场砖或机制红砖;对珠光南片区、仰忠街、天马巷、长塘街片区、宋家巷、师好巷、祥龙里、德馨街、铿园街等内街道路进行改造。

对建设三马路、福行街、新福直街、荣利新街、祖庙前街、素波巷、连珠街、卖麻街等内街旧排水设施进行改造。

解决城中村市政管理问题,将西坑村、登峰村、瑶台村、杨箕村、寺右村等城中村道路排水设施逐步纳入市政管理,5年内改造道路13.5万平方米,改造排水管25公里,解决城中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

2、努力改造重要商圈、商业街的道路交通和停车场所,对农林下路、永福路、长堤大马路、站西路等市政道路进行维修改建,改善商贸环境,将府学西街的内街道路扩建成行车道路,改善北京路步行街的周边交通。

建设广卫路枢纽站、起义路首末站,动物园北门、惠福东路、德政北路、水荫路、中山三路、淘金北路、越秀中路、东山公园、均益大街停车场等一批停车场所,优化我区的交通停车环境(见图表4)。

项目类型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公交站场(平方米)

3000

1506

/

/

/

停车场(泊位)

930

800

950

730

/

道路扩建、改建及整治(米)

5220

1000

3140

/

380

图表4:

“十一五”规划改造商圈、商业街、停车场项目情况

3、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年均125亿元,不断提高城市人均居住面积。

稳步推进北京路商业大厦、港湾广场、珠江国际大厦、人民公园前广场、名盛广场、文德商业广场、合银大厦、金宝怡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保持房地产平稳较快发展。

到2010年人口密度降低至46000人/平方公里,同时要使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更加协调发展,房地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总达21%,整体社会的经济水平更加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4、努力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和城市景观工程建设,加大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提高园林绿化总体管养水平,创造和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的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在“十一五”期间,以每年建设4个项目的速度,完成东山大街广场、东山口广场、盘福立交桥底绿化广场、西湖路绿化广场、惠福西绿化广场、东风中港湾广场、永安横公园、大新公园、仁济公园等20个绿化广场、公园。

5、对道路绿化实施升级改选,提高城市道路绿线的效果。

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要“连成线、连成片、成片种、种大树”的要求,对东风路、环市路、解放路、广源路和先烈路等8条主干道的绿化进行改造;同时,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区内次干道绿化的升级改造,使我区道路绿化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在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立体绿化,建设“天台绿化”、“天台花园”,发动机团单位办公大楼、住宅小区开展建设,使绿化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向多元化发展,提高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要加强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建设,重点是登峰、矿泉两街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建设,改善两街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面貌。

加大力度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继续发动干部、群众以多种大树为主、必要的花草为辅,营造绿色、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区。

四、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落实责任。

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明确的层级分工责任制,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抓好工作落实。

切实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规范的工作协调制度,加强建设系统内外各有关部门、单位沟通协调,争取他们对城市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提高城市建设工作的整体效能。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保证资金落实。

建立有利于城区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筹集机制和资金运营、管理机制,促进我区的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建设。

一是要加大区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我区重点工程项目和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急需解决的市政项目建设实施。

二是要结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城区建设计划,尽力争取广州市城市建设项目的立项和资金。

三是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促进城市建设。

做好市政设施改造计划,协调各种管线单位和项目改造受益单位,收取和利用好管线改造单位的资金,充实市政设施建设资金。

加强社会宣传发动,实行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军民共建等形式,实现城市建设资金来源的社会化、市场化和多样化。

(三)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城建工作整体效能。

加强建设系统与市、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一切从大局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争取各部门对城市建设工作的支持;做好建设系统内部各单位的协调工作,明确职责,强化层级管理,抓好工作落实;优化干部队伍,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各单位齐心协力、紧密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搞好城市建设工作。

(四)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更新,推进城市建设事业。

坚持把科技进步摆在推进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快技术创新和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城市建设管理服务的步伐,提高城市建设科技化和信息化进程,使城建科技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加快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知识更新工作,使之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城市建设工作,推动城建事业跨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