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784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x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3.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

根据当前学生的思想现状,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阐述赏识教育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赏识教育化学教学运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提倡情智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情感和智慧和谐交融,以情促智。

赏识教育从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顺应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1赏识教育的内涵赏识是通过表扬或赞扬别人,以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

赏识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肯定的、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以充分地激励和引导,以实现对学生有效的正强化教育。

赏识教育提倡教师从各方面去认识学生的才能,并加以重视和培养,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

赏识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它是源于对学生的爱,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同时造就教师自身的赏识心态,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健康互动,幸福成长的教育。

它符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目的:

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1]。

2赏识教育的基础中学生心理现状2.1心理自卑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只管自己上课,不管学生的接受程度。

多数学生往往来不及消化和吸收,对知识一知半解,慢慢地对化学厌恶,最后成为老师眼中的后进生。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倘若一味地批评、否定,而疏于从情感方面、人文方面去肯定、激励和引导,将会沉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部分中考失利的学生自感底气不足,又加上家庭、学校对其不寄予太大的希望,认为成绩差就是低人一等,自卑心理严重,对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

2.2情感饥渴由于我校是地方性普通高中,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并且都是住校生,所以很少受到父母的监管。

即使能得到父母的监管,但由于有的父母文化程度低,对孩子打骂自如;有的父母知识面狭窄,对子女的价值观引导不当;有的父母外出打工、还有的是父母离异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关心不够。

学生得不到父母的足够关爱,情感饥渴,随心所欲,学习行为无法控制。

他们迫切需要诉说内心的烦恼、与人交流情感,且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

2.3个性品质不稳定中学生是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人。

他们的个性品质还不稳定,自我意识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心灵敏感而脆弱,情绪易表现出矛盾性的特点。

中学生典型的特征是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其行为观点的正确与否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

他们渴望成人的肯定,需要成人的鼓励、喝彩和掌声。

即使是一句简单的称赞,一个关切的眼神,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舞。

因此这个时期是人生发展中最活跃、最关键的时期,是教育的危机期与可塑期。

3赏识教育的策略3.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人们对自己的认可程度。

任何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如果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应对所处环境中的每一件事,那么他就显得自信。

人一旦遇到了困难险阻,经历几次碰壁之后,便丧失了信心。

由于这种心理上的障碍,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使得原本能办成的事情变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学生的信心从何而来?

来源于师长有效的赏识和信任。

我们经常有这样体会,当自己的成绩得到别人的赏识或认可时,往往会信心十足,才能发挥得更加充分。

同样对学生来说,当他们受到表扬,尤其是受到老师的表扬时,会信心百倍地努力学习。

另外,教师若能从学生的激情方面加以考虑,也能极大提高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

例如:

本节课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个知识点课堂上学生反应不积极。

可以通过营造课堂氛围、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欣赏来激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增强信心和勇气。

3.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2]。

作为化学教师,用情感去激励、愉悦学生,学生就会从对教师的爱和崇敬而爱屋及乌,会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皮格马利翁效应[3]告诉我们:

要想让学生取得进步走向成功,就不能总盯着别人的错误。

例如,我班有个学生,在我教他们化学课之前,学习、纪律都较差,经常看到他被要求到教师办公室面壁。

当我任教该班化学时,有老师提醒我,象他这样的成绩,化学会考肯定通不过。

因此、在课堂上我对他特别留意,经常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眼神赏识他的每个细小优点,渐渐地他好象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其本能的表现则是课堂积极地配合,刻意不讲话,不做小动作了。

有一次课间,他需要去充值饭卡,因担心充值的人多,下节课可能会迟到,所以提前向我请假。

我允许了,并嘱咐他快去快回,尽可能不要迟到。

上课铃响了,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果然没有迟到。

自此以后,我发现他听课认真了,问题回答更积极了,他的成绩也快步提高。

3.3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过程。

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缺乏意志的人,不仅实现不了开发潜能的任务,即使是现有的才能也很难有效地发挥。

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就是克服挫折和阻力,是意志力的象征。

中学生具有心理被动大、易受暗示的特点,可以通过赏识教育,欣赏别人的优点来培养自身的积极情感。

化学教学中可以渗透化学家的故事,赏识化学家对科学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崇高理想,以及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战胜挫折的毅力和决心,达到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同时让学生相信,要得到好成绩,需要刻苦努力。

例如,在元素周期律教学中,向学生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门捷列夫是凭借他卓越的预见力和批判精神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发现都是化学家求实的结果,如卤族元素氟、氯、溴、碘的发现史,就是一部化学家求真求实的历史。

又如,拉姆塞从第三位小数上存在的差异发现氢,居里夫妇从数吨的沥青铀矿中提取0.18g纯净的氯化镭等。

通过赏识科学家的求真求实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求实,培养他们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4赏识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被认可和被欣赏的需要者,开启学生内心的门窗,鼓舞学生的学习热忱,激发学生生命中蕴藏的无限潜能。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赏识的眼光关注学生,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将会使学生的心中充满勇气和豪情,达到乘风破浪会有时的目的。

4.1赏识教育在新授课中的运用4.1.1赏识学生的奇思妙想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常有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常因超出课时计划被教师打入冷宫。

殊不知这样有可能掐断生成的幼芽。

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

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同学们的这些奇谈怪论正是教学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资源。

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使课堂效率最大化,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对教师理念和智慧的挑战。

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听课的反馈信息,表扬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把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做出简捷、精辟、深刻的分析。

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及时调控教学进程。

针对课堂动态交流过程中由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保护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不受约束。

如在研究二氧化硅的结构时,有学生提出二氧化硅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

作为教师首先从思维上给予肯定,然后让他思考:

这样的微观结构,在宏观上会表现出怎样的物理性质(从强度小,有延展性角度分析)?

科学需要异想天开,创新更需要标新立异。

下面引用杭州市化学会2008年年会一位参赛教师的一段教学手记,充分说明赏识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向教师质疑,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

【教学片段】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一个实验,先摘录如下:

【实验】将上层清夜(FeSO4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

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溴水,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然后再加入几滴浓硝酸,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前一个实验现象明显,对于后一个实验,我叫了两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实验。

学生甲:

在2mLFeSO4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再加入数滴浓硝酸。

(按书本实验顺序)学生甲描述实验现象:

加入KSCN后,溶液颜色基本不变。

当加入浓硝酸后,溶液变深红色,与等量溶液中滴入溴水颜色相比,明显颜色过深且发黑。

过一会后,溶液颜色变浅,成为血红色。

学生乙:

在2mLFeSO4溶液中加入数滴浓硝酸,再加入KSCN溶液。

师:

你为什么不按书本实验顺序进行实验?

学生乙:

课本中的实验现象我能够推测到的,我做的实验和课本中的实验原理是一样的,我想看看出现的实验现象是否一样?

师:

那你说说你的实验现象。

学生乙描述实验现象:

加入浓硝酸后,溶液变棕灰色到棕黑色,过一段时间后溶液变黄色,有气体逸出。

气体在试管中部呈淡红棕色。

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血红色。

学生乙:

老师,我们两个实验反应原理是一样的,HNO3与FeSO4反应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为什么FeSO4溶液中加入浓HNO3时有此现象,而在浓HNO3中加入FeSO4溶液时此现象不明显?

(此时,学生很好奇,都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我。

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答案。

而我一时也不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觉得疑惑)师:

课前我只是按照书本上这个实验来做的,出现的现象和甲同学一样。

这种黑色物质可能是中间产物吧。

我课后再查一下资料,然后告诉大家。

(最后,我让大家书写离子方程式),又有同学提出疑问。

学生丙:

浓硝酸加入FeSO4水溶液中,硝酸被稀释成了稀溶液,实质是稀硝酸氧化亚铁离子,还原产物应是NO,红棕色气体应是NO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NO2所致,方程式的实质与形式不同。

教材中的方程式只能表示大量浓硝酸中加入少量FeSO4溶液的反应。

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正确,可见他是动脑思考的。

我们大家也不能完全依赖课本,认为课本上的东西都是对的。

我们掌声鼓励这位同学。

(其他同学向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事后,这位老师查资料得知:

对于FeSO4与HNO3反应的实验,由于NO分子中存在孤对电子,易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能与FeSO4溶液形成棕色可溶性的硫酸亚硝酰铁:

FeSO4+NO=[Fe(NO)]SO4显然,HNO3与FeSO4反应时,还原产物NO与反应物中的亚铁离子形成了亚硝酰铁配离子,溶液中出现了棕黑物质硫酸亚硝酰铁。

向浓硝酸中滴加FeSO4溶液,边缓慢加入边振荡,可以避免产生亚硝酰铁配离子,故可以不出现黑色物质,还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水和三价铁离子显示的黄色。

在观察力敏锐的学生面前,现象的差异暴露无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位老师能及时地去查资料,同时又给学生解释了为什么实验原理相同,但实验顺序不同,会产生实验现象的不同。

充分体现了这位教师尊重学生的质疑,赏识学生的奇思妙想。

在鼓励的前提下给予指导点拨,及时发现问题的闪光点,耐心解答,让学生明确哪些问题更有分析、探究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从能提出问题过渡到会提出问题。

4.1.2信任和引领学生教学上教师应该信任和引领学生,多激励,少指责,更不能贬低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认真听取。

如果学生回答不了,让他说一说什么地方不懂,指点他思考的方向。

即使回答有误,教师也应避重就轻、适时表扬,留有余地,既要看到他们不足的一面,同时又要看到他们身上不甘落后、要求上进的闪光点。

如有次我要求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钠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结果他写成了:

2Na+O2=Na2O2。

我说:

内容已基本上写出来了,再审查题意,想一想我们做实验的情景。

通过这样的点拨,这位学生立即反应过来,将反应条件补写上去:

正确的结果出来了,我不失时机地赞扬一下,这位学生很受鼓舞。

如在讲解常见的盐时,我在教材演示实验基础上,增加做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无水硫酸铜吸水颜色变化的二个实验。

让学生理解硫酸铜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色的特点,了解到其既可作干燥剂来吸水又可用于检验水。

面对鲜明的实验现象,让学生举出几个检验水存在的例子,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验证。

给予他们参与机会,学生纷纷举出了各种例子,并用实验来验证结果,表现出强烈求知欲望和探索的激情。

又如,在讲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我让每一位同学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一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实验完毕,请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有趣的是,同学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不完全一样。

针对他们不同的观察结果,我逐一进行点评,学生个个表情惊奇,兴趣高涨。

同时我又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产生这些不同现象的原因,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让他们巩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知识,也懂得化学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4.2赏识教育在习题课中运用习题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有效的习题课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消除困惑,纠正存在的问题,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教学的目的。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求同存异,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思维做出评价,充分鼓励和表扬他们点滴进步和新的发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习题课上,教师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学习主人,通过赞赏部分学生达到全体学生有效参与;允许学生交头接耳,和老师争辩;让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习题:

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池,其构造如图所示;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

(1)飞船上宇航员的生活用水由燃料电池提供。

已知这种电池发1度电时能生成350g水,试计算能量转化率。

[2H2(g)+O2(g)=2H2O(l)H=-572kJ/mol]

(2)这种电池的输出电压为1.2V。

要使标有1.2V,1.5W的小灯泡连续发光0.5h,应消耗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多少升?

学生解得:

(1)64.7%

(2)0.211L或0.327L。

对于

(1)问的结果毫无异议,但对于第

(2)题的结果,出现了二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

小灯泡发光0.5h消耗的电能:

1.5J/S1800S=2700J=2.7KJ,设消耗2.7KJ电能应消耗标况下氢气的体积为VL,则有:

2H2(g)+O2(g)=2H2O(l)△H=-572KJ/mol222.4L572KJVL2.7KJ解得V=0.211L第二种意见认为:

小灯泡发光0.5h消耗的电能:

1.5J/S1800S=2700J=2.7KJ,设消耗2.7KJ电能应消耗标况下氢气的体积为VL,但是由地

(1)得出,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64.7%所以有2H2(g)+O2(g)=2H2O(l)△H=-572KJ/mol222.4L572KJVL(2.764.7%)KJ解得V=0.327L持第一种意见的学生认为

(1)、

(2)是并列题,第

(2)的能量转化率与

(1)无关,第二种意见的学生认为同一道题目,

(1)、

(2)题的能量转化率是相关的。

于是教室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对于两种不同的观点,我分别肯定了双方思维清晰,不落俗套的,欣赏他们积极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又如,有一同学头脑较聪明,在做题1mol红磷在2mol氯气中燃烧,求产物的成分及物质的量时,一般同学都是根据化学方程式:

2P+3Cl2=2PCl32P+5Cl2=2PCl5设生成PCl3xmol,PCl5ymol,建立二元一次方程进行计算。

他却直接写出总化学方程式:

P+2Cl2=0.5PCl3+0.5PCl5答案很快就明确了。

抓住这个机会,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解题方法,称赞他对化学知识用得活、掌握得好,让学生深深体验到被尊重、被信任的情感,从而使他信心倍增,后来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4.3赏识教育在作业批语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在课后与个体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

作业批语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意见和希望。

批语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从某种角度来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对于化学作业本的批改,教师若能详细批改并注上有关赏识性的批语,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欣慰。

学生能从作业的批语中感受到教师真诚而独特的爱,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动力,促使学习进步。

4.3.1批语要有针对性批语忌死板教条,忌千篇一律都写好或不好。

作业批语应该生动活泼、因人而异、有针对性为好。

在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上写上一句称赞的话语,如认真,望继续努力!

、较好,能提出新的问题,望以后继续钻研!

对成绩历来很好、拔尖的学生可作如下批语:

思路开阔,思维清晰,方法灵活,具有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今天只有你做出了第3题,显示了你非凡的实力。

而对那些需要鼓励的中等生或后进学生,就要抓住优点,用略为夸张的感叹句进行肯定和赞扬,附带提出希望,这样效果更好。

例如,对字迹工整但作业却有错误的学生,可用: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清题意才能解好题。

再审题意,寻找捷径、努力挖掘隐含条件,冲出题目设置的陷阱、多漂亮的书法呀!

要是作业再仔细一点就好了!

、做得很好!

再设法改善一下你的书法怎么样?

、再努一把力,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4.3.2评语要有艺术性对作业较差的学生,批评批语要注意艺术性和启发性,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常用的这类批语有:

化学计算应一丝不苟、慎之又慎、多希望你能自己完成作业啊!

相信你能做到。

、很遗憾,你这次作业没有使用自己的脑袋,下次作业独立完成,好吗?

、细节决定成败。

请注意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要美观,方程式要两边配平。

、作业本就是您的化学作品集,请您爱护她,珍惜她。

日后翻阅一下,会赏心悦目的。

、再努力点,争取下次能做全对、您虽然化学学习有些吃力,但您一直努力着,坚持着。

相信自己,太阳总会冲破乌云,发出耀眼的光芒。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请记住:

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

、一时的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

老师相信您一定能以退为进,给大家带来惊喜。

此类批语用平等的语气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

5结束语赏识教育是认识素质教育的一种新视角,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当然,赏识教育并不只是赏识学生的优点,忽视他们的缺点,过分赏识和迁就反而会弱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抹杀学生认识缺点、改正错误的机会,乃至渐渐失去上进心和责任心。

赏识教育,它是以适当表扬为主,以适度批评为辅的教育。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且可操作性极强的教育理念。

随着它的兴起和逐步推广应用,必将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

它对于当前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倡人性化、个性化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19[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32[3]叶奕乾,祝蓓里主编.心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