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824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docx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

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 刻度尺 、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常用的工具为刻度尺.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米 ,符号 m .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停表 、机械钟等,在实验室中常用 停表 来测量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符号 s .

2.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1)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损坏,若损坏,可另找起点;

(2)观察测量范围(量程)、最小分度值(准确程度);(3)刻度尺标有刻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不使用磨损的零刻度线;(4)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记录的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3.误差:

测量值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 估计 值组成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最后结果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量结果一致.

(2017·哈尔滨)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    、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在哪里.如图1.1-1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cm.

图1.1-1

1.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

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

A.1mm B.1cm  C.1dm D.1m

图1.1-2

二、机械运动与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说明:

①参照物的选取原则是 任意 的,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但一般不选自身为参照物.

(2016·黔东南)

图1.1-3

如图1.1-3所示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

C.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1.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2.“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诗人看来云是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D)

A.岸边的江堤B.江边的树

C.树上的飞花D.诗人的小船

三、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 路程 与 所用时间 的比值叫平均速度.可以通过公式v= 

 来求出.

(2016·黔西南)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1-4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

“时:

分:

秒”.

图1.1-4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

乙至丙

甲至丙

路程

s1=   

s2=64cm

s3=90cm

时间

t1=2s

t2=   

t3=6s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v3=

;方法2:

v3=(

)÷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思路点拨—

  根据图示可知表中数据对应的物理量;由图示刻度尺可求出小车的路程,小车两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之差是小车的路程;由秒表可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两秒表示数之差是物体的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路程一定,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变大,由速度公式v=

可知就要减少下滑时间,可考虑增大斜面角度或在更光滑的斜面上实验等.

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80km/h ,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80km/h .

图1.1-5

四、物体的运动图象

物体的运动图象有st图象、vt图象.利用图象可以形象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速度、运动状态等信息.st图象纵轴s是物体相对于坐标原点的距离,也就是物体的位置,横轴是时间t,结合起来就是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物体各个时刻的位置,或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vt图象纵轴v表示速度,横轴t表示时间,图象反映了v随t的变化而变化,当图线平行于时间轴时说明v不变,表明物体在做匀速运动,当图线倾斜时说明物体在做变速运动.

(多选)在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B    C     D

 —思路点拨—

  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答案:

BC

图1.1-6

1.(2015·衡阳)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1-6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华跑得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2.(2015·呼和浩特)如图1.1-7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

图1.1-7

      A     B    C    D

 

命题点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2016·黔西南)人民币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C)

A.3μmB.3mm

C.3cmD.3dm

2.(2016·黔西南)如图1.1-8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物体的读数为 2.48 cm.

图1.1-8

3.(2017·六盘水)如图1.1-9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13.45(3.42~3.47) .

图1.1-9

命题点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2017·安顺)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5.(2015·贵阳)为了响应“低碳生活”,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D)

A.树B.地面

C.旁边的山D.自行车

图1.1-10

6.(2015·贵阳)滑板是一种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极限运动,如图1.1-10所示,一位运动员脚踩滑板高高跃起,在此过程中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 静止 的.

7.(2016·安顺)“五·一”休假期间,小羽一家乘坐游船在虹山湖游玩,看见九孔桥向他们靠近,以九孔桥为参照物,小羽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图1.1-11

8.(2016·遵义)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壮观的战机编队整齐飞过天安门上空,如图1.1-11所示,以领航的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 静止 的.

命题点3 运动的快慢——速度

9.(2017·六盘水)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图1.1-12

10.(2016·黔南)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C)

 A     B     C     D

11.(2017·遵义)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的最大载重为77.3t,最大巡航速度为980km/h,最长航程为5555km.我国版图的最大横跨距离为5027.4km.2017年5月5日,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以浦东机场指挥塔为参照物,C919是 运动 的.若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仅需 5.13 h.

12.(2015·铜仁)6月16日铜仁南站至贵阳的高速列车正式通车,高速列车的平均时速为300km/h,从铜仁南站到贵阳只需72分钟,则铜仁南站到贵阳的路程是 360 km.坐在行驶的高速列车中的乘客以他乘坐的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 静止 的.

13.(2016·安顺)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

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cm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s .(选填

14.(2016·黔西南)望安高速于2015年底建成通车,在安龙工作的王老师周末驾驶汽车回望谟,驶上望安高速后,王老师感到远处的小山离他更近了,小山离他更近了是以 王老师自己 为参照物的.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min,这段时间汽车行驶了 36 km.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回声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 不能 传播声音.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 状态 和 温度 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固 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在 气 体中传播最慢.

3.声音被山崖或高墙 反射 回来就形成了回声.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 0.1 s以上,人耳就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不足0.1s,回声与原声就会混在一起,无法区分,使原声加强.

(2016·六盘水)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公路两旁的绿化带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距离发声体越近,音调越高

 —思路点拨—

  应用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减弱噪声的方式、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知识完成此题.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

1.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 高低 叫音调;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大小 叫响度;音色反映了声音的 品质 ,就是平常人们说的“音质”,它主要决定声音的频谱,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声体的材料不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物体振动 越快 ,频率越 高 ,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音调与响度

物理量

定义

决定因素

音调

声音的高低(尖细低沉程度)

频率的大小(振动的快慢),与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有关

响度

声音的大小

振幅的大小,距发声体的远近

有“世界生态博物馆”之称的六枝特区梭戛长角苗吹奏的芦笙旋律悠扬动听,游客很远就能听出这是芦笙演奏的迎宾曲,游客是根据声音的判断是芦笙发出的,悠扬的歌声是靠    传入游客耳朵里的.

 —思路点拨—

  声音的品质叫音色,不同的乐器演奏时,发声体的材质和构造有差异,所以可以根据发声体的音色进行区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同窗三年,同学们互相非常熟悉了,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别同学的主要依据是(C)

A.音调B.响度

C.音色D.声速

三、乐音与噪音、声的利用

1.从物理学讲物体 有规律 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叫乐音, 无规律 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叫噪音.乐音是由做 周期性 振动的声源发出的;噪音是由做 非周期性 振动的声源发出的.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 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超声波与次声波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们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频率范围及特点

利用与危害

超声波

高于20000Hz,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1)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和成像;

(2)超声处理,如进行加工、清洗、焊接、乳化、粉碎、脱气、医疗、种子处理等

次声波

低于20Hz,传播过程中能量减少慢,波长较长,能绕过障碍物;传播距离大,强大的次声波破坏性大

(1)利用:

预报台风、地震和检测核爆炸;

(2)危害:

对建筑物有很大的破坏性,能震裂建筑物甚至使建筑物摆动.对人体有危害,2~10Hz的次声波会使人产生失明、恶心、神经错乱等症状

3.噪声的控制

任何声音都经过产生、传播、接收三个途径,故要控制噪声的危害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措施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途径

防止噪声的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示例

把噪声源罩起来;内燃机安装消声器

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戴上防噪声耳塞

(2015·西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止鸣笛”,采用的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思路点拨—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区别声音是依靠音色;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答案:

C

(2015·山西)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及特性

1.(2017·安顺)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2.(2015·黔东南)下列对图1.2-1中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图1.2-1

A.图甲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才能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乙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图丙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3.(2015·铜仁)下列有关声现象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D)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B.有的超声波人耳也能听到

C.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在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2015·贵州)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5.(2017·六盘水)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依据音调判断的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2017·黔东南)关于图1.2-2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BCD

图1.2-2

A.发声的间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C.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D.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7.(2016·黔东南)2006年台江县“姊妹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台江苗族“姊妹节”于4月19日隆重开幕,“姊妹节”期间将举行苗族盛装万人游演、苗族集体婚礼、斗牛等民间活动.如图1.2-3所示,在苗族盛装万人游演活动中,一妇女用鼓棒打击鼓面,鼓面发生 振动 ,发出阵阵鼓声,后面的苗族姑娘随着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扣人心弦的鼓声通过 空气 传播到观众的耳朵.

图1.2-3

命题点2 声音的利用与控制

8.(2017·遵义)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B)

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

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9.(2016·遵义)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B)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10.(2015·贵阳)在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B)

A.将教室的窗户玻璃更换为隔音玻璃

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D.在校园绿化带多植树

11.(2015·毕节)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 传递能量 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 传递信息 的性质.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温度计

1.物体的 冷热程度 叫温度.摄氏温标是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 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一XX,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 ℃ 来表示,摄氏温度通常用字母t表示.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测温度时要做到

(1)首先观察温度计 量程 .

(2)认清 分度值 .

(3)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 浸入 被测液体中,即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 底 或 侧壁 .

(4)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 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 稳定后 再读数.

(5)读数时玻璃泡要 继续留在 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

图1.3-1

如图1.3-1所示,是教科书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是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实验操作中,要先后将小瓶放入

    和    中,并注意观察           .

图1.3-2

1.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小明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外的温度如图1.3-2所示,其示数为 -2 ℃;小明猜想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装水的原因是 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点 .

2.如图1.3-3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选填“A”“B”或“C”),示数为 48 ℃.

图1.3-3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

物质从 固 态变成 液 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

物质从 液 态变成 固 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晶体与非晶体

分类

定义

常见物质

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海波、冰、萘、食盐及所有金属等

非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蜂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2.熔点与凝固点

熔点:

晶体 熔化时 的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

液体 凝固形成晶体 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易错点拨—

  

(1)有无熔点和凝固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2)同一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只是熔点是熔化时的温度,是说固体的熔点,凝固点是液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说的是液体的凝固点,晶体在熔点温度时,可以是固态,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与非晶体的特性比较

物理过程

晶体

非晶体

代表物质

海波、冰、食盐、各种金属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每种晶体都有各自的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没有熔点

凝固点

液态晶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没有凝固点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续表

物理过程

晶体

非晶体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2016·黔东南)如图1.3-4甲所示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    ℃,第6分钟时冰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图1.3-4

答案:

(1)吸热 不变 晶体 

(2)0 固液共存态

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该金属熔点高于100℃

B.该金属熔点低于26℃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

D.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

三、汽化与液化

汽化:

物质从 液 态变成 气 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液化:

物质从 气 态变成 液 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气体液化和液体汽化是 相反 的过程.汽化过程要 吸 热,液化过程要 放 热.

1.汽化的两种方式

概念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蒸发时吸热,温度会降低

温度要求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

影响快

慢的因素

(1)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概念

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温度要求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特点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沸点

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升高而升高

2.液化的两种途径

(1)降低温度.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当气体(如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物体时,会放出热量,液化成液体(小水滴).

(2)压缩体积.通过压缩体积(增大压强)的方法可使气体液化.例如: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用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装入罐内的.

(2015·毕节)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秋天霜打枝头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小明从冰箱内拿出一杯自制的冰淇淋,过了一会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