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991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7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

海南畜牧业发展规划

 

海南省畜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送审稿

 

海南省农业厅

海南现代农业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6年9月

 

项目名称:

海南省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委托单位:

海南省农业厅

报告编制完成单位(盖章):

海南现代农业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工程设计证书:

农林行业(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工程)专业乙级

证书编号:

A246002168

单位负责人:

白世俊(总经理)

技术负责人:

李琪(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李丁秀(畜牧师)

项目合作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中心

项目参加完成人:

孟海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

沈玉君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宋立秋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李丁秀海南现代农业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畜牧师

吴维兴海南现代农业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农艺师

王思宇海南现代农业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畜牧师

韩晓灵海南现代农业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农艺师

于燕飞海南现代农业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经济师

杨义虎海南现代农业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师

 

前言

“十三五”时期,海南省畜牧业将按照"稳猪增禽促牛羊"的总体部署,以“无疫区”建设、普及养猪业的育肥猪高床饲养、养禽业的机械化育雏、牛羊的全混合日粮饲喂等健康养殖技术、加强畜产品安全管理、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完善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升级,提升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畜牧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编制好2016—2020年《海南省畜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确保畜牧业规范有序发展、调整优化畜牧业经济结构、提升畜牧业管理水平、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等将发挥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受海南省农业厅委托,海南现代农业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了规划编制工作组,工作组通过充分调研、借鉴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经验,结合海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在大量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与《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海南省“十二五”热带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海南省生猪屠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规划作了衔接,贯彻《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的有关精神,系统总结分析海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面临形势,明确了畜牧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模式,并对畜牧业的重点区域及重点产业进行了布局规划,确定每个产业重点任务,制定了良种畜禽资源保护工程、畜禽规模养殖场改造建设工程、“无疫区”动物疫病防疫工程、畜牧业加工园区建设工程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并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实施期2016—2020年,是海南省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思路与目标1

1.1规划背景1

1.2发展思路与目标7

第2章禁养区、限养区及适养区发展布局12

2.1思路12

2.2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划定12

2.3主要目标14

2.4养殖污染防治措施16

第3章规划养殖用地19

3.1畜牧养殖用地面临的问题19

3.2规划用地原则19

3.3用地需求20

第4章布局与主要任务23

4.1生猪24

4.2家禽27

4.3肉牛30

4.4奶牛34

4.5肉羊36

4.6特色畜牧养殖业40

4.7饲料43

第5章重点工程与项目46

5.1良种畜禽资源保护工程46

5.2畜禽规模养殖场改造、建设工程49

5.3“无疫区”动物疫病防疫工程52

5.4畜牧业加工园区建设工程56

5.5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57

第6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59

6.1投资估算59

6.2效益分析59

第7章保障措施61

7.1加大资金投入,拓展融资渠道61

7.2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防疫体系61

7.3加强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62

7.4创新体制机制,发展规模养殖63

附表:

项目、投资估算表64

附件1:

规划依据72

附件2:

承载力分析74

附件3:

有机肥生产与利用平衡分析79

附图:

1.海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2.产业布局图

3.生产设施及农产品加工园区布局图

第1章规划背景、思路与目标

1.1规划背景

1.1.1规划背景

畜牧业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部要求,“十三五”期间要通过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推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保障食物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延伸和完善农业产业链,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基础依然薄弱、产业结构仍需调整、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生态环境制约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畜牧业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夯实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畜牧产业结构调整,重视畜牧科技创新及养殖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平稳发展,对建设生态文明省和国际旅游岛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海南省正式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以下简称无疫区),是海南农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

要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水果、瓜菜、畜产品、水产品、花卉等现代特色农业,加强“无疫区”建设。

2011年,海南省出台《海南省“十二五”热带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指出,发挥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品牌优势,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为加快海南省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理清畜牧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思路、明确目标。

本规划通过深入挖掘海南畜牧业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良种繁育和推广,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提升畜产品质量,加强科技支撑和环境保护,完善产业链,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是海南省(除三沙市外);以2015年为基准年,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

1.1.2发展基本形势

1.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和海南省政府大力扶持和引导下,海南省畜牧业取得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畜产品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2015年海南畜牧业增加值141.95亿元,比2010年增长55.3%,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9%;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78.0万吨、4.4万吨和0.23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13.9%、25.7%和18.0%。

——畜禽规模化养殖加速发展。

全省规模养殖场发展迅速,到2015年底,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有1256家,规模化率为43.6%,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为61家;年出栏10万只以上肉禽场62家、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禽场1.1万家左右,规模化率85%;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户)232家,规模化率为7.7%;年出栏100只以上的肉羊规模养殖场(户)419家,规模化率为11%。

——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

到目前为止,全省大型规模畜产品加工企业有3家、市县(含洋浦)城区中心屠宰厂和乡镇屠宰厂(场)共147家,带动海南畜产品由单一的生产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与畜牧资源和市场需求相协调,一二三产业相促进、产加销相衔接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省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温氏、罗牛山、海平达、鹏翔、禾牧、永茂等29家,涌现出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瑞今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谭牛文昌鸡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

——动物疫病防控取得新成效。

海南省作为全国首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健全了兽医管理、动物防疫技术支撑、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情监测、动物防疫屏障、无疫区法规“六大体系”,建立了强制免疫、免疫抗体效果考核、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申报检疫和产地查询的“四大机制”,实施动物免疫、规模饲养健康养殖、区域以冷鲜肉代替活体肉用动物跨省调运的“三大”防疫策略。

全省已设立省级动物疫情监测点8个,市县级动物疫情监测点140个,不断建设完善9个省际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建成海口和三亚2个省际边界动物隔离场,2015年全省实现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狂犬病等重点疫病的免疫率达100%,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明显提高。

——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经过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建立起省一级场、二级场(父母代场)和众多生产场(孵坊)以及配套的种畜禽饲养户、人工配种站(点)组成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生猪良种推广率达85%以上,肉牛良种推广率达25%以上,肉鸡良种推广率达90%以上,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日趋健全。

2.存在问题

海南省畜牧业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向畜牧环保、质量、安全、技术创新转型的新时期,海南畜牧业在发展方式、产业结构、饲养环境、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及品牌创建上仍有差距,给全省畜牧业向更高层次突破带来了新的制约与挑战。

——畜牧业发展方式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问题。

规模经济是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支点,海南省畜牧生产的集约化养殖水平仍然较低,小规模、大群体的基地型饲养方式仍占相当大的比重,饲养方式所固有的生产粗放、防疫条件差、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使得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在与国内重要城市及国外的市场准入标准相比,畜产品的质量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严重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所以亟需解决普及养猪业的育肥猪高床饲养、养禽业的机械化育雏、牛羊的全混合日粮饲喂等健康养殖技术问题,提高畜牧业技术含量,解决畜牧业传统落后生产和发展方式,促进规模养殖快速健康发展。

——畜牧业生态环境制约逐渐凸显。

随着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畜牧业污染防控和粪污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成本偏高,部分散养畜禽养殖者粪污处理意识薄弱,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缺乏,致使畜牧业所带来的污染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

目前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沼气利用率为75%,需要进一步提高粪污综合利用水平。

——养殖用地问题制约畜牧业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人畜分离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远离村庄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用地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多年来的农业用地规划和基本农田划分大多以种植业为主,林地利用、林下养殖没有明确指导办法,没有把畜牧业用地纳入土地总体规划,养殖用地问题突出,制约了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和养殖方式转变;另一方面,由于养殖用地选地盲目性较大,养殖效益的波动造成产业不稳定,随意扩大养殖规模和停产造成畜禽场建设标准低,污物随意排放,给养殖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畜牧信息化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不够健全。

“互联网+”是今后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目前,海南省畜牧业信息化公共服务支撑水平较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管理不够规范,特别是良种繁育、疫病防控、饲草饲料、市场信息、现代物流等信息化服务还不健全,新产品研发能力弱。

——无疫区建设需要继续深化和强化。

无疫区建设是我省畜牧业的“金字招牌”,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今后仍需要从三个方面强化建设:

一是执法强制力问题,随着预防为主动物卫生执法工作的全面实施,在贯彻以冷鲜肉流通代替活体肉同动物跨省调运的防疫策略下,需要加强和公安机关的执法联动,增强执法强制力;二是无害化体系建设问题,需要完善硬件和机制创新;三是加强官方兽医管理,强化实验室建设,提高队伍完成新任务的工作能力。

3.市场分析

肉蛋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市民菜篮子中所占比例几近50%,占居民食品消费金额支出的70%。

2015年,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64.0千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禽蛋占有量21.9千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奶类占有量27.4千克,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将新增肉类需求80~10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1%左右,虽然需求增速在减缓,但对肉类需求增长的格局不会变,消费总量的基数仍然很大。

禽蛋消费目前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未来增长空间不大,但农村居民消费每年仍要增长3%以上。

奶类消费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大,预计未来几年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奶类消费增速分别为3%和5%。

海南省2015年常驻人口911万,肉类总产量79.0万吨,人均占有量86.7千克。

除去海南常年驻军、学生、游客、“候鸟”人群每年消费肉类产品及每年生猪、家禽出岛的总肉量大约18.0万吨,海南常驻人口人均肉类占有量67.0千克,达到全国人均占有量水平,满足岛内居民消费。

到2020年,预计年接待岛外游客突破6500万人次,“候鸟”人群约120万,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肉类产品消费的增长;规划期虽然调减生猪出岛,但随着海南“无疫区”品牌成功打造,海南文昌鸡出口广东、港澳等国内市场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总肉量出岛约保持在目前水平;同时,到2020年,海南常驻人口约增长到950万,为满足岛内居民对肉类产品消费需求,在规划期间,海南省畜牧业发展应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

2015和2020年肉类产品消费人群及消费量详见表1-1,2015年生猪、肉禽出岛量及2020年生猪、肉禽出岛估算量详见表1-2。

表1-12015年和2020年具体消费人群及消费量

类别

人口(万人次)

平均待天数

人均每天估算消费量g

人均年消费(kg)

消费肉重量(万t)

合计(万吨)

2015旅游人口

5336

3

150

0.45

2.40

6.0

驻军和学生

20

300

150

45

0.90

候鸟人口

100

180

150

27

2.70

2020旅游人口

6500

3

150

0.45

2.93

7.1

驻军和学生

20

300

150

45

0.9

候鸟人数

120

180

150

27

3.24

表1-22015年生猪、肉禽出岛量及2020年生猪、肉禽出岛估算量

年份

类别

出岛量(万头)

单位重量(kg)

折算总肉重量(万吨)

2015年

生猪

80

100

8.0

肉禽

2000

2

4.0

2020年

生猪

40

100

4.0

肉禽

3000

2

6.0

1.2发展思路与目标

1.2.1发展思路

以建设现代化畜牧业,提高健康养殖技术水平,控制生猪产业,积极发展牛羊草牧产业,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海南省委、省政府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要求,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保障“菜篮子”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依托海南省独特的资源条件,充分利用“无疫区”品牌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特色畜禽产业;实行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健

康发展。

1.2.2基本原则

——坚持稳定规模与提高效益相结合。

以“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为主线,按照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态化要求,在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加快改善设施设备保障条件,大幅度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坚持结构优化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在全面考虑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有效解决养殖业废弃物污染问题,尊重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发展规律,实现生产与生态相统一、发展与保护相一致、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目的。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扶持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资金、技术、人才进入畜牧产业,提升畜牧业自身发展能力。

强化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抓好行业管理和服务,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坚持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从投入品管理与使用、养殖与管理、收购与加工、包装与标识、销售与物流等各个环节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畜牧产业;加强源头创新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积极推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产业化开发,提高良种化水平、饲料资源利用水平、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和疫病防控水平。

1.2.3发展目标

通过对海南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全面了解,在充分分析海南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承载力分析见附件1),结合国家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发展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共海南省委关于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2016年7月5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继而提出畜牧业“十三五”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养殖健康、质量安全、高效生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实现畜牧业综合效益大幅提高。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85万吨、5万吨和0.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5%;饲料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或集团达到12家;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3500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猪年出栏稳定在600万头左右,家禽年出栏2亿只,肉牛年出栏35万头,肉羊年出栏105万只,奶牛存栏2000头;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的比值为53.0:

4.2:

1.8:

41.0;生猪、肉牛、蛋鸡、肉鸡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0%、30%、75%、90%。

——畜禽标准化饲养水平和加工能力稳步提升。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到1000家,其中新认证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饲养场200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2家,设计加工能力达到1.2亿头(只),畜产品精深加工量占加工总量的20%。

——畜牧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全省主要畜禽良种自供能力、覆盖率每年快速提高,生猪、肉牛、肉鸡良种普及率分别达到95%、40%、100%,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科技对畜牧业贡献率达到55%。

——品牌创建和特色产业培育有新突破。

继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以实施“五好畜产品”为平台,全面规范畜牧业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海南省著名商标5个,品牌产品15个,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品牌畜禽品种、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高效特色产业,挖掘畜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规模以上畜牧生产加工企业全部建立畜产品可追溯制度,建成畜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管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100%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得到加强。

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省级动物疫情监测点达到12个,市县级动物疫情监测点达到182个,省际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达到9个,建成澄迈、儋州2个省际边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畜禽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19个,处理率90%以上。

——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省1590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户)环保设施改造全部达标,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

表1-3:

“十三五”海南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主要肉类总产量(万吨)

78.0

85

1.8%

禽蛋产量(万吨)

4.4

5

2.7%

牛奶产量(万吨)

0.23

0.7

40.9%

饲料产量(万吨)

192.88

300

11.1%

畜牧业总产值(亿元)

239.3

320

6.7%

畜牧业增加值(亿元)

141.67

180

5.4%

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比重

16.1%

16.4%

年均提升0.06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

2600

3500

6.9%

产业结构

生猪年出栏(万头)

555.8

600

1.6%

肉牛年出栏(万头)

26.7

35

6.2%

山羊年出栏(万只)

77.5

105

7.1%

家禽年出栏(亿只)

1.47

2.0

7.2%

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占这4类肉总产量的比重

61.2:

3.4:

1.4:

34.0

53.0:

4.2:

1.8:

41.0

生猪、肉牛、肉羊、肉鸡规模化养殖比重

43.6%、7.7%、11%、85%

60%、30%、40%、90%

规模化加工能力

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家)

3

6

20%

科技支撑

猪良种覆盖率

85%

95%

年均提升1.67个百分点

牛良种覆盖率

25%

40%

年均提升2.50个百分点

肉鸡良种覆盖率

90%

100%

年均提升1.67个百分点

科技对畜牧业贡献率

40%

55%

年均提升2.50个百分点

品牌创建和培育

中国驰名商标(个)

——

1-2

海南省著名商标(个)

2

5

21.4%

品牌数量(个)

15

30

16.7%

畜牧牧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99%

100%

年均提升0.17个百分点

疫病防控

畜禽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

100%

100%

——

省级动物疫情监测点

8

12

8.3%

市县级动物疫情监测点

140

182

5.0%

省际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

9

11

4.4%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点

4

19

62.5%

生态环境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设施改造达标率

60%

80%

年均提升4个百分点

*注:

本表生猪规模化养殖是指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牛规模化养殖是指年出栏50头以上,肉羊规模化养殖是指年出栏100只以上,肉禽规模化养殖是指年出栏2000只以上。

第2章禁养区、限养区及适养区发展布局

2.1思路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优先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摸清禁养区、限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数量、畜禽存栏量,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科学合理安排关停、搬迁或转产、整改时间,按照年度目标和时间节点,有序推动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清理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加大对养殖企业(规模养殖户)做思想工作,落实搬迁补贴政策及协助解决搬迁落实用地问题。

实施限养区养殖废弃物总量控制,限定畜禽养殖数量和种类,限制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提高治污标准,同时加强监管,落实到位。

全面推进适养区规模养殖场环保设施改造任务,提升养殖粪尿综合利用水平。

推广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技术、畜禽粪便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及有机肥生产技术;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通道,推行“畜禽粪便—沼渣、沼液—果、菜”和“畜禽粪便—有机肥—果菜”等的循环利用发展模式,构建种植业、养殖业、有机肥及清洁能源的产业链条,促进养殖废弃物有效综合利用,保护环境,促进生产。

2.2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划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海南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畜禽养殖业污染物防治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海南实际,严格、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2.2.1禁养区

依据划定标准,结合海南实际情况,禁养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生态保护红线区、风景名胜区、4A级以上(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