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027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诗人的孤寂

朱光潜

①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

在可互相渗透时,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

惠子问庄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反问惠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长电波和短电波都不能替他们传达消息。

②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吗?

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吗?

你我所联想的又完全相同吗?

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

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

一般人较量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草吗?

③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

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可以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

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

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交通的公例。

④诗人之所以异于常人者在于感觉敏锐。

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

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根源。

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

在眼球一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

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

⑤诗人有意要“孤高自赏”吗?

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吗?

他感到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吗?

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一块地赞叹感泣。

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踽踽了。

⑥一般人在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

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

他真是一个怪人!

——诗人的同代人这样想。

一般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

⑦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吗?

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礼物吗?

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

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琴”了。

“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

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

但是这事谈何容易?

“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

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吗?

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

“后世人!

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诔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曲愈高,和愈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修养越高,他引发的共鸣就越少。

B.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格调越高,他所得到的赞同就越少。

C.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对事物之间的差异刻画越精微,他的知音就越少。

D.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观点越是独特,他获得的认同也就越少。

解析:

“曲愈高,和愈寡”句出现在第③段中,文章前三段都是在谈心灵沟通的问题,作者认为诗人和一般人对事物的敏锐程度不同,越是微妙的感觉,懂得的人越少。

A项,谈艺术修养;B项,谈格调问题;D项,谈观点问题。

以上三项都不是题干所指。

答案:

C

2.下列根据原文的内容对“诗人的孤寂”的表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不想“孤高自赏”,他把所见所感写出来就是渴望同别人交流,但他是失败的。

B.诗人就是创造者,真正的诗人不能因循守旧,要在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

C.常人对诗人的观察只限于日常行为等外在方面,得出的结论是诗人的行为古怪。

D.人们购买诗人的印刷精美的诗集,只是为了赶时髦,扮高雅,并不是真正欣赏诗人。

解析:

B项,诗人要不断创新只是诗人孤寂的原因,不是表现,因为创新不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答案:

B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意在告诉我们,绝无隔阂的心灵沟通是不可能的。

B.最后一茎干草压死骆驼的寓言告诉我们,事物的质变总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C.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较常人在感觉上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

D.除主观因素之外,导致诗人孤寂的客观原因是常人感觉迟钝,心灵麻木,思维定式。

解析:

B项,作者引用一茎干草压死骆驼的寓言意在阐明“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的道理。

答案:

B

二、诗歌鉴赏(1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4~5题。

(8分)

送陈七赴西军

[唐]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4.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概括。

(3分)

解析: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这首边塞诗中,既有诗人对他人从军的敬佩之情,也有自己抑郁不得志的失意之情,还表达了自己从军报国的志向。

参考答案:

(1)对陈七从军的钦佩。

(2)对自己蹉跎岁月的不满。

(3)表达忠心报国的决心。

5.前人评孟浩然诗,有“冲淡中有壮逸之气”之说。

请结合本诗进行简要赏析。

(5分)

解析:

“冲淡”和“壮逸”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其统一的基点在于:

诗人语言上“冲淡”,情感上“壮逸”;诗人平素“冲淡”,而此刻“壮逸”。

参考答案:

孟浩然的诗,整体具有淡雅清丽的特点,但这首诗却充满了壮逸之气。

前四句陈述自己与友人的各自情态,平淡无奇。

后四句描画边关吃紧,人们投军争先恐后,诗人对友人从军敬佩不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以文报国的决心,充满阳刚之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8分)

淇上送赵仙舟

[唐]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6.请用几个词语概括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

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4分)

解析:

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变化的,从诗句中可以找出能够体现诗人情感变化的词语。

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解答这个题目,应先结合诗句说出使用的手法,再结合诗歌主旨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7.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

为什么?

(4分)

解析:

两个词语镶嵌在诗句中,具体到哪个好,需要结合该字表现的内容及情感来分析。

解答本题,既要扣住该字的表面义,也要结合作用和效果来分析和判断。

答案示例:

(1)“犹”字好。

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

“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不舍的深情。

(2)“空”字好。

“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天空。

“空”字侧重表现出诗人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

“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选自《唐才子传校笺》,有删节)

注:

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昌初,致仕卒       致仕:

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

屡次。

C.与胡杲……李元爽燕集燕:

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艰难:

艰涩。

解析:

A项,致仕:

辞官。

答案:

A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B.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C.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D.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解析:

断句时,应注意句中的“宰相”“京师”“居易”三个词,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判断即可。

答案:

B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开篇写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词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解析:

D项,“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应是做官以后。

答案:

D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3分)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3分)

参考答案:

(1)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人)。

(2)(白居易)被重新任用之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幼的国君,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白居易在二十岁名声未起的时候,到京城游玩,去拜见顾况。

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人),于是就戏弄白居易说:

“长安什么东西都贵,想‘居’是很不‘易’的。

”等到顾况阅览白居易的诗卷,看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于是感慨道:

“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我之前的话是跟你开玩笑的啊。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选拔进士和人才,白居易被选中,补任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和诗一百多篇,对时事进行规劝和批评,诗歌流传到宫中。

皇上对此感到很高兴,于是召见他并授予他翰林学士的职位,后担任左拾遗。

当时强盗杀了宰相,京师喧闹纷乱,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请求尽快捉拿盗贼。

权贵中有人嫌他做事超出了职责范围,非常恼怒。

不久就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掉到井里死了,但他却写了《新井篇》,文章语言肤浅华丽,白居易品行恶劣不可重用,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当初因为宰相武元衡被杀的事情而暴露自己不够适宜的行为,他的行为确实没有其他的想法,却使奸党恼怒,于是也使他仕途失意。

但他也能顺应并适应自己的境况,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佛教生死的说法里而忘记自己形骸的劳顿。

过了很久,又调任中书舍人,负责拟制诏书。

黄河以北发生动乱的时候,朝廷出动军队平乱无功而返,他又谈论国事,皇上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于是请求到京师之外任职,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文宗即位后,白居易被召回升迁为刑部侍郎。

会昌初年,辞官归家后去世。

白居易连续多次因为忠诚耿直而遭遇摒弃,于是就放纵于诗酒之中。

被重新任用之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幼的国君,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选择居住在履道里,跟香山的僧人如满等结集成立净社,疏浚淤塞的沼池,种植树木,建了石楼,开凿了八节滩,常去游赏玩乐,茶酒器具不离身边。

曾经不戴帽子,裸露发髻,张着两腿坐着,谈论禅道,咏怀古迹,自在快乐。

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写了自传。

非常喜好佛事,也曾整月不食荤菜,自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等设宴集会,这些都是年事已高并不做官的人,每天相互邀请,当时的人们很羡慕他们,为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公的诗以六言为主,不喜欢内容艰深。

每次写好后,一定让自己家里的老婆婆读自己的诗句,询问得知她理解诗句了才把诗句抄录下来。

后人评价白诗就如同崤山以东的老年人从事农桑,字字都很实在。

鸡林国的行者、商人把白居易的诗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价值百金,如果是伪造的诗句,他们就能辨别出来。

白居易与元稹的关系非常好,写作风格也相同,天下人将他们合称“元白”。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人称“刘白”。

白公喜好神仙之说,自制飞云履,焚香走路,像在烟雾里行进,四边冉冉地升起云雾。

刚到九江的时候,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座草堂,炼制仙丹。

这些现在还存在。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2)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3)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解析:

“绘声绘色”指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来说描写或描述得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指描写或模仿得美妙逼真;“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

答案:

B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礼宾司前代司长表示,APEC服装的设计由外交部主抓,经过严格招标和层层选拔,最后拟采用东道国首脑本人的意见为准。

B.作为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和民歌,创作出能赢得观众喜爱的富有民族风味的歌曲。

C.xx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优素福·扎伊那为理想而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深深地打动了世界人民的心,甚至为她唏嘘落泪。

D.“单独二胎”政策实施以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一方面将改变“4-2-1”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担。

解析:

A项,“拟采用……为准”句式杂糅,“APEC服装的设计由外交部主抓”改为“外交部主抓APEC服装的设计”。

B项,“无时无刻不忘”否定不当,改为“无时无刻忘记”。

C项,“甚至为她落泪”偷换主语。

答案:

D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要讲词的欣赏,不能不提到“境界”的艺术理论问题。

            。

 

①他认为,像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

②他认为,词以有境界为佳,否则为不佳。

③究其实际,仍然是中华文学艺术美学观念中的“传神”的要求。

④“境界”一词,虽非王国维所创,但专用它来讲词学的,自以他为代表。

⑤这乍看像“炼字”之说,细析时,“闹”字写春花怒放时的景色。

⑥后来他又以“意境”一词与之互用。

A.③④①⑤②⑥    B.④②⑥①⑤③

C.④③①⑤②⑥D.②⑥①⑤④③

解析:

④诠释“境界”一词与王国维的渊源,和前句话题衔接最为紧密,应排在最前。

②阐明王国维对“境界”之有无对于诗词重要性的评判,应紧承④之后。

⑥是王国维对“境界”一词认识的深化,应在②之后。

①是对前面所举例子的阐述,应在②⑥之后。

⑤的“这”字,是指代①句内容,应排在①之后。

答案:

B

15.下面是英国某著名学者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每个词语不超过5字)(6分)

战略环境评价指的是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

 

解析:

文段主要阐述的对象是“战略环境评价”,找出语句的主干,去掉修饰成分,加以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

环境影响 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 应用于决策

16.仿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画线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要求结构相似,文段语意完整。

(5分)

从古至今,离别都是使人痛苦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        ”,        ;“        ”,        。

 

解析:

解答此题,要先把握“示例”的特点。

“示例”是写“别离”的句子,其句式特点为:

名人名句与“这是……的‘……别’”的组合。

答题时应先联想到与“别离”相关的名句,再根据相关名人构思句子。

答案示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与友人间的“愁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是柳永与恋人之间的“伤别”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比尔教授应邀来中国演讲,在发现最前排无人入座的原因是怕被提问时,微笑着鼓励大家坐第一排,他说:

“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创造机会才能被人赏识。

请理解领悟材料含意,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提示:

这则材料的含意比较明显,就是要给自己自信,敢于亮出自己,从而获得被人赏识的机会,并取得成功。

其实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一是表明了一个立场,就是要敢于表现自我,善于亮出自我;二是表达了敢于表现自我和善于亮出自我的意义。

这两点是写作的关键。

个性表现和张扬自我,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创新型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

例文:

破茧而出

固守在茧中,永远都是一只丑陋的蛹;破茧而出,才可化作美丽的蝶。

——题记

一只美丽的蝶,在挣脱茧的束缚,冲出壳后,才得以展现自我。

然而,人们却不像蝶一样,偏偏小心翼翼地为自己裹上一层厚厚的外壳,生怕自己被别人发现、关注,不敢伸出自己的臂膀,不愿面对外面灿烂的阳光,不敢释放胸中积聚的能量。

其实,这样做,在拒绝伤害的同时也拒绝了亮出自己。

今天,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时代,更是创新发展的时代,大家应该转变观念,应该展现自我,塑造自我。

俗话说: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然而,有的人面对每一次机会,都悄悄地放弃了。

虽然眼中尽是不舍与渴望,但双脚却已不自觉地将自己引向最黑暗的角落。

那句“枪打出头鸟”的古训,总像紧箍咒一样困束着我们。

不敢走到阳光下展示自己,只在黑暗中默默地遐想,这已成了人们的习惯。

这种所谓的“谦让”,所谓的“谦虚”,无形中扼杀了塑造自我的自信,凝聚成了一个“怕”字,怕在这场角逐中成为牺牲品。

因为太怕,宁愿放弃,也不愿踏出尝试的脚步。

于是,我们退缩成一只蛹——不敢沐浴日光的蛹,一只只会为自己的丑陋而自卑,却不知道走出去自己就会变成美丽的蝶的愚笨的蛹。

其实,正是我们用自己亲手编织起来的茧将自己藏了起来,让所有的光芒销声匿迹。

这是人类的悲哀!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只破茧的蝶,相信自己,战胜自我,放弃胆怯与懦弱,勇敢地破茧而出,舒展腰身,在万紫千红中描绘属于自己的色彩,向着广阔而美丽的苍穹扇动有力的翅膀。

不要丢弃自我的本色,一定要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满怀信心地向着下一个关口迈进,努力成为强者、胜者。

打开一扇窗,放进一缕阳光;打开一扇心窗,增添一份自信;卸去沉重的外壳,用真我赢得世界的褒扬。

如果你还在黑暗中徘徊,请你鼓足勇气走出来,阳光灿烂的世界需要你用热情和激情去拥抱。

用自信做一双强有力的翅膀,在天空自在地翱翔,无须刻意将自己隐藏。

我们要自信地站出来,大声地向世界宣告:

我已不再是茧中丑陋的蛹,我已是走出束缚之后绽放美丽的蝶!

……

蝶,在花间起舞,只因它已捅破那层束缚它的厚重的茧。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2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第1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检测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白宫有位著名人士,成名后回忆道:

“我们弟兄几个的成功,应当归功于我们的母亲。

记得小时候,有一天,妈妈买回一些苹果,我和弟弟们争着要那个最红最大的。

这时候,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拿在手中说:

‘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你们谁都想得到它。

很好!

现在,我把门前的草坪按你们年龄的大小,分成了几块,你们来一个剪草坪比赛,谁想得到最好的,谁就得争夺第一。

你们努力吧!

’经过努力,我终于得到了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

由于从小受妈妈的教育和熏陶,今天,我们兄弟们个个事业有成。

至今,我仍忘不了妈妈给我们分发苹果时的那番话。

阅读这则材料后,有人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论点:

A.要有竞争意识。

B.教育小孩要循循善诱。

C.妈妈对孩子成才影响最大。

D.要成就事业,从小就要听家长的话。

以上论点,你觉得哪一个最深刻?

并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和D都是立足于孩子的,显然立足点不对。

纵观供料,其立足点应放在妈妈身上。

B虽然立足点是对的,但所说的不是所供材料的重心之所在。

供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应从整体上去把握。

这则材料从整体上看,它所强调、突出的是: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因此C项是最佳的立意。

它透过文中的“我们兄弟们”的成功这一现象,看到了母亲对他们教育、影响是最关键的因素这一本质。

因此,C深刻。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个作家,写的书卖不出去,他灵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