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057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docx

泛太纺织技改讲解

2010年财政专项资金项目

技术改造专项

 

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名称:

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生产线技术改造

申报单位:

安徽纺织品有限公司

申报时间:

二○一○年七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及项目概况

1.1.1项目背景

1、项目背景

中国汽车工业已进人一个迅猛发展时期,汽车种类的日益多样化,汽车特别是轿车档次的不断提高,生产数量的飞速增长,直接刺激了汽车内饰行业的大力发展。

新的材料不断被采用,新的技术不断被开发,新的设备不断被引进,新的内饰企业不断在涌现。

在汽车这个支柱产业和巨大市场的驱动下,中国的汽车内饰行业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进人WTO以后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残酷竞争与挑战。

2009年我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全年汽车销售量达1365万辆,以1379万辆的产量超越日本,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预计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将突破1500万辆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尤起在汽车内饰件领域。

汽车内饰材料主要有汽车地毯材料、汽车顶篷材料、行李箱材料、门饰板和搁物板等。

虽然国内汽车内饰材料行业发展较快,但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研究与开发力度不够,尤其在研发环保型、节约型及可回收循环使用材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1)纺织品在汽车内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汽车工业已成为纺织品的一大买主。

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内装饰材料也经历了三次变革。

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广泛使用的是乙烯基(PVC)聚合物。

后来,除了传统的机织物以外,薄膜切条技术将聚乙烯切条纤维与尼龙一起喂入顶端敞开的单面圆纬机编织,而后将织物进行热定型,代替聚乙烯用在福特跑车的座椅上,有较好的拉伸性及外观。

富于改革的法国人多年来利用高收缩率的聚氯乙烯长丝,采用棉毛结构,生产一种起绒汽车用布,受到极大的欢迎。

Volvo公司最先生产假编聚酞胺单面织物和聚酯织物,也获得了极大的效益。

目前,世界用于汽车内饰的纺织品每年为3.7亿平方米,以西欧汽车用纺织品市场为例,2006年西欧汽车用纺织品消耗量为35.3万吨(约1亿平方米),消耗值为14.6亿美元,期待每年增长1.6%,预计2011年将达19.5亿美元。

国内汽车内饰纺织品的起步时间较晚,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国内汽车内饰市场缺口不断加大。

预计到2011年我国汽车内饰纺织品的需求量将达到30万吨。

(2)汽车内饰纺织品纤维逐步向可回用材料发展

汽车内饰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中,故对其耐光牢度要求非常高。

汽车内饰纺织品作为频繁使用的纺织品还要考虑强度、耐磨损牢度等因素。

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使汽车内饰纺织品在选择纤维原料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求。

在世界范围内,德国最早进行汽车内饰纺织品纤维回收。

1992年,德国通过的《限制报废车条例》中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报废车辆。

1996年生效的德国《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对报废汽车拆解材料的比例做了具体的规定。

欧共体法规规定到2015年汽车可回收材料要达到95%,汽车内饰纺织品纤维要符合循环回用的基本要求:

可以拆开、选择合适的材料(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限制使用多种类塑料,着重使用纯净的单一品种塑料,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

所以只有一种最佳循环利用的观点,即应由一种纤维材料制造汽车内饰纺织品。

聚酯纤维由于其出众的性能以及在汽车内饰纺织品市场的所占有的巨大份额,无疑是未来单一纤维的首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结构的多元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广泛地应用在纺织纤维、轮胎帘子线、包装膜、瓶子和容器、磁带和胶片、热定型制品和注塑制品等工程零件中。

随着PFT的消费量的增加,由此而产生的纤维及塑料废物也不断增长。

到2000年,塑料废物占所有废物的比例将达到9.2%,加上由于塑料废物不易分解和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对塑料废物的处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近年来随着聚酯瓶、聚酯薄膜的快速发展,大力开发聚酯回收技术,处理废弃聚酯已成为聚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另外,回收废聚酯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1.1.2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生产线技术改造

承办单位:

安徽纺织品有限公司

安徽纺织品有限公司建设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期1年,本项目技术改造总投资1500万元,对原有的生产实施进行改扩建,新增绗缝机。

疏棉机,装套机,电脑自动切线机;电脑平缝车以及其他先进设备。

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增加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的生产能力。

1.2项目承担企业概况

安徽纺织品有限公司前身2000年曾在合肥建厂,2004年购买芜湖机械工业园场地,2006年逐步完成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公司正式成立于2005年12月01日,成立之初注册资本100万元,随着企业的发展,股东增资,到2006年注册资本达到550万元,经营范围扩展到:

纺织品、羽绒制品、床上用品、服装、鞋帽、箱包加工、销售;自营个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的商品和技术除外;机械产品、五金、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品)销售。

公司占地55亩,建有三层厂房,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生产设备先进,可生产高档家用纺织品,全部出口,另建有1000平方米的食堂和员工宿舍,可为600人提供食宿。

公司主导产品有高档家用纺织品、服装、床上用品等,2008年销售收入达2200多万元,2009年全年进出口额420万美元。

1.3项目建设必要性

纺织工业是一个资源耗用量大、用水多、产生污染量大的行业,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消费量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有限的资源决定了我国纺织行业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

国内原材料供给不足使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料,棉花、PTA、聚酯等,化纤行业原料的对外依存度高达60%,所有这些都将影响纺织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增长。

循环经济是全球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资源利用方式上,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投入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行业鼓励发展的方向,是中国纺织业实现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项目的实施对非织布工业与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项目实施提升了废旧聚酯再利用的技术水平,拓展了废旧聚酯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空间,同时也为汽车内饰行业降低原料成本创造条件,从而,为降低汽车成本做出积极的贡献,相对提高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产品规模化的生产可增加社会就业

随着产品的投产和规模扩大,产品的规格和品种的增长,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目前,项目实施后可以增加就业岗位100余个。

3、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中的支持范围,也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版)》鼓励类“十七、纺织:

6采用高新技术的产业用特种纺织生产。

”属鼓励范围。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技术研发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并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使企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提升了产品质量及使用性能,加强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和市场分析

2.1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分析

2.1.1发展规划、产业政策

本项目采用再生聚酯纤维在应用针刺非织造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汽车用纺织个性化的需求特点进行技术创新,开发生产再生聚酯纤维非织造汽车用系列纺织品,包括汽车顶棚、汽车铺地材料汽车行李仓衬垫材料等。

产品具有可循环利用、不污染空气、质轻、隔音效果好等特点。

是一项典型的纺织行业循环经济项目。

项目实施对推进我国纺织行业的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符合《安徽省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五、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

(二)加快振兴轻工、纺织、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纺织。

适应纺织集聚发展的趋势,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培育一批技术新、档次高、特色明的外向型纺织服装企业。

发展纺织面料核心产品,使中高档面料比重达到80%以上,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创汇能力。

实施品牌战略,争创2个以上国家纺织服装名牌,发挥服装的产业带动作用。

”的支持方向,也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版)》鼓励类“十七、纺织:

6采用高新技术的产业用特种纺织生产。

”属鼓励范围。

”属鼓励范围。

2.2市场分析

2.2.1市场供需分析

1、产品市场供需分析

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经验表明,汽车的普及以及与之相应的强大的汽车工业是工业化的最高阶段。

美国大约是在上世纪50年代走完这一进程的,欧洲则是在70年代,日本是80年代,韩国则在21世纪初叶。

而中国,汽车开始大量进入家庭是从2003年开始的,至今还不到10年的时间。

如果以该年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步入高速成长期的开端,这一成长期当可延续20~30年,即在2030年前后进入成熟期。

但中国目前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大约为4%,与此相对照,美国达到70%,日本达50%,欧洲达30%以上;全球平均水平则超过了10%。

考虑到中国的发展较迟,从世界范围来看,汽车所用的燃料——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已处于中晚期阶段,因此,受制于资源和环境,中国的汽车普及的饱和度可能会低于美日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

按每千人拥有300辆汽车计算,届时15~16亿中国人将拥有4.5亿至5亿辆汽车;与此相应的汽车年产量应在5000万辆,加上面向出口的产能,年总产量可达6000万辆以上。

目前全球汽车产量不过在6000万辆左右(不考虑世界发达国家和印度需求的增长),即使按较低的普及率计算,届时中国的汽车产量也将使目前的世界产量翻一番,达到1.2亿辆,发展4.5亿至5亿辆的保有量和6000万的年产量,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纺织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每辆车用无纺针刺内饰材料为7~8m2,2005年国内市场乘用车产量约为400万辆,全年无纺针刺内饰材料的需求量达3000万m2。

据专家预测,2010年乘用车产量达1500万辆,其无纺针刺内饰材料需求量达10500~12000万m2,2030年国内国际乘用车无纺针刺内饰材料需求量将达10亿m2。

安徽位于中东部地区,比邻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区,安徽向来人杰地灵,汽车工程技术人才济济,有汽车民族工业楷模的奇瑞汽车,有商务车性价比一流的江淮汽车等,2005年已成为全国汽车的第五大省;安徽省政府已把汽车产业当作支柱产业来抓,政策支持的力度越来越来大,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2006年江淮汽车销量17.5万辆,奇瑞生产轿车30.5万辆,预计到2010年奇瑞和江淮乘车用分别达到100万和50万辆以上,这两家对汽车内饰材料的需求量达到1500万m2,远远大于我公司此项目的生产量,汽车内饰材料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2、市场竞争力

首先,项目是一种典型的纺织循环经济项目,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类别。

项目采用废旧聚酯生产再生纤维,再以纤维生产汽车内饰材料,此内饰材料使用后可以回收利用再生产纤维,此纤维再生产成汽车内饰材料,具有明显的循环经济特点。

彻底改变现有汽车内饰材料难以回用的现状。

第二,项目产品是一种具有较高收益的产业用纺织品。

一般以废旧聚酯开发的纤维使用在家用或商用普通地毯,汽车用内饰材料对聚酯纤维有更严格的要求,因此,随着汽车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项目开发的废旧聚酯高价值回收利用技术,必将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第三,项目采用的是非织造生产方式,非织造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纺织行业生产方式,流程短、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是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鼓励的新型生产方式。

第五,产品具有优良的性价比。

由多种材料变为单一材料,缩短了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产品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可以发挥其重量轻、价格低的优势。

该产品具有优良的延伸性,特别适合车顶内饰材料及汽车地毯的缝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透气性、隔音性、减震性,具有优良的性价比。

3、市场风险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车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

人们像选择时装一样地选择汽车的外观和内饰,对汽车的舒适性、豪华性、安全性及环保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本行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每辆汽车耗用纺织品材料平均为40m2,约15~20kg,年耗用量8.3~11万吨,其中每辆汽车用内饰材料约7~8m2。

而汽车年销售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所需汽车内饰纺织品,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

据统计,我国汽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达3000万辆,预计在未来的15~20年内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因此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公司致力于产业用纺织品在汽车内饰领域内拓展,已成功建立国内汽车内饰产品营销网络,对该项目来说已完全具备规避风险的能力。

项目产品与相关产品比较具有竞争优势,是一种新型的替代品。

汽车内装饰材料主要有皮革、长丝机织布、短纤针刺无纺布、簇绒地毯和PVC等;皮革和簇绒地毯质量上乘但价格昂贵,只能用在高档车上;长丝机织布只能用在汽车顶棚和座椅背面,价格也高;PVC材料价格不贵,也便于清洗,但不美观又不环保有气味;产业用纺织品短纤针刺无纺布质地均匀、美观,既隔音、阻燃、防震,又无气味环保,报废后可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因此,可以替代目前市场上的其它产品。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3.1建设规模

本项目技术改造总投资1500万元,对原有的生产实施进行改扩建,新增绗缝机。

疏棉机,装套机,电脑自动切线机;电脑平缝车以及其他先进设备,扩大生产,提高产品档次。

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增加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的生产能力。

3.2产品方案

本项目对企业部分落后淘汰设备进行改造,修建生产厂房,完善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提高产品质量一个档次、新增产品品种,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能,公司将根据生产规模及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改善产品质量并提高生产能力。

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的生产能力 

 

第四章厂址选择与用地方案

4.1厂址现状及建设条件、用地方案

4.1.1厂址现状

芜湖位于东经117度58分118度43分和北纬30度38分-31度31分之间,地处长江之畔,交通便捷,自古以来便是商贾云集的商贸集散地。

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是长江沿岸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安徽省“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重点和突破口。

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25.3万,其中市区72万。

芜湖处于皖江经济开发带的龙头地位,也是长江经济带沟通东西的重要一环,是中国中部地区向外输出的门户,古有四大米市之一的称谓,自古即是皖南皖北的重要商贸与经济之都。

芜湖地区水陆空交通便利,是进入华东与江西的商品集散地。

本地区拥有发达的轻工、建材和纺织制造业,以及有色金属加工、造纸、汽车、造船、化工、非金属矿藏等,制造业发达,各类专业人才充足,满足各类大型项目上马的人才需求。

4.1.2建设条件

芜湖机械工业园于2001年创办,是中共芜湖县委、芜湖县人民政府按照工业相对集中,发挥机械特色,优化投资环境的原则,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工业集中度,提升和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而建立的,属于安徽省省级重点开发区。

工业园坐落在芜湖市南郊、芜湖县城湾沚镇东部,位于安徽省规划“沿边”(沿江、浙)、“沿江”(沿长江)发展战略的结合点。

合杭、沿江、芜太、芜马高速公路通达开发区。

开发区距合肥骆岗机场140公里、南京禄口机场120公里。

芜湖港是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港,朱家桥外贸码头距开发区仅40公里。

独特的区位优势,构成了芜湖县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的3小时经济圈。

工业园发展速度较快。

截止2009年底,开发区累计签约企业逾千家,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共有投产企业278家,在建企业158家;其中当年新增投产企业78家,开工建设企业68家;从业人员3.5万余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县委、县政府通过对企业实施“五帮”措施,积极应对不利环境。

一是帮助企业融资,二是帮助企业争取项目,三是帮助企业改善用工,四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五是帮助企业科技创新。

“五帮”措施的落实,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工业园位于示范区核心区域。

今后的发展目标,继续坚持产业科学发展,有序推进,并努力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迈进。

项目建设地选在芜湖机械工业园具有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利等优越的建设条件,可以保证本项目的正常建设。

4.2现有场地利用情况

本项目在已有的厂区工业用地上修建生产厂房3000平方米,购置先进设备,实施年产4000万元工业用纺织品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该土地的使用为工业用地,在使用期限内不变更它用。

我公司按照羽绒制品的生产工艺设计该土地的使用方式,达到高效合理利用该土地的目标。

科学严谨的规划土地使用分类,满足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的利用。

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以及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综合发挥。

4.3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我公司在拟建该项目时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5.1主要设备方案

主要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技术规格

台(套)数

生产厂家

1

自动裁床

Proctxl7501

1

杰克

2

粘合机

NHG900

1

佳田

3

平缝自动开袋机

APW-194N

1

德国奔马公司

4

自动送扣机

AMB-289

1

上海佳田

5

电脑花样机

AMS-215D

1

日本重机

6

电脑平铰机

LBH-1790

1

 

7

电脑平缝曲折机

LZ-2290A

1

 

8

麦加机

MS-1190

1

 

9

马五机

 

1

 

10

电脑平缝

DDL-9000

6

 

11

拉布拖轮,平机安装

V050

1

 

12

气动多头打扣机

JK-TDLQ

2

浙江杰克

13

电脑扔带机

JK-T120HLR

1

 

14

珠边机

JK-T588

1

 

15

三针三链

JK-8560W

1

 

16

平缝机

GC6150

214

標凖

17

带刀机

GC6170

4

標凖

18

双针机

GC6240

5

標凖

19

包缝机

752-17

18

中捷

20

蹦缝机

GK32500

2

標凖

21

曲折机

ZJ20U93

2

中捷

22

多针机

VC008

1

 

23

订扣机

MB-1377

2

重机

24

平头锁眼机

BH-718

2

重机

25

圆头锁眼机

MEB-3200S

1

26

套洁机

LK-1900ASS

1

重机

5.2工程方案

5.2.1供水

公司的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均由当地自来水厂供给,厂区外的供水干管管径为φ200,外管网供水能力较大。

目前φ200的厂内供水主管沿厂区主通道南北贯通全公司,公司的供水系统已基本完成。

5.2.2供电

项目需要用电360万度/年,建设电容为660KVA,适用于全厂电力供应。

5.2.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本项目中的检测中心内的计算机对室内要求(20±3)℃以下,湿度(50~60)%,选用整体式恒温恒湿中央空调机组,以满足技术要求。

其他厂房现有完备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以满足生产和工艺技术的要求。

5.2.4消防

所有厂房按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86)要求,厂房外设置消火栓,室外消防栓水量按20升/秒,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一次,一次火灾消防用水量按72m3考虑,水源来自厂区用水管网及自吸泵站。

规划新区内共布置3个室外消火栓,规划要求室外消火栓应与规划的给水管同时实施,同时使用。

室外消火栓为消防用水的主要水源,北侧水塘内的水作为消防补充水源。

对所有供电设备进行不定期检查,重点对发热点和火花放电进行检测,并配合常规的电能检测,掌握整个建筑的配电系统中枢,了解其各个分支回路的控制内容,起到预检的效果.

消防设计依据国家标准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区消防站距离本厂约1.5Km远,企业已有完整的消防系统。

工厂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符合防火规范要求,建筑物均有道路可达,可供消防使用。

5.3技术方案、生产工艺流程及装备水平

5.3.1技术方案

5.3.2装备水平

第六章主要原材料供应、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6.1主要原材料供应

项目产品采用的原辅材料主要为羽绒、羽毛、各种面料和包装材料等。

全部原辅材料均从国内市场采购。

6.2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

6.2.1水、电供应量

目前厂区取水口管径φ200,厂内供水主管经厂区主通道南北贯通全公司,供水系统已基本完成。

项目建成后,水需要12万立方米/年,电需要360万度/年。

6.2.2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

水由当地自来水公司供给;电由当地供电局供给,且厂区内变压器容量能满足项目使用要求。

6.3资源节约措施

资源节约措施从内外两方面实施,一是公司继续加大研制开发力度,开发系列和多规格产品,满足我国羽绒制品生产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达到从外部实现资源节约的目的;二是公司通过改善和提升研制、生产和检验手段,生产和检测环节执行每道工序把关制,以减少成品质量不合格对资源的浪费;三是利用先进的设备使资源达到充分利用。

本项目符合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政策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

 

第七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7.1总图布置

总图布置原则:

7.2场内外运输

厂内少量的货物中转靠人工搬运,大部分采用运输带传送,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厂外运输委托地方运输部门承担,厂内运输方式为叉车及手推车运输。

7.3公用辅助工程

7.3.1场内外管网布置

规划的给水管采用环状布置,引入管管径为DN200mm,室外给水管管径规划为DN100mm~DN200mm。

厂内给水采用环状管网,各单体引入口设给水表井进行计量。

配电电缆均用直埋电缆,用地沟接至各单体。

7.3.2给、排水

厂区水源及本工程水源为开发区市政给水,水质符合生产饮用水卫生标准,接管地点为厂区东南距离围墙5M的市政自来水干管。

7.3.3给水

由于厂区外水压较高,本工程采用直接供水方式,与外网直接连一根管径的给水铸铁管,在厂区入口处设水表计量,全厂供水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合用的系统,结合厂区规划,形成环状管网,以确保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各建筑单体室内供水采用生产生活合用,消防独立的形式,各单体生产生活用水系统,消防系统直接由厂区内水管网供给,并分别设水表单独计量。

7.3.4管材及接口

(3)循环水管

采用钢塑复合管,管径小于80mm为螺纹连接;管径大于等于80mm时采用卡箍式连接。

7.3.5供电及电信

(1)供电

(2)电信

1、电话容量预测

规划新区电话采用设置内线来满足需要,在厂办设置内部交换机,需求量按每标准厂房10门左右电话考虑,加上库房和管理用房的需要,约需电话50门。

2、信线路敷设

电信线路全部采用电缆管道沿道路西、北侧埋地敷设,与电力线路分置两侧。

电信管道一般敷设于道路边缘绿化带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