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0325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电示范总结报告 0909Word下载.docx

表1专业项目建设内容表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

2.基于行业规范的专业技能认证标准及认证系统建设

3.以项目为载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6门

4.教材建设6门

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规划及职业能力认证

2.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

3.培养专业骨干教师10人

4.培养双师型教师11人

5.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10人

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1.水轮机及调速装置实训室

2.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实训室

3.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

4.电工技术实验实训室

5.实验实训内涵建设

3.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3.1项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详见表2

表2专业项目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

名称

完成情况

完成率

(1)确定了职业技能岗位群;

(2)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3)建立新型“八学段、三层次、四方向、一核心”的“834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进行了核心职业课程开发;

(5)校企合作制定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100%

2.专业技能标准及其认证系统建设

(1)制定了小水电专业技能标准和认证体系;

(2)建立了职业资格技能考核及训练题库;

(3)建立了专业技能操作规程;

(4)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双证获取率达98%以上。

3.专业核心课程建设6门

(1)制定了《水电站电气设备》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2)开发6门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教案、课件、影像资料、试题库等);

(3)完成了1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4.教材建设

6门

校企合作共同编写了6门项目式工学结合教材。

(1)制订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方案。

(2)制定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认定标准。

(3)水电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被批准为院级教学团队。

(1)新培养陈梦影、杨学锋2名专业带头人;

(2)陈梦影近3年主持、参加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等教科研项目共13项。

(3)陈梦影近3年参与技术研发及技术服务项目共7项;

(4)陈梦影在《软件导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主编主审教材5门。

(5)专业带头人、楚天技能名师杨学锋发表科研论文3篇,主持技术研发1项。

67%

3.培养专业骨干教师10人

(1)根据培养计划,共培养王春民、李良君等10名骨干教师;

(2)通过到湖北天堂抽水电厂等水电企业参与远程监控技术培训等方式,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通过参与湖北省鹤峰县坪江水电站等多个工程项目设计,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

(4)通过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等项目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4.专业教师技能培养

(1)重点培养向娈、陈剑等5名青年专业教师,近3年共选派12人到企业提高实践技能。

(2)通过选派向娈等教师参与云南金沙江水电工程建设、参与泵站运行改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

120%

(1)从水电企业新聘请10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或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

(2)兼职教师总数达到15人,其中楚天技能名师1名,兼职教师比例达到43%;

(3)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研讨、实训教学、课程开发及教材编写等工作。

125%

1.水轮机及调速装置实训建设

(1)完成了实训室场地的规划、设备平面图安装布置;

(2)完成了水轮机及机械式调速器等设备的安装工作;

(3)完成了实训项目的设计开发及实训任务书的编著;

(4)与武汉博达高科电气公司签订校企共建实训室协议;

(5)拟购置的微机型调速器等设备,等待政府采购到位。

70%

2.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实训室建设

(1)完成了实训室场地的规划、设备平面图安装布置工作。

(2)完成了实训项目的设计开发及实训任务书的编著。

(3)等待政府采购设备到位。

50%

3.水电站综

自动化实训室

(1)与企业共同完成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

(2)完成设备购置、实训室的布置,营造了良好的职业场景;

(3)已于2011年3月投入实训教学使用,学生自主进行电路设计、设备安装及调试。

(4)本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4.电工技术实训室建设

(3)部分设备已经安装到位;

部分设备政府采购到位。

5.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

(1)完善了实习实训体系设计;

(2)完成了校内外管理制度汇编;

(3)完成了实训项目(课程)标准汇编。

(4)新编制了学生顶岗实习手册。

3.2示范项目前后情况对比

通过该项目建设,专业建设增量如下表3所示。

表3项目建设前后情况对比表

建设前

建设后

人才培养模式

“一主线、三阶段、四方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新型“八学段、三层次、四方向、一核心”的“834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专业学习领域设计为文化素质领域、专业技能领域、专业拓展领域三个部分;

课程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方向限选课组成。

专业技能标准及其认证系统建设

制定了小水电专业技能标准和认证体系;

建立了职业资格技能考核及训练题库;

建立了专业技能操作规程;

教学组织模式

“理论+实训+实习”

“学期分八段、校企四循环”的教学组织模式

培养专业带头人

原有专业带头人1名

引进了1名校外专业带头人,共2名专业带头人。

培养专业骨干教师

原有骨干教师2名

新培养骨干教师10名。

专业教师技能培养

30岁以下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大多无企业工作、锻炼经历

派出12位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技术改造、设计等工作。

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

5名,兼职教师比例为14%。

新增兼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比例达到43%。

水轮机及调速装置实训建设

水轮机模型装置,机械式调试器,可开展实训项目较少

南湖湖校区新建实训场所,由校企共同开发建设。

可完成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检修及调速器的调试、运行等实训项目。

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实训室建设

常规电磁式设备

南湖校区新建实训场所,可完成微机继电保护、微机励磁的整定、调试、故障模拟及处理实训。

水电站综自动化实训室

实训项目以PLC、单片机为主。

将PLC、变频器、单片机及触摸屏等设备融为一体,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安装调试,开展生产性实训。

电工技术实训室建设

以电工仪器及配电柜等设备开展实训

将配电柜线路的设计、设备安装及电机组装、调试等项目进行融合,开展综合性实训。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6个

新签约建设4个实训基地,总数达到10个。

3.3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通过省水利厅和学院投入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开展项目建设。

截止至2011年9月,本项目总计已完成资金投入达695万元,投资比例达到原计划的99.2%,有力地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各项建设资金投入情况详见表4。

表4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

建设内容

预算经费

(万元)

实际投入

完成情况(%)

实训

条件

建设

实验实训内涵建设

50

47

94

水轮机及调速装置实训室

120

126

105

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实训室

118

98.3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

116

96.7

电工技术实验实训室

56

112

校外综合实训基地

40

38

95

小计

500

501

100

师资

队伍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及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认定标准和办法

10

8

80

25

24

96

20

18

90

23

115

26

104

100

99

课程

体系

教学

内容

改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

11

110

18

20

111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32

28

87.5

教材建设

32

91

合计

700

695

99.2

4.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成效

4.1创新和完善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

通过深入到行业企业、毕业生回访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专业调研。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本专业服务面向、职业岗位群及社会需求分析。

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全面分析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职业岗位能力,从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即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2.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参照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审核和修订。

在原有“一主线、三阶段、四方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八学段、三层次、四方向、一核心”的“834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图1“834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3.人才培养成效

(1)学生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水电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本专业近三年为湖北漳河水电站、湖北松滋洈水水电站、湖北阳光电气有限公司、武汉市水务局等单位输送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达两百多名。

从企业反馈的情况,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现已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普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反映良好,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达90%。

(2)毕业生就业率高

随着我国大量水电站、泵站现阶段相继进入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以及水电自动控制新技术的普及,社会对水电专业人才需求呈增长趋势。

我院水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历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我省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也高于我院的平均就业率。

水电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表5所示。

表5近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班级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学院平均就业率

06级水电班

77

74

96.10%

94.18%

07级水电班

25

96.00%

95.02%

08级水电班

62

60

96.51%

95.18%

(3)学生技能竞赛成果丰硕

本专业学生江大军在2009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贰等奖;

余作高等同学2009年、2010年在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楚天杯”、“南粤杯”技能竞赛中,分别获得多个一、二等奖奖项;

喻兵等同学在2010年“湘楚杯”节能减排知识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

周艳成等6名同学分获2009年度、2010年度“湖北省水利发电工程协会年度奖学金”。

4.2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全面实施课程内容和教学改革

1.课程体系开发设计

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确定水电专业职业技能岗位群,依据对水电站岗位职责及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进行水电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以水电站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图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课程体系流程图

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加工与反思,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对应开发出学习领域共14项。

考虑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就业竞争力,整个专业学习领域共设计了三个部分:

文化素质领域、专业技能领域、专业拓展领域。

将水电专业课程体系框架进一步细化、加工,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图3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2.核心课程开发

在确定了本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之后,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遵循“两参与、两标准、一导向”的原则,即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引入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基于水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技术管理等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重点进行《水轮机》、《水电站电气设备》、《水电站继电保护》、《水电站自动装置》、《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水电站微机监控技术》等6门核心职业课程开发。

图4省级精品课程《水电站电气设备》网站

3.核心课程教材建设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调研、论证和编写,在教材内容中融入水电站生产要素,引入实际生产现场的工作过程进行教材内容的编写。

本专业教师主编或主审的核心课程教材有《发电厂电气部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等。

主编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有《水轮机》、《计算机监控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

主编的专业实训指导教材有《水电站认识实习指导书》、《PLC综合练习指导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指导书》、《电气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水轮机选型设计指导书》、《水电站运行实习指导书》等。

图5专业教师主编的专业核心教材

图6由我院教师任主编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4.3优化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依托水电企业及实训基地,构建了教师培养机制及兼职教师校企共建机制,通过内培外引、企业挂职等措施,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教师实践技能及教学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经过三年的建设,本专业教师队伍已经建设成为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共有35名成员组成,其中专业带头人2名、楚天技能名师1名、专任教师20名、兼职教师15人。

教学团队的比例结构如下:

兼职教师为43%、高级职称为66%、专任双师素质教师为80%。

4.4建设了“职业氛围、企业规范”实训基地,搭建了校企紧密结合平台

示范建设3年来,本专业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加大与省内水电企业等联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创建“生产性实训车间”、“厂中校”、“校中厂”等途径,校企共同推进校内实训基地硬件及内涵建设。

3年新筹建校内实训室4个,使得校内实训室总数达到15个;

新签约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4个,使得校外实训基地总数到达10个。

校企共同制定了专业技能认证标准,共同对学生进行实训组织、考核、评价。

大力推行以项目驱动为载体,开展实训性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5.特色与创新

5.1建立了新型的“834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水电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合作企业一起,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对水电企业走访调研,参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确定水电专业职业岗位(群)。

根据水电专业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制定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新型“八学段、三层次、四方向、一核心”的“834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邀请水电行业技术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论证、审核和修订。

图7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审核和修订

5.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双赢。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建进行实训条件建设。

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目前分别与江苏春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共同开发、合作组建了单片机技术实训室等6个实训室。

2010年本专业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北省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及示范效应显著。

实训基地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完成学生实训教学的同时,可为企业提供设备试验、产品开发、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项目,实现校企双赢。

实训基地良好的职业氛围,在满足本专业实训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提供资源共享。

本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和模式,还可为水电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综合自动化技术实训室创新技术实训室单片机技术实训室

图8校企共建专业实训室

教师到罗田天堂蓄能电厂生产实践企业兼职教师现场教学

图9专职教师生产实践及兼职教师实训教学

5.3借助行业学会资源,建立校企合作联系,加强专业建设。

湖北省水力发电学会是从事我省水电技术发展研究及单位之间交流的一个组织机构。

学会目前在全省拥有一百多个知名的水电企事业会员单位,我院也为会员单位之一。

学会经常举办学术交流、技术研讨等大型活动,与会员单位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我们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积极与湖北省水力发电学会联系,利用学会的丰富资源为专业建设服务。

一是,通过学会的推荐与联系,我们与芭蕉河水电站等知名水电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在学生实习实训、教师生产实践锻炼、兼职教师聘任、职工技能培训与鉴定、新设备技术的研发等方面达成了协议。

二是,通过学会组织行业内一线水电技术人员,参与研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从事岗位范围、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组织形式。

三是,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及新技术培训,提高了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了与水电行业同行的联系与沟通。

小水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仪式

图10校企共同进行专业建设研讨

6.示范与辐射

6.1服务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建成后,将引领小水电专业的发展,对湖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起到较大的推动和辐射作用,有力地支持水电行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

6.1.1在湖北省及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建设中的引领及示范作用

湖北省已开办的长江水电职院、葛洲坝水电职院、黄冈水电职院等多所水电职业院校均开设了水电专业。

水电专业为我院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在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

加强专业建设,不仅可以引领湖北水电专业职教的发展,同时对湖北乃至全国高职同类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2)为湖北水电行业提供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项目建成后,本专业在校生规模可达500人,每年为行业企业输送150名左右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项目建成后,水电专业可利用已建成的高标准的实验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设备的试验、产品开发、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项目。

可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技术工人的转化方面,提供电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电气设备检修工等方面的培训,还可为水利、电力、建筑电气等部门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

6.2带动专业群协调发展

本专业群由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构成。

建设以水电专业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专业的专业群,水电专业的部分师资、实验实训设备、课程资源等均可为专业群提供共享,从而提高办学效益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贴近生产实际的课程体系和良好的职业氛围,可为专业群建设提供思路和经验,并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7.问题与思考

7.1示范中的不足之处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级、国家级示范院校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应增加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

2.实验实训条件还应进一步加强建设,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培养的需要。

7.2思考与展望

在水利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专业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

1.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订单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学校在激发企业合作愿望、为合作企业提供服务、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

可以考虑与有合作意愿的企业构建合作关系,从学生进校到毕业离校,实现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办学体制机制。

2.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随着校企合作的日益深入,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和数量日益增多,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现实习基地长期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功能,保障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是今后研究的课题之一。

3.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为基层水电企业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