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446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docx

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

【新闻通稿】

月圆桂香——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隆重举行

中国嫦娥文化之乡和中秋节俗传承基地花落咸安

特约记者谭辉龙、胡剑芳报道:

20日晚,中国·湖北咸宁第四届温泉文化旅游节活动之一,嫦娥广场竣工暨月圆桂香——咸安祭月中秋民俗歌舞晚会激情上演,嫦娥广场灯火辉煌,欢歌笑语,万名嘉宾、游客和当地群众共同见证中国嫦娥文化之乡、中秋节俗传承基地花落咸安的历史时刻。

整个活动由序幕、授牌仪式和民俗歌舞晚会三部分构成。

活动在LED介绍嫦娥文化和大屋雷传统中秋祭月活动中拉开序幕;随即,中国民协主席罗杨现场授予咸安区“中国嫦娥文化之乡”和“中国中秋节俗传承基地”牌匾。

歌舞晚会则以中秋、月亮、嫦娥、桂花为元素,再现民俗“祭月”和“守月华”表演,用古今诗赋、地方歌谣进行讲解串联,以《天香云外飘》、《彩云追月》、《桂酒浓》、《江南桂花香》等12个当地民俗歌舞为艺术表现形式,将咸安区传承千年的古老祭月仪式搬上舞台,呈现原汁原味的祭月文化,突出咸安中国桂花之乡、嫦娥文化之乡、中秋节俗传承基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

据了解,咸安素有中国桂花之乡的美誉,由桂花文化发展衍生出与月亮、嫦娥紧密相连的中秋节俗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

特别是嫦娥文化,保留至今的民间男性“祭月”礼仪,为楚文化所独有,突现出咸安的先民对月亮崇拜的奇特个性,是咸安先民在桂花生产、生活中培育出来的,包含着广大群众“求真、求善、求美”的美好愿望。

咸安区始终把文化建设尤其是民间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抓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不断加大嫦娥文化、中秋祭月文化等民间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取得丰硕成果。

作为桂花文化与嫦娥文化紧密相融的杰作,投资2000万元、历时28个月新建的嫦娥广场空间广阔,景观精致,人文内涵深厚,与桂花广场隔河相望,成为区域性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既满足了咸安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提升了咸安的城市文化品位。

咸安新一届区委提出,“打造嫦娥文化品牌,推动咸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咸安目标”,在传承和保护中不断弘扬和发展嫦娥文化,从而推动特色民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12月圆桂香——咸安祭月暨中秋民俗歌舞晚会,标志着中国嫦娥文化之乡、中国中秋节俗传承基地正式落户咸安,中国香城又喜获两枚珍贵的城市名片。

后附:

关于嫦娥文化的相关资料和文章

擦亮嫦娥文化之乡的品牌

2011年7月8日,中国民协授予咸宁市咸安区为“中国嫦娥文化之乡”。

区委书记谭海华说,这是咸安的一块金字招牌。

在2009年的咸安“两会”上,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认真做好嫦娥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高度关注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打造,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有效对接。

”当年6月16日,咸安区成立嫦娥文化研究会,吸纳20多位民间文艺爱好者、民俗专家、业余作者,研究、组织和指导嫦娥文化的开发利用工作。

“全国各地都在研究和挖掘嫦娥文化,却没有哪里比咸安所拥有的嫦娥文化丰富。

不仅有大量的老百姓的口头文学,还有大量留存下来的遗址遗迹和传承的民俗活动,其丰富程度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这样说,咸安的嫦娥文化在全国是数一数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祁连休教授对咸安的嫦娥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黄艳华说,一直以来,咸安区委、区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嫦娥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咸安多次广邀专家,聚集咸安对“嫦娥文化”进行研讨,产生了较大影响,进一步厘清了擦亮咸安“嫦娥文化之乡”品牌的思路。

她说,通过完善民俗活动丰富嫦娥文化。

去年中秋节,在咸安区委宣传部精心组织下,咸安区桂花镇石城村大屋雷隆重举行了祭月活动,中断了53年的民俗活动再现桂乡,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向云驹说,咸安在挖掘和拓展嫦娥文化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如果把咸安的嫦娥文化计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将嫦娥文化形成一种体系,成为中秋文化的核心代表,将嫦娥文化纳入到中秋文化中,进行资源整合,配合旅游资源举办这样的一些大型的节日活动,可以形成咸宁独特的文化品牌和名片。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小洪说,咸安区将出台政策,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和保护工作。

同时,精心推出具有民俗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

  独特的咸安嫦娥文化

咸安的嫦娥文化,来源于北方神话传说,与当地的桂花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咸安栽植桂花有2000多年的历史,加工鲜桂花也有300多年的历史。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桂花产区,桂花栽种面积5万亩,桂花品种32个,桂花成树120万株,年产鲜花40余万公斤,百年以上古桂树2000多株。

在桂花栽种面积、桂花品种、鲜花质量、鲜花产量、古桂存量、桂花苗木基地等六个方面,咸安都是全国第一。

2000年6月,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咸安区为“中国桂花之乡”。

    在咸安民间,传说桂花是张果老栽到月中的神树,以后又从月中移种到了人间。

来自北方的“嫦娥传说”在咸宁咸安地区落地生根,并在变异后繁衍、壮大。

古老的月亮崇拜与当地桂花种植习俗的结合,催生了咸宁咸安区独有的“嫦娥文化”现象。

    咸安从古至今盛传月宫仙子嫦娥成亲桂树开花的传说,至今境内仍有很多地名佐证了这个传说,如:

嫦娥湖、太阳山、飞仙洞、仙人墩、月亮湾等。

据说远古该区境内有一对常姓夫妇,50多岁还不曾生育,于是在桃花尖修炼的凤凰萌发恻隐之心,变成一只大蛾扑向老夫人怀中。

次年夫人便产下一女婴,因是飞蛾扑怀而孕,遂取名为嫦娥。

后来,嫦娥与对面睏龙山居住的后羿情投意合,商定八月十五成婚。

当时,他们拜高堂时对着家中老桂树叩头,顿时桂树开花,香气扑鼻,随后便有了嫦娥飞天、吴刚伐桂等美丽传说。

    此外,在咸宁民间传说、歌谣、谚语、歇后语中,“嫦娥文化”也有较为丰富的显现。

体现在“杠春神”民俗活动中,嫦娥崇拜取代了“春牛”的中心位置,是古代祭春神习俗因桂花种植而出现的本土化变异。

“守月华”、“祭嫦娥”、拜月、桂花撒帐等风俗活动,打破了汉族地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传统习俗,为咸宁市咸安区所独有。

从民间文化遗存来看,嫦娥已成为咸安区桂花种植、生产的“保护神”等等,这一切都与嫦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前,咸安区搜集到的嫦娥传说有30余篇,大都归于风物传说和人物传说。

按题材可细分为嫦娥身世传说、嫦娥与桂花的传说、嫦娥与景物的传说、嫦娥与食品的传说、嫦娥与人体的传说、嫦娥与人物的传说、嫦娥与民俗的传说等,搜集到的有关嫦娥的歌谣16首,歇后语、谚语数百条。

编印出版了《咸宁桂文化》、《嫦娥文化》、《嫦娥故里桂花香》等系列丛书。

嫦娥文化的由来

皓月当空,一轮皎洁的明月总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蟾宫,玉兔,月桂,嫦娥,舒广袖的嫦娥几乎成了中国人关于月亮最美的代名词。

    嫦娥,神话中美丽绝伦的美女,美丽的象征。

千古流传的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表达了人类希冀生生不息、死而复生、生命永恒的神话寓意。

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歌咏嫦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美丽的传说至今鲜活地印在湖北、印在咸安、印在桂花之乡。

作为中秋文化符号的嫦娥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嫦娥的本名叫“恒娥”,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名“嫦娥”。

    咸宁嫦娥文化研究会会长刘世凤说,嫦娥文化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原始的生殖崇拜及生命崇拜。

    他说,“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的演绎。

据考证其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归藏》(已失),西汉时的《淮南子》和东汉时的《灵献》中均有记载。

其中最早明确记载嫦娥故事的是《淮南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灵献》中亦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

“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化为蟾蜍。

”嫦娥变成蟾蜍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

    有人同情她的孤单,同情她那永世不能回归家园的绝望,便在月宫中添上“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后,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桂”。

(唐《酉阳杂俎》)从此,月宫有了吴刚,有了桂花树,嫦娥不再寂寞了。

    也有人觉得嫦娥的形象非常不美,既是一个弃夫的负心妇,又是一个偷药的窃贼,还是一个丑八怪的癞蛤蟆,有失雅兴,纷纷为嫦娥“平反”。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他们把嫦娥写成了月神,写成一位生得国色天香,冰肤雪骨,皓齿明眸,白衣胜雪,怀中常抱玉兔的美妇人。

还把嫦娥奔月的动机作了新的解释。

“夏朝国王太康,见嫦娥美貌绝伦,便想用幽州之地向后羿换取嫦娥,后羿因贪财而应允。

嫦娥悲愤不已,偷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灵药,飞奔月宫。

”(《有夏志传》)这样一改,嫦娥就有了性巧而贞静好洁,美丽善良,敢于反抗的“嫦娥精神”。

从此,嫦娥不仅人美,而且心灵美,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月神。

    从唐代开始到宋代,拜月之风逐渐盛行。

这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有很大的关联。

相传嫦娥奔月而去后,后羿经常对月思念心爱的妻子,只得在月亮最圆的八月十五晚上,在家门口摆上供桌,放上嫦娥爱吃的水果和点心,以示对远去妻子的思念。

乡亲们听说后,也在家门口摆上供桌。

传说嫦娥在这天晚上也因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思念团圆,用她那美丽的容颜使月更加明亮,圆得更加丰满。

美好的传说和这种思亲、思乡、思团圆的情怀贴合了平民百姓的心坎,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促成平民百姓每年八月十五晚上拜月。

咸安嫦娥文化初探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一轮皎洁的明月总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蟾宫,玉兔,月桂,嫦娥,舒广袖的嫦娥几乎成了中国人关于月亮最美的代名词。

嫦娥,神话中美丽绝伦的美女;嫦娥文化,最早发端于古代东夷国,后向南传播,直到扎根湖北咸安,生根开化结果,形成浓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嫦娥文化氛围。

一、咸安嫦娥文化与桂花文化有不解之缘。

咸安栽植桂花有2000多年的历史,加工鲜桂花也有300多年的历史。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桂花产区,桂花栽种面积5万亩,桂花品种32个,桂花成树120万株,年产鲜花40余万公斤,百年以上古桂树2000多株。

在桂花栽种面积、桂花品种、鲜花质量、鲜花产量、古桂存量、桂花苗木基地等六个方面,咸安都是全国第一。

2000年6月,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咸安区为“中国桂花之乡”。

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楚辞》中说,“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余马就是姓余姓马的村寨,据考,余马村寨就是今天的咸安区浮山办事处大泉口余马。

而屈原所说的祭祀用桂花酒和椒浆,在他经过的地方,也只有咸宁才产桂花,待客用椒盐茶了。

这也正好印证了当年屈原流放江南,曾经从咸安经过,而当时咸安的桂花种植和加工已经相当普遍。

在咸安民间,传说桂花是张果老栽到月中的神树,以后又从月中移种到了人间。

唐.白居易诗曰: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宋.杨万里也说: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宫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那么,是谁将桂花从月中移栽到地上来的呢?

唐·皮日休说: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于人。

”说桂花是嫦娥种到人间的。

作为桂花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的咸安区,当地百姓在很久很久以前自然会由桂花树联想到月中的嫦娥。

传说都是有附着物的,嫦娥与桂花的这种连带关系,嫦娥传说很自然地就附着于桂花之上,附着在产桂花之地的山水景物上,附着在当地的食品文化上,附着在当地的人物身上,甚至附着在当地人民的民俗和祭祀上。

在咸安,桂花才是嫦娥文化产生的源头。

可以说,嫦娥文化来源于北方神话传说,与咸安当地的桂花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咸安嫦娥的身世有多种传说。

最主要的传说有两种。

一说嫦娥是由凤凰修炼而成的。

凤凰当地人叫金鸡,传说金鸡在大幕乡钟台山的桃花洞中修炼,后经过钟台寺中佛祖点化成仙,这就是嫦娥。

有一回,嫦娥见山下村庄大旱,就从桃花洞中打开桃花水救了当地民众,村民集资修了一个道观叫桃花观,观中供有一尊木雕的嫦娥神像,武昌、大冶的人都到观里朝拜。

到了1943年,日本人扫荡大幕山区,一个日本兵进到观里用手摸了嫦娥的神像,顿时浑身麻木倒地而亡。

日本人以为神像显灵,放火烧了桃花观,大火中一只金鸡奔天而去,人们传说金鸡就是嫦娥,人们久等金鸡不回来,于是将村名取名飞鸡等。

二说嫦娥是桂花镇睏龙山下的一少女,那里有嫦娥梳妆的石像。

传说一天嫦娥照例到崖上的一块石镜前梳妆,猪八戒变化成一个化缘和尚躲在她身后偷看,被她的丈夫后羿打猎回来碰到。

猪八戒吓得转身逃跑,后羿持箭在后头追,追到一块石壁下,后羿一箭射去,将假和尚射在石壁上不得下来,石壁下的村庄至今仍叫石和尚。

嫦娥形象和她的身世一样在咸安民间传说中有褒有贬,这也符合嫦娥这个神性人物产生、发展过程。

比如说《嫦娥变成月精》、《嫦娥是祸水》等,一看便知,这是后世之作,就连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也跑了进来,矛盾的焦点加入了猪八戒等众所周知的“好色之徒”。

而《嫦娥蒙冤》的故事,则突出表达了咸安人民对嫦娥的同情。

咸安的嫦娥传说是当地民众崇敬嫦娥的思想感情的真实表现。

嫦娥在咸安,是神,是仙女,是美人,是爱情,是美的化身。

咸安歌谣绝大多数对嫦娥都是赞美的,是人们对美女的一种崇拜,在民间歌谣中唱到美女必拿嫦娥作比,嫦娥美已经是民间的心理情节,比如栽田鼓、挖山鼓唱到嫦娥,《五句子神歌》中唱到:

嫦娥仙嫦娥仙,说她窃药飞上天。

玉皇老子将她罚,后羿天天把她念。

仙女中间她领先。

正月十五灯会,表演双推车要唱到嫦娥仙,如《十把扇子》中:

二把扇扇二分,扇到嫦娥一女神。

嫦娥本是月中仙,贬做蟾蜍不公平。

千古奇冤谁来鸣。

男女情歌中要唱到嫦娥,如《十绣》中:

六绣月中嫦娥仙,一只玉兔在身边。

玉兔在她怀中抱,一抱就是几千年。

吴刚砍树不得闲。

童谣中要唱到嫦娥,如《月亮歌》:

初一一根线,初二看不见,我盼嫦娥望穿眼。

十三十四眉毛月,十五十六月儿圆,我与嫦娥好相见。

三、咸安有关嫦娥的景物比比皆是。

嫦娥修炼成仙要飞天,到底飞天在哪里起步呢?

桂花镇盘源村山上有块巨石,巨石光洁如镜面,据说这块巨石就是嫦娥飞天时的垫脚石。

石头上有嫦娥飞天踏的脚印。

这地方人们叫它仙人墩。

这个传说清朝时就有,清朝诗人董文枢在《仙人蹬》诗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钟台山下仙人蹬,仙人足迹几寸深。

飞仙飞去久不还,空山一足千年证。

仙人一足如泰山,夸娥颠仆山灵哄。

我们知道,嫦娥还有姮娥、素娥、仙娥等称谓。

这里,诗人把嫦娥称之为夸娥。

关于嫦娥在咸安的景物传说,比较流行的还有:

斧头湖的传说:

一次吴刚喝醉了酒,猛然想起玉帝令他砍梭罗树,为南海观世音做莲花宝座一事,连忙抓起斧头便往树上爬。

由于头晕眼花,错把桂花树当成了梭罗树。

嫦娥一见急了,砍了玉帝封的神树还了得!

她一急,便将怀中的玉兔向吴刚身上抛去,意在阻止他砍桂花树。

吴刚突然吓了一跳,便忙用斧头一挡,斧头碰到兔子嘴上,将兔子的嘴劈成两瓣,从此兔子便成豁子嘴了。

斧头从吴刚手中丢落,掉到长江边,砸了一个方圆几百里的坑,天长日久,便成了湖了,人们将这湖叫斧头湖。

笔峰塔的传说:

笔峰塔位于咸安区城关,107国道旁淦河边上。

据文化部门考证,笔峰塔应为明朝时修建,至少有五百多年历史。

关于笔峰塔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关于嫦娥的就有两种。

最著名的说法,传说西河边住着一个叫吴刚的青年人,以打猎为生,力气很大,很有孝心。

一年,西河两岸流行一种怪病,得了这病,人天天消瘦,四肢无力。

他的母亲也染上了,吃什么药都治不好。

一天,吴刚在山上采药,正好太乙真人从这里回太乙洞,问他采药做什么?

吴刚将河两岸人们染病的事说了,太乙说只有桂花汤能治此病,桂花汤只有月宫有,得找嫦娥仙要去。

月宫在天上,怎么才能上去呢?

为了给老娘治病,他决心上月宫里去。

于是他天天背石头垒高台,背了九十九天,高台终于垒成了,可是还是够不着天。

他的孝心感动了凤凰山中的金凤凰,它驼着吴刚上了蟾宫。

嫦娥知道事情经过后,感动不已,将桂花撒在西河里,河水成了桂花汤,人们喝了河水,顿时病都好了。

玉帝见吴刚有孝心,便将他留在蟾宫看守桂花树,他也成了神仙。

吴刚垒的这个石头台子,中间是空的,有阶梯便于上下,成了石塔。

人们说西河的水是神仙水,称这条河为金河。

后来文人在金字边加了三点水,便成淦河了。

因为吴刚是从石塔上飞上蟾宫的,文人就在石塔的门额题了“直达蟾宫”四个字。

在咸安,关于嫦娥文化的印记随处可见。

咸安桂花文化所衍生出来的丰厚的嫦娥文化积淀,让咸安人处处受到嫦娥文化的熏陶,生活变得充满诗情画意。

四、咸安有关嫦娥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在咸安民俗和祭祀、庆典活动中,与桂花和嫦娥有直接关联的主要有守月华、敬桂花神、扛春神等,尤以守月华为盛。

守月华,一项古老的中秋祭月活动。

相传东晋时期,咸安长时间大旱,眼看中秋临近,桂花树难以开花,收成无望,桂农只好找在当地挂榜山鸣水泉附近炼丹的道士葛洪求助,葛道士哀民生多艰,指点村民拜月祈福。

当地男丁在中秋月圆之夜,就在村池塘边有大桂花树的空旷场地设香案,“祭月神”,“守月华”,祈盼天降雨露,带来好收成。

这是咸安区桂花镇大屋雷中秋夜祭月的场景,此时桂子暗香,圆月当空,雷氏祖堂屋前,主祭净手焚香,礼生用火石点燃纸媒,主祭接过纸媒点燃香火,侍者在场外燃鞭炮,点大小月灯。

乐队启奏大开门,擂鼓三通毕,主祭依顺序引领礼生、宗族旗、旗伞手、龙凤旗手、祭祀牌手、小月灯手、莲花灯手、三眼铳手组成的仪仗队入祖堂祭祖。

大月灯手则由东绕道村月塘对面中轴线位站定,乐队在宗祠外演奏。

乐队、铳手统一着黄装,其他人着白对襟上衣,白灯笼裤。

祭祖完毕,仪仗队转到户外,按八字形排开两边。

此时,屋场外早已备好了祭月用的香案和供品。

随着主祭念祭旗咒语,请神、娱神、颂神、送月神系列活动就此展开。

此时,月塘倒映月影,人们围绕月塘祭月、赏月,守望圆满。

整个场面神圣、庄重、热烈。

以“祭月神”、“守月华”为主要形式的“祭月”活动,打破了汉族地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传统习俗,为咸安地区所独有。

这种“祭月”习俗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时间相符,加之民间传承的不断衍生、发展,久而久之就成了咸安地区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中秋祭”了。

敬桂花神。

各家各户在打桂花前,先要在自家最高大的一棵桂花树前敬香,敬香者为男性,一般为打桂花挥杆之人。

须洗手净面,一般白服行敬香之礼。

男性上树打桂花,女性和伢崽在树下牵白布接花,牵白布也有讲究,来月经的女性不得靠拢桂花树,以免触犯桂花之神。

扛春神。

每年春节之后立春之前,有祭桂花神仪式扛春神,这是几个村庄的大型祭祀活动。

扛春神的装扮和表演,有一种原始宗教崇拜的余影。

现在看来,扛春神也是一种宣传活动。

春天来了,告诉各家各户要好好给桂花树复垦追肥,争取中秋桂花大丰收。

五、咸安嫦娥文化挖掘如火如荼。

据了解,咸安区搜集到的嫦娥传说有30余篇,大都归于风物传说和人物传说。

按题材可细分为嫦娥身世传说、嫦娥与桂花的传说、嫦娥与景物的传说、嫦娥与食品的传说、嫦娥与人体的传说、嫦娥与人物的传说、嫦娥与民俗的传说等,搜集到的有关嫦娥的歌谣16首,歇后语、谚语数百条。

这些资料已经编入《嫦娥文化》一书。

2009年8月,湖北省民间文化协会经过实地考察评估认为:

咸安势扼吴楚,曾为上古南蛮居处之地,亦是后世楚文化、吴越文化交融之地。

来自北方的“嫦娥传说”在咸安地区落地生根,并在变异后繁衍、壮大。

古老的月亮崇拜与当地桂花种植习俗的结合,催生了咸安区独有的“嫦娥文化”现象。

中国民协和省民协已发文正式授予咸安区“嫦娥文化之乡”的称号。

目前,嫦娥文化在咸安的抢救性挖掘、研究和保护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申遗工作也已启动。

嫦娥文化必将成为咸安的一张美丽名片,享誉荆楚,名扬全国。

出师表

两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