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486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docx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

浅论布依族服饰与传承—以册亨县为例

摘要

布依族是越人的后裔,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人口达到287万余人,在全国56个名族中排名第12位,是我国少数名族中人口最多的名族之一。

经现今数据统计,97%的布依族人居住在贵州。

作为古越人的后代,布依族传统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它的服装造型,配饰图案都极具名族特色,代表了一个名族和国家的文化历史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已经在慢慢淡忘这种古老的服饰文化。

本文将以布依族册亨县为例,研究布依族的服饰文化以及其传承。

让人名了解到布依族服饰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传承和保护布依族的服饰文化

关键词:

布依族服饰传承册亨县文化传承

Abstract

BuxqyaixisthedescendantofYuedynasty.Therearemorethan2.87millionpeopleranked12thin56ethnicnationalitiesinChina;itisoneofthemostpopulousnationsintheethnicminorities.Thecurrentstatisticsshowthat97%oftheBuxqyaixpeopleliveinGuizhouprovince.AsthedescendantsofYue,Buxqyaixclothingcontainsandstandsforprofoundtraditionalcostumeculture,theclothingcharacteristicsdeservetoacttheimportantroleofdesignapplication.Its’familyrepresentsanethnicandnationalculturalhistoryanddevelopment,isthetypicalrepresentativeofChinesetraditionalcostumeculturecontainsahighresearchvalueofart.Butwith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ofthesociety,peoplehavebeenslowlyforgottenthisancientcostumeculture.ThisthesiswilltakeCehengCountyasanexampletostudytheBuxqyaixclothingcultureanditsheritage.LetpeopleunderstandtheconnotationandsignificanceofBuxqyaixclothingculture,heritageandtheprotectionoftheBuxqyaixclothingculture

Keywords:

BuxqyaixDressinheritanceCehengCulturalheritage

第一章研究背景介绍

1.1.布依族服饰文化保存现状

布依族名族服饰是中华名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越人的后代,其服饰承载了中国上千年的古国文化,历史,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是中华名族的宝贵财富,其服饰的造型,工艺,图案,面料都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对现代服饰的创新发展设计也有启迪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开发的到来和实施,各个名族之间的文化服饰交流也在慢慢加深,布依族人民的科技教育,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生活方式,文化方式和,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也在慢慢的改变。

布依族服饰极具名族特色,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复杂的手艺,特殊的配饰,内涵丰富的图案而闻名,与现代人的简单的服饰形成了很强烈的反差。

册亨县是布依族的典型代表,其服饰文化体系底蕴深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当我们深入到布依族的册亨县我们会发现,现代的80后90后几乎很少穿自己的传统服饰,70后80后中穿布依族服饰的人也很少。

[2]即便是有,也多是在节庆或婚丧嫁娶等场合穿着,平时则很少穿。

其中原因,莫过于现代时装服饰所代表的强势文化的绝对优势以及现代服饰的轻便性和简易性。

由此可见,布依族的服饰文化正在受着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同化。

[4]按此发展下去,可能再过几十年甚至是一百年,当老一辈的人慢慢离开,已经没有人会记得和了解布依族服饰。

传承中华文化和服饰文化是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只有融合自己名族特色的东西,才能够走向世界,因此保护和传承布依族服饰文化对于现代人显得尤为重要。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中华五千年的服饰文化中,布依族服饰文化是未被深度来发和挖掘的资源宝地,其服饰的图案、工艺、配饰和造型等多方面,对现代服饰的设计和创新都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对名族特色的传承也肩负重任。

其服饰的工艺蜡染,绞染等,色泽古朴大方,工艺精湛细致,也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审美价值。

要想完好无损的保护中华服饰文化特色,传承布依族的服饰文化,保护布依族服饰特色是我们要进行的第一步。

本文将以册亨县为例,通过对布依族服饰特色,服饰的要素和服饰的造型进行介绍,让人们更加的了解到布依族服饰文化的名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对布依族的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引起重视。

本文将分为四章进行介绍,前三章将主要介绍布依族服饰的特色,元素,造型以及服饰内涵,最后最保护和传承布依族文化提出建议。

第二章布依族的服饰特点

2.1布依族服饰的要素

颜色贵州册亨布依族传统服饰的布料是布依族妇女自己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漂染而成的,根据织布者所要求的图案而使用不同的织法。

底色以白、黑、蓝为主,再用红、黄、绿、紫等各色相配织成各种花色。

布的品种有平面布、格子布、斜纹的蜡义布、小花纹的花授布等。

平面布用两排织布的综眼穿经线,只要一个梭子装纬纱线左右穿梭,经纬纱线都是白的,织成白布后,随人所需,用靛染成黑色或蓝色。

面料 在秦汉时期,册亨布依族服饰的布料都是当地妇女自己种棉花,自织自纺自形成的,有白土布和色织布。

现在多使用青、蓝、白三色的自纺自织自染的斗纹布、斜纹布和方格布,质地精致紧密。

布依族的布料厚实、素雅,庄重大方,体现了布依族人名的淳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蜡染 蜡染是布依族妇女最擅长的工艺之一、在他们十二三岁时就会学习蜡染技术。

先把蜜蜡熔成蜡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每个地方蜡染图案不同,有的爱以花、鸟、虫、鱼作为图案,形象生动活泼;有的则以严密的线条作为图案,显得庄重严肃;蜡染一般在布依族服饰的头巾,腰围,衣裙等地方,使布依族的服饰丰富多彩,锦上添花。

刺绣 刺绣也是布依族妇女擅长的工艺之一,他们常把自己的精致的刺绣品作为珍贵的配饰件和美好的心愿象征佩戴,包括衣襟、袖口、花边、绣花鞋、围腰、背带等,特别讲究针法和花纹图案的对称和工整,姑娘常常是在谈恋爱期间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纯挚的感情,绣织在这些精美的图案上面。

款式结构 男式服饰主要是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长裤(宽裤脚),这是布依族男子的最普通款式,立领、对襟、袖窄、着布扣、缝口袋。

也有少数较封闭的山村男子仍用右衽宽裤式。

头布长丈余、绕头包扎,呈盘状。

其风格颇有百越古僚的遗风,大都着右衽大襟衣,宽裤脚长裤或蜡染布百褶裙,领口、衣边镶绣花边头,头饰梳独特的“梳高头”发型。

配饰 布依族妇女善戴各式各样的银饰,如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的制作工艺与苗族银饰相类似,也可以看出布依族苗族两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和影响。

在苗、布依两族杂居的布依族妇女特别讲究包一丈五尺长的头帕,还喜欢在包头布末尾处镶绣极为鲜艳的花纹图案。

背袋是布依族男女外出喜配的织绣工艺品,用方格土布面料,色彩均为蓝白或深浅不同的蓝色相搭配组合、质地厚实、袋面无装饰、左右两边镶布带、以便肩挎、带端留穗。

另一种是用黑土布作袋面,饰以挑花、几何图案、色彩常用玫瑰、桔黄、粉绿、白色互相穿插变化背面用方格土布缝制,两边及带端装饰与前一种相同。

2.2布依族的服饰造型

2.2.1服饰造型

布依族传统男女服装的形制均为上衣下裳制,服装面料为本白色的土棉布,多由勤劳的布依族妇女手工纺织而成。

该面料的幅宽一般较窄,织成后再将其投入到浸泡有板蓝根和靛蓝草等天然植物染料的液体中染成蓝色,浸泡时间依据染色的深浅预设而定。

至此,一块成品布依族传统衣料便就此成型。

男装上衣为立领右襟纯蓝色或蓝白相间的土布短衫,下穿阔腿黑色长裤。

女装的造型和装饰手法较男装丰富,上衣门襟有右衽和对称式门襟两种,衣长较男装短小,领口、门襟、袖口和下摆均以刺绣、织锦或同心圆蜡染纹样作为边缘装饰。

布依族织锦工艺精湛,工序极为复杂,一块幅宽为一尺的织锦布至少需要十天左右才能完成。

织锦的材质有纯丝线和丝锦交织两种,图案以几何纹和花卉纹样最为常见。

蜡染是布依族女性的必修课,有的家庭在女孩十岁以后便让其开始接触这项传统民族民间工艺[1]。

从染色原理上来说,蜡染是以蜡防染,无蜡处着色的印染方式。

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蜜蜡或枫树胶、不同型号的铜质蜡刀、本白色棉布、熔蜡器皿、充满染液的染缸和煮布器皿,共计六种物品。

蜡染图案的内容丰富,包括具象的花卉纹样和同心圆纹、水波纹、链状纹、卍字纹、点状纹等抽象纹样(图1)。

布依族传统服饰均有采用蜡染布料进行领口、袖口和裙片贴饰的习俗,尤以女装最为突出。

布依族女性下穿白色土布为底的点状蓝图蜡染规律褶圆裙,裙长至脚踝。

中老年女裙的装饰性不及年轻女子的丰富,色彩一般为低明度的深赭石色,且蜡染工艺在裙装上的应用往往仅局限于腰头。

[3]

2.2.2配饰造型

布依族各支系的头饰品类丰富,从色彩上来说,有蓝色、白色和花格图案等多种色相的面料。

需要指出的是,布依族传统服饰支流文化习俗中,关于头饰色彩方面的禁忌,主要针对的色彩为“白色”,即父母健在行排列构成,鞋底以多层土棉布和粗麻纳缝而成,鞋耳位于鞋帮的粗麻索里面,是由数根土棉线搓成索子后穿入其内的,鞋跟由白布构成。

女士的线耳鞋还在耳子上用彩色棉线与白色的索子混编在一起,鞋头部位还缝缀有用彩色布料制作的蝴蝶造型来作为装饰。

绣花鞋是布依族女子的专属鞋饰品,男子的布鞋基本不做绣花装饰,其造型与老北京布鞋类似,不再进行赘述。

绣花鞋的鞋头部位翘起,鞋尖部位呈三角形造型,脚口部位装饰有细状的彩色织带,鞋面以彩色绣线组成的花鸟鱼虫题材的刺绣图案。

2.2.3.服饰图案造型

布依族服饰的形成、分布及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布依族服饰是布依文化的最直观表现,是布依族与其他民族迥异的视角符号与形象标识,表达着布依人民心理直接、突出且具体的形象特征。

文字是表达和记录的符号,布依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没有文字的布依人知道,在某种程度上,一种缺失可以被另一种优势所代替,而布依族正是用服饰艺术来代替了缺失的文字功能,因而布依族服饰又被称之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

布依人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俗习性、人文景观、宗教信仰等,通过自己特有的视角符号表现在服饰上,既能够生动地阐释布依人独特的情怀,又是布依族民族历史、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审美趣味,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载体。

2.2.3.1栏杆

栏杆是一种用织带做成的服装边缘贴饰品,广见于布依族女子上装的领口、袖口、门襟下摆和下装的裤口等位置之上,在纤维类的配饰中也十分常见。

成品的栏杆一般宽度在3-5厘米左右,呈线条状造型,由各种不同色彩的棉线织造而成。

栏杆同蜡染一道,是布依族服饰上最主要的两大装饰元素之一。

2.2.3.2云勾图案

安顺镇宁县扁担山地区女子服装的袖口和裙装上有以云勾纹蜡染图案作为装饰的习俗。

该图案左右两端呈对称的卷云状,且尾端起勾,是布依族图腾纹样在服饰上的体现,寓意吉祥。

2.2.3.3太阳花图案

太阳花在布依族的蜡染服饰图案中也十分常见,其造型源于铜鼓[5],后被称为太阳花,寓意光明,同样是由图腾演变发展而来的。

太阳花图案在圆形主体的基础之上,外轮廓处360°施加菱形的锯齿纹,从而形成了具象的太阳造型

2.2.3.4网状图案

网状图案又名蜘蛛花,是一种类似于蜘蛛网状形态的蜡染图案,整个图案均由“线”这一平面构成元素以四方连续的形式组成,图案外观繁密而规律,古朴而抽象,又富有现代装饰气息。

第三章布依族服饰的价值

3.1布依族服饰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布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丰富,它反映了当地居民对美和艺术的追求。

布依族服饰颜色素朴,反映了当地人的淳朴善良,他们的服饰将蜡染和刺绣集于一体,使服饰的色彩,线条和图案结合在一起,使服饰的元素更加丰富,更有艺术感染力。

服饰纹样,多布置排列在有动感的肢体部位,如袖、腿、肩、胸、襟等。

上下统一,两边对称、均衡。

[1]整个装饰比例和谐、丰富、多变、饱满,繁而不乱、丽而不华。

布依族既偏爱质朴自然的美,又追求艺术韵味的美。

既讲究对称和谐,又把握多样统一。

既注意到实用价值,又刻意艺术特征。

所以布依族偏爱本民族文化,善于理解本民族的艺术,在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

3.2布依族服饰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布依族是我国最早耕种水稻的民族之一,所以布依服饰与农耕社会有密切的联系。

农耕民族的生产技术促使服装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挑花、刺绣、蜡染、编织是具有工艺性质的制作,这有赖于农耕经济的发展。

谷粒纹、桂花纹、梅花纹、花瓣纹等植物纹样,鱼骨纹、虾纹、龙纹等,多与农耕有关,其价值取向始终离不开稻耕文化主题。

大量的抽象纹样,如三角纹、菱形纹、八角纹、方格纹、齿形纹、螺旋纹、圆圈纹等,这是由于农耕社会的劳动者抽象能力较强,善于进行抽象的思考和再现,因此带来了抽象纹样的繁荣。

长期的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布依族将民族文化特征储存在布依族服饰的要素里,使服饰起到“文字史书”的承载作用。

生产工艺对服饰美有极大影响,在服饰的装饰上,必须注意纹样的工艺价值和服饰特点,因此,纹样越抽象、简化,工艺价值愈高,装饰性愈强,审美特征愈突出,给人的美感愈丰富。

抽象的几何纹样,在对象上是简化的趋势,在人眼中则是逐渐展开的感受的丰富性。

布依族妇女从少女时代就精心学习制作蜡染、扎染、挑花、刺绣、纺织等工艺,这一学习过程正是主体感受对美不断丰富的过程。

学习把握纹样、工艺的美,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目的是为了实现较高阶段的审美感受。

第四章服饰的传承

服饰文化不仅是一个时代文明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名族人民精神和精神文化,宗教信仰的结晶。

布依族册亨县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国家,所以他们的服饰就像书本一样记载了一个名族的历史,一个名族如果没有历史文化就好像没有了灵魂。

册亨布依族服饰文化经过几千年传承和发展,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的,但现在由于各种文化不断侵蚀和冲击,造成册亨布依族服饰文化被同化很严重。

因此,传承和保护布依族服饰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

4.1政府主导

第一、首先,政府要正确认识保护与传承册亨布依族文化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册亨布依族文化生长于民间,繁荣于社会,蕴涵着深刻的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爱国为民、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品质因素,这在精神实质上符合科学发展观、构建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其次,政府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引导,提高政府和广大群众保护民族文化的认识,形成全社会人人关注、参与和支持布依民族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再次,要正确认识保护与传承册亨布依族文化对于构建和谐册亨、生态册亨的重要意义,增强政府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要坚持传承保护与创新开发的和谐统一。

第二、完善册亨布依族服饰文化的保护机制。

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布依族文化的保护措施力度上升为法律制度,将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保护民族文化的职责上升为法律责任,为册亨布依族文化保护政策提供了坚实保障。

建立健全专门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机构,定期组织民族专家组对布依族文化进行抢救、整理、保护和推广工作,同时多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引导和宣传等活动,为册亨布依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可在每年的民族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表演、展览等活动,让广大民众参与到民族活动中,使广大民众受到布依族传统文化熏陶,不断重温布依族文化的民族风情,拉近册亨布依族文化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有意识地将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节日礼仪、地方特色文化渗透到民众的思想中去。

同时在布依族聚居地建立相关的布依族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以原生态的形式加以保护,引导布依族人民符合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把传统民族文化顺其自然地传承保护和发展。

第三,加强政府的引导。

册亨县布依族服饰反映了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反射。

其主要表现在其布料,蜡染,绣花等工艺上上面。

政府应该加大布依族服饰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宣传,然当地民众意识到政府对布依服饰文化的重视和支持。

同时想要传承布依族服饰文化,首先要找到合适的传承人,然后从小的范围内开始努力。

布依族服饰的最合适的传承人还是当地的一些民族士人,因为他们是准确记载和整理并且接触布依族服饰文化最多的人。

所以,政府部门要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传承人给予多方面的认定和扶持,加大对名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资金投入,改善当地人名和文化传承人的生活条件,让更多的人的有精力去把传承布依族服饰文化当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去做,只要拥有这样的传承热情,就会形成浓厚的传承氛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了解和喜欢上布依族的服饰文化,那么我们很快就能够培养出新一代的传承人。

4.2民间自觉

册亨布依族文化是植根、传衍于民众之中的民间民族文化,蕴涵着布依族文化的本体特质。

对它进行传承、保护和发展,就从根基上传承、保护和发展册亨布依族文化体系。

广大底层群众和技艺传承人的文化自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力量,这种滋生、发展于民间的文化自觉可以称为“民间文化自觉”。

首先要唤醒当地民众的民族文化自觉性,增强民族自觉意识,使他们从淡忘民族文化到关注民族文化,从遗弃民族文化到传承民族文化,从固守民族文化到发展民族文化,鼓励支持布依族在民族风情、服饰、建筑、民族文艺、工艺和传统活动等方面积极性展现自己的民族特色,增强布依族文化的民间氛围,使册亨布依族民间形成人人喜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人人善于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情,极力向社会展现自己的民族个性特色,以展现民族风格而自豪,积极传承、保护和发展布依族的文化魅力。

其次是要大力宣传,让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意识深入人心,发挥民众群体优势的传承性,让布依族民众自发自觉的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中来。

册亨布依族民众是布依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不只是政府相关机构的责任,更是广大布依族民众的共同的神圣职责。

因此,政府应利用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七月半等民族节日开展传统民族活动,进行引导宣传,让民间踊跃参与,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民间配合民族传承模式。

4.3学校教育

第一,文化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阵地。

册亨布依族文化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上的中坚作用。

学校应该经常开展与布依族相关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民族音乐和民族体育进学校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对民族文化认识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另外,可以把册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纳入课堂教育体系,让册亨布依族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

在2012年11月,册亨县将规模、人数世界基尼斯之最的册亨“布依转场舞”作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6]在全县中小学校进行普及推广,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第二,使册亨布依族语言价值重新得到实现,为册亨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三,青少年是民族文化传递的主要继承者和接班人。

现在很多布依族儿童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不了解更谈不上热爱。

所以,应在学校教育应多开设一些布依族传统文化方面的讲座或课程,把册亨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有意识地渗透到课程内容中,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非物质文化思想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传承布依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对广大青少年加强传统民间文化的教育,让他们从小接触、感知册亨布依族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册亨布依族文化的亲近感、亲切感,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让他们真正自觉地承担传承者的角色,担负起传承者的职责。

五.总结

布依族的服饰文化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本文通过对布依族册亨县的服饰的要素,特点,造型等进行了多方便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布依族册亨县服饰的丰富多彩以及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等。

让我们明白了布依族服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新一代的中华儿女,我们每个人应该在政府的领导下,热情地区传播布依族服饰文化,开发利用布依族服饰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设计价值,让布依族的服饰文化洋溢在现代的生活中,是没有有内涵的中华名族服饰文化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1]於贤德.民族审美心理学[M].北京:

[2]韦忠道.册亨县志[M].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3]周国茂.布依族服饰[J].艺文论丛,1996,(4):

49.

[4]王彦彦.浅论布依族服饰之服型及其生存现状[J].大众文艺,2015,(5):

100[5]苟菊兰.布依族服饰文化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6]吴正彪.论双语教育在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J].民族教育研究,2010

(2).

 

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